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兩岸雙贏在千禧相逢——北京大膽讓步、台北大愛回應
▍兩岸又繳了白卷
一九九九的關鍵年又過,兩岸關係自李登輝總統於七月九日發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後嚴重倒退,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取消來台訪問。十二月八日中共全人代常務委員長李鵬訪日時再宣稱,台灣大選前不恢復對話,雙方繳出的又是令人痛心的白卷。
▍大膽讓步,大愛回應
一九九九年年底在台北,關心兩岸前途的知識份子能再寫些什麼?我們只能期盼台灣於三月選出新領導人後,台北與北京能即時出現「海峽之春」。我的建議是:
北京大膽讓步
台北大愛回應
所謂「大膽」也只是展現彈性與善意,否則難以打破僵局;所謂「大愛」, 也只是「利人也利己」,否則難以自拔。北京的「大膽讓步」可以包括:
⑴ 在台灣不獨立、大陸不動武的原則下,積極討論簽訂《五十年和平協定》,並且撤退沿海的飛彈部署。
⑵ 主動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外的國際專業組織。
⑶ 一個中國原則下,討論「特殊國與國的關係」。
⑷ 外交休兵,凍結各國對雙方承諾的數目。
⑸ 宣布恢復汪道涵訪台,展開另一次「辜汪會談」。
面對北京如此的彈性與善意,台北立即以大愛回應,跨進《國家統一綱領》 「互信合作」中程階段的門檻。
⑴ 當雙方同時進入WTO後,立即平等互惠進行三通(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去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台北即曾公開呼籲過)。
⑵ 在三通原則下,逐步放棄戒急用忍。
⑶ 試驗性引進福建勞工來台(如一年兩萬名,言明如其中有一名是間諜,立即全數遣返)。
⑷ 有條件允許大陸廠商來台投資
⑸ 歡迎大陸高層來訪。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過於天真的建議,那麼,英、德、法等世仇敵國,為什麼能夠在二十世紀結束前建構歐洲共同的繁榮與和平?
▍台灣付出的代價
美蘇冷戰隨柏林圍牆倒塌已經結束十年;兩岸的冷戰則愈演愈烈。因為兩岸情勢的不穩定,及對岸飛彈的威脅,台灣付出的嚴重代價至少包括了:
⑴ 龐大的軍火採購:近幾年來平均一年要花千億新台幣以上的採購,真是駭人聽聞。一架F16戰機的成本相當於一所小型國立大學的全年預算。一九九九年連續墜毀的三架F16及兩架幻象,總價已近百億新台幣,同時損失了五位優秀的空軍飛行員。
⑵ 三通未通的代價:因各種間接轉運所增加的費用與時間的損失,不僅是經濟的,更是精神的。這種自己所加於自己的成本,已變成一個傷害, 不能再坐視。
⑶ 交流未能擴大的潛在損失:改變中國大陸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直接的交流與接觸,加速大陸走向一個開放社會。兩岸之間的學術、文化、新聞、出版品、體育、藝術……交流,受到兩岸關係的倒退不斷頓挫。一個理性的、進步的中國大陸,才是台灣的安全保障。
▍千禧相逢
追求兩岸雙贏,是雙方領導人的歷史責任。兩岸的對峙與內耗,是雙方領導人對兩岸同胞無法交代的錯誤決策。
連戰副總統強調的「三不」與「三要」(不獨、不統、不對立;要和平、要交流、要雙贏),其中的「不對立」與「要雙贏」,以及最近宣稱:「若當選總統,就職前或後願訪大陸會晤中共領導人」,是否已釋出了台北的期待?連戰同時提出研發長程地對地飛彈,也表達出缺乏互信中自衛的必要。
公元二○○○年,是中國的龍年。不同於一九○○年的是,大陸不會再有八國聯軍的入侵;台灣不會再有日本軍閥的殖民。
今天的大陸受到全球重視;今天的台灣受到全球尊敬。
二○○○年更是千禧年。讓北京領導人拋出「大膽讓步」,讓台北的新領導人以「大愛回應」。兩者在千禧相逢,啟動兩岸的雙贏。
▍兩岸又繳了白卷
一九九九的關鍵年又過,兩岸關係自李登輝總統於七月九日發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後嚴重倒退,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取消來台訪問。十二月八日中共全人代常務委員長李鵬訪日時再宣稱,台灣大選前不恢復對話,雙方繳出的又是令人痛心的白卷。
▍大膽讓步,大愛回應
一九九九年年底在台北,關心兩岸前途的知識份子能再寫些什麼?我們只能期盼台灣於三月選出新領導人後,台北與北京能即時出現「海峽之春」。我的建議是:
北京大膽讓步
台北大愛回應
所謂「大膽」也只是展現彈性與善意,否則難以打破僵局;所謂「大愛」, 也只是「利人也利己」,否則難以自拔。北京的「大膽讓步」可以包括:
⑴ 在台灣不獨立、大陸不動武的原則下,積極討論簽訂《五十年和平協定》,並且撤退沿海的飛彈部署。
⑵ 主動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外的國際專業組織。
⑶ 一個中國原則下,討論「特殊國與國的關係」。
⑷ 外交休兵,凍結各國對雙方承諾的數目。
⑸ 宣布恢復汪道涵訪台,展開另一次「辜汪會談」。
面對北京如此的彈性與善意,台北立即以大愛回應,跨進《國家統一綱領》 「互信合作」中程階段的門檻。
⑴ 當雙方同時進入WTO後,立即平等互惠進行三通(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去年十一月十九日在台北即曾公開呼籲過)。
⑵ 在三通原則下,逐步放棄戒急用忍。
⑶ 試驗性引進福建勞工來台(如一年兩萬名,言明如其中有一名是間諜,立即全數遣返)。
⑷ 有條件允許大陸廠商來台投資
⑸ 歡迎大陸高層來訪。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過於天真的建議,那麼,英、德、法等世仇敵國,為什麼能夠在二十世紀結束前建構歐洲共同的繁榮與和平?
▍台灣付出的代價
美蘇冷戰隨柏林圍牆倒塌已經結束十年;兩岸的冷戰則愈演愈烈。因為兩岸情勢的不穩定,及對岸飛彈的威脅,台灣付出的嚴重代價至少包括了:
⑴ 龐大的軍火採購:近幾年來平均一年要花千億新台幣以上的採購,真是駭人聽聞。一架F16戰機的成本相當於一所小型國立大學的全年預算。一九九九年連續墜毀的三架F16及兩架幻象,總價已近百億新台幣,同時損失了五位優秀的空軍飛行員。
⑵ 三通未通的代價:因各種間接轉運所增加的費用與時間的損失,不僅是經濟的,更是精神的。這種自己所加於自己的成本,已變成一個傷害, 不能再坐視。
⑶ 交流未能擴大的潛在損失:改變中國大陸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直接的交流與接觸,加速大陸走向一個開放社會。兩岸之間的學術、文化、新聞、出版品、體育、藝術……交流,受到兩岸關係的倒退不斷頓挫。一個理性的、進步的中國大陸,才是台灣的安全保障。
▍千禧相逢
追求兩岸雙贏,是雙方領導人的歷史責任。兩岸的對峙與內耗,是雙方領導人對兩岸同胞無法交代的錯誤決策。
連戰副總統強調的「三不」與「三要」(不獨、不統、不對立;要和平、要交流、要雙贏),其中的「不對立」與「要雙贏」,以及最近宣稱:「若當選總統,就職前或後願訪大陸會晤中共領導人」,是否已釋出了台北的期待?連戰同時提出研發長程地對地飛彈,也表達出缺乏互信中自衛的必要。
公元二○○○年,是中國的龍年。不同於一九○○年的是,大陸不會再有八國聯軍的入侵;台灣不會再有日本軍閥的殖民。
今天的大陸受到全球重視;今天的台灣受到全球尊敬。
二○○○年更是千禧年。讓北京領導人拋出「大膽讓步」,讓台北的新領導人以「大愛回應」。兩者在千禧相逢,啟動兩岸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