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將別人不感興趣的事變成自己的強項

在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往往潛藏著重要的事

念大學時,我在曲棍球隊裡擔任守門員。守門員最主要的工作是防守,是個時時都需要保持冷靜與高度警覺的位置。

我記得當時教練曾指導我說「要多留意另一邊」。

當自己的右側有人時,多數的選手多半會將注意力放在那邊。不過,這種時候反而要更注意左邊,才能避免被對方互傳射門。

多虧教練給的這個建議,讓我當起守門員來,更加得心應手。

在大家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往往潛藏著容易被忽略且極為重要的事。

從曲棍球上學到這點的我,總會提醒自己,要在大家不看重的地方多使力。

就連在大學挑研究主題時,我也故意選擇其他研究生不感興趣的領域去做研究。

比方說,像我就一直都在鑽研地方上的「複式學級」(譯注:即「混齡教學」);因為這個領域幾乎沒什麼人做過研究,所以即使是現在,教育委員會或學校相關人員在遇到相關問題時,還是會跑來徵詢我的意見,可見我對這方面的研究有多麼專精;而且,我現在之所以能去青森縣三戶町的教育委員會擔任學習顧問,也跟過去這些表現脫不了關係。

由此可見,擁有跟別人截然不同的「強項」,對於在社會上生存打拼有多麼重要。

專攻別人不在乎的科目,成績將更容易得到提升

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到念書上。

在你們學校裡,是不是也有對某些特定的事物特別專精,被大家稱作「○○博士」的同學存在呢?

比方說,像是講得出歷代將軍名字的歷史博士,或是對於昆蟲的名字與飼養方式超級精通的昆蟲博士等。

這種人多半非常喜歡到學校上課。因為不用說也知道,人一旦熟知許多別人不懂的事,心裡就會驕傲說「哈,這件事就屬我最懂」,自然也會受到周圍其他人的矚目。

令人刮目相看說:「你居然連這種事情都知道,好厲害喔!」或「不會吧,你連這麼特殊的嗜好都拿到了證照」;除了讓人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外,也會對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因此,我以前都會教導那些成績老是不見起色的學生們說「先不管其他科目,總之先提升其中一個科目的成績就對了」。目標就鎖定在那些其他同學都很容易偷懶不念的小科目上;這類科目因為不是大家的主力所在,想要感受到成績的進步,相對來說當然容易許多。

而人只要一個科目明顯進步,自然就能享受到「我贏過大家」的喜悅。

當然,念書並非只是為了跟人拚輸贏。不過,人一旦對自己有了自信,知道說「如果是這個科目的話,我絕對會贏」,就會更喜歡念書,對於其他事情也連帶產生興趣,想要進一步去了解它。

而這種想要更深入去了解某件事的想法,正是提升學習慾望的關鍵所在。

掌握自己的「黃金時段」

只要處於黃金時段,哪怕再不擅長的事,做起來都會得心應手

訂立進度表時我都會思考:「這個科目或工作,究竟該放到哪一個時段來進行,才會比較好」。

很多人「頭腦最清晰的時候是在早晨」,不過,這個狀況卻未必能套用到我身上,因為我往往要在稍微睡個午覺後,頭腦才會完全動起來。

而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就是所謂的「黃金時段」;思路清晰,任何事情做起來都既快速又有效率。

因此,我自然會去留意自己睡覺與起來的時間,看看是否有辦法為自己製造更多「小午睡」的機會。(詳情請參閱第四堂課p72)

相反地,精神狀況最差的時段就是午睡前。唉,沒辦法,想睡覺的時候,當然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啊!

掌握自己的「黃金時段」,做事的效率就會大幅提升。

我在前面也提到過,自己以前很不會背歷史,雖然經常利用電車通勤等零碎的時間,努力要記熟一點,但不知為何,歷史說什麼就是背不起來。

於是,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不以零碎的時間,而是用「黃金時段」來背誦,同時還配合「背誦2分鐘後,就自我測驗1分鐘的『回針記憶法』」全心投入背誦中。

像這樣,將自己不擅長的事或需要花點時間去處理的棘手事項,通通移到這個黃金時段來做的話,多半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另外,工作時,我也會將不容有失誤的事情,全都挪到黃金時段來做。因為我知道在這段時間中,自己的腦袋最清楚,較不容易出現各種愚蠢的小失誤。

再者,一些明明很重要且非得要處理,卻一再被往後延宕的事務,我也會刻意將他們全放入這個時段來做,讓自己能夠確實在期限內將它們完成。翻轉教室可以滿足安立奎、珍妮絲和艾西莉這類學生的需求,因為它可以幫助老師為學生的學習達到個人化(personalize)的適性教學。你也可以這樣做——無論你教的科目是數學、科學、社會、語文、體育、英語為外語、其他外語,或是人文科目,都可以採用這類方式。這本書將告訴你怎麼做!

翻轉教室的誕生

綜合我們倆共37年的教學經驗,我們對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有聽沒有懂」,以致於無法完成作業的現象,有種無力感。

某天,艾倫忽然有感而發,說出一段日後改變我們世界的話。這感想來自他簡單的觀察:「學生真正需要我這個人在教室裡,是他們做功課被卡住的時候,學生需要我面對面幫他們的忙。他們並不需要我在教室裡對他們喋喋不休,告訴他們上課的內容──他們可以自己看。」

接下來,艾倫提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事先錄好上課的全部內容,學生的回家作業是看這些影片;然後我們用整堂課的時間,幫助學生將這些內容搞清楚,你覺得如何?」

就這樣,我們的翻轉教室誕生了。

我們在2007~2008年的那學年,預先錄下我們所有的化學課和大學先修(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化學課程的授課內容。為了省事,我們倆一個錄製化學第一單元,另一個則錄製大學先修化學第一單元,像艾倫錄化學第一單元,強納森錄AP化學第一單元,分工合作;錄完後我們再彼此交換順序,以此類推。在我們這個雙人組裡,早起人強納森在早上錄製影片,而夜貓子艾倫於夜間工作。

我們學校的化學課採用「長時段排課」(on a block schedule)方式,我們每隔一天會在課堂上看到這些學生,每次上課95分鐘。學生在化學課隔天晚上,觀看我們錄好的授課影片,然後把學到的重點記錄下來,這是他們的家庭作業。至於科學課程的教學方面,我們在實驗室裡,做著和過去相同的實驗。我們發現,無論是在實驗活動或問題討論上,我們都多出不少時間。事實上,學生能把我們準備要他們做的活動,在一堂課裡全部做完,不管在強納森或艾倫的教學生涯裡,這都是頭一遭。學生不但做完所有的事,還剩下20分鐘才下課。這個模式顯而易見地要比老師單向授課,然後指派學生作業,來得有效率多了。我們也決定,學生上完每個單元之後的單元測驗,沿用去年我們出過的題目。這部分我們留到後面的章節再詳述。簡言之,我們的學生學得更多,而我們掌握的粗略數據資料也顯示,翻轉教室要比傳統教學法更好。

我們實施翻轉模式一年後,非常滿意學生的學習成果。我們可以證明,對孩子來說,我們的翻轉模式不但奏效,也是更好的方案。或許你認為,我們會熟練此模式,使其盡善盡美,然後持續用在我們的教學上。嗯,也對,也不對,比你想的還多了那麼一點點。因為,只要懂得善用黃金時間來做那些,自己不喜歡卻很重要,且很容易被一再逃避的事情的話,事情不用三兩下就會快速被處理掉。

訂立進度表也會輕鬆許多

清楚掌握自己的黃金時段,訂立進度表也會輕鬆許多。

我一個在媒體界工作的朋友,告訴我說「他工作意願最強的時間,就是外出洽公回來後的那段時間」。

因為隔天是否需要外出洽公,大概在前一天就會知道,因此,只要事先決定好「洽公結束回公司後要做○○或××」,自己就會知道在這個意願最強的時間裡,究竟該做些什麼,也就不會讓寶貴的時光,平白無故被浪費掉。

那麼,請問各位在一天之中的哪一段時間,讓你覺得最衝勁十足呢?

請大家務必要認真找出「專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段』」,恣意快活地度過每一個工作天與讀書天。

設定就算達不到也不會讓人覺得沮喪的目標

記得也要設定一個絕對能夠達成的「低目標」

我在前一個單元中曾提到過,要依據目標來訂立計畫,話雖如此,目標究竟又該如何設定呢?

目標訂得太高的話,不僅很難達成,實行的過程中也會讓人備感挫折。

我建議大家可以分兩階段設定,分別訂立「高目標」與「低目標」。

「高目標」是指能激發鬥志的目標;「低目標」則是指絕對能夠達成的目標。

我相信大家都懂得設定高目標,但知道要另外訂個低目標的人,應該少之又少。懂得設定低目標的人,就算高目標未能達成,也不會因此感到沮喪。

比方說,假設有個學生說「我希望這次的數學能考八十分」。

在這種情況下,高目標就是八十分。而「至少也要考個六十分,這個分數應該只要稍微念個書就能達到」的六十分,則是所謂的低目標;設定高目標的同時,要記得幫自己訂個「低目標」。

考試的結果,如果不能順利獲得八十分的話,會覺得失望都是人之常情,不過,只要有超過六十分,就能自我安慰說「至少最低目標有達成」,挫折感也就比較不會那麼重。

至於這兩項目標之間的差距要多大,則請各位依據自己的個性來做調整。

如果你不是那種容易感到挫折的人的話,低目標稍微訂高一點也沒關係;不過,如果你自認挫折耐受度不是那麼好的話,則低目標可能要建議你,稍微調低一點才會比較保險。就算第一次考試的結果不理想也別氣餒,重點要放在「第二次」

目標設定時還有一個訣竅,那就是,要瞄準「第二次」的考試。

四月份到補習班來上課的學生,多半會將心思放在五月份的期中考,可是,我都會告訴學生說,準備期中考試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因為這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就覺得很受挫。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真正要看得到結果,通常要等到「第二次」考試。

一個人就算訂立了目標,也按照目標與計畫在執行,但想在第一次考試就立刻看到成果,還是有一點難度。誇張一點,甚至可以說,第一次考試失敗的話,反而還比較正常。

而且,失敗並不是壞事,從失敗中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東西,藉此修正並調整第一次沒做好的部分,讓自己在第二次考試中獲勝。就像是為自己在心靈中放個緩衝墊般,避免自己因為將來的大挫折而失去鬥志。

此外,在教導國高中生的過程中,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是怎樣的學生,成績總是會有起有落。

偶而進步、偶而退步,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堅強,最後,能讓自己的成績穩定成長的人,就能順利考上大學。

因此,遇到挫折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千萬不能讓自己因為小小的挫折就失去鬥志。

因為這個緣故,我才會建議大家,在訂立目標時,也要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

訂立計畫時要預留「調整計畫的空間」

計畫施行起來不順利時,記得要有修正計畫的勇氣

計畫訂了,該做的努力也做了,但不知為何,事情進行起來就是不太順利。

這種時候,人的鬥志很容易就會掉到谷底。

其實,就算從目標往前倒推回去訂立計畫,實際去做時,還是有可能因為做得不夠完美,或臨時有突發狀況發生,而需要多花點時間去做調整。

因此,我都會建議大家說,訂立計畫時,記得要預留「調整的空間」。

比方說,如果你預計要參加夏天的檢定考試,而做了之後卻發現:

「按照進度的話,原本七月前打算要讀到這裡的,但看樣子應該是無法如此完成才對」時,就必須要調整計畫。

那麼,就請大家冷靜下來分析,並仔細去想想,究竟該如何做調整,以及該修正哪些地方呢?第一步,請先捫心自問,這個考試是不是一定非得在今年考,如果來不及準備的話,是否考慮要延到下次再參加?

另外,改成報考比這次預定要考的級數,再稍微低一點的級數,或許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不過,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不管怎樣,就是要參加今年夏天的檢定考試!」的話,那就只能增加念書的時間、加快念書的速度,或改變念書的方法了。

對照過去所訂的計畫來進行修正

在第三十頁中,我們提到用由目標往回倒推的方式,來訂立計畫的流程,包含以下四項:

(1)寫出該做的事

(2)決定先後順序

(3)做好時間分配

(4)按照計畫執行

修正計畫時,記得要先重新回顧這四部分,再去思考該修正哪一個部分。

比方說,這種時候,你就必須想說,到底是要調整該做的事情,或改變做事的先後順序,還是變更念書的速度。

抑或是,目標本身就有重新設定的必要也說不定。

假如你發現「『無論如何都要考到全班前三名』的目標,實在太強人所難的話,退而求其次,改成這次只要考到全班前十名」,也未嘗不可。

修正目標絕對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反倒是,設定自己做不到的目標,又讓自己一直處於達不到目標的狀況,才更容易讓人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就算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

切記,一開始的目標如果訂得過高,一定要有勇氣去做變更才行。

計畫無法順利進行時,大家往往會陷入「我一定要奮發向上、更加努力才行」的迷思中,話雖如此,做這些無謂的努力,只會讓人變得越來越焦慮而已。

當你覺得計畫的進展似乎不如預期順利時,重要的是,先停下腳步,以冷靜的心回過頭去審視自己所訂的計畫,看看是否有重新修正的必要。

計畫失敗是常有的事,建議大家在一開始訂立計畫時,就先做好「這個計畫有可能是錯的,將來或許需要做調整也說不定」的心理準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