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刺蝟到願意付出
「我最後學會武裝,自己救自己。」
她開始像個刺蝟一樣,反擊、反擊、反擊。
返校打掃的孩子詹雨心送給我一張卡片,上頭畫了可愛的樂器圖形。她說沒法子帶樂器來為我吹一首曲子,就以圖片來表示。
問她為何要送我卡片。她說我教他們分享關愛,讓她學會愛人的能力。
只要省下二十元飲料錢
在寒假前一星期,華山文教基金會的義工來找我,提到想為孤獨無依的老人募集年菜。
「大家要回家過年,無人送飯菜給他們,因此我們要幫他們準備六道菜,讓他們在過年那幾天,可以自己熱那些飯菜吃。」義工提到需要為兩百五十位住得較偏遠、無依無靠的老人募集年菜。
「一份是六道菜,六百元。錢不多,但足可以供他們溫飽。校長,你可不可以幫我們忙?」
面對義工的請求,我提到元旦後,我們才辦理過寒冬送暖的義賣活動,並捐款給慈善單位。
「我不知道孩子們還會不會捐款?」我說了我的擔憂,並先認捐十份。
在那一週集合的時間,我要孩子們想想一個情況:我們一家團圓過新年,在偏遠山區,卻有無依的老人,因為沒人送餐而餓著肚子過辛酸的年。
「如果你有多餘的二十元要買飲料喝,是否就省下來?三十人就可以幫忙一個老人,讓他過一個簡單,但可以溫飽的寒冬。我相信當我們吃著年夜飯時,想到遠處有一名老人,因我們的幫助而能度過寒冬,我們這個年一定過得更有意義。」
我如此呼籲,獲得全校師生的響應。第二天便捐了十六萬多元,遠超過兩百五十份所需要的金額。
「我覺得今年過年,大家一定會特別快樂,吃年夜飯時,若想到那些老人正吃著我們捐助的年菜,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年,過得特別有意義,年菜會特別好吃。」雨心說到班上同學踴躍集資認捐的情形,眼角藏不住得意的神采。脫掉刺蝟衣服
這孩子經常有事沒事的經過我辦公室,探頭進來與我打招呼,或是藉著來我辦公室拿冰水,和我小聊一下。直爽的個性讓人印象深刻。「小寶貝,你真是可愛極了。」
我每次一說她,她就會抱抱我,說:「校長媽咪,你是我們的老寶貝。你也可愛極了。」
有一天,她拿著一個裝著六、七隻蝦子的塑膠袋,說要送我當生日禮物。
我驚喜萬分地將牠們倒入櫃子上的小水缸裡。
「你怎麼會送我蝦子?有特別的意義嗎?」
面對我的詢問,她神祕兮兮的遞給我一封信。要我看了,就知道答案。
她去上課後,我打開信件。厚厚的一疊紙,寫著她在國小時,遭受到霸凌的情形。她向老師、家長都說了,但狀況並沒有變好。
「我最後學會武裝,自己救自己。」她開始像個刺蝟一樣,反擊、反擊、反擊。她在信中說自己不喜歡這樣帶刺的自己。她雖不再輕易受傷,但她也失去了友誼,不再有愛。
進入中興國中後,她同樣帶著防衛心來上學。有一天,導師林婉菁看著她說:「孩子呀!你什麼時候要把你的刺蝟衣服脫掉呀?這裡很安全的。」
她聽到的那一刻,整個愣住了,但還是ㄍㄧㄥ住。回到家後,卻放聲大哭。
「校長媽媽,您知道嗎?蝦子需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經歷過一次次的蛻皮成長,才能變成武士。」雨心在信中,謝謝我給他們一個溫暖、安全的中興大家庭,讓他們能安心的蛻變成武士。
我讀著讀著,眼睛一陣酸楚。
看到她強調的兩句話:「一個安全的環境真的很重要,一個愛的環境更重要。」再看看在我水缸裡悠游,上上下下的蝦子。我在心底發誓,一定要讓所有的孩子感受到溫暖與愛。當然,把情緒已然失穩定的孕婦當作小孩子般糾正提醒,換來的即是雙方數不清的口角。很多時候,當初次懷孕的葛羅莉亞也處於精神緊繃狀態時,擦槍走火的爭執遂在所難免。
葛羅莉亞總是時時刻刻掛念著肚子裡的娜拉,擔心她心跳是否正常?每週身形有沒有依照標準成長變化?胎兒營養攝取是否充足?胎位是否正確?有無臍帶纏繞跡象?若不能透過儀器確保娜拉健康無虞,她幾乎沒辦法心安入睡。為此,我們經常主動要求家庭醫師,縱使不能每個月替我們安排超音波檢查,或者至少可借用診所裡的胎兒心跳聽測器,讓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能隔著肚皮內聆聽她「咻咻咻」的心跳聲。
開頭那幾個月,適逢挪威冬季,室外滿布著白雪,少數人行步道上還結了冰霜,對孕婦來說,簡直處處危機。我們不得不提高警覺,提防發生任何閃失,以免釀成大錯。此外,我們把所有關於懷孕生產的疑惑,一股腦全數搬往家庭醫師的診間。比方說孕婦需不需要運動?該做什麼樣的運動?能不能提重物?坐能坐多久?站能站多久?該補充什麼營養品?懷孕五個月適不適合搭飛機短途出差(當時葛羅莉亞剛好遇上出差任務)?該採什麼樣的睡姿才不會壓迫到肚子裡的小孩?咖啡還能照喝嗎?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比起初來乍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國度,迎接新生命到來,我們益發不知所措。
偶爾,我們會不自覺將過往熟知的民間迷信也端上檯面和家醫討論。例如家中此時能不能釘釘子、敲榔頭,或者真的不宜搬動床鋪、調整家具位置?每一回我們約好家醫,都會隨身攜帶千奇百怪的問題登門請教。有些顧忌確實必須得到專業建議,有些則不乏多慮無知。直到有一回,耐性十足的家醫終於忍不住對著葛羅莉亞說:「聽好,記住了,妳只是懷孕,不是生病。別去想那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了。」言下之意,應該是要我們適可而止,不要再杞人憂天。為了確保懷孕過程萬無一失,加上兩人無法克制地窮緊張,初期的喜悅之情,後來的確有些變調。
於是,我們重新調整腳步,試圖放鬆心情面對懷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不安。葛羅莉亞這個時候的孕期已邁入第六個月。出門環顧周遭,我們發現路上其他挪威孕婦並不特別掩飾自己的大腹便便,少有人會以寬鬆的洋裝刻意遮蓋圓滾滾的肚子。她們穿著輕便,凸著肚子照樣逛街、買菜,在泥濘的雪地上健步如飛,又或者寫意豪邁地坐在露天咖啡館,迎著冬雪和友人談笑風生。即使搭公車,也不會有人刻意起身讓座給她們。在挪威,推著嬰兒車上街,也許偶爾能得到旁人出手相援,當地人對待孕婦,倒是視其一如常人。
葛羅莉亞決定起而效尤,除了未仿效挪威人不加掩飾自己日益渾厚的腹部外,她已漸漸擺脫驚弓之鳥的日子。至於我,多數時間愛莫能助,只能遵照挪威醫師指示,「別給孕婦幼兒般無微不至的照護。」
預產期日益逼近,我們被轉介至奧斯陸弗格納區(Frogner)的衛生中心,那裡有專業的助產士提供我們進一步諮詢。助產士制度(Jordmor)在挪威行之有年,在一個不習慣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插手親職工作的社會,助產士的作用,就是讓我們這類對新生兒一無所知的父母不至於感到徬徨無助。她們的工作還包括徒手按壓孕婦肚皮檢查胎位,以及確認媽媽是否即將臨盆。同時不光為了關照孕婦的生理反應,最主要還得協助母親營造平靜的心情。當時助產士提醒葛羅莉亞隨時都有可能破水,事後果不其然,娜拉在葛羅莉亞離開衛生中心後隔週就提早報到。
負責協助葛羅莉亞生產的挪威國家醫院,位在奧斯陸北區的一座小山丘上。報載挪威王室的小公主英格麗.亞麗珊卓(Princess Ingrid Alexandra)也是在這間醫院誕生。過去十個月來成天忐忑不安的我,某種程度竟將這則消息當作醫院的醫療品質保證。
待在產房,葛羅莉亞正和產前陣痛搏鬥著,偏偏「父親」一職尚無用武之地。但回顧這一路以來「挪威式」的懷孕過程,其實已在訓練我如何迎接一個全然陌生的生命──既然生育是人類世界的常態,那麼挪威家醫、助產士始終淡然處之,舉國不予孕婦特別待遇的方式,倒也就不必大驚小怪。我很慶幸挪威醫療體系自始至終都把我們當作一般的挪威父母,我們才得以一步步篩除掉無謂的焦慮和緊張。風險也許依然存在,但卻不應該過度干擾即將為人父母者的日常生活。
絶不能讓中興丟臉
因為蝦子的關係,她更常到我辦公室串門子、聊天。有一回,她看到重慧老師憂心忡忡地離開我辦公室,她問我怎麼回事。
我告訴她,因為樂隊獨奏的同學突然在二月轉學,眼見三月就要代表南投縣參加全國競賽,要換樂曲也來不及了,所以大家都很憂心呢!
「那怎麼辦?我聽說這一段獨奏超難的。怎麼辦?」她也跟著急了。
我安慰她,沒關係的,樂團指揮謝北光老師應該會想辦法的。
隔了幾天,重慧老師來跟我報告說樂隊獨奏的難題解決了。「一個三年級,叫詹雨心的孩子自願練習,參加比賽。」
我一聽,整個人驚嚇到了。
這孩子因為模擬考成績總是有幾科還是拿C,焦慮不堪。她說想讀的高職,必須要五B以上,才可能考上,所以她拚了命的努力,想在最後幾個月衝看看。
「怎麼她會做這樣的決定呀?」我實在好詫異。
「校長,她以前也是管樂團的成員,正好也是吹黑管的,所以她一聽,就去找謝北光老師拿樂譜。她正義感十足地說:『絶不能讓中興丟臉。中興丟臉,就是南投縣丟臉。』」重慧形容雨心講話的模樣,我完全可以想見。
那是你教給我的能力啊!
我利用下課時間,趕緊找雨心來。不希望她為了樂團練習,影響她的功課。
她笑著說,爸爸和導師也是這麼說,而她已答應他們,要維持好成績。然後她就興奮的說,她利用放學後的時間,拿樂器到田間小路練習。寒風刺骨真的很辛苦,但更激勵她要堅持下去。
她還說,晚上讀一個段落,拿起樂器來吹,没想到,鄰居就來按門鈴抗議,所以她只好利用早上早一點到學校來練習。「你放心,我不會丟中興的臉的。」
隔週升旗集會時,我便說了雨心主動協助樂團的故事。「不管我們的成績如何,我已然定調我們是第一名的隊伍了,因為我們中興管樂團的隊員肯犧牲、願意全力以赴。他們已不是為成績在演奏,而是在為名譽榮耀而演奏。」
「感謝你,詹雨心寶貝。」我說完那一天開始,許多人經過她的身旁,都跟她說加油,或是豎起大拇指,讚美她好棒。
她跑來找我,興奮地說:「校長媽媽,謝謝你!」
我說我沒有溢美之詞,她的行為的確讓人讚賞。她害羞地說:「那是你教給我的能力,愛的能力呀!我真的很愛中興這個大家庭,我願意為它做任何事的。」
她說完,高興地去上課,到門口,還回頭調皮的說:「我不是刺蝟,我已經蛻皮成為勇士了喔!」
真好!我的小勇士。校長媽咪這樣說
「嚇死我了,嚇死我了。」會考成績公布那天,雨心快速衝進我辦公室,上氣不接下氣的直喊。
雨心是個粗線條的孩子,活動力比別人強,說話永遠像衝鋒槍一般,很單純可愛,但往往疏忽了該注意的禮節。我每回糾正她,她便張大一雙無辜的大眼,吐舌頭道歉。
「寶貝,沒注意到我這邊有客人嗎?」我又再次提醒她。
她拉緊胸口衣服喘氣,並點頭表示知道,待氣平順了才說:「校長媽咪,你知道嗎?我最擔心我的爛英文的。我之前一直努力的背,就希望能拿到B。考完後有幾題完全沒印象,我就擔心會拿到C。結果會考成績出來,你知道我拿到什麼嗎?」
她說到這裡,故意吞一下口水。
我微笑看她。
她緩緩地伸出食指,在空中寫下B,並大聲喜悅地說:「是B耶!是B耶!」
我糗她:「明明很高興,還故意喊,嚇死了。如果不是心臟夠強,會被你嚇死了。」我恭喜她一番,她高興得手舞足蹈:「我五B、我五B。」逗得我朋友也笑了開來。
她報完喜訊,又要趕著去跟他人報喜訊。
她一走,朋友笑著問我:「會考成績最高不是A﹢﹢嗎?五B可以上第一志願嗎?」
我知道朋友的意思,她覺得上不了一女中,有何好高興。
「上不了大家口中的第一志願,但上得了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這就可喜可賀了,何況這是她自己決定要拚的,努力過後的果實最甜美了,不是嗎?」
然後我說起了雨心的故事。朋友笑著點頭說:「她好棒喔!」
是呀!雨心好棒呀!沒有人可以真正掌握媽媽肚裡胎兒的實際感受,我們自己也早就遺忘了那時的經驗。所有人都是如此,最多是以一種生而為人的直覺和反應,去想像、揣測一個新生命的喜怒哀樂和任何可能的不舒服、不愉快。儘管無法確切理解小生命的內在世界,可能讓準父母略感不安,但挪威人認為「天性」終將協助小孩適應自己生處的環境。那麼,又何須過分依賴儀器、偏方、藥物乃至風俗迷信。
不可否認,歐洲人的確有其先天體能優勢,即便挺著大肚子,也甚少造成當地婦女行動上的負擔,旁人自然不需要給予太多關愛眼神。無形中,這其實有助於新手父母以平常心面對新生。孕婦不會因為被當作「弱勢」而處處受到禮遇,以為挺著肚子必然危機重重,平白替自己增添額外的心理壓力。
娜拉當然是我們的掌上明珠,我們很難不對她視若珍寶。但也該明白,我們其實沒有理由期待周遭所有人,如同我們一般看待葛羅莉亞肚子裡的孩子。對娜拉來說,日後這或許不是件壞事。
直到今天,挪威人仍可選擇在家生產。專業的接生婆會隨侍在側,提供專業意見,然而所有過程皆著重於人類(母親)的自然生育本能。有些人相信熟悉的環境,可以大幅減輕孕婦的壓力。我們並沒有這麼做。只是,比起想像中冷冰冰的手術檯,挪威國家醫院的產房環境,其實也與自家住宅臥室沒有太大差別。葛羅莉亞躺在床上氣喘吁吁,我輕撫著她冒汗的額頭,助產士最終順利將娜拉拖出,伴隨遲來的哭聲,我們家從此多了一名新成員。這才發現,挪威式簡易的生產流程,從頭到尾亦不見醫生出馬,那意謂生產過程一切順利,母子均安。在挪威接生小孩,是助產士、護士和父母彼此共同的任務,醫生只有在萬不得已下,如難產、需要開刀或注射無痛分娩時才會登場。極其有幸,當時娜拉完全不需要醫生幫忙。
渾身皺巴巴、稍事清潔後身上還帶著些血漬的娜拉,很快就被交到葛羅莉亞手上。這光溜溜的小生物,本能地瑟縮在母親胸前,護士依照院方傳統,送來兩杯金黃色、汽泡正ㄘㄘ作響的蘋果汽水,附帶一面挪威小國旗,祝賀大功告成,並囑咐葛羅莉亞自行盥洗沐浴後,就可轉至恢復室。這下又犯了我們認知中的產後大忌。首先,汽水是冰的。其次,產後洗頭、洗澡,在我們家鄉,這樣的行為似乎並不受到鼓勵。但在挪威,生完小孩就如同打掃完家裡的庭院,只要洗個澡、睡個覺,彷彿一切就又重新步上軌道。產婦在醫院恢復室短暫住宿三天,院方會藉此觀察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對父母來說,那三天不僅未被奉為上賓,還像是參加了新手父母的特別訓練營。
就在我們剛從人仰馬翻的情境下逐漸回神之際,院方隨即派出另一組護士,每隔三小時就把睡眼惺忪的我們從床上挖起,囑咐並教導葛羅莉亞正確的哺乳方式,同時為我示範如何替眼前軟綿綿的小嬰兒洗澡、包尿片和更衣。在我看來,挪威護士對待新生兒的手法未免太過粗魯。洗澡是用恢復室裡的洗手槽,她們抓著嬰兒沖洗的過程,根本和沖刷杯子的手法不相上下。更衣、換尿布的動作,兼雜著拉、翻、抓、扯,我們幾度為娜拉捏把冷汗。直到出院前,我們已被訓練不下數十回,也終於理解,技巧熟練後,確實毋須把小嬰兒當成吹彈可破的易碎品。
三天的恢復室生活中,我們分分秒秒都處於被護士趕鴨子上架的狀況。他們讓一對原本毫無頭緒的新手父母,在最短的時間內,硬著頭皮習得打理小孩的一切,以確保我們離開醫院後,不會茫茫然不知所措。當然,這三天娜拉都睡在葛羅莉亞身邊,母子隔離的「育嬰室」,早在本世紀初就從挪威徹底消失。全面推行「母嬰同室」的目的,正是為了讓我們這類新手父母及早熟悉育兒瑣務。在那七十二小時中,我們的確苦不堪言,媽媽尤其疲累不堪,多數時候我們皆處於束手無策的狀態,頻頻拉鈴請求護士前來協助。幸好挪威「母嬰同室」的制度已相當成熟,經驗豐富的護士們輪番上陣,有效地將我們從手忙腳亂的狀況中解救出來。事後回憶,葛羅莉亞和我若非一夕之間、幾乎被以揠苗助長的方式學習照護新生兒,縮短了日後自我摸索的時間,接下來出院後,辛苦的可能就是娜拉了。
至今我對其中一名護士嚴厲的面容仍舊記憶猶新。當我和葛羅莉亞在恢復室裡,昏昏沉沉地望著彼此,心滿意足地陶醉在初為人父、人母的情緒當下,這名護士突然推門而入,迅速料理了娜拉的睡床,旋即像是託付重任地把小孩推到我們手上,以不帶同情的口吻對我們說:「從現在開始,你們不要以為生下小孩就可以休息、鬆懈、去度假了,直到她十五歲之前(為何是十五歲,容後再敘),你們會有忙不完的事。」丟下這句話她即轉身離開。
挪威有良善的育兒福利,新生兒不僅享有出生補助和每月生活津貼,(每名新生兒所獲得的出生補助,以娜拉出生當年匯率計算,折合臺幣約十五萬元。出生後第一個月起,每月領取的育兒津貼約臺幣四千五百元;一歲起,每月補助增至三萬元,直到滿兩歲止)醫療就診費用也全數由國家埋單。但這個國家也要求父母絕對的責任。挪威父母親力親為養育工作,在優渥的社會福利下,他們未必比其他國家的父母輕鬆省事,甚至投入更為徹底。
這是娜拉和我們共同經歷「挪威化」的第一步。按照挪威人的育兒觀念,所有小孩都需要願意照顧、支持,直到他們有辦法獨立行動、生活的父母。對父母和子女來說,同為一段漫長的學習之旅,且打從子女出生那一刻就開始進行。也許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子女的病痛、沒緣由的哭鬧和無法講道理,而產生超乎預期的沮喪感,但若非參與甚深,我們又如何探究自己是不是稱職的爸爸或媽媽?
選擇讓娜拉在挪威出生,其實也是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不假他人之手參與她成長過程的所有變化。從咻咻的心跳聲,到第一次哭喊、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揮舞著小手和我們指頭相碰,吃手指、腳趾,隨意把抓到手邊的東西塞入嘴中,甚至幾度疏忽大意讓她摔落床,藉由這些經驗累積,我們也發現了自己和娜拉之間更緊密的聯繫。只是,儘管我們熟知了所有照護新生兒的原則和方法,我們還是認為撫育子女實在是件棘手困難之事。
因為照顧娜拉,自那年夏天起,葛羅莉亞和我再也沒有過一夜好眠。夜半時分,每每於心中吶喊著這一切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時,我會回想恢復室裡那位嚴厲、實則用心良苦的護士所說的話來激勵自己,幻想一旦在挪威成功伴隨女兒至十五歲,是否終將雨過天晴,且有機會為娜拉的人生帶來什麼樣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最後學會武裝,自己救自己。」
她開始像個刺蝟一樣,反擊、反擊、反擊。
返校打掃的孩子詹雨心送給我一張卡片,上頭畫了可愛的樂器圖形。她說沒法子帶樂器來為我吹一首曲子,就以圖片來表示。
問她為何要送我卡片。她說我教他們分享關愛,讓她學會愛人的能力。
只要省下二十元飲料錢
在寒假前一星期,華山文教基金會的義工來找我,提到想為孤獨無依的老人募集年菜。
「大家要回家過年,無人送飯菜給他們,因此我們要幫他們準備六道菜,讓他們在過年那幾天,可以自己熱那些飯菜吃。」義工提到需要為兩百五十位住得較偏遠、無依無靠的老人募集年菜。
「一份是六道菜,六百元。錢不多,但足可以供他們溫飽。校長,你可不可以幫我們忙?」
面對義工的請求,我提到元旦後,我們才辦理過寒冬送暖的義賣活動,並捐款給慈善單位。
「我不知道孩子們還會不會捐款?」我說了我的擔憂,並先認捐十份。
在那一週集合的時間,我要孩子們想想一個情況:我們一家團圓過新年,在偏遠山區,卻有無依的老人,因為沒人送餐而餓著肚子過辛酸的年。
「如果你有多餘的二十元要買飲料喝,是否就省下來?三十人就可以幫忙一個老人,讓他過一個簡單,但可以溫飽的寒冬。我相信當我們吃著年夜飯時,想到遠處有一名老人,因我們的幫助而能度過寒冬,我們這個年一定過得更有意義。」
我如此呼籲,獲得全校師生的響應。第二天便捐了十六萬多元,遠超過兩百五十份所需要的金額。
「我覺得今年過年,大家一定會特別快樂,吃年夜飯時,若想到那些老人正吃著我們捐助的年菜,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年,過得特別有意義,年菜會特別好吃。」雨心說到班上同學踴躍集資認捐的情形,眼角藏不住得意的神采。脫掉刺蝟衣服
這孩子經常有事沒事的經過我辦公室,探頭進來與我打招呼,或是藉著來我辦公室拿冰水,和我小聊一下。直爽的個性讓人印象深刻。「小寶貝,你真是可愛極了。」
我每次一說她,她就會抱抱我,說:「校長媽咪,你是我們的老寶貝。你也可愛極了。」
有一天,她拿著一個裝著六、七隻蝦子的塑膠袋,說要送我當生日禮物。
我驚喜萬分地將牠們倒入櫃子上的小水缸裡。
「你怎麼會送我蝦子?有特別的意義嗎?」
面對我的詢問,她神祕兮兮的遞給我一封信。要我看了,就知道答案。
她去上課後,我打開信件。厚厚的一疊紙,寫著她在國小時,遭受到霸凌的情形。她向老師、家長都說了,但狀況並沒有變好。
「我最後學會武裝,自己救自己。」她開始像個刺蝟一樣,反擊、反擊、反擊。她在信中說自己不喜歡這樣帶刺的自己。她雖不再輕易受傷,但她也失去了友誼,不再有愛。
進入中興國中後,她同樣帶著防衛心來上學。有一天,導師林婉菁看著她說:「孩子呀!你什麼時候要把你的刺蝟衣服脫掉呀?這裡很安全的。」
她聽到的那一刻,整個愣住了,但還是ㄍㄧㄥ住。回到家後,卻放聲大哭。
「校長媽媽,您知道嗎?蝦子需要在一個安全的環境,經歷過一次次的蛻皮成長,才能變成武士。」雨心在信中,謝謝我給他們一個溫暖、安全的中興大家庭,讓他們能安心的蛻變成武士。
我讀著讀著,眼睛一陣酸楚。
看到她強調的兩句話:「一個安全的環境真的很重要,一個愛的環境更重要。」再看看在我水缸裡悠游,上上下下的蝦子。我在心底發誓,一定要讓所有的孩子感受到溫暖與愛。當然,把情緒已然失穩定的孕婦當作小孩子般糾正提醒,換來的即是雙方數不清的口角。很多時候,當初次懷孕的葛羅莉亞也處於精神緊繃狀態時,擦槍走火的爭執遂在所難免。
葛羅莉亞總是時時刻刻掛念著肚子裡的娜拉,擔心她心跳是否正常?每週身形有沒有依照標準成長變化?胎兒營養攝取是否充足?胎位是否正確?有無臍帶纏繞跡象?若不能透過儀器確保娜拉健康無虞,她幾乎沒辦法心安入睡。為此,我們經常主動要求家庭醫師,縱使不能每個月替我們安排超音波檢查,或者至少可借用診所裡的胎兒心跳聽測器,讓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能隔著肚皮內聆聽她「咻咻咻」的心跳聲。
開頭那幾個月,適逢挪威冬季,室外滿布著白雪,少數人行步道上還結了冰霜,對孕婦來說,簡直處處危機。我們不得不提高警覺,提防發生任何閃失,以免釀成大錯。此外,我們把所有關於懷孕生產的疑惑,一股腦全數搬往家庭醫師的診間。比方說孕婦需不需要運動?該做什麼樣的運動?能不能提重物?坐能坐多久?站能站多久?該補充什麼營養品?懷孕五個月適不適合搭飛機短途出差(當時葛羅莉亞剛好遇上出差任務)?該採什麼樣的睡姿才不會壓迫到肚子裡的小孩?咖啡還能照喝嗎?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比起初來乍到這人生地不熟的國度,迎接新生命到來,我們益發不知所措。
偶爾,我們會不自覺將過往熟知的民間迷信也端上檯面和家醫討論。例如家中此時能不能釘釘子、敲榔頭,或者真的不宜搬動床鋪、調整家具位置?每一回我們約好家醫,都會隨身攜帶千奇百怪的問題登門請教。有些顧忌確實必須得到專業建議,有些則不乏多慮無知。直到有一回,耐性十足的家醫終於忍不住對著葛羅莉亞說:「聽好,記住了,妳只是懷孕,不是生病。別去想那些奇奇怪怪的問題了。」言下之意,應該是要我們適可而止,不要再杞人憂天。為了確保懷孕過程萬無一失,加上兩人無法克制地窮緊張,初期的喜悅之情,後來的確有些變調。
於是,我們重新調整腳步,試圖放鬆心情面對懷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不安。葛羅莉亞這個時候的孕期已邁入第六個月。出門環顧周遭,我們發現路上其他挪威孕婦並不特別掩飾自己的大腹便便,少有人會以寬鬆的洋裝刻意遮蓋圓滾滾的肚子。她們穿著輕便,凸著肚子照樣逛街、買菜,在泥濘的雪地上健步如飛,又或者寫意豪邁地坐在露天咖啡館,迎著冬雪和友人談笑風生。即使搭公車,也不會有人刻意起身讓座給她們。在挪威,推著嬰兒車上街,也許偶爾能得到旁人出手相援,當地人對待孕婦,倒是視其一如常人。
葛羅莉亞決定起而效尤,除了未仿效挪威人不加掩飾自己日益渾厚的腹部外,她已漸漸擺脫驚弓之鳥的日子。至於我,多數時間愛莫能助,只能遵照挪威醫師指示,「別給孕婦幼兒般無微不至的照護。」
預產期日益逼近,我們被轉介至奧斯陸弗格納區(Frogner)的衛生中心,那裡有專業的助產士提供我們進一步諮詢。助產士制度(Jordmor)在挪威行之有年,在一個不習慣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插手親職工作的社會,助產士的作用,就是讓我們這類對新生兒一無所知的父母不至於感到徬徨無助。她們的工作還包括徒手按壓孕婦肚皮檢查胎位,以及確認媽媽是否即將臨盆。同時不光為了關照孕婦的生理反應,最主要還得協助母親營造平靜的心情。當時助產士提醒葛羅莉亞隨時都有可能破水,事後果不其然,娜拉在葛羅莉亞離開衛生中心後隔週就提早報到。
負責協助葛羅莉亞生產的挪威國家醫院,位在奧斯陸北區的一座小山丘上。報載挪威王室的小公主英格麗.亞麗珊卓(Princess Ingrid Alexandra)也是在這間醫院誕生。過去十個月來成天忐忑不安的我,某種程度竟將這則消息當作醫院的醫療品質保證。
待在產房,葛羅莉亞正和產前陣痛搏鬥著,偏偏「父親」一職尚無用武之地。但回顧這一路以來「挪威式」的懷孕過程,其實已在訓練我如何迎接一個全然陌生的生命──既然生育是人類世界的常態,那麼挪威家醫、助產士始終淡然處之,舉國不予孕婦特別待遇的方式,倒也就不必大驚小怪。我很慶幸挪威醫療體系自始至終都把我們當作一般的挪威父母,我們才得以一步步篩除掉無謂的焦慮和緊張。風險也許依然存在,但卻不應該過度干擾即將為人父母者的日常生活。
絶不能讓中興丟臉
因為蝦子的關係,她更常到我辦公室串門子、聊天。有一回,她看到重慧老師憂心忡忡地離開我辦公室,她問我怎麼回事。
我告訴她,因為樂隊獨奏的同學突然在二月轉學,眼見三月就要代表南投縣參加全國競賽,要換樂曲也來不及了,所以大家都很憂心呢!
「那怎麼辦?我聽說這一段獨奏超難的。怎麼辦?」她也跟著急了。
我安慰她,沒關係的,樂團指揮謝北光老師應該會想辦法的。
隔了幾天,重慧老師來跟我報告說樂隊獨奏的難題解決了。「一個三年級,叫詹雨心的孩子自願練習,參加比賽。」
我一聽,整個人驚嚇到了。
這孩子因為模擬考成績總是有幾科還是拿C,焦慮不堪。她說想讀的高職,必須要五B以上,才可能考上,所以她拚了命的努力,想在最後幾個月衝看看。
「怎麼她會做這樣的決定呀?」我實在好詫異。
「校長,她以前也是管樂團的成員,正好也是吹黑管的,所以她一聽,就去找謝北光老師拿樂譜。她正義感十足地說:『絶不能讓中興丟臉。中興丟臉,就是南投縣丟臉。』」重慧形容雨心講話的模樣,我完全可以想見。
那是你教給我的能力啊!
我利用下課時間,趕緊找雨心來。不希望她為了樂團練習,影響她的功課。
她笑著說,爸爸和導師也是這麼說,而她已答應他們,要維持好成績。然後她就興奮的說,她利用放學後的時間,拿樂器到田間小路練習。寒風刺骨真的很辛苦,但更激勵她要堅持下去。
她還說,晚上讀一個段落,拿起樂器來吹,没想到,鄰居就來按門鈴抗議,所以她只好利用早上早一點到學校來練習。「你放心,我不會丟中興的臉的。」
隔週升旗集會時,我便說了雨心主動協助樂團的故事。「不管我們的成績如何,我已然定調我們是第一名的隊伍了,因為我們中興管樂團的隊員肯犧牲、願意全力以赴。他們已不是為成績在演奏,而是在為名譽榮耀而演奏。」
「感謝你,詹雨心寶貝。」我說完那一天開始,許多人經過她的身旁,都跟她說加油,或是豎起大拇指,讚美她好棒。
她跑來找我,興奮地說:「校長媽媽,謝謝你!」
我說我沒有溢美之詞,她的行為的確讓人讚賞。她害羞地說:「那是你教給我的能力,愛的能力呀!我真的很愛中興這個大家庭,我願意為它做任何事的。」
她說完,高興地去上課,到門口,還回頭調皮的說:「我不是刺蝟,我已經蛻皮成為勇士了喔!」
真好!我的小勇士。校長媽咪這樣說
「嚇死我了,嚇死我了。」會考成績公布那天,雨心快速衝進我辦公室,上氣不接下氣的直喊。
雨心是個粗線條的孩子,活動力比別人強,說話永遠像衝鋒槍一般,很單純可愛,但往往疏忽了該注意的禮節。我每回糾正她,她便張大一雙無辜的大眼,吐舌頭道歉。
「寶貝,沒注意到我這邊有客人嗎?」我又再次提醒她。
她拉緊胸口衣服喘氣,並點頭表示知道,待氣平順了才說:「校長媽咪,你知道嗎?我最擔心我的爛英文的。我之前一直努力的背,就希望能拿到B。考完後有幾題完全沒印象,我就擔心會拿到C。結果會考成績出來,你知道我拿到什麼嗎?」
她說到這裡,故意吞一下口水。
我微笑看她。
她緩緩地伸出食指,在空中寫下B,並大聲喜悅地說:「是B耶!是B耶!」
我糗她:「明明很高興,還故意喊,嚇死了。如果不是心臟夠強,會被你嚇死了。」我恭喜她一番,她高興得手舞足蹈:「我五B、我五B。」逗得我朋友也笑了開來。
她報完喜訊,又要趕著去跟他人報喜訊。
她一走,朋友笑著問我:「會考成績最高不是A﹢﹢嗎?五B可以上第一志願嗎?」
我知道朋友的意思,她覺得上不了一女中,有何好高興。
「上不了大家口中的第一志願,但上得了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這就可喜可賀了,何況這是她自己決定要拚的,努力過後的果實最甜美了,不是嗎?」
然後我說起了雨心的故事。朋友笑著點頭說:「她好棒喔!」
是呀!雨心好棒呀!沒有人可以真正掌握媽媽肚裡胎兒的實際感受,我們自己也早就遺忘了那時的經驗。所有人都是如此,最多是以一種生而為人的直覺和反應,去想像、揣測一個新生命的喜怒哀樂和任何可能的不舒服、不愉快。儘管無法確切理解小生命的內在世界,可能讓準父母略感不安,但挪威人認為「天性」終將協助小孩適應自己生處的環境。那麼,又何須過分依賴儀器、偏方、藥物乃至風俗迷信。
不可否認,歐洲人的確有其先天體能優勢,即便挺著大肚子,也甚少造成當地婦女行動上的負擔,旁人自然不需要給予太多關愛眼神。無形中,這其實有助於新手父母以平常心面對新生。孕婦不會因為被當作「弱勢」而處處受到禮遇,以為挺著肚子必然危機重重,平白替自己增添額外的心理壓力。
娜拉當然是我們的掌上明珠,我們很難不對她視若珍寶。但也該明白,我們其實沒有理由期待周遭所有人,如同我們一般看待葛羅莉亞肚子裡的孩子。對娜拉來說,日後這或許不是件壞事。
直到今天,挪威人仍可選擇在家生產。專業的接生婆會隨侍在側,提供專業意見,然而所有過程皆著重於人類(母親)的自然生育本能。有些人相信熟悉的環境,可以大幅減輕孕婦的壓力。我們並沒有這麼做。只是,比起想像中冷冰冰的手術檯,挪威國家醫院的產房環境,其實也與自家住宅臥室沒有太大差別。葛羅莉亞躺在床上氣喘吁吁,我輕撫著她冒汗的額頭,助產士最終順利將娜拉拖出,伴隨遲來的哭聲,我們家從此多了一名新成員。這才發現,挪威式簡易的生產流程,從頭到尾亦不見醫生出馬,那意謂生產過程一切順利,母子均安。在挪威接生小孩,是助產士、護士和父母彼此共同的任務,醫生只有在萬不得已下,如難產、需要開刀或注射無痛分娩時才會登場。極其有幸,當時娜拉完全不需要醫生幫忙。
渾身皺巴巴、稍事清潔後身上還帶著些血漬的娜拉,很快就被交到葛羅莉亞手上。這光溜溜的小生物,本能地瑟縮在母親胸前,護士依照院方傳統,送來兩杯金黃色、汽泡正ㄘㄘ作響的蘋果汽水,附帶一面挪威小國旗,祝賀大功告成,並囑咐葛羅莉亞自行盥洗沐浴後,就可轉至恢復室。這下又犯了我們認知中的產後大忌。首先,汽水是冰的。其次,產後洗頭、洗澡,在我們家鄉,這樣的行為似乎並不受到鼓勵。但在挪威,生完小孩就如同打掃完家裡的庭院,只要洗個澡、睡個覺,彷彿一切就又重新步上軌道。產婦在醫院恢復室短暫住宿三天,院方會藉此觀察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對父母來說,那三天不僅未被奉為上賓,還像是參加了新手父母的特別訓練營。
就在我們剛從人仰馬翻的情境下逐漸回神之際,院方隨即派出另一組護士,每隔三小時就把睡眼惺忪的我們從床上挖起,囑咐並教導葛羅莉亞正確的哺乳方式,同時為我示範如何替眼前軟綿綿的小嬰兒洗澡、包尿片和更衣。在我看來,挪威護士對待新生兒的手法未免太過粗魯。洗澡是用恢復室裡的洗手槽,她們抓著嬰兒沖洗的過程,根本和沖刷杯子的手法不相上下。更衣、換尿布的動作,兼雜著拉、翻、抓、扯,我們幾度為娜拉捏把冷汗。直到出院前,我們已被訓練不下數十回,也終於理解,技巧熟練後,確實毋須把小嬰兒當成吹彈可破的易碎品。
三天的恢復室生活中,我們分分秒秒都處於被護士趕鴨子上架的狀況。他們讓一對原本毫無頭緒的新手父母,在最短的時間內,硬著頭皮習得打理小孩的一切,以確保我們離開醫院後,不會茫茫然不知所措。當然,這三天娜拉都睡在葛羅莉亞身邊,母子隔離的「育嬰室」,早在本世紀初就從挪威徹底消失。全面推行「母嬰同室」的目的,正是為了讓我們這類新手父母及早熟悉育兒瑣務。在那七十二小時中,我們的確苦不堪言,媽媽尤其疲累不堪,多數時候我們皆處於束手無策的狀態,頻頻拉鈴請求護士前來協助。幸好挪威「母嬰同室」的制度已相當成熟,經驗豐富的護士們輪番上陣,有效地將我們從手忙腳亂的狀況中解救出來。事後回憶,葛羅莉亞和我若非一夕之間、幾乎被以揠苗助長的方式學習照護新生兒,縮短了日後自我摸索的時間,接下來出院後,辛苦的可能就是娜拉了。
至今我對其中一名護士嚴厲的面容仍舊記憶猶新。當我和葛羅莉亞在恢復室裡,昏昏沉沉地望著彼此,心滿意足地陶醉在初為人父、人母的情緒當下,這名護士突然推門而入,迅速料理了娜拉的睡床,旋即像是託付重任地把小孩推到我們手上,以不帶同情的口吻對我們說:「從現在開始,你們不要以為生下小孩就可以休息、鬆懈、去度假了,直到她十五歲之前(為何是十五歲,容後再敘),你們會有忙不完的事。」丟下這句話她即轉身離開。
挪威有良善的育兒福利,新生兒不僅享有出生補助和每月生活津貼,(每名新生兒所獲得的出生補助,以娜拉出生當年匯率計算,折合臺幣約十五萬元。出生後第一個月起,每月領取的育兒津貼約臺幣四千五百元;一歲起,每月補助增至三萬元,直到滿兩歲止)醫療就診費用也全數由國家埋單。但這個國家也要求父母絕對的責任。挪威父母親力親為養育工作,在優渥的社會福利下,他們未必比其他國家的父母輕鬆省事,甚至投入更為徹底。
這是娜拉和我們共同經歷「挪威化」的第一步。按照挪威人的育兒觀念,所有小孩都需要願意照顧、支持,直到他們有辦法獨立行動、生活的父母。對父母和子女來說,同為一段漫長的學習之旅,且打從子女出生那一刻就開始進行。也許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子女的病痛、沒緣由的哭鬧和無法講道理,而產生超乎預期的沮喪感,但若非參與甚深,我們又如何探究自己是不是稱職的爸爸或媽媽?
選擇讓娜拉在挪威出生,其實也是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不假他人之手參與她成長過程的所有變化。從咻咻的心跳聲,到第一次哭喊、第一次微笑、第一次揮舞著小手和我們指頭相碰,吃手指、腳趾,隨意把抓到手邊的東西塞入嘴中,甚至幾度疏忽大意讓她摔落床,藉由這些經驗累積,我們也發現了自己和娜拉之間更緊密的聯繫。只是,儘管我們熟知了所有照護新生兒的原則和方法,我們還是認為撫育子女實在是件棘手困難之事。
因為照顧娜拉,自那年夏天起,葛羅莉亞和我再也沒有過一夜好眠。夜半時分,每每於心中吶喊著這一切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時,我會回想恢復室裡那位嚴厲、實則用心良苦的護士所說的話來激勵自己,幻想一旦在挪威成功伴隨女兒至十五歲,是否終將雨過天晴,且有機會為娜拉的人生帶來什麼樣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