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3-1什麼哈密瓜要賣兩萬日圓?

▶當哈密瓜不只是哈密瓜

  為了增加利潤,「賣貴一點」很重要。有些人會覺得「說是這樣說,但這很困難」,如果你也覺得很困難,這時,就要學學千疋屋怎麼賣水果。
  在超市,哈密瓜一顆大約是在一千日圓到二千日圓左右。但是同樣是哈密瓜,日本歷史悠久的高級水果專賣店千疋屋,一顆要賣兩萬日圓,而且賣得很好。
因為千疋屋的哈密瓜可不只是哈密瓜那麼單純而已,而是用於餽贈的禮品。
  買回來自己吃或是與家人一起吃的哈密瓜,買一顆一千日圓到二千日圓左右差不多。但千疋屋的哈密瓜就是買來送禮的等級,與超市買的哈密瓜不一樣。
  甜度與外觀都非常出眾,而且從包裝到盒子都非常用心。
  彙集以上要素做為贈品,一顆兩萬日圓也不是什麼離譜的價格。當然,能夠理解這個售價的人也很多,所以賣到十倍以上也還是賣得出去的。

▶翻轉銷售

  以此為例,若想要自家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能夠賣到十倍以上的價格,就要翻轉自己的想法,徹底改變銷售戰略。
  就銷售客群來看,千疋屋設定的目標客群除了有送禮需求的人外,就是金錢上可以輕鬆負擔一顆兩萬日圓哈密瓜的人。
  關於銷售方式,超市講究的是熱鬧、有朝氣的感覺,與最新鮮的農產品。千疋屋的重點則是高級感。
  在進貨方面,超市講究的是要找可以便宜進貨的盤商或農家,千疋屋重視的則是要找到品質與產地都有品牌力的商品。也就是說,超商與千疋屋做生意的方式不一樣,瞄準的目標市場也不同。
  最重要的是,要把哈密瓜打造成「不只是哈密瓜」的商品。只要能夠找到施力點,提高售價,就可以增加利潤,還能擺脫競爭激烈且必須在價格上進行殊死戰的紅海。


3-2為什麼旅費在黃金週時會爆漲?

▶需求與供給的平衡

  可以賣貴一點,就要賣貴一點,這是設定價格時要有的基本概念。
  旅費就是一個很好懂的例子。機票或旅館的費用,都會因為季節或是旺季的關係變動。這個機制就是所謂的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不只是旅費,這也適用於熱門運動競賽,或是東京迪士尼樂園的票價等,相關費用就可能循動態定價的模式提高。
  動態定價有兩個特徵,其一是當需求高於供給時,價格會變高;當供給多過需求時,價格會變便宜。供求平衡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因此,市場想要的價格及業者想賣的價格時常在變動。
  就動態定價來說,市場供需平衡的變化是可以預測的,也可藉此評估如何設定機票與住宿費用。譬如旅行時,在連續假日等旺季時必定人山人海;夏季時,涼快的場所人人都想去,像這樣的變化都有規則性。
  此外,每年需求變化的模式幾乎都是重複的,所以要預測規則性也就相對簡單許多。在哪個時期,前往哪裡的旅行,售價多少錢,分析過去的資料,就可以找到更有助益於銷售的價格。
  而若能夠高度精準地預測容易銷售的價格,企業的利潤也會顯著提升。順帶一提,像這樣重要的供需分析與變化模式預測,都是電腦的拿手好戲。
  可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將使用在計算與分析上都表現傑出的AI設定價格,並藉此提升競爭力。

▶賣到有剩與賣到沒剩的對策

  動態定價的第二個特徵是:愈早預約愈便宜,愈晚確認愈昂貴。
  對企業而言,擴大利潤的關鍵在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避免因為空位與空房而產生業績上的損失,二是避免因為賣得太便宜且賣光了,錯失無法高價售出機會的損失。這個方法就是「早預約享優惠,晚預約就得多花錢」。
  讓早點預約的人可以花比較少的錢,這樣的做法能夠確保滿足已經確認旅行計畫的消費者的需求,透過這樣的策略確認一部分的業績,也可以降低賣不完的風險。

另一方面,突然需要出差的商務客總是在出發前一、兩天才預約,在這個狀況下,比起價格,能夠預約到房間更重要,因此企業也可以提高房價,從而產生更好的獲利。

  從稅務顧問的角度看,愈是不賺錢的公司,愈是會因削價競爭而陷入赤字。這種案例很多。就像是賠本拋售存貨,很多企業甚至為了要把庫存都清掉,只好花費更多人力、甚至是動用機械(生產設備)完成。
  如果能夠基於供需平衡來確立價格,就可以防範出現賠本拋售的情形。當然賣得愈便宜獲利就愈低,但如果考慮到動用人力或機械的固定費用,應在不虧本的前提,提供便宜的價格。

▶最適合限量的商品

  動態定價的策略並不適合日用品(衛生紙、牙膏、辦公室用品)這類供需平衡不太會產生變化的類型;但只要是那些供需平衡會產生變化的商品,原則上都可說適用這項策略。
  另外,像機票這類座位數量固定的商品,由於供需關係中的供給量是固定的,因此機票售價在屬性與操作上特別適合動態定價策略,且相容性高。
  即使是旅遊之外的產業,若是能夠掌握旺季與淡季的變化與循環,就能打造出讓售價隨著銷售情況逐步上升的機制。
  而就現狀來說,若人力與機器都已經全力運作,或者雖然商品售罄,獲利卻沒有增加,那麼就要確認是不是賣得太便宜、或者是過早銷售了,如果是具備迫切性的商品或服務,就可以思考是否要提高售價。
  相反地,若是庫存過多,而且沒有工作或訂單,導致設備也跟著閒置,就要思考是不是應該提早啟動降價銷售的策略。

3-3什麼地方會把杯麵賣到四倍的價格?

▶換個地方,換個價格

  要提高售價,嘗試更換銷售地點條件來調整售價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富士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的高山。不只海拔日本第一,甚至物價也是日本第一。
  譬如罐裝果汁,如果是一般街邊的自動販賣機,每瓶約一百多日圓,但若在富士山頂買,售價會飆升到五百日圓。平時兩百日圓可以買到的杯裝泡麵,在富士山頂要賣八百日圓。
  售價飆升的理由很容易理解,因為商品必須運送到富士山頂,而且店本身必須在富士山頂營業,成本自然會變高。此外,富士山頂當然不可能會有很多店,可說是藍海市場(雖然是山啦),因此不太有價格競爭的問題。
  富士山的這個例子中,最重要的是:價格會隨地點或環境改變;即使價格因此而改變,還是會有人願意買單。
  我們的腦海中普遍有一種「果汁就是個一百多日圓的東西」的概念,因此廠商也會被「果汁不賣一百多日圓這樣的便宜的話,就會賣不出去」的成見所限制。
  但的確,對既有的市場來說,賣個一百多日圓是剛剛好的。
  重要的是,找出可以高價賣出的市場,才能大幅提高收益。

▶珍貴的體驗,就算貴也賣得出去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在富士山頂吃杯麵,這種顧客的體驗價值(Customer Experience)可說是無與倫比。所謂的體驗價值,就是顧客獲知這件商品或服務,並透過購入、使用等一連串的過程後所獲得的體驗及它的附加價值。
  以杯麵來說,單純的杯麵、不考慮其他特殊狀況,價格差不多就是兩百日圓,但許多人認可在山上吃杯麵只要八百日圓很便宜,所以在富士山頂上,一個杯麵就算賣八百日圓也有人願意買。
  從經營的角度看,將原本在街邊小店裡售價一百日圓左右的東西,找到可以賣到兩倍以上價格的獨特場域,然後使用其價值的兩倍,甚至三倍的價格當作售價,附加消費者也可以認同的銷售體驗,是讓利潤倍增的重點。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