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五種關鍵的教學方法

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話,也就是將新的訊息傳達給不知道的人。採取的方法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學生、老師、師生關係及訊息本身,還有主宰知識傳遞的規則。

想把你知道的教給朋友,可以從他們理解的地方開始,把那裡當作基礎、向上堆疊。舉例來說,可以先說明基本原則,或利用他們已經具備的概念知識加以延伸然後教導新的知識。透過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加強學生的知識獲取。扮演老師角色的你,基本上是在幫學生設計一系列有用的障礙課程,讓學生通過這些障礙的同時,也學到新的知識。

這個方法泛稱為建構式教學(constructivistapproach),在教導複雜的概念時十分有效,方法從更小、更簡單的概念開始,逐步建構出主要的概念。學生掌握這些概念後,就能以更有架構的方式繼續學習。例如,學生常以此方式學習樂器─先掌握音階、讀譜和樂器的基本操作,才進階為更複雜的技巧融合。

如果你不只教導一個對象,假設是兩個朋友一起,便可以利用建構式教學,營造出學生之間的合作氛圍,而不是以高度結構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反而是在他們都理解的基礎上,傳達你想教的內容。用類比的方式說明極為有效,可以讓學生在舊觀念的基礎上,「建構」出對新觀念的理解。

然而,這個方法的缺點在於「建構」之不易。有些學生在建立概念之間的連結時會遇到困難,而且學習效果不佳。他們需要既定的結構;比起建構出自己對概念的理解,更傾向有老師直接告訴他們,該如何思考並理解某個概念。(McLeod 2019)

但是,你可以採取其他方法。孩童時期的你,是否也曾坐在教室裡,思考著:「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因為你無法理解,如何將課程應用在「真實世界」中?如果當時, 老師使用了所謂的整合式教學(integrativeapproach),也就是將新知識融入到實際應用中,你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例如教授語言的老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在不同國家會遇到的情況,比方說,如何在餐廳點餐。
另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則是探究式教學(inquirybasedapproach)。顧名思義,這種方法將問題放在學習過程的核心。仔細想想,這就是學習在我們身上自然的發展過程─我們提出問題。這是什麼?這如何運作?為什麼XYZ 會發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要如何從A 到B ?探究式教學探討問題、答案,以及從問題到答案之間的過程。

舉例來說,確認式探究(confirmation inquiry)清楚闡述問題、解答,以及該使用何種方法得到解答,並向學生展示整個過程。你也可以使用結構式探究(structured inquiry)來提出問題和解決的方法,但是讓學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引導式探究(guided inquiry)只提出問題,學生的任務則是自己想出方法,找到解決方案,然後得出問題的答案。

最後一招,你什麼都不提供─沒有問題、方法或解答,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想法。這種方法名為「開放式探究」(open inquiry),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根本基礎。不同年齡的小孩聚集在這裡,可以自由探索自己想學什麼。這讓他們能夠提出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問題,之後也能想出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以這種方式提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自己思考出新的疑問,而不是老師單一地傳遞給學生無趣的訊息。你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這樣做,能解決舊的問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才能解決這個新的問題呢?」提出問題和方法,並驅使學生找到正確解答。另一方面,你可以試著拿三本書給朋友,並要求朋友讀完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要能包含三本書的內容並具有代表性,這會促使他們努力尋找解答和新方法;而且,從一開始閱讀時就會形成自己的疑問。
雖然上述方法有許多優點,尤其能培養學生的好奇心,但仍會衍生出一些缺點。一方面,老師很難針對探究式教學加以準備。透過一系列的問答,詳盡教導一個概念,也比其他方法耗費更多心思。如果學生無法回答你準備的問題,此方法也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感到羞愧和自信心低落,尤其當他們有學習障礙,或原本就不是思維敏捷的人之時。(Gutierrez 2018)

如果你正在思考這些方法是否可以混合使用,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反思式教學(reflective approach)即是最終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將經常性的反思置於學習的中心。雖然這些方法的優點各自不同,但如果在不適合的情況下、不經思考地亂用一通,就無法發揮效果。老師可以利用反思式教學,不時停下腳步,評估正在使用的技巧並加以調整。

此刻,你正在做的,真的對這個學生有用嗎?有呼應這個主題嗎?何者是或何者不是?怎麼做,效果才會更好?我們經常鼓勵實習老師維持反思模式,因為他們自己也必須學習何者有效、何者無效,並發掘出其中的原因。這個方法突顯出一個重要原則:教學是很重視實用層面的─方法有用、沒用才最重要。沒有所謂的主題太難或學生太笨,只有方法適不適合。採取反思的觀點時,你會經常提醒自己,教學只是工具,為了達到最終的目標,你應該嘗試不同的方法。如此一來便促進了實驗創新;然而,就像探究式教學,面對嶄新的教學方法時,老師們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制定教學策略。

以下的章節內容,多少都會提及這五種教學方法。請記住,雖然現有的教學理論,大多專為傳統教室的上課設計,然而這些方法是通用的,該在何處、如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具有一些自由度,可別讓你的想像限制了自己。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