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錢」是什麼?
所有人的生活都需要用到錢,但就算是專門研究錢或是工作跟「錢」密不
可分的專家,例如銀行家、會計師、交易員或經濟學家,對於「錢」到底是什麼,也無法完全達成共識。最簡單(但不夠完整)的答案是:能夠被接受用來支付的東西就是錢⋯⋯這樣說來,什麼東西都可以當作錢嗎?
可惜的是,能接受用貼紙或胡蘿蔔買東西的人不多,平時人們大多使用現金或電子貨幣這兩種錢。
現金是具有實體的東西,電子貨幣(或電子錢)則不是。當你把錢儲存在某個機構,你所擁有的錢就能轉換成電子貨幣;也就是說,只要你有銀行帳戶,你就有電子化的貨幣,可以透過各種設備,運用電子錢來付款購物。
當你用電子貨幣付款,你不需要交付實體的錢幣或鈔票,而是經由網路和電腦,把你銀行帳戶裡的錢轉到賣家(或店家)的帳戶裡。
雖然電子支付的操作方式很簡單,但是帳戶之間移轉金錢的實際運作過程其實相當複雜。
第一章 金錢是怎麼運作的 ?
錢無處不在,它可能是金屬、紙張,也可能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幾乎沒有任何事物不需要用到錢。雖然我們每天都需要用錢,但是多數人卻從來沒想過,錢到底是什麼,還有金錢是怎麼運作的。
人人都需要用錢,但不是任何東西都能當作錢,錢必須具備某些條件或特色,才有使用的價值。請翻開這一章,進一步了解關於錢的一切。
錢可以用來做什麼?
錢不就是用來買東西的嗎?嗯,沒錯,但錢還有其他用途。如果錢只能用來買東西,也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錢了⋯⋯
用這種方式買東西叫做以物易物,不需要錢也辦得到。可是,如果有一方
不想要對方的東西,該怎麼以物易物呢?
這時候錢就派上用場了。幾乎人人都用得到錢,所以我們幾乎總是可以用
錢購買想要的東西。
專家說,人們用錢買來東西,彼此交易,就是把錢當作交易媒介。不過,錢還有其他用途─你可以將它存起來,以後再用,或是慢慢收集、累積成更大一筆錢。
專家將這種用錢方式稱為價值儲藏。就是因為錢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們才能透過儲藏它來獲得足夠的財富。
人們也用錢來衡量或計算價值,就像我們用分、秒來衡量或計算時間一樣。
這樣一來,我們才有辦法判斷自己的錢可以買到什麼東西,還能比較不同物品的價值。
錢的這種用途,專家稱為記帳單位或計價單位。
錢有多便利?
錢如果不方便使用,就會失去它的功能。世界各地都在使用現金或電子錢,
卻不用胡蘿蔔,其實是有原因的。錢有一些非常特別的性質,才讓它成為方便使用的工具;對人們來說,錢的主要優勢包括:
攜帶方便:可以隨時帶著走。
具有一致性:無論哪種貨幣,面額相同的單位,價值相同、外表也相同。
可以分割:面額最小的單位,小到能支付任何價格。
經久耐用:不容易自然腐爛或遭到破壞。
金錢的流動性
金錢可以輕易的在人與人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流動。幾乎人人都樂於接受這種交易媒介,所以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購買;金錢的這種特質就叫做流動性。
當顧客在商店購買一件上衣,這筆交易的錢可以被用在許多不同的用途。
工廠老闆也可以用這些錢添購設備和材料。
店員和工廠的員工可以用他們賺來的錢買東西。
這一筆錢可以不斷循環,讓許多人都能用來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金錢流動模式會在各式各樣的買方和賣方之間不停的循環。
金錢的價值
金錢的價值和食物、房子或水完全不同;畢竟人們就算沒有錢,還是有辦法活下去。無論硬幣、紙鈔或是電子貨幣,都是基於某些理由才具有一定的價值。這些理由包括:
1. 基於法律規定。我們現在使用的錢稱為法定貨幣;也就是說,因為政府制定了法律,規定貨幣的價值,我們的錢才有價值。
為了讓人們信賴這些法律,各國政府會在國內設置一個獨立的機構,也就是中央銀行,來分擔管理貨幣的責任。本書的第六章會詳細介紹中央銀行的職責。
2. .中央銀行和政府會限制貨幣的供應量。
想像一下,如果現金的照片可以當成現金使用⋯⋯這樣大家都有錢可以用,好像很公平。可是這樣一來,無論硬幣本身還是硬幣的照片都會失去價值。如果大家都能無限量的創造金錢,就不需要從別人那裡取得,也不會再有人用錢來交換物品了。
在真實的世界裡,只有限量供給的貨幣才具有價值。
3.現金只能在特定的地方、在非常嚴密控管的條件下製造。
為了防止人們無限量的自行製造現金,各國的硬幣和鈔票都有容易辨識的特色,但同時具備很難精確複製的細節。以下是現金常見的特殊設計。
無論這些設計有多麼巧妙,歹徒還是有辦法偽造鈔票或硬幣,只不過很難仿造得盡善盡美。所以,如果有一張鈔票具備了真鈔的所有特色,應該就可以相信它是合法印製的。
數位價值
電子錢雖然沒有實體,但同樣符合前面描述的三項條件,所以我們還是可以信賴它的價值。
1. 電子錢可以換成現金,而現金是中央銀行和政府都認定具有價值的。
2. 銀行該怎麼產生電子錢,以及可以產生多少數量,都有法規加以限制。
3. 理論上電子錢也可能造假,但是需要非常高深的駭客能力,難度就跟偽造實體貨幣一樣高。
所有人的生活都需要用到錢,但就算是專門研究錢或是工作跟「錢」密不
可分的專家,例如銀行家、會計師、交易員或經濟學家,對於「錢」到底是什麼,也無法完全達成共識。最簡單(但不夠完整)的答案是:能夠被接受用來支付的東西就是錢⋯⋯這樣說來,什麼東西都可以當作錢嗎?
可惜的是,能接受用貼紙或胡蘿蔔買東西的人不多,平時人們大多使用現金或電子貨幣這兩種錢。
現金是具有實體的東西,電子貨幣(或電子錢)則不是。當你把錢儲存在某個機構,你所擁有的錢就能轉換成電子貨幣;也就是說,只要你有銀行帳戶,你就有電子化的貨幣,可以透過各種設備,運用電子錢來付款購物。
當你用電子貨幣付款,你不需要交付實體的錢幣或鈔票,而是經由網路和電腦,把你銀行帳戶裡的錢轉到賣家(或店家)的帳戶裡。
雖然電子支付的操作方式很簡單,但是帳戶之間移轉金錢的實際運作過程其實相當複雜。
第一章 金錢是怎麼運作的 ?
錢無處不在,它可能是金屬、紙張,也可能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幾乎沒有任何事物不需要用到錢。雖然我們每天都需要用錢,但是多數人卻從來沒想過,錢到底是什麼,還有金錢是怎麼運作的。
人人都需要用錢,但不是任何東西都能當作錢,錢必須具備某些條件或特色,才有使用的價值。請翻開這一章,進一步了解關於錢的一切。
錢可以用來做什麼?
錢不就是用來買東西的嗎?嗯,沒錯,但錢還有其他用途。如果錢只能用來買東西,也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錢了⋯⋯
用這種方式買東西叫做以物易物,不需要錢也辦得到。可是,如果有一方
不想要對方的東西,該怎麼以物易物呢?
這時候錢就派上用場了。幾乎人人都用得到錢,所以我們幾乎總是可以用
錢購買想要的東西。
專家說,人們用錢買來東西,彼此交易,就是把錢當作交易媒介。不過,錢還有其他用途─你可以將它存起來,以後再用,或是慢慢收集、累積成更大一筆錢。
專家將這種用錢方式稱為價值儲藏。就是因為錢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們才能透過儲藏它來獲得足夠的財富。
人們也用錢來衡量或計算價值,就像我們用分、秒來衡量或計算時間一樣。
這樣一來,我們才有辦法判斷自己的錢可以買到什麼東西,還能比較不同物品的價值。
錢的這種用途,專家稱為記帳單位或計價單位。
錢有多便利?
錢如果不方便使用,就會失去它的功能。世界各地都在使用現金或電子錢,
卻不用胡蘿蔔,其實是有原因的。錢有一些非常特別的性質,才讓它成為方便使用的工具;對人們來說,錢的主要優勢包括:
攜帶方便:可以隨時帶著走。
具有一致性:無論哪種貨幣,面額相同的單位,價值相同、外表也相同。
可以分割:面額最小的單位,小到能支付任何價格。
經久耐用:不容易自然腐爛或遭到破壞。
金錢的流動性
金錢可以輕易的在人與人之間、機構與機構之間流動。幾乎人人都樂於接受這種交易媒介,所以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購買;金錢的這種特質就叫做流動性。
當顧客在商店購買一件上衣,這筆交易的錢可以被用在許多不同的用途。
工廠老闆也可以用這些錢添購設備和材料。
店員和工廠的員工可以用他們賺來的錢買東西。
這一筆錢可以不斷循環,讓許多人都能用來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金錢流動模式會在各式各樣的買方和賣方之間不停的循環。
金錢的價值
金錢的價值和食物、房子或水完全不同;畢竟人們就算沒有錢,還是有辦法活下去。無論硬幣、紙鈔或是電子貨幣,都是基於某些理由才具有一定的價值。這些理由包括:
1. 基於法律規定。我們現在使用的錢稱為法定貨幣;也就是說,因為政府制定了法律,規定貨幣的價值,我們的錢才有價值。
為了讓人們信賴這些法律,各國政府會在國內設置一個獨立的機構,也就是中央銀行,來分擔管理貨幣的責任。本書的第六章會詳細介紹中央銀行的職責。
2. .中央銀行和政府會限制貨幣的供應量。
想像一下,如果現金的照片可以當成現金使用⋯⋯這樣大家都有錢可以用,好像很公平。可是這樣一來,無論硬幣本身還是硬幣的照片都會失去價值。如果大家都能無限量的創造金錢,就不需要從別人那裡取得,也不會再有人用錢來交換物品了。
在真實的世界裡,只有限量供給的貨幣才具有價值。
3.現金只能在特定的地方、在非常嚴密控管的條件下製造。
為了防止人們無限量的自行製造現金,各國的硬幣和鈔票都有容易辨識的特色,但同時具備很難精確複製的細節。以下是現金常見的特殊設計。
無論這些設計有多麼巧妙,歹徒還是有辦法偽造鈔票或硬幣,只不過很難仿造得盡善盡美。所以,如果有一張鈔票具備了真鈔的所有特色,應該就可以相信它是合法印製的。
數位價值
電子錢雖然沒有實體,但同樣符合前面描述的三項條件,所以我們還是可以信賴它的價值。
1. 電子錢可以換成現金,而現金是中央銀行和政府都認定具有價值的。
2. 銀行該怎麼產生電子錢,以及可以產生多少數量,都有法規加以限制。
3. 理論上電子錢也可能造假,但是需要非常高深的駭客能力,難度就跟偽造實體貨幣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