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才18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人

9特價2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第一章:學會擁抱徬徨

徬徨從不是問題,問題是過於急著脫離徬徨

徬徨應可以說是台灣學子青春的主旋律,從國中開始徬徨要念高中還高職、徬徨與身旁的朋友合不來該怎麼辦、徬徨愛情能否永遠、徬徨大學科系抉擇。在這個階段之中,好似一兩次抽籤就決定了誰會成為你的同學、一兩次見面就決定了你的初戀要給誰、一兩題題目會不會就決定了你這三年的學習成果、一兩場重要考試就決定了所有的未來、一兩場面試就決定了畢業後要到哪裡去工作,什麼都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分則都是青春年少時面對未來的徬徨與無能為力。

然而之所以問題長久無法被解決,甚至在日後越演越烈,一個階段比另一個階段更徬徨,主因並不在於徬徨本身,恰恰相反的,是我們過於急著要脫離徬徨這個狀態。很簡單的道理,因為我們的教育總不斷的告訴我們該盡快找到目標,從國小開始,我們就寫了無數次「我的志願」、國中時在才15歲什麼都懵懂無知的年紀,就要決定高中職的方向、升高二時很可能還不確定志願時,就得先決定類組,直至學測指考考完,許多同學都依然無法肯定自己要的是什麼。可即便如此,現實與社會壓力卻仍不斷逼著我們,一次又一次做出我們根本還無法了解真正意義的決定,最終結果就是半被迫的接受主流灌給我們的價值觀,還沒做好決定沒關係,反正不會考,先管好成績就好了。分數並沒有辦法讓你的人生圓滿

我也不例外,記得國小的時候,總覺得能拿到市長獎的好厲害,如果我也能拿到一定很快樂,可後來我和那位市長獎的同學成為了朋友,才發現他過得很痛苦,童年都在父母管制下度過,去補習班學東學西,卻沒有一樣是自己想學的;國中的時候,我覺得能考到Pr90以上的都是神人,跟我完全不同等級,一群全國前10%的人聚集在一起,那肯定都是強者的強者,人生一定圓滿,後來自己考到了,才發現完全沒什麼,不管哪間學校都有好學生壞學生,一樣有人抽菸、打架、翹課,一樣有人認真、奮發、踏實前進,分數從來就無法真正決定一個學生的好與壞;高中的時候,我覺得若能考上台清交政成,肯定都是最頂尖,人人稱羨的,連國立都這麼難考了,他們這麼厲害,未來肯定不用擔心了吧,後來自己也進去其中念了三間,才發現這是一群對未來最擔憂的學生。無論分數多高,哪方面領域多優秀,一樣對未來擔憂,一樣會徬徨,一樣會不知所措,甚至更不知所措。

徬徨本來就是正常的,不徬徨才奇怪

事實是,在這個階段會徬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任何人在這階段是一點徬徨都沒有的。而面對這種情況,你真正該做的是放寬心,接受自己現在就是很孤單、找不到方向,也不清楚自己的明天要去哪。別說你了,多的是大學畢業生或工作數年的人也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就如同六七年前,你想的到臉書會興起、Nokia會被併購、無名與MSN都消失了嗎?想不到吧,同樣的,就算你是高三,大學四年加研究所兩到三年,你真正踏入社會也是六七年後了,你怎麼可能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是如何的呢?立刻有清楚的未來藍圖,本身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給你的建議

1.尊重他獨特原則,不要用人情壓力逼他

這樣的人都會有一些個人特殊的點,好比:真的非常討厭你上傳他的照片、無論多好都不能不經同意動他的東西、無法接受喝同一杯飲料、絕不用免洗筷、吃完東西就是要立刻刷牙等。這些在一般人看來或許沒什麼,但對他們而言卻是極度重要的,若你不小心踩了,還直觀的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絕對會失去他。人情壓力對他而言,也須要小心使用。他雖然低調,但基本上是會願意盡量合群的。可是若逼的超越他的底線,好比:生日時砸刮鬍泡、把壽星丟水裡等。他也會當場翻臉給你看,或者打從心底決定要遠離你們這一群。他合群是因為喜歡你們,但這從不代表他打算放棄所有的底線。

2.初認識時緩進不可躁急

出於保護自我,他們就交友這件事情是有相當講究的。他可以跟所有人成為點頭之交,但要他認定你為朋友,那絕非易事。樹蔭下能坐的位置就這麼多,沒辦法容納太多人進來,挑選上自然要謹慎再謹慎。

所以,千萬不要在一開始就拼命裝熟,或者刻意聊一些你以為他有興趣,這其實只是凸顯你很不懂的話題,只會讓他們覺得你相當膚淺,默默在心底給你大扣分。可你若給他一點時間,持續展示你是值得長期交往的人,一旦他們讓你走近身旁時,往往就能真的長久。他們接受你的徵兆,通常是你會到一個時候,才看到完全不同的他,可能也是脆弱、需要陪伴的、可能其實很有幽默感,遠比平時會搞笑等,這就代表你成功了。

3.主動幫他表達他的看法

正因為他不善表達又不會主動,所以十分需要能懂他內心的知己,會幫他灑粉的蜜蜂,去幫他翻譯、替他表達,幫他去追那些他偷偷暗戀的人等。或許嘴巴上不說,但當你偷偷幫他忙時,他總會在心底記住你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