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騷擾你的孩子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因為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你批評他,毫無忌諱;等孩子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呢?你還是會毫無忌諱地批評他。父母總仗著自己「崇高」的地位,想對孩子說什麼就說什麼。好像孩子不知痛癢,不好聽的話,隨口就出。「我看他一點出息也沒有。」「我看她在公婆面前的人緣不怎麼好。」你知道,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一個成年的大人,心情霎時由「晴天轉陰天」嗎?
父母不是很愛孩子的嗎?為什麼說出來的話語,是這麼的傷人,而自己卻毫無所知呢?我非常納悶。
「工作能力真差。」「錢賺這麼少。」「小氣。」「懶惰。」「不會教孩子。」「不會做人。」「你家好髒。」為什麼有這麼多父母,對著已成年的孩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你當孩子的心都是鐵打的?都不會難過嗎?
「我早八百年就看準了她的婚姻會出問題,又不會討好公婆,先生當然留不住。」你相信嗎?這是好友失婚後,自己父親說出來的話。這樣惡毒的話,父母都說得出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當孩子還小時,需要父母的教導;但是孩子都已經成年了,為什麼父母開口閉口還是用對三歲小孩子的語氣說話呢?中國人的孩子,到底要到幾歲才算成年呢?面對已成年的孩子,你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嗎?
「等孩子長大以後,我一定不會這樣批評孩子。」你正在這樣想嗎?錯,不是等小孩長大以後,是要從現在就開始,不然,你就等於是告訴自己:我的想法很難實現。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不容易輕易變換,如果你一開始就習慣隨口批評孩子,這個模式將會延續一輩子。不然,現在哪來這麼多隨口批評我們的長輩呢?
哪一個孩子,不喜歡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意呢?又有哪一個孩子,聽到父母的閒言閒語,心裡會是高興的呢?不管那個孩子是三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
不要騷擾你的成年孩子,他原本的生活可能是很快樂的;不要隨口說成年孩子的壞話,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如果是人前,那真是父母最壞的德行;如果是人後呢?它一定會傳到人前的。
隨口批評,只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更糟的人生,不會更好。
第八課傳宗接代
親愛的汪老師:我的公婆都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可是家庭聚會面對兩男一女的孫兒時,明明三個小孩坐在他們的面前,他們竟然會對著兩個男生,充滿愛意的說:我的小王子啊云云,然後,你就看見我那兩歲的女兒,眼巴巴的希望他們也對她說些什麼,結果,沒有。什麼話也沒有,好像她不存在似的。為什麼中國人可以重男輕女到這種無法無天的地步呢?——無可奈何的楊媽媽
雖然孩子讀得是國際學校,但中文教育,我一點不敢放鬆,每天都要孩子多學上幾個中文字。「弟弟,這句裡的『傳』有什麼造詞?」不知道,好,我們來查字典。結果,一查才知道自己國文的程度有多差,與傳有關的詞語,竟然將近七十個,不可思議吧。
我指著字典,一個詞一個詞地念過去,當唸到倒數第三個「傳宗接代」時,弟弟問了:「什麼意思?」
他長到這麼大,對於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想法,是沒有任何一點點概念的。因為他熟悉的父母、祖父母、親戚,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傳達這樣的想法,所以他看到的是,大家對姊姊的愛,就跟愛他一模一樣,一點差別也沒有。他的生活裡,嗅不出一絲絲對女性的歧視。所以他怎麼會知道這個「只傳子,不傳女」的觀念呢?
既然遇上,就隨緣而告知,我說:「姊姊和你都是姓陳,對不對?」他點點頭。
「那你知道姊姊將來的孩子姓什麼嗎?」他沒說話,若有所思的樣子。
「姊姊將來的孩子,不會跟你一樣姓陳,她的孩子要跟她的先生一樣。只有你的孩子才是姓陳。
「所以一代代都要生男生才可以,因為只有男生才能傳宗接代,如果當初媽媽沒有生到你,哦哦,就沒辦法傳宗接代了。」
「那怎麼辦?」他有些緊張,不曉得他是怕自己沒被生出來緊張,還是怕媽媽要糟糕了而緊張。
「如果在古代,就要一直生啊!」
「那如果已經生了五個都是女生呢?」
「就要一直生下去啊。」
「萬一都生不出男生呢?」
「那爸爸就要再娶一個太太,然後繼續生。」
聽到這裡,弟弟的表情很平靜,看不出是悲是喜。倒是我心裡有些擔心,他長這麼大,第一次聽到「光光因為是男生,就有這麼大優勢」,該不會從此覺得自己在家裡的地位突然升高了吧?那我不是等於幫自己在往後的教養上,自找麻煩嗎?
只見他偏著頭,幽幽地吐出:「萬一我不結婚呢?」
親愛的楊同學,你的信我無言以對。現在用弟弟的話,回敬給您的公婆。連小孩都知道現在早已經不是古代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大人,死守著老舊觀念不知變通呢?——汪培珽敬上
不理所當然
親愛的娟,忍不住要告訴你我的擔心。
你媽媽不贊成女兒沒有工作,但你要辭職,她沒說話,還是滿心祝福;先生勉強同意,現在社會,一人養家,不是天生的抗壓好手,就是要有「神經大條」的個性。
工作上的陰錯陽差,讓你跟我一樣,也回歸了家庭,不一樣的只是你的孩子已經小學高年級了。不知道是不是我鼓吹媽媽回家照顧孩子的多年「洗腦」生效了?我猜,不是。當你決定不生第二個孩子時,就問過我:「我不能多留些人生給自己嗎?」
當然,可以。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決定。只要你無怨無悔,別管他人多嘴。
星期一早上打電話給你,是答錄機裡你兒子那可愛的童音。我去醫院探你生孩子,你將娃娃小心翼翼地抱給我看,彷彿就是昨天呢,怎麼著?一轉眼,他已經快要比你高了。原來,星期一是你大力洗刷廁所的時間,所以沒聽見我的電話。
你趴著跪著,甚至不假手拖把,地板一吋一吋地擦。你說,「拖把嚕來嚕去,地板怎麼乾淨的了?」我完全贊同。
娟,我擔心的是:不親手去做的人,怎會知道,保持一個乾淨的家、乾淨的衣服、乾淨的碗盤,如果還有兩個學齡前的孩子也要保持乾淨,要花掉一個大人多少時間和力氣?光是這些最基本的乾淨,就要花掉媽媽的全部精力,甚至連下輩子的精力也要先透支啊。
我擔心的是:要不了多久,另一半就會將這些幸福,視為理所當然。而到時,你又能從理所當然中,得到什麼幸福?
有沒有發現:為什麼從來沒有媽媽,古代現代都一樣,敢理直氣壯地喊累?是不累嗎?當然不是。
因為,在古代,「賺錢」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當你沒能力、沒機會賺錢時,當然不敢喊。但是,在現代,不管你有什麼學歷,只要肯拚命肯吃苦,一個女人一樣也有辦法養家活口。
如果回歸家庭的人,沒有幸福的感覺,我舉雙手贊成:快快幫自己找個出路,再回歸職場也沒有什麼不對。現在,沒人規定,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除非你陪得心甘情願。
為什麼有人可以心甘情願,是因為愛孩子嗎?
不是。
孩子誰不愛。那是因為她的另一半——不理所當然。
有沒有發覺,心甘情願,總是跟著「不理所當然」一起出場的。
原文改編成短篇,全文請參考《汪培珽手記—金湯匙裡的毒藥》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因為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你批評他,毫無忌諱;等孩子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呢?你還是會毫無忌諱地批評他。父母總仗著自己「崇高」的地位,想對孩子說什麼就說什麼。好像孩子不知痛癢,不好聽的話,隨口就出。「我看他一點出息也沒有。」「我看她在公婆面前的人緣不怎麼好。」你知道,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一個成年的大人,心情霎時由「晴天轉陰天」嗎?
父母不是很愛孩子的嗎?為什麼說出來的話語,是這麼的傷人,而自己卻毫無所知呢?我非常納悶。
「工作能力真差。」「錢賺這麼少。」「小氣。」「懶惰。」「不會教孩子。」「不會做人。」「你家好髒。」為什麼有這麼多父母,對著已成年的孩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你當孩子的心都是鐵打的?都不會難過嗎?
「我早八百年就看準了她的婚姻會出問題,又不會討好公婆,先生當然留不住。」你相信嗎?這是好友失婚後,自己父親說出來的話。這樣惡毒的話,父母都說得出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當孩子還小時,需要父母的教導;但是孩子都已經成年了,為什麼父母開口閉口還是用對三歲小孩子的語氣說話呢?中國人的孩子,到底要到幾歲才算成年呢?面對已成年的孩子,你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嗎?
「等孩子長大以後,我一定不會這樣批評孩子。」你正在這樣想嗎?錯,不是等小孩長大以後,是要從現在就開始,不然,你就等於是告訴自己:我的想法很難實現。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不容易輕易變換,如果你一開始就習慣隨口批評孩子,這個模式將會延續一輩子。不然,現在哪來這麼多隨口批評我們的長輩呢?
哪一個孩子,不喜歡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意呢?又有哪一個孩子,聽到父母的閒言閒語,心裡會是高興的呢?不管那個孩子是三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
不要騷擾你的成年孩子,他原本的生活可能是很快樂的;不要隨口說成年孩子的壞話,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如果是人前,那真是父母最壞的德行;如果是人後呢?它一定會傳到人前的。
隨口批評,只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更糟的人生,不會更好。
第八課傳宗接代
親愛的汪老師:我的公婆都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可是家庭聚會面對兩男一女的孫兒時,明明三個小孩坐在他們的面前,他們竟然會對著兩個男生,充滿愛意的說:我的小王子啊云云,然後,你就看見我那兩歲的女兒,眼巴巴的希望他們也對她說些什麼,結果,沒有。什麼話也沒有,好像她不存在似的。為什麼中國人可以重男輕女到這種無法無天的地步呢?——無可奈何的楊媽媽
雖然孩子讀得是國際學校,但中文教育,我一點不敢放鬆,每天都要孩子多學上幾個中文字。「弟弟,這句裡的『傳』有什麼造詞?」不知道,好,我們來查字典。結果,一查才知道自己國文的程度有多差,與傳有關的詞語,竟然將近七十個,不可思議吧。
我指著字典,一個詞一個詞地念過去,當唸到倒數第三個「傳宗接代」時,弟弟問了:「什麼意思?」
他長到這麼大,對於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想法,是沒有任何一點點概念的。因為他熟悉的父母、祖父母、親戚,從來不會在孩子面前傳達這樣的想法,所以他看到的是,大家對姊姊的愛,就跟愛他一模一樣,一點差別也沒有。他的生活裡,嗅不出一絲絲對女性的歧視。所以他怎麼會知道這個「只傳子,不傳女」的觀念呢?
既然遇上,就隨緣而告知,我說:「姊姊和你都是姓陳,對不對?」他點點頭。
「那你知道姊姊將來的孩子姓什麼嗎?」他沒說話,若有所思的樣子。
「姊姊將來的孩子,不會跟你一樣姓陳,她的孩子要跟她的先生一樣。只有你的孩子才是姓陳。
「所以一代代都要生男生才可以,因為只有男生才能傳宗接代,如果當初媽媽沒有生到你,哦哦,就沒辦法傳宗接代了。」
「那怎麼辦?」他有些緊張,不曉得他是怕自己沒被生出來緊張,還是怕媽媽要糟糕了而緊張。
「如果在古代,就要一直生啊!」
「那如果已經生了五個都是女生呢?」
「就要一直生下去啊。」
「萬一都生不出男生呢?」
「那爸爸就要再娶一個太太,然後繼續生。」
聽到這裡,弟弟的表情很平靜,看不出是悲是喜。倒是我心裡有些擔心,他長這麼大,第一次聽到「光光因為是男生,就有這麼大優勢」,該不會從此覺得自己在家裡的地位突然升高了吧?那我不是等於幫自己在往後的教養上,自找麻煩嗎?
只見他偏著頭,幽幽地吐出:「萬一我不結婚呢?」
親愛的楊同學,你的信我無言以對。現在用弟弟的話,回敬給您的公婆。連小孩都知道現在早已經不是古代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大人,死守著老舊觀念不知變通呢?——汪培珽敬上
不理所當然
親愛的娟,忍不住要告訴你我的擔心。
你媽媽不贊成女兒沒有工作,但你要辭職,她沒說話,還是滿心祝福;先生勉強同意,現在社會,一人養家,不是天生的抗壓好手,就是要有「神經大條」的個性。
工作上的陰錯陽差,讓你跟我一樣,也回歸了家庭,不一樣的只是你的孩子已經小學高年級了。不知道是不是我鼓吹媽媽回家照顧孩子的多年「洗腦」生效了?我猜,不是。當你決定不生第二個孩子時,就問過我:「我不能多留些人生給自己嗎?」
當然,可以。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決定。只要你無怨無悔,別管他人多嘴。
星期一早上打電話給你,是答錄機裡你兒子那可愛的童音。我去醫院探你生孩子,你將娃娃小心翼翼地抱給我看,彷彿就是昨天呢,怎麼著?一轉眼,他已經快要比你高了。原來,星期一是你大力洗刷廁所的時間,所以沒聽見我的電話。
你趴著跪著,甚至不假手拖把,地板一吋一吋地擦。你說,「拖把嚕來嚕去,地板怎麼乾淨的了?」我完全贊同。
娟,我擔心的是:不親手去做的人,怎會知道,保持一個乾淨的家、乾淨的衣服、乾淨的碗盤,如果還有兩個學齡前的孩子也要保持乾淨,要花掉一個大人多少時間和力氣?光是這些最基本的乾淨,就要花掉媽媽的全部精力,甚至連下輩子的精力也要先透支啊。
我擔心的是:要不了多久,另一半就會將這些幸福,視為理所當然。而到時,你又能從理所當然中,得到什麼幸福?
有沒有發現:為什麼從來沒有媽媽,古代現代都一樣,敢理直氣壯地喊累?是不累嗎?當然不是。
因為,在古代,「賺錢」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當你沒能力、沒機會賺錢時,當然不敢喊。但是,在現代,不管你有什麼學歷,只要肯拚命肯吃苦,一個女人一樣也有辦法養家活口。
如果回歸家庭的人,沒有幸福的感覺,我舉雙手贊成:快快幫自己找個出路,再回歸職場也沒有什麼不對。現在,沒人規定,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除非你陪得心甘情願。
為什麼有人可以心甘情願,是因為愛孩子嗎?
不是。
孩子誰不愛。那是因為她的另一半——不理所當然。
有沒有發覺,心甘情願,總是跟著「不理所當然」一起出場的。
原文改編成短篇,全文請參考《汪培珽手記—金湯匙裡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