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技術猛進、顧客成精,做生意要與時俱進

5. 如火如荼的S2B新零售變革,帶來什麼好處?

中國電商的格局和實體店家之所以會衰弱,可以歸結為一句話——電商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電商完成對實體店家的變革之後,於二○一三至二○一四年達到巔峰,並開始盛極而衰。在連續四年成長率不斷下滑的狀態下,電商開始對自身進行變革,這樣的方向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馬雲把它歸納為新零售,劉強東則把它歸納為無邊界零售。但不管是哪種零售,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大概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名言是什麼意思?
如同前文提到的,零售不斷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不斷優化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路徑,所以商品的零售必須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因此,今天的商業正在從買賣關係,轉變成服務關係。買賣關係是希望賣得更多,而服務關係則更加關注人的體驗與感受,以及對人的價值。所以,未來的新零售將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就是S2B。
S是指供應鏈服務平台,而B則是指小B(註:關於創業的S2B模式,可參閱第二章第七節)。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新零售革命,在這樣的局面下新零售將走向何方?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很重要的新矛盾。中國政府提出,社會主要的矛盾已經轉化,因為人民日益成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產生矛盾。這個新矛盾凸顯一個關鍵點,就是社會資源足夠豐富,人均收入也增加不少,但是存在嚴重失衡的問題。由於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枯竭,因此我們不能無限度地擴大企業的生產和製造。然而,共享方式的出現正好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在這樣新矛盾的背景下,傳統產業的實體店家有兩大死穴(低效率的庫存和低利潤的折扣),而電商的典型缺陷是流量成本高昂和服務體驗。
現在不管是網店還是電商,都必然會帶來高成本和低黏性,這讓實體店家和電商開始勢均力敵。這裡不存在誰好誰壞,而對於今天的實體店家來說,必須破除層層剝削和層層障礙,才會更加有利。就像劉強東說的「十節甘蔗理論」,前端包括研究開發、原料採購、生產製造、物流倉儲、訂單處理,後端包括行銷、傳播、終端、訂單、客服等一條供應鏈(註:前五個環節歸品牌商,後五個環節歸零售商)。在傳統產業中,這個鏈是怎麼構成呢?
首先,對於層層盤剝來說,每一層的資訊都無法互通且非常僵化,導致問題更加嚴重,對於終端消費者的反應非常慢,所以我們經常說消費升級。到底什麼是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指的是,過去我們對消費的需求大部分停留在物質層面,而今天要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可以把它歸納成為四個新。
第一,新關係:從過去的交易關係變成今天的服務關係,從過去的顧客關係變成今天的社群關係。
第二,新場景:從過去電商沒有體驗與黏性,變成給顧客一個全新的場景。這個場景包括線上和線下,並且需要線上和線下攜手創造。
第三,新技術:今天我們經常提到雲端計算、雲端庫存、大數據等新型技術帶來的消費者分析。
第四,新商業:未來商業型態必定會變成S2B必經的社群商業,這就是新零售的典型特徵。所以,當我們破除傳統商業的層層剝削和層層障礙,以及不同通路、不同價格時,品牌商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時代將會出現。
①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當零售價不是按照層層盤剝累加後到達的終端價格,而變成按照供應鏈、服務商、庫存、倉位、品牌商等統一來決定時,才會達到品牌的共營。
  ②必須完成社群化轉型,做到不再依賴差價而是依賴服務價值去獲利。
例如,世界知名品牌好市多(Costco)收取每人三百美元的會員費,從而透過供應鏈管理,讓每個顧客可以在平台上,買到非常廉價且高CP值(性價比)的產品。好市多的收益九五%來自會員費,而只有五%來自產品差價,這就是一個非常健康、透過S端供應鏈服務平台所獲得的價值來創造收益的案例。而且,這個收益是服務型的收益,不是差價型的收益,同時從「賣得更多」的交易關係,轉化成「更加好賣」的服務關係,從而達到供需調節目的,讓產品販售更為順暢。
在這個過程當中,利用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互相的優勢至關重要,雖然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實體空間是低效率與低利潤,帶來庫存和折扣的缺陷,但是實體空間有非常好的體驗感,可以完成社群的連結和產銷的互動。有句俗話說:「線上聊千遍,不如線下見一面」,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近,和路徑的優化都離不開線下,線下可以促進社群的連結,也可以帶來產銷的互動。同時,解決了傳統商業中只是用實體,而無法完成產銷互動、高效連結與體驗的問題。
例如,我參與投資的跨境電商平台「好獲嚴選」中,有一款產品是日本的美食急救包,這款產品解決我們吃完大餐後怕胖的問題。由於日本的飲食相對比較清淡,因此這款產品在重慶市場做測試時效果不太理想,後來我們透過線下的實體監測和使用者互動發現,中日飲食結構的不同導致產品效果會有偏差。因此,快速地把產品返回到研發端,讓研發端按照中國的飲食結構重新調整配方。之後,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供應鏈端的閉環(Closed-loop)。
透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體會到產銷互動,甚至是研銷互動,這樣的方式最後會獲得顧客的認同,因此這樣的體系結合了線上線下的雙重優勢。
線上的優勢在於,可以進行預售提高效率,以銷定產,而且速度非常快,能快速透過社交平台和一系列的工具,獲得用戶的回饋,透過後台消費資料和消費區域大數據,瞭解產品的情況。相對地,線下有超強的體驗感與完善的社群連結方法,有利於產銷互動的完成,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的虛實整合。
通路共享是指用共享來替代過去的獨佔。不管是供應鏈、通路還是流量,過去都是被獨佔的,例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一系列的電商平台以前希望獨佔流量。但是,行動物聯網的到來解體了過去物聯網的流量池子,讓流量變得零碎化和社群化,這樣就沒有人可以獨佔流量。
因此,今天我們要做到通路、流量和供應鏈的共享,要把更多優質的供應鏈凝聚到供應鏈的服務平台當中,透過優選和設立更高的門檻手段來篩選供應鏈,讓更多優質的供應鏈共享社群類的通路和流量,同時讓社群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服務型收益。這就是S2B中B的環節,讓B不再透過產品差價獲益,而是透過消費者資訊與服務社群獲得收益。
所以,以虛擬空間和實體空間的共享代替獨佔,以透明代替封閉,以柔性供應鏈代替僵化供應鏈,這就是通路共享。未來平台將會取代鏈的概念,產業龐大的剩餘產能和內需市場,結合龐大的社群流量和資金平台。因此,實體空間將由過去線下的核心要素:選址、實體貨幣、銷售、物流和管理,變成線上的核心要素:流量、供應鏈、物流、客服、運營,這將會是未來銷售的新模式。
你現在是否運用S2B模式,平台是否具備開放性,是否有個非常優秀的團隊,是否可以提供從商品到虛擬內容等一系列的內容服務,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營運與資料分析能力,解決由過去的中心化零售到未來的新零售。所謂的新零售,是指人人都是零售商,需要實現以下四個目標:
①品牌的共贏
②通路和流量的共享
③產銷的互動
④平台化的成長和開放

  這四個目標將變成未來電商的核心方向,所以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也就是說,商品必須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只有從過去的買賣關係過渡為服務關係,才會體現出對於人的尊重和關懷。因此,過去兩百年完成的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大量生產,而未來將變成服務業的量產提供,S端將完成對於B端的大量服務,而B端又將完成對消費端的分散化、零碎化、個性化和柔性化的服務,這樣才會迎來整個新零售的誕生和崛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