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文明:展現台灣驕傲(修訂版)

79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個解不開的結 「蘇俄模式」是到奴役之路的捷徑
▍用腳投票
在蘇俄統治下生活的人,沒有辦法靠投票來反對政府。極少數勇敢的、幸運的人,冒了生命的危險,越河、渡海、跳牆、駕機,以及其他各種方式投奔自由世界——所謂「用腳來投票」。在「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俄,儘管在它嚴密的控制下,仍然有幸運的、勇敢的漏網之魚。著名的幾個投奔自由的蘇俄人物是:

•一九六一年國際聞名芭蕾舞星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
•一九六七年,史達林之女。
•一九七四年,索忍尼辛被放逐出國。
•一九七六年,貝林可(Viktor Belenko)駕米格二十五機投奔日本。
•一九七八年,前紅軍少將葛雷格倫可(Pyotr Gvigorenko)。這些人投奔西方的最終目的地都是美國。如果蘇俄真是一個自由、平等與進步的社會,怎麼可能有這麼多人要奔向自由世界?反之,我們曾聽說過哪一位美國著名的或者不著名的人物投向蘇俄?

▍十個基本問題
依我看來,蘇俄政權六十年來的病根,主要來自軍事上的全面擴展、政治上的全面獨裁及經濟上的全面控制。由於軍事擴張,不得不犧牲人民的生活水準; 由於政治獨裁,勢必扼殺自由與民主;由於經濟控制,不得不接受它所造成的低效率與大浪費。

蘇俄不僅向其人民誇稱經濟上的成就,也全力向開發中國家誇稱它經濟策略之可取。下面提出的十個基本問題,值得對共產制度有任何幻想的人深思:

•為什麼蘇俄還要向美國及西歐購買技術、糧食及貸款?
•為什麼蘇俄人民還要排長龍來購買生活必需品?而且為什麼還經常買不到?
•為什麼蘇俄人民看不到西方的書報與雜誌?
•為什麼政府怕他們與外界的人民接觸?
•為什麼總有蘇俄著名的演員、舞星、體育明星、作家、科學家等投奔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
•為什麼蘇俄的工人常常抱怨,婦女覺得不平等,社會福利措施的設備與服務惡劣,特權階級流行?
•為什麼抄襲「蘇俄模式」的國家,其經濟狀況是每況愈下,如最近的古巴。
•為什麼蘇俄政府那麼厭惡美國,但蘇俄人民那麼喜歡美國,要模仿美國的一切,如牛仔褲、熱門音樂?
•為什麼蘇俄國內還有那麼多已經享受特殊待遇的著名科學家與作家,冒著生命的危險批評共產制度?
•為什麼今天蘇俄水準與西方世界相差更遠?
•為什麼蘇俄還要不斷地擴充軍備,犧牲人民的生活水準?

▍二種制度的比較
美國的經濟制度當然也有它的缺點,如經濟起伏帶來的通貨膨脹與失業;如特殊利益團體(如工會、大企業)帶給政府的壓力;如追求個人利益的過程中忽視社會成本與社會責任。但是這些缺點較之共產制度要人道得太多,緩和得太多。讓我們把共產主義下的蘇俄與東歐及市場經濟下的美國、西德與日本做一個事實的比較(參閱本書表格中之每人生產毛額)。戰後遵循市場經濟的西德與日本,其經濟成就令所有國家羨慕。能源危機以來,這二個大量輸入石油的國家仍然享有高成長率與低通貨膨脹率。三十年前,日本的經濟約為英國的三分之一強,今天日本的國民生產毛額居然超過了英、法二國的總和。而一九七九年德國的每人所得(九六○○ 美元)與美國(九七○○元)幾乎完全一樣。

如果我們再介入「政治自由」的因素來比較兩種制度,其優劣更明顯。美國、西德、日本不僅享有高度的生活水準,同時也享有最多的政治自由。市場經濟與政治自由是不可分割的。

▍蘇俄統治下三實例
上面綜合性的比較,還不能完全顯現出他們的落後,我們再來看蘇俄政府最自豪的三大建樹:工人階級、免費醫療和豪華便宜的地下車(編按:即今天的地鐵)。稍做分析後會發現;即使這些建樹,也是表面的誇大勝過實際的成就。

⑴ 蘇俄的工人
蘇俄官方公開承認當前工廠有四個大問題:
•工人缺少自動自發及敬業精神
•工人請假及曠職之缺席率太高。
•工廠的工作環境太差。
•不滿意的工人經常調動,離職率太高。

近年來總書記布里茲涅夫特別強烈譴責愛請假、不肯上班、歡喜調職的年輕工人。據一份工會刊物《勞動報》(Trud)報導:工人平均一天在上班時常常閒聊一小時,聊天愈多,牢騷愈多,影響工作的效率愈多。

據估計,在非營業部門一億二百萬人當中,每年有二○%換工作,其中三分之二是在三十歲以下。換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住處太差、工資太低、工作性質太苦。在西伯利亞西邊的一個鎮中,大部分勞工是婦女,她們要調工作的最大理由是:當地缺少男人。由於工作交換所引起的生產損失一年超過四十億美元。

工人請假及曠職大都在發放工資之後,每個星期一缺席率也高。酗酒是蘇俄當局最頭痛的一個大問題。蘇俄專家估計,因酗酒而影響的生產損失每年約在三百五十億至四百億美元之間,這個數字超過了政府的酒稅收入。最令主管當局氣憤而難堪的是,四○%酗酒是在上班時間發生的。工作的單調是酗酒的主因,尤其是小城鎮裡缺少其他的娛樂。

一位蘇俄工人說:「蘇俄是工人的天堂——偷懶的工人的天堂。」

⑵ 免費的醫療
到過蘇俄的友人告訴我:「在蘇俄旅行最可怕的二件事情是:遺失了護照, 以及在蘇俄生病。」蘇俄的免費醫療到底怎麼樣呢?

美國的一位著名外科醫生,親自到蘇俄實地觀察以後公開地說:

—— 蘇俄的醫療制度比美國落後四十五年。設備、氣味,就像美國三○年代。病房通常沒有找護士的呼叫鈴、洗手間、可調整角度的床,更談不上電話與電視機。
—— 蘇俄開刀的程序與四十年前相似,如疝氣開刀後,當天我們就要病人下床走動,但在蘇俄,病人要在床上躺上二個禮拜,結果把病人變弱,有時還會引起其他病症。
—— 蘇俄醫生的社會地位很低,原因之一是待遇差,待遇差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是女性。

此外西方專家也指出,藥物的價格很便宜,但常常買不到,因為常缺藥,醫生只好退而求其次,開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藥。病就不容易立刻醫好,較好較貴的藥物只有在特殊階級的醫務室中才看得到。

因為看病完全免費,而生病又可請公假,所以常常被濫用。同時,政府經費有限,造成設備落伍、藥物不夠,醫生工作時間長,看病馬虎。如果要得到較細心的治療,病人仍不得不私下找醫生送紅包。

⑶ 豪華便宜的地下車
到過蘇俄的人都稱讚莫斯科及列寧格勒的地下車是全世界最豪華而又最便宜的。我坐了五次之後,也同意這個看法,但要加一個重要的附注:豪華得過分, 便宜得沒有必要。一位蘇俄朋友對這個不相稱的成就大概有些不好意思,告訴我:「戰爭期間我們的犧牲太大,痛苦太多,政府決定要造地下車來慣壞我們。」

車票相當於美金七分(台幣二.五元)全世界沒有比這更便宜的地下車了。每一個地下車站的裝飾與布置都很講究且有變化。大理石的牆與地,陳列了雕刻人像與大幅掛畫。吊燈大而亮,簡直是一座地下博物館!車站內當然沒有商業廣告,非常整潔。上下班時間不到一分鐘就有車來,儘管這樣快速,但我搭乘時每一節車廂仍擠滿了人。

這樣豪華的地下車站是與蘇俄人民的日常生活不相稱的。從資源分配觀點看,蘇俄政府不應當花這麼多的財力來補貼這麼豪華的地下站。它應當要轉移部分資源解決人民迫切需要的國民住宅、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及其他民生必需品!即使對天天乘地下車的人民來說,那豪華氣氛中來回的方便立刻被車站外面殘酷的現實破壞:又要排長龍去買生活必需品,又要回到像小鴿籠的住處!對住在農村及小城不能夠搭乘地下車的人民,這種津貼更是不公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