好書試閱

「命名是文案的高峰」

文案的高峰,應該就非「命名」莫屬吧!
據說每年在便利商店會販售大約5千樣新產品。
假設所有商品都一直留在架上,便利商店就會在轉眼間被商品淹沒。
但若平時各間店都只有平均3千樣的產品在架上的話,數字又完全對不起來。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新產品都會在2個禮拜內從架上消失。因為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戰爭當中脫穎而出,「命名」會是一大重點。
有許多案例都是因為改變命名而大放異彩。

CASE01
「お〜い、お茶」
「お〜い、お茶(Oi ocha)」是一個有名的案例,這是伊藤園在1984年推出的世界第一罐罐裝綠茶。你知道在「お〜い、お茶」之前的名字嗎?
變更前的名字是⋯⋯「罐裝煎茶」
從研發至推出大約花了10年的時間,但可惜的是「罐裝煎茶」卻不受歡迎。之後改名為「お〜い、お茶」,第1年就大受歡迎,其銷售量就來到「罐裝煎茶」時代的6倍左右。現今在綠茶飲料類更是有著壓倒性的市佔率。

CASE02
通勤快足
1981由Renown推出的「Fresh Life」。
你知道這是什麼產品嗎?這是紳士用的抗菌防臭襪,但在改變商品名稱後,銷售量竟然提高到34倍!
而此命名正是⋯⋯「通勤快足」。
取自通勤「快速」的諧音,命名為通勤「快足」。透過某人的使用經驗,使得通勤變舒適的形象在瞬間蔓延,而這僅僅因為優秀的4字命名。

CASE03
鼻子貴族
這是1996年由王子Nepia推出的「保濕衛生紙」。在花粉症的時期,這是格外受到重用的一款保濕衛生紙。
為了轉變成高級形象而改名為「鼻子貴族」,其後銷售量立刻就與前年相比增加了3成。後來,據說銷售量更是提升了4倍之多。

7種說到顧客心坎的命名檢視要點

「賣得好或賣得不好」「能不能達到口耳相傳」「能否長年受到顧客喜愛」這些都是會大大受到命名的影響。
所有的因素全都濃縮結晶在一句話當中,想到這裡就深深感到命名的深奧。

我要「檢視」命名的時候,會從下列7個項目來思考。

1是否簡單明瞭(是否能直覺理解?)
2是否順口?(試著唸唸看,看好不好發音,或是想不想要說給別人聽)
3是否容易與其功能或效果連結?
4是否能引起共鳴與親近感?
5是否容易省略
6是否有呈現概念?
7是否容易留下記憶點?(是否容易忘記,又或是容易回想?)

有實際案例的話就比較容易記住,接下來會加上命名的案例來解說。

1是否簡單明瞭(是否能直覺理解?)

共情寫作在剛開發之際的命名是「66寫作法」。引用6格的「6」,6×6=36,也就是帶有期許對於360度,所有面向的人發布訊息的意涵⋯⋯當時我覺得「好帥!這真的最酷啊!」,但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實在是,好、好俗氣啊!(汗)
如果沿用「66寫作法」現在會變得如何?我光是想像都覺得恐怖。

2是否順口?(試著唸唸看,看好不好發音,或是想不想要說給別人聽)

接著「66寫作法」,我所想到的是名稱是「Sixth Sense Writing」。其實,共情寫作這個命名已經是第三代了。
光是填寫表格,就能寫出猶如魔法般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彷彿透過第六感接收到訊息般的奇妙感覺,而命名為「Sixth Sense Writing」。
我也很喜歡這個命名,但是有一個「對日本人而言較難發音(th的音)」的問題。

3是否容易與其功能或效果連結?

「水蜜桃蘿蔔」
這是由Oisix用戶選出連霸4年的「年度農家」一款常年不敗的人氣商品,其命名可說是相當絕妙。看到這個命名,你有沒有立即浮現出蘿蔔既甜又好吃的印象呢?
除此之外,Oisix也透過像是「蜜蕃茄」或是「栗子馬鈴薯」、「軟嫩茄子」等獨特的命名不斷地增加粉絲。其絕佳的命名方式,相當值得參考。

4是否能引起共鳴與親近感?

我喜歡的食物是「Choco Monaka Jumbo雪派」。
巧克力的甜與令人懷念的最中餅,再加上Jumbo這個容易撩起少年記憶的命名,令人忍不住想要擁有。這可以說是引起朋友般共鳴的一種命名方式。
你長久以來喜歡的物品,是不是都屬於這種能夠引起共鳴,或是感到親近感的命名呢?

5是否容易省略

省略商品等的名稱之際,我們要追求的並非因人而異的簡稱方式,而是每一個人的省略方式都一致,才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愛。
「共情寫作」簡稱為「共情」。
另外可衍生出像是產生動詞(填寫共情表)、空氣共情(思考客戶的應對方式,而在腦中描繪共情表)等詞。

6是否有呈現概念?

你知不知道日本千葉縣松戶市有一個名為「馬上處理科」的單位呢?
這是由松戶市在昭和44年(1969年)為了改變反應遲鈍的公家機關之工作效率,而將一般稱之「住民諮詢科」的單位名改為「馬上處理科」。無論是誰聽到,都能夠立即了解其中心概念,是一個很棒的命名。
順帶一提,想出「馬上處理科」的人就是藥妝店「松本清」的創始者,也就是當年致力於市政改革的松本清市長。

7是否容易留下記憶?(是否容易忘記,又或是容易立即回想起來?)

篠原涼子的熱賣歌曲有一首的歌名是「愛戀 心痛 堅強」。
雖然乍看之下是不太好記的歌名,但不知為何卻是會令人想要記住的語詞組合,再加上說出口時的語感又令人感到舒服。如果跟我是同年紀的人,應該都牢牢烙印在記憶深處吧!

第5章
只取好處!填空範本×表格

「共情表」和在第4 章節介紹的「填空文章範本」皆有其特徵。

共情表的最大特色
貼近對方最深層的負面情緒,以對方為借鏡,產出能夠
引起共鳴的語詞。

共情表的弱點
依據隨意描繪的曲線,一邊更換便利貼的順序,藉以調整結構,並沒有絕對需要遵循的規定,文章結構的自由度較高。

填空文章範本的最大特色
已在事前決定框架的傳遞內容順序,因此可以不用猶豫文章結構,就可寫出能讓讀者看到最後的文章。

填空文章範本的弱點
填空形式是透過回答問題以產出訊息,因此是否能產出足以引起共鳴的訊息,將會仰賴作者的力量。

填空範本×表格的共同活用
那麼,接下來要透過3個步驟依序介紹,結合2種工具好處的共同活用。

1 抽出能夠引起共鳴的訊息
透過共情表的〔步驟1:填滿〕,讓引起共鳴的訊息浮上檯面。
※不進入「步驟2:貼上」「步驟3:連接」,文章結構/文章表現則透過填空文章生成模板進行。

2 將共鳴訊息填入模板
從「1」想到的引起共鳴訊息當中,選出能填入「填空文章生成模板」的訊息開始填寫。

3 填滿模板的空格,完成文章
將「填空文章生成模板」的空格填滿,完成文章。

COLUMN
好處及優點的差別,以及世界最短的推銷訊息

在商業層面最重要的語詞莫過於「好處」一詞。
與好處類似的語詞可見「優點」,透過明確分辨兩者的差異,就能夠加深對好處的認知。

「這個商品或服務的好處是什麼?」
若提出此問題,接近100%的人會開始說明其優點。這時若能明確思考優點及好處之間的差異,就能夠找出說進顧客心坎裡的切入點。

優點:商品的賣點、特徵、優勢
➡商品或服務(賣方)為主語
好處:隨著優點帶來的好事(體驗、變化、利益)
➡顧客(買方)為主語

那麼,顧客想要知道的究竟是「優點」還是「好處」呢?
顧客想要了解的,其實並非「優點(功能)」,而是「好處(獲益)」!
顧客購買商品時會追求「好處(獲益)」而非「優點(功能)」。因為顧客只想知道,若有這種「優點(功能)」,「具體來說,我會得到什麼好處呢」?

世界上最短的推銷訊息,可以統整成下列一段話。

透過商品或服務,為「目標(顧客)」提供「優點」。從結果來看,顧客可以獲得「好處」。來簡單比對共情表的「優點」與「好處」吧!

共情表的「優點」?
(共情表)是能夠產生共鳴文章的生成框架
➡「共情表」是主語

共情表的「好處」?
(各位)會受到共鳴,並寫出有所成果的文章
➡「各位」會是主語

將此導入世界第一短的推銷訊息,我會向「寫不出文章而感到痛苦的人(目標)」提供「產生共鳴的文章生成框架(優點)」。
結果顧客會「受到共鳴,寫出有所成果的文章(好處)」。

若用圖表表現「優點」與「好處」的關係,將會呈現下列現象。
相較之下,「優點」比較能夠令人想起,因此在列出「優點」清單之後,請試著自問下列問題:

「正是因為有此優點,所以?◎◎(好處)」
「正是因為託這個優點的福,所以?◎◎(好處)」

這裡的「◎◎」,可填入你的商品/服務的「好處」。
接下來第6章要介紹的「貼近地圖3.0」,將會帶你更了解目標、優點及好處之間的關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