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慎誠恕,尤當勉焉
家有懿訓則昌,國有懋訓則強,唯校亦然。準乎時地,對乎社會國家,不失之遠,不失之邇,播之嘉種,以期有秋,標茲德目,發為校風,有厚望焉。周書曰:業廣唯勤。 韓子曰:業精於勤。 勤者事之寶也,則取之。一言不審,人其我尤 ;一行不謹,終身之羞。言行,君子之樞機,慎其尚矣。詐偽虛妄,以之修己則無成,以之處世則病,故有取乎誠。稱物平施 ,善與人同,待人如己,孔耶合德者其唯恕乎 。謹以今日聖誕 宣示校訓,爰先引經義而為之解釋如下:勤《論語》言敏不言勤,敏即勤也。子曰:學而時習之。又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又曰: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於我哉。孟子述子貢 言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乎。夫曰時習,曰敏求,曰不厭不倦,皆勤之謂也。
慎《論語》孔子答子張 曰:多聞闕疑 ,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又答子路曰:暴虎馮河 、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焉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此雖不明言慎,而曰懼曰好謀,則慎之意也。諸葛武侯自言一身唯謹慎而已,其善學孔子者歟。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中庸》述孔子之言曰:誠者自成也,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不誠無物。孟子曰: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其言與《中庸》甚合。又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恕《論語》曾子 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對仲弓 問仁曰:己所不敏,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中庸》述孔子之言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即大學絜矩之道也。孟子亦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夫六行九德的目多矣 ,豈此四字,之外不必盡乎,而核以師範之性質,則唯此四者尤當勉焉。而曰孜孜也不厭不倦,勤之至也;寡尤寡悔,慎之效也;成己成物,誠之極也;盡己及人,恕之行也。苟能是,是亦足矣。
家有懿訓則昌,國有懋訓則強,唯校亦然。準乎時地,對乎社會國家,不失之遠,不失之邇,播之嘉種,以期有秋,標茲德目,發為校風,有厚望焉。周書曰:業廣唯勤。 韓子曰:業精於勤。 勤者事之寶也,則取之。一言不審,人其我尤 ;一行不謹,終身之羞。言行,君子之樞機,慎其尚矣。詐偽虛妄,以之修己則無成,以之處世則病,故有取乎誠。稱物平施 ,善與人同,待人如己,孔耶合德者其唯恕乎 。謹以今日聖誕 宣示校訓,爰先引經義而為之解釋如下:勤《論語》言敏不言勤,敏即勤也。子曰:學而時習之。又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又曰: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於我哉。孟子述子貢 言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乎。夫曰時習,曰敏求,曰不厭不倦,皆勤之謂也。
慎《論語》孔子答子張 曰:多聞闕疑 ,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又答子路曰:暴虎馮河 、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焉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此雖不明言慎,而曰懼曰好謀,則慎之意也。諸葛武侯自言一身唯謹慎而已,其善學孔子者歟。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中庸》述孔子之言曰:誠者自成也,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不誠無物。孟子曰: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其言與《中庸》甚合。又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恕《論語》曾子 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對仲弓 問仁曰:己所不敏,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中庸》述孔子之言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即大學絜矩之道也。孟子亦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夫六行九德的目多矣 ,豈此四字,之外不必盡乎,而核以師範之性質,則唯此四者尤當勉焉。而曰孜孜也不厭不倦,勤之至也;寡尤寡悔,慎之效也;成己成物,誠之極也;盡己及人,恕之行也。苟能是,是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