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業到教育服務業
From education industry to education service industry
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奠定老師的工作職責,老師本來就擔負著這些天經地義的任務。但隨著時代變遷,服務這個選項應該越來越被重視。特別是補習班,在有收費的情況下,家長付出就需要有所回饋,如此服務的重要性就益加凸顯了。
對於老師來說,稻穗小株時挺直而立,長大後結滿果實便彎腰鞠躬。一個學生從小受教育像幼苗,進入社會後就應該以最謙虛的態度面對工作,以服務的熱忱展現教育的本質。因此,一位接受完整師資培訓的老師自學校畢業,滿懷熱忱投入教學工作,馬上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服務人群,在教書時先學會服務人,了解學生的需求,這樣才有可能教得好。因此,許多人不管讀到碩士或博士,進入社會後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彎腰,但是本質還是教育。
當一個社會越來越重視服務時,雖說學校大部分為義務教育,也應由教育業漸漸轉變成教育服務業。過去學校較重視單向教學,老師教學生學,學生不乖老師藤條拿著便揮下去,家長也不會有意見,還認為老師打得好。相對在現今社會下,教學重視回饋,學校老師也應多傾聽家長及學生的需求。當孩子在學校學習成效良好,提高了客戶(家長)滿意度,也代表著在教育的領域裡,服務這個項目達成目標。
每個人進入社會後都有一份社會責任,補教老師因為補習班面臨學生來來去去的問題,更需做好服務這個區塊,服務與教育兼容並蓄,更需照顧到各種層面。
此外,教育服務的內容隨著學生年齡也有所不同。幼稚園至小學階段是保育大於教育,國中至高中甚至大學以上是教育大於保育,自主權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轉移至學生本身。孩子還小的時候由家長幫孩子選擇一切,包括吃什麼、用什麼,乃至於上什麼補習班,上哪些才藝課,決選的標準在於哪家較會照顧孩子。孩子長大後自己便會選擇自己要吃要用的,也會判斷哪家補習班較好。因此,無論學校或補習班,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內容才是生存的必備條件。
「辦教育並非賣教育」,這二者的差異在於是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量,幫莘莘學子看得更高更遠,而非短視近利、汲汲營營。唯有加入服務這個選項才會讓教育更臻完美。
良心的教育事業
Conscientious education industry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補習班一間開得比一間大,在華麗的裝潢、明亮的空間驅使下,硬體設備讓家長趨之若鶩。但相對應的軟體素質是否一樣亮眼,卻是個問號。因為真正用心的補習班是幾乎不可能單憑外表評斷出來的,家長將孩子送到補習班,補習班要如何照顧就全憑良心了。
有的家長為了省錢,選擇學費最便宜的補習班,但這錢交給補習班卻沒有用。老師只是讓學生一直看片子,沒有好好教兒童美語,若有家長起疑,便說因為看片子是正常教學的一部分。這樣的教學品質不只浪費掉家長每一份掙來的錢,也抹煞掉孩子最精華的學習時光。此外,在這樣的補習班,學生有狀況老師卻視而不見也屢見不鮮。有些小小孩自理能力較差,感冒鼻涕直流,老師卻任憑橫涕亂飛,黏三抹四,老師的心態總是想:反正不關我的事,髒是他家的事。
有些收取高學費卻沒有良好教學品質的補習班也大有人在。姑且不論孩子的學習成效,有孩子補習完回到家,家長看到孩子頭上的毛髮已不見了一大半,追問孩子也問不出所以然,追問補習班,老師也支吾其辭。最後調閱監視器才得知孩子課堂上到一半已經呼呼大睡,某個頑皮的同學拿起剪刀由身後惡作劇,自顧幫他人做起整型遊戲。這過程老師卻渾然不知,任憑這樣離譜的事件發生。
另外,有些補習班的收費便宜,卻絲毫不馬虎。有著一流的軟硬體設備,更有一流的師資,讓孩子受到最妥善的照顧,學業也明顯改善。因此,事在人為,憑著良心開班的經營者自然會永續經營,請給這些人多一些掌聲。
補習班與補教老師的階段性任務
Stage tasks of a learning center and its teachers
每個人進入社會努力工作,大都希望快速賺到一筆財富。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位補教老師如何在工作上獲得適當的報酬,基本上與個人的付出成正比,也與補習班的薪酬制度相關。勞資雙方如何共創雙贏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
每個補習班在草創時期,在班級數及班級人數皆不多的情形下,首要衡量,擔任正職的老師在基本保障薪資的制度下,思維須與兼職老師不同。由於創業維艱,補習班必須忍受班級人數少仍必須開班的窘境。補習班除了正常人事支出外,也需支付諸如租金、水電、耗材……等管銷費用。不明理的教師以為自己帶的班有多少人,算一算自己可以領多少,於是積極向補習班爭取應得的報酬。雙方堅持己見的結果可能兩敗俱傷,這都是由於老師無法以同理心看待的結果。
當然,當補習班有了一定的盈餘時,一個階段性任務也算完成了。補教老師經過一翻磨練有了一定的教學實力,補習班也有空間滿足想一展長才的老師,因此老
From education industry to education service industry
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奠定老師的工作職責,老師本來就擔負著這些天經地義的任務。但隨著時代變遷,服務這個選項應該越來越被重視。特別是補習班,在有收費的情況下,家長付出就需要有所回饋,如此服務的重要性就益加凸顯了。
對於老師來說,稻穗小株時挺直而立,長大後結滿果實便彎腰鞠躬。一個學生從小受教育像幼苗,進入社會後就應該以最謙虛的態度面對工作,以服務的熱忱展現教育的本質。因此,一位接受完整師資培訓的老師自學校畢業,滿懷熱忱投入教學工作,馬上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服務人群,在教書時先學會服務人,了解學生的需求,這樣才有可能教得好。因此,許多人不管讀到碩士或博士,進入社會後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彎腰,但是本質還是教育。
當一個社會越來越重視服務時,雖說學校大部分為義務教育,也應由教育業漸漸轉變成教育服務業。過去學校較重視單向教學,老師教學生學,學生不乖老師藤條拿著便揮下去,家長也不會有意見,還認為老師打得好。相對在現今社會下,教學重視回饋,學校老師也應多傾聽家長及學生的需求。當孩子在學校學習成效良好,提高了客戶(家長)滿意度,也代表著在教育的領域裡,服務這個項目達成目標。
每個人進入社會後都有一份社會責任,補教老師因為補習班面臨學生來來去去的問題,更需做好服務這個區塊,服務與教育兼容並蓄,更需照顧到各種層面。
此外,教育服務的內容隨著學生年齡也有所不同。幼稚園至小學階段是保育大於教育,國中至高中甚至大學以上是教育大於保育,自主權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轉移至學生本身。孩子還小的時候由家長幫孩子選擇一切,包括吃什麼、用什麼,乃至於上什麼補習班,上哪些才藝課,決選的標準在於哪家較會照顧孩子。孩子長大後自己便會選擇自己要吃要用的,也會判斷哪家補習班較好。因此,無論學校或補習班,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內容才是生存的必備條件。
「辦教育並非賣教育」,這二者的差異在於是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量,幫莘莘學子看得更高更遠,而非短視近利、汲汲營營。唯有加入服務這個選項才會讓教育更臻完美。
良心的教育事業
Conscientious education industry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補習班一間開得比一間大,在華麗的裝潢、明亮的空間驅使下,硬體設備讓家長趨之若鶩。但相對應的軟體素質是否一樣亮眼,卻是個問號。因為真正用心的補習班是幾乎不可能單憑外表評斷出來的,家長將孩子送到補習班,補習班要如何照顧就全憑良心了。
有的家長為了省錢,選擇學費最便宜的補習班,但這錢交給補習班卻沒有用。老師只是讓學生一直看片子,沒有好好教兒童美語,若有家長起疑,便說因為看片子是正常教學的一部分。這樣的教學品質不只浪費掉家長每一份掙來的錢,也抹煞掉孩子最精華的學習時光。此外,在這樣的補習班,學生有狀況老師卻視而不見也屢見不鮮。有些小小孩自理能力較差,感冒鼻涕直流,老師卻任憑橫涕亂飛,黏三抹四,老師的心態總是想:反正不關我的事,髒是他家的事。
有些收取高學費卻沒有良好教學品質的補習班也大有人在。姑且不論孩子的學習成效,有孩子補習完回到家,家長看到孩子頭上的毛髮已不見了一大半,追問孩子也問不出所以然,追問補習班,老師也支吾其辭。最後調閱監視器才得知孩子課堂上到一半已經呼呼大睡,某個頑皮的同學拿起剪刀由身後惡作劇,自顧幫他人做起整型遊戲。這過程老師卻渾然不知,任憑這樣離譜的事件發生。
另外,有些補習班的收費便宜,卻絲毫不馬虎。有著一流的軟硬體設備,更有一流的師資,讓孩子受到最妥善的照顧,學業也明顯改善。因此,事在人為,憑著良心開班的經營者自然會永續經營,請給這些人多一些掌聲。
補習班與補教老師的階段性任務
Stage tasks of a learning center and its teachers
每個人進入社會努力工作,大都希望快速賺到一筆財富。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位補教老師如何在工作上獲得適當的報酬,基本上與個人的付出成正比,也與補習班的薪酬制度相關。勞資雙方如何共創雙贏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
每個補習班在草創時期,在班級數及班級人數皆不多的情形下,首要衡量,擔任正職的老師在基本保障薪資的制度下,思維須與兼職老師不同。由於創業維艱,補習班必須忍受班級人數少仍必須開班的窘境。補習班除了正常人事支出外,也需支付諸如租金、水電、耗材……等管銷費用。不明理的教師以為自己帶的班有多少人,算一算自己可以領多少,於是積極向補習班爭取應得的報酬。雙方堅持己見的結果可能兩敗俱傷,這都是由於老師無法以同理心看待的結果。
當然,當補習班有了一定的盈餘時,一個階段性任務也算完成了。補教老師經過一翻磨練有了一定的教學實力,補習班也有空間滿足想一展長才的老師,因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