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50則非知不可的教育學概念

95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教育理論篇

01.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從心理學角度,探討教育相關議題的學門,它是一門兼具教育與心理學兩種特徵的一門學科。有關教育心理學的意涵,簡要從下列幾個層面說明之。

一、 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分析,歷經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教
育心理學多年來的研究取向,包含多元且多樣的方式。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最早採用教育哲學取向,繼而採用教育科學取向,其後採用心理科學取向,最後再採教學心理學取向。

不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是屬於哪一種研究的取向,主要的意義都定位在透過心理學的理論、主張、研究等,探討教育活動所涉及的各種現象。

二、 教育心理學的教育學基礎

教育心理學的教育學基礎,主要的論述包括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教育心理學研究取向的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研究目的教育化、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全人化、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本土化等方面的議題,從教育學的理論、現象、主張等方面,探討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基礎。

三、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

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主要探討的內容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教育心理學發生的各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基礎方面,包括下列幾個議題的探討:

(一)身體發展與教育

身體發展與教育方面的探討,在內容方面包括嬰兒期身體發展與教育、學前兒童身體發展與教育、學齡兒童身體發展與教育、青少年的身體發展與教育等方面的議題,透過這些議題的探討,引導教育人員深入瞭解人類身體的發展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二)認知發展與教育

認知發展與教育議題的討論,主要是分析個體在認知歷程方面的各種現象,以及個體認知對學校教育的關聯性和重要性。在認知發展與教育方面,教育心理學探討的主題包括,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皮亞傑認知發展論的評述、皮亞傑認知發展論在教育上的意義、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論等(張春興,2013)。

(三)社會發展與教育

社會發展的探討主要是強調,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而產生改變的歷程。一般社會發展的探討,強調人格發展、社會化等方面的現象。社會發展與教育的教育心理學探討,內容包括艾理克森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從少年犯罪成因檢討教育的得失。(四)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探討的主要重點,是從教育心理學的行為學派主張和論點,分析與學習有關的各種理論和現象。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包括經典條件作用、操作條件作用、社會學理論、行為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

(五)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認知心理學將學習視為個體對事經由認識、辨別、理解,從而認知新知識的歷程。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探討的內涵包括認知結構學習論、訊息處理學習論、知識學習心理學原理、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等方面的議題,透過對個體認知歷程的分析探討,提供學校教育人員在教學上的參考。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的興起,源起於對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對學習主張的不同觀點。人本主義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認為學習不能像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對個體學習強調系統理論與嚴密方法,人本主義重視人性、強調人性本質是善的,人生而具有善根,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個體自然就可以學習。

本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在內涵方面包括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性質、人主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人本主意思想在教育上的實驗、人本主意思想的希望與挫折等方面的論述。

(七)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

個體的行為背後,一定具有相當程度的動機。透過對個體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的探討,有助於找出有利於學習的策略與方法。在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方面的探討,教育心理學重視的議題和內容,包括動機與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行為論與人本論、學習動機的認知論、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分析。

四、 教育心理學的實踐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不管經由傳統時期、哲學時期獲科學時期的變遷遞嬗,主要用意在於提供教育工作者,瞭解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有關的心理現象,並進而解決教學上的各種問題。有關教育心理學的實踐,張春興(2013)提出包括下列現象:

(一)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

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探討的主題,聚焦在於個體智力發展的個別差異現象,並分析此種現象在學校教育上的意義。教育心理學探討的內容,包括智力的性質與相關概念、智力理論、智力測驗、智力因素與個別差異及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問題。(二)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

非智力因素個別差異與學校教育探討的主題,主要從個體差異現象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導致差異現象的各種因素。例如,性別差異與學校教育、性格差異與學校教育、認知類型與學習類型的個別差異等現象。

(三)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的探討,主要是從教育心理學中個體發展、認知歷程等方面延伸而來。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主題的探討,包括從心理學理論到教學理論、從教學理論的性質及其應具備的條件、教學設計的性質與模式、教學目標的教育心理學涵義等。

(四)教學策略與教學評量

教學策略與教學評量的探討,主要是在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之後,需要應用哪些策略與評量的方式,確定教學目標達成的情形。在教學策略與教學評量方面的探討,內容包括從教師效能的研究看有效教學原則、教學策略的靈活應用、教學評量的基本方法、教學評量的方法與技術等問題。

(五)教室管理與團體規範的建立

教室管理與團體規範的建立,是屬於教室教學的前置作業,透過教室管理策略的應用,與團體規範的建立,可以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教育心理學在教室管理與團體規範的建立方面,一般探討的主題包括在日常教學中建立教室秩序、行為主義取向的教室管理問題、人本主義與折衷主義取向的教室管理問題等。

五、 教育心理學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與學理基礎,分析各種教育現象,並依據對各種現象的分析、歸納、評論、理解、處方等流程,提出解決教育問題的各種策略與方法。如果教育的發展,脫離教育心理學的規範,則教育發展與實施,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阻礙。教育心理學雖不是處理教育的唯一方式,但缺乏教育心理學的思維,則教育發展容易如同脫韁的野馬,無法預期未來也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