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購買教材感到猶豫
想要提昇實力不能過於節儉
所謂的艱難考試,最後會合格的不只一個人,入學測驗和資格考試每年都有好幾百人能夠合格通過,只要能擠進一個名額就算是成功,不需要去做什麼「特別的準備」,遵守王道才能在考試中奪勝。
雖然都是遵守王道,但我有自信能發現「合格者」和「落榜者」兩者間的差別。
判斷基準就是「對眼前事物小氣的人」是會失敗的類型,就暫且以「節儉」來形容好了。
如果是「無論如何都要通過考試」的人,就絕對不能太過節儉。我希望這些人能牢牢記住一句話,「為了時間和效率著想,不要吝嗇花錢」。
猶豫不決時「不購買書籍」的可怕之處
我從準備大學考試開始到現在,都一直告誡自己「如果對書籍存有購買疑慮就要買下」。遇到「要買還是不要買呢?」的情況時,就一定要買下這本書。如果因為「書太貴」而不買,時常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需要用到這本書,而這種情形往往會在我們讀書過程中不斷發生。
為了要買之前「猶豫而沒買的書」,日後可能因需要而再次去書店或在網路上購買,產生不必要的間隔時間,當中也有造成「機會損失」(喪失將此間隔時間用來工作能得到的報酬)的風險存在。
其實到處都潛藏「不買書的風險」,書籍的價格頂多就是數百元,請不要吝嗇去支出這筆費用來購買書籍。
實踐
「猶豫不決就購買」的法則也適用於中學考試
女兒準備中學考試時,也確實遵從「猶豫不決就購買」的大原則。
我原本就很常和女兒去逛書店,所以我也將「就算某本參考書內容只有幾頁,或是需要花一小時讀完也沒關係,只要讀了有用就好」的觀念傳達給她知道。如果是不常帶孩子上書店的讀者,可以向本人表達出,只要想買的書,父母就會買給他的想法。
結果,她養成了根據科目不同,辨別「這個部分A參考書寫得比較好」,而對參考書做出取捨選擇,成功提昇讀書效率。就因為這樣的做法,使得直到小學四年級的第三學期前都還住在鄉下的女兒,在不影響睡眠時間的前提下,通過考試難關一舉拿下學校的合格證書。
※活用潛意識
讓學過的知識在腦中短暫沉睡
「潛意識」是成功法則集大成者──喬瑟夫∙摩菲(Joseph Murphy)博士最先提倡的名詞,對「潛意識」這個名詞無所知悉、無法自行想像的讀者,或許較能接受從「無意識」的觀點來做說明,所以在此要介紹幾個活用潛意識讓學習效果大幅提昇的方式。
讀了很多書或是思考很多事情之後,總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此時有個利用潛意識來解決的好方法,就是「先不管學習過的內容,好好睡上一覺」。
像是遇到不會解的數學習題,先放下手上的書,轉讀其他科目吧!之後再重讀一次,如果還是不懂,那一天就不要再看那個部分。不會的部分在腦中好好沉睡一晚,這麼一來,就有可能不經意地在夢中出現解答,或是在洗澡時,內容突然從腦中閃過等,讓潛意識發揮作用。
大腦在我們沒有刻意思考時,會把我們不懂的問題輕鬆解決,這就是「在腦中沉睡」所顯現出的效果。
但是要特別注意「和重點有關聯的地方一定要瞭解透徹」,只是讓它沉睡一晚並不夠,在此之前必須經過「不斷思考」的階段。
利用這樣的方式記憶,也能夠讓大腦潛意識產生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只要養成適時思考的習慣,也能大大增加腦中想像畫面的成功機率。
建議
雖未經科學判定,但也別全盤否認潛意識的重要
現在關於潛意識的科學解析研究還不是那麼明朗,難免有不少人會對此議題的真實可信度抱有質疑。
我時常想,現代人對於科學和醫學的研究都還沒到達最頂端,應該要有「科學的發達過程無邊界」這樣的謙虛思想。
雖然現在有許多事不能以科學角度完全解釋,但也不能以傲慢的態度全盤否認其重要性,或許一百年、兩百年後的人,也會和從前相信地動說的人們一樣,以同樣的觀點看待現代科學。
※製造最佳時間
除了早起讀書,還存在其他有效率的讀書方式
前面說明了「不需要勉強自己早起讀書」的道理,這麼一來,應該會有「那要在什麼時候讀書呢?」的疑問產生,所以我在此提出三種方式給大家參考。
j將起床時間提早一些
這是為了可以稍微延後出門上班或上學時間的人所設計的方法,如果平常都是七點起床的人,可以改為六點起床,還是不行就改為六點半。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早起,相信身體狀態也不會一下子差到哪去,這短短的一小時就能贏過夜晚的三小時。
我的女兒因為早上八點前出門即可,所以都是以六點起床Ò沖澡Ò氣功體操Ò百格計算,這樣的流程讓她的大腦暖機,之後再做練習題。
k運用在公司或學校的「空閒時間」
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不斷地累積就會成為一長串的讀書時間。需要在外奔波的業務人員,可以利用搭車的時間看書或是聽有聲教材;如果工作內容是完成份內工作後,還要留下來的人,可以躲到會議室裡頭讀書。
我認為在學校上課時,如果遇到「沒有聽課價值的課程」,就可以邊做別的事。我讀高中時,就會事先在生物筆記本寫上數學習題,在上生物課時就來解這些題目。
l回家後小睡二十分鐘再開始讀書
如果真的要回到家才有時間的人,先休息一下再來讀書比較好,那個時候可以使用「氧氣輸送器」,讓頭腦恢復精神。依我和女兒的經驗來說,休息時間在二十分鐘左右最適合。
建議
腦袋不靈活時就「補充睡眠」
經常聽到有人嘆氣說:「現在應該是大腦活動的最佳狀態,怎麼還是感到昏昏沉沉?」而我也常有這樣的經驗。
這是因為體內的疲勞大幅累積,當氣候變化,身體不適應時也常會有這種現象產生。但是像這樣無法控制身體不適的時候,還是要持續讀書進度,盡可能做些簡單的複習,或是練習一些難度較低的習題,不要打亂原本的讀書進度,這麼一來,大腦的活動力就會越來越好。
如果還是沒辦法提起幹勁,就放心去「補充睡眠」,但是把休息當作偷懶藉口,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快速學習法之基礎技巧 法律學篇
只要掌握重點,法律一點也不難!
就算是不參加司法考試的人,也需要對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因為許多的資格考試都會把「法律」定為必修科目。
我接觸過許多證照考生,從他們身上我得到「在法律這門科目,擅長者和不擅長者之間是有界線存在」的結論。
而他們之間的界線,可分為以下兩點:
j 是否瞭解「法律學其實就是解釋法律條文」
k 是否知道「法律條文是有體系的」
法律學的讀書重點真的只有這兩點,換個方式來說,只要徹底瞭解這兩點,在法律這科目上就一定能有長足進步。
「法律學其實就是解釋法律條文」,想像你正在讀「民法」,一般來說都會挑選評價不錯的民法參考書,或是自己偏好的書,有時還會去補習班上這類的課程。
但去讀解說民法條文的書籍(稱為法典)的人出奇的少,照理來說,應該先熟讀條文,再思考這樣的條文怎麼解釋,以及適用怎樣的問題,然而很多人卻本末倒置,不採用這樣的方式。
我都會帶一本口袋書大小的民法法典來讀,所以讓自己對於法律的學習比較輕鬆。
對於不得不讀法律又覺得法律學很困難的人,請記住「法律學其實就是解釋法律條文」和「法律條文是有體系的」這兩點,再來學習這個科目。
實踐
理解「法律條文的體系」,就能輕鬆學習
接著要說明「法律條文是有體系的」這一點,民法依1分為「總則」、「要件」等,憲法分為「政府機構」和「人權」。
舉例來說,遇到民法上的「買賣」問題,可以先查有關買賣「契約」的部分,還不能完全處理好的話,可以回到「總則」進一步探討。這就是所謂的理解條文的體系,只要想著憲法以「個人尊嚴」為最大基本價值,就能推出「政府機構」只是尊重「人權」最大限度的使用工具。
所以就像這樣整體性地學習法律吧!
想要提昇實力不能過於節儉
所謂的艱難考試,最後會合格的不只一個人,入學測驗和資格考試每年都有好幾百人能夠合格通過,只要能擠進一個名額就算是成功,不需要去做什麼「特別的準備」,遵守王道才能在考試中奪勝。
雖然都是遵守王道,但我有自信能發現「合格者」和「落榜者」兩者間的差別。
判斷基準就是「對眼前事物小氣的人」是會失敗的類型,就暫且以「節儉」來形容好了。
如果是「無論如何都要通過考試」的人,就絕對不能太過節儉。我希望這些人能牢牢記住一句話,「為了時間和效率著想,不要吝嗇花錢」。
猶豫不決時「不購買書籍」的可怕之處
我從準備大學考試開始到現在,都一直告誡自己「如果對書籍存有購買疑慮就要買下」。遇到「要買還是不要買呢?」的情況時,就一定要買下這本書。如果因為「書太貴」而不買,時常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需要用到這本書,而這種情形往往會在我們讀書過程中不斷發生。
為了要買之前「猶豫而沒買的書」,日後可能因需要而再次去書店或在網路上購買,產生不必要的間隔時間,當中也有造成「機會損失」(喪失將此間隔時間用來工作能得到的報酬)的風險存在。
其實到處都潛藏「不買書的風險」,書籍的價格頂多就是數百元,請不要吝嗇去支出這筆費用來購買書籍。
實踐
「猶豫不決就購買」的法則也適用於中學考試
女兒準備中學考試時,也確實遵從「猶豫不決就購買」的大原則。
我原本就很常和女兒去逛書店,所以我也將「就算某本參考書內容只有幾頁,或是需要花一小時讀完也沒關係,只要讀了有用就好」的觀念傳達給她知道。如果是不常帶孩子上書店的讀者,可以向本人表達出,只要想買的書,父母就會買給他的想法。
結果,她養成了根據科目不同,辨別「這個部分A參考書寫得比較好」,而對參考書做出取捨選擇,成功提昇讀書效率。就因為這樣的做法,使得直到小學四年級的第三學期前都還住在鄉下的女兒,在不影響睡眠時間的前提下,通過考試難關一舉拿下學校的合格證書。
※活用潛意識
讓學過的知識在腦中短暫沉睡
「潛意識」是成功法則集大成者──喬瑟夫∙摩菲(Joseph Murphy)博士最先提倡的名詞,對「潛意識」這個名詞無所知悉、無法自行想像的讀者,或許較能接受從「無意識」的觀點來做說明,所以在此要介紹幾個活用潛意識讓學習效果大幅提昇的方式。
讀了很多書或是思考很多事情之後,總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此時有個利用潛意識來解決的好方法,就是「先不管學習過的內容,好好睡上一覺」。
像是遇到不會解的數學習題,先放下手上的書,轉讀其他科目吧!之後再重讀一次,如果還是不懂,那一天就不要再看那個部分。不會的部分在腦中好好沉睡一晚,這麼一來,就有可能不經意地在夢中出現解答,或是在洗澡時,內容突然從腦中閃過等,讓潛意識發揮作用。
大腦在我們沒有刻意思考時,會把我們不懂的問題輕鬆解決,這就是「在腦中沉睡」所顯現出的效果。
但是要特別注意「和重點有關聯的地方一定要瞭解透徹」,只是讓它沉睡一晚並不夠,在此之前必須經過「不斷思考」的階段。
利用這樣的方式記憶,也能夠讓大腦潛意識產生意想不到的好點子,只要養成適時思考的習慣,也能大大增加腦中想像畫面的成功機率。
建議
雖未經科學判定,但也別全盤否認潛意識的重要
現在關於潛意識的科學解析研究還不是那麼明朗,難免有不少人會對此議題的真實可信度抱有質疑。
我時常想,現代人對於科學和醫學的研究都還沒到達最頂端,應該要有「科學的發達過程無邊界」這樣的謙虛思想。
雖然現在有許多事不能以科學角度完全解釋,但也不能以傲慢的態度全盤否認其重要性,或許一百年、兩百年後的人,也會和從前相信地動說的人們一樣,以同樣的觀點看待現代科學。
※製造最佳時間
除了早起讀書,還存在其他有效率的讀書方式
前面說明了「不需要勉強自己早起讀書」的道理,這麼一來,應該會有「那要在什麼時候讀書呢?」的疑問產生,所以我在此提出三種方式給大家參考。
j將起床時間提早一些
這是為了可以稍微延後出門上班或上學時間的人所設計的方法,如果平常都是七點起床的人,可以改為六點起床,還是不行就改為六點半。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的早起,相信身體狀態也不會一下子差到哪去,這短短的一小時就能贏過夜晚的三小時。
我的女兒因為早上八點前出門即可,所以都是以六點起床Ò沖澡Ò氣功體操Ò百格計算,這樣的流程讓她的大腦暖機,之後再做練習題。
k運用在公司或學校的「空閒時間」
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不斷地累積就會成為一長串的讀書時間。需要在外奔波的業務人員,可以利用搭車的時間看書或是聽有聲教材;如果工作內容是完成份內工作後,還要留下來的人,可以躲到會議室裡頭讀書。
我認為在學校上課時,如果遇到「沒有聽課價值的課程」,就可以邊做別的事。我讀高中時,就會事先在生物筆記本寫上數學習題,在上生物課時就來解這些題目。
l回家後小睡二十分鐘再開始讀書
如果真的要回到家才有時間的人,先休息一下再來讀書比較好,那個時候可以使用「氧氣輸送器」,讓頭腦恢復精神。依我和女兒的經驗來說,休息時間在二十分鐘左右最適合。
建議
腦袋不靈活時就「補充睡眠」
經常聽到有人嘆氣說:「現在應該是大腦活動的最佳狀態,怎麼還是感到昏昏沉沉?」而我也常有這樣的經驗。
這是因為體內的疲勞大幅累積,當氣候變化,身體不適應時也常會有這種現象產生。但是像這樣無法控制身體不適的時候,還是要持續讀書進度,盡可能做些簡單的複習,或是練習一些難度較低的習題,不要打亂原本的讀書進度,這麼一來,大腦的活動力就會越來越好。
如果還是沒辦法提起幹勁,就放心去「補充睡眠」,但是把休息當作偷懶藉口,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快速學習法之基礎技巧 法律學篇
只要掌握重點,法律一點也不難!
就算是不參加司法考試的人,也需要對法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因為許多的資格考試都會把「法律」定為必修科目。
我接觸過許多證照考生,從他們身上我得到「在法律這門科目,擅長者和不擅長者之間是有界線存在」的結論。
而他們之間的界線,可分為以下兩點:
j 是否瞭解「法律學其實就是解釋法律條文」
k 是否知道「法律條文是有體系的」
法律學的讀書重點真的只有這兩點,換個方式來說,只要徹底瞭解這兩點,在法律這科目上就一定能有長足進步。
「法律學其實就是解釋法律條文」,想像你正在讀「民法」,一般來說都會挑選評價不錯的民法參考書,或是自己偏好的書,有時還會去補習班上這類的課程。
但去讀解說民法條文的書籍(稱為法典)的人出奇的少,照理來說,應該先熟讀條文,再思考這樣的條文怎麼解釋,以及適用怎樣的問題,然而很多人卻本末倒置,不採用這樣的方式。
我都會帶一本口袋書大小的民法法典來讀,所以讓自己對於法律的學習比較輕鬆。
對於不得不讀法律又覺得法律學很困難的人,請記住「法律學其實就是解釋法律條文」和「法律條文是有體系的」這兩點,再來學習這個科目。
實踐
理解「法律條文的體系」,就能輕鬆學習
接著要說明「法律條文是有體系的」這一點,民法依1分為「總則」、「要件」等,憲法分為「政府機構」和「人權」。
舉例來說,遇到民法上的「買賣」問題,可以先查有關買賣「契約」的部分,還不能完全處理好的話,可以回到「總則」進一步探討。這就是所謂的理解條文的體系,只要想著憲法以「個人尊嚴」為最大基本價值,就能推出「政府機構」只是尊重「人權」最大限度的使用工具。
所以就像這樣整體性地學習法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