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小學4年級定終生【全新修訂版】

79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很多父母親表面上知道,實際上並沒有體會到的,就是在孩子的人生當中,小學4年級這個階段到底有多麼重要。如果要我誇張一點地說,我會說:「孩子讀什麼大學,是在小學4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的」。我想有的家長看到這句話,一定會想:『小學4年級就算重要,也不可能決定大學讀哪裡吧,這話真是有點誇張』但就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教了許多孩子,深切地感受到這段時期的重要性,所以才非常想對父母們這麼說。要讓孩子們書唸得好,我們希望父母絕對要對這段期間給予極度的重視。
請家長們開始回想看看,自己小時候同學們的功課開始真正區分出優劣,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如果你的同學在大學時進入名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人都說他功課好的?其實在低年級的時候,孩子們表現出的所謂實力很難說是他們真正的實力。甚至有些老師會說,孩子在低年級的表現,靠的是父母親的實力。因為要學的東西沒什麼困難,所以父母親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孩子的成績一下就可以提高了。
然而到了高年級,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教材開始有了難度,父母親要一一進行指導也開始有了困難。這時會讀書跟不會讀書的孩子就正式分出高下了。而且這段時期形成的優劣分布,必須要花許許多多的時間與努力才有機會改變。這就是小學4年級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小學4年級開始區分成績優劣的說法,是有研究證實的。參考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相當於教育部)在1998年12月發表的「開發學習落後兒童指導計畫之研究」,其中提到學習落後開始明顯出現就是在小學4年級這個時期。這份調查主要以中小學教師為對象進行訪問,關於學習落後現象出現的時間,有46.9%的受訪者都回答是『4年級』。這說明了學生開始真正區分出優劣,的確是在要進入高年級前的小學4年級左右開始的。
會讀書與不會讀書的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讀書的樣子就可以明顯看出。即使只看數學一科,優等生四則運算的能力非常強,教科書的基本概念都能理解,連應用題對他們而言都不困難。而且因為平常看了很多書,在讀國語課文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掌握大意,並迅速看出文章的主旨。英語方面他們不只懂簡單的會話,讀故事書的時候也能很快掌握內容。在學習各種新東西方面,他們也是渾身充滿了自信。
然而不會讀書的孩子,連書包看起來也不一樣。打開他們的書包一看,鉛筆盒其實已經不見很久了,在家裡不見的一兩支鉛筆則是夾在書中,而且筆芯已經斷掉了。學校給家長的通知單夾在課本跟筆記本中間,變得皺巴巴的,聯絡簿也沒好好寫,不要說功課了,就連平常上課該準備的東西,也沒有準備好。已經到了4年級,要他們填滿一頁日記本,也都痛苦得要命,並且不太喜歡看書。數學問題只要碰上有點變化或應用式的,馬上無條件就說自己不會,很輕易就放棄了。

為什麼是小學4年級呢?
到底為甚麼表現的差異是在小學4年級開始出現呢?前面我們也有稍微提到,教學內容變難是最重要的因素。國語方面,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只是詢問單純的感想而已,到了4年級就開始要求學生整理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文章開始區分詩歌、童話、記敘文、論說文等不同種類,要求學童比較其差異。了解詞彙概念的各種學習活動也會增加。讀書量不夠的小孩,詞彙力也會不夠,所以讀國語跟讀外國語簡直一樣辛苦。對於概念的理解,在數學、社會、科學等其他科目的理解上都是必要的條件,所以國語不好,其他科目也一定會變得困難。
在數學科方面,算數到了三4年級會開始教導分數的概念,剛開始還會用類似『如果有四個人平分一塊蛋糕,每個人分到一塊,這就叫做1/4』這樣從生活中取材的方式,但是再接下來教的分數加減與小數的加減,都是在學習純然抽象的概念。
社會科開始變得困難,就是由於練習看地圖的課程開始登場。地圖有所謂比例尺、等高線與截面圖,這些都要學習。這些知識不只4年級,到了中學之後還會持續用到,而且越學越深。小學4年級起沒有打好基礎的孩子,到了中學各種科目對他而言都變得更難,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就像上面所說,小學4年級是真正開始接觸抽象與邏輯式的學習,所以基礎實力不足的孩子也就只能漸漸落後了。
然而4年級時落後,能不能在五六年級的時候追回來?當然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也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但如果要我明說,我可以說大部分嘗試這麼做的孩子都失敗了。其實幾乎沒有什麼孩子是因為頭腦不好而功課跟不上的。問題就是在於時間。他們要補強不足的專注力、理解力、計算力,所需要的就是時間。小孩子並不是機器,你按下了「今天開始好好讀書」的按鈕,他就會馬上不停地運轉。到了高年級之後,父母想要孩子讀書的心會更為急切,但是小孩要變得能夠專心、不足的語彙力要進行補強、不夠的演算力要開始培養,在在都需要時間。要讓沒有唸書基礎的小孩培養出用功的好習慣,最少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這段時間當中學校的進度也不會停下來等孩子,而是會不斷繼續前進。所以基礎不好的五六年級生在這段時間當中既要培養讀書習慣、要補回基礎,也要追學校的進度,不可能不吃力。我們前面看到祺英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些情況。這就是我們認為最遲要在4年級展開行動的原因。
還有一件非提不可的事,就是如果錯過了4年級,孩子就會進入青春期,狀況會變得更複雜。許多家長都談過自己的經驗,也就是低年級的時候原本乖巧聽話的小孩,到了高年級時會開始反抗父母。孩子開始出現反抗性的言語跟行動,在獨立人格的發展上,可說是必然的過程。並不是說小孩不聽話就應該整天提心吊膽,也不是說小孩看起來乖大人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因為孩子在這段時期情緒變得太過敏感,要培養他們讀書的習慣可以說是既困難,又必須要小心留意許多的細節。因此在青春期真正開始之前的4年級,就父母的立場而言是培養孩子唸書習慣的最後一個好時機。
4年級時若不能培養出讀書的習慣,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會出現整天跟朋友泡在一起的現象。到了晚上還留連於網咖或者KTV之類的場所,白天則聚集到沒有大人在的朋友家,為所欲為,如果情況變成這樣,培養他們唸書就不是當務之急了。如果只知道叫小孩不要去這裡不要去那裡,要去上補習班不要翹課,弄得把精神全花在整天跟小孩吵架,那麼要叫小孩好好讀書根本就是一種奢侈的夢想。
如果父母親每講一句話都會被頂回來,那要怎麼樣培養小孩唸書的習慣呢?因此這種學習的習慣一定要在青春期之前就建立好。如果您的小孩已經到了4年級,請務必記得,現在是他培養讀書習慣的最後機會。4年級如何度過,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4年級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用科學來進行說明。根據最新的腦部科學,頭腦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較早的兩個階段因為主要是由遺傳決定,所以受到外部的影響相對而言沒那麼大。但是第三階段會受到週遭環境的顯著影響,可以說是具有決定性的時期。眾所周知,人類這個決定性的時期大約是在十二歲左右的時候結束,這個時期結束之後,顯示大腦活躍度的神經突觸就會停止繼續連結。也就是說,在這個決定性的時期,頭腦的硬體構造就已經固定下來了。
有很多案例都能證明人類這個決定性時期的作用,其中有一類是被遺落在森林中跟動物一起成長的孩子們的經歷。這些人後來被其他人類發現,回到人類的社會當中,但是他們卻永遠沒有辦法學習或說出人類的語言。這就是因為他們在決定性的時期當中沒有辦法聽見人類的語言,負責人類語言的神經突觸弱化,最後消失。
在決定性的時期還沒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孩子的頭腦比喻成還未硬化的黏土,每一次的新學習與新體驗,都會帶給大腦帶來一些發展。如果他們學會一些新的東西,神經突觸也就會跟著形成連結。讓小孩子學習,也就代表了讓他們的大腦發展。所以在大腦硬化的十二歲之前,必須利用各種體驗與學習刺激他們的大腦,並且讓他們進行各種思考活動。他們可以多看各種不同的書,理解各樣不同的概念,進行邏輯上的推論,尋找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跟其他人進行討論,練習寫作,並試著接觸外國語,這些各種活動都對孩子有所幫助。
最遲孩子也必須從小學4年級開始最少花一兩年累積真正實力的理由,就是在此。錯過了這段時期之後,他們被迫面臨只能用已經固化、沒那麼活躍的大腦來學習新事物的窘境。這就好像是已經長大的成人被迫穿著童裝來活動一樣。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吋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以上這首詩,是從《朱子》「勸學文」當中摘錄出來的。我們認為這一篇是最能充分表達「時機」在學習上的重要性。這首詩雖然可說是為了正在讀書的孩子所作,但是再怎麼跟孩子說,孩子還是聽不懂的。雖然他們可以懂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卻沒有切身的感受。反而只有到了把這首詩拿給孩子看的父母的年紀,才會真懂這首詩在寫什麼,所以這首詩反而變成是寫給大人看的了。
所以父母親扮演的角色不可說不重要。小孩子不會感受到歲月飛快地流逝,也不清楚時機的重要性。這是因為他們自己就活在這樣的時間裏面。當你坐在火車中旅行的時候,只要不看窗外,你會忘記你自己正在移動,這也是相同的道理。
就像我們前面說明的,因為各種理由使得小學4年級成為讀書開始分出優劣的時間點,而且之後年級越高要追會越辛苦。因而如果您的孩子現在是小學4年級,就一定要馬上開始累積實力。如果您的孩子已經進了五六年級,那您必須對孩子的現狀作出判斷。您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跟著學校進度繼續學就可以了,還是需要增加一些補充性的學習。如果沒有進行這樣的診斷,只是反覆送孩子去各大補習班去進行巡禮,那也許會走上一條不歸路。若是孩子還在低年級,就要開始努力著手讓他培養形成讀書的基礎實力。
如果家長們及早開始細心安排,讓孩子形成主動唸書的習慣,那麼他們都可以成長為會讀書的小孩。但有一件事絕對不能忘記,就是學習是有時機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