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科學敘事的經典案例: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

《自己的房間》是吳爾芙將她在劍橋大學紐翰(Neunham)與戈頓(Girton)兩所女子學院演講的兩篇講稿,重新整理,並以《自己的房間》為名出版的論文(essay)。全書共有六章,並無章節名稱,只以數字標示。第一章開頭,吳爾芙用自己在康橋河畔思索的第一人稱口吻,罕見地以「但是,你們或許會說」的轉折語氣開頭,精闢地道出〈婦女與小說〉的演講題目和「自己的房間」之間,關係微妙的論述主題。接著,吳爾芙用兩件具體事件來鋪陳女性為何被摒棄在學術殿堂之外的問題意識。第一個事件是她看到學院的草坪,滿心歡喜地衝上前去,卻被學院的警衛喝斥,因為只有院士和學者可以跨越草皮,她只是區區一名女子,必須走在碎石路上。第二個事件是她離開草坪之後,來到圖書館前,想起圖書館中藏有許多英國詩人和小說家的手稿,想一睹這些手稿的風采,卻又被圖書館穿著黑袍的門房擋了下來,表示女性必須有學院人員的陪伴,或是他們的介紹信,才得以進入。這真的讓吳爾芙氣壞了,接著雖然又路過一座教堂,低沉的管風琴款款地召喚著她,但是她決定即使自己有這個權利,她也不願意進入教堂,誰知道會不會冒出一個管事,要她出示受洗證明或是神父的推薦信(多麼幽默啊!這也是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該學的智慧與藝術)?這接二連三的事件讓她不禁思索,為什麼自古至今,女性一直被摒棄在大學的學術殿堂之外?是男性的資質較高,還是女性的處境較差?為何男性飲酒,女性飲水?從這些線索可以看出,作為緒論的第一章旨在引出全書核心的問題意識,也就是女性與小說背後更深沉的男女差異問題。

第二章的場景回到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內。吳爾芙試圖從汗牛充棟的書架上,找出合理答案:關於男女差異,或是女性不適合接受高等教育的科學解釋?她發現,古往今來有無數男性學者對於女性的研究,其中充斥著各種對於女性的偏見和誤解,卻沒有任何一篇女性學者對於男性的研究。同樣的情況也可從隨手可得的報紙中看出,英國社會如何臣服在父權體制的統治之下。同時,吳爾芙在離開圖書館之後,在餐廳用完餐付錢的時候,因為還在想著男女差異的研究課題,忘了自己究竟付帳沒,由於錢包裡的現金似乎並未短少,這讓她想到,如果女性在經濟上不虞匱乏,或許就有機會上大學,追尋寫作或是其他志業。從論文寫作的情境脈絡來看,第二章在大英博物館裡面的文獻搜尋與歸納整理,就像試圖找出理論解釋的文獻評述。在第三章中,吳爾芙從大英博物館返家之後,陷入長思,並且從書架上崔弗林(G. M. Trevelyen)教授所寫的《英格蘭歷史》(History of England)書中有關女性地位的章節,找到靈感的來源:如果英國劇作家,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有一個聰明才智和他不相上下的妹妹,就叫她朱蒂斯(Judith)好了,那麼朱蒂斯的下場會如何呢?對照英國女性的歷史處境,朱蒂斯如果不是臣服於女性的宿命,早早結婚生子,甘於平凡地了此一生;要不就是對抗女性宿命的枷鎖,逃離家鄉,試圖在倫敦的劇場一展才華,實現夢想,然最終卻在冬夜裡含恨自殺,客死在倫敦的黑街暗巷裡。因為自古以來,除了家庭之外,英國社會並沒有女性天才可以發揮的舞台。即使是19世紀一些才華洋溢的女性作家,例如庫瑞.貝爾(Currer Bell)、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喬治.桑(George Sand)等人,都必須隱姓埋名地用男性筆名來出版作品。只能說,16世紀的英國女性,如果有很高的文學天分,那真是不幸。換言之,吳爾芙試圖在第三章中提出莎士比亞的妹妹朱蒂斯,作為論述女性與寫作的策略性假說(strategic hypothesis),來預測及解釋女性天才在英國社會難以發揮的結構性因素。

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吳爾芙分別考察了16到19世紀之間,女性與小說寫作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居家空間和家務工作對於女性創作的箝制,來論證「自己的房間」作為女性與小說的核心命題。前者--也就是英國從16世紀以來沒有女性獨立自主空間的居家環境,使得英國女性就算具有寫作天分,也難以發揮;就算勉強為之,多半也是以生活周遭居家事物為主的抒情小說,難以追求詩詞哲學或是描寫外在世界的史詩作品。而後者--也就是英國的社會環境並不鼓勵或是支持女性追求家庭以外的事業,包括學術研究、書寫創作,或是其他專業。如果這兩種女性處境得以改變,那麼女性要成為詩人或是實現任何夢想,都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換言之,第四、五兩章試圖從16世紀以來,英國具體的居家環境和社會環境來分析,女性為何難以創作小說的環境限制。從論文寫作的架構來看,這兩章剛好是用研究假說來預測經驗現象,並用實際資料加以檢證的分析、討論。最後在第六章,吳爾芙提出她最重要的兩項結論。那就是,女性如果要以寫作為業,她必須(1)每年有五百英鎊的收入(經濟獨立);(2)一個可以上鎖的房間(空間自主),那麼,女性終將發揮她們的天賦與秉性,創作出偉大的文學作品。剩下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而已。由此可知,最後一章試圖從上述分析中,得出一個具體明確,而且得以付諸行動的關鍵命題--自己的房間,作為本書的結論。最巧妙的是,吳爾芙特地以此作為書名,並且在書的一開頭就故意破題切入這個主軸,形成首尾呼應的完整論述。此外,在最後一章中,吳爾芙還利用寫景與思緒的連結,帶出唯有同時兼具男性和女性這兩種秉性,才得以成就一個偉大的心靈,使人類獲得最大幸福的陰陽同體(androgyny)主張。這可以說是整個論述主軸之外的意外收穫,也是後續值得開展的另一課題。

綜觀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雖然早在1929年就已出版,但是書中除充滿了意識流作家的文學風采之外,更具體展現出社會科學的批判思考與實證科學的邏輯思維。它作為一本「科學敘事」的女性主義前衛經典,不僅與1920年代維也納學圈的邏輯實證主義發展並駕齊驅,甚至比波普爾作為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作《科學發現的邏輯》(1934),還早五年出版。因此,我誠摯建議所有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不論你是否專注在性別研究的領域,都應該仔細研讀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因為它是充分展現假設演繹法五段式論述的最佳範例,更是引領每一個研究者,回頭反思自己研究動機與檢驗整個研究歷程的最佳實例。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切勿錯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