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蔡元培與中國現代大學範典之建立今天承中國文化書院,北大哲學與文化研究所與國風集團的邀請,作為「第八屆蔡元培學術講座」的主講,感到十分榮幸。蔡元培先生是現代中國的一位偉大學人。1868年生於浙江紹興,1940年3月5日逝世於香港。安葬在香港仔山巔的公墓,這是香港的青山有幸。1978年,我曾在蔡先生墓的修建竣工的春祭典禮中,參與北京大學同學會的公祭。事後,我還寫了一篇〈蔡元培先生象徵的學術世界〉的文章。蔡先生對現代中國的學術發展有傑出貢獻,今天我講的題目是「蔡元培與中國現代大學範典之建立」。

蔡元培先生是清末民初、二十世紀中國大轉變過程中一位極具歷史方向感的讀書人,他在中國學術文化與教育轉變中,提示了一個現代轉向。蔡先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而他對中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則貢獻最大,影響最深。他於1917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24年離開北大,他在七年中,繼首任校長嚴復之後為北大作了根本性的改革,使北大成為一所具有現代學術性格的中國大學。

北大原為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1912年改名北京大學,但在蔡先生出任北大校長時,這所高等學府固是維新運動的產物,雖然已與傳統的國子監不同,但仍是像個「衙門」。袁世凱還要把北大校長和教授稱為「中大夫,下大夫」,而當時北大學生也多有以北大讀書作為升官發財的敲門磚。袁世凱死,蔡先生才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襟懷出掌北大。蔡先生去當北大校長是有理想,有理念,有抱負的。他留學德國時,對西方的大學有深刻的認識,他意識到大學對於一個國家的教育、學術與文化的重要,他意識到從教育入手,才可以使中國轉危為安,救弱為強。(他認為救普魯士之亡,德意志統一的盛業,皆發端於教育之革故鼎新) 他並有把北大辦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與信念。在他就職那一年,也是北大二十年校慶那一年,他就說,北大通過學科的改組,「所望內容以漸充實,能與德國的柏林大學相頡頑耳。」 我們知道,1917年,德國的柏林大學是西方大學的重镇,也可說是西方現代型大學的範式。那時美國的著名大學如哈佛,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都是到柏林大學取經的。從今天來看,蔡先生當年出任北大校長,提出新理念;改組學科,主要是借鏡柏林大學的,北京大學之建立與改新可以說是大學現代化全球化的一個組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