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人生中製造化學變化
■有一種學習,不同於一般所說的學習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從小學學習讀書寫字、算數開始,進了國中要期中考,然後參加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有不少學習都是為了通過考試。即便出社會後,仍有很多人為了通過資格檢定或升等考而努力進修。
當然,學習的目的不光是要通過考試。進修外語、學習各種才藝,或是學習商務所不可缺乏的技能或祕訣,都可以算是「學習」。從這層意義來思考,「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既然人生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人們自然會想要「學得更有效率一點」。
這裡,我想要問讀者們一個問題。
大家經常把「學習」二字掛在嘴上。但是各位可知道,「學習」實際上分成兩種?
怎麼樣,你是不是一頭霧水?
那麼,我們一塊兒來回憶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吧。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為考試而讀書的經驗吧。或許你還曾經焚膏繼晷地準備司法考試、醫師國家考試、會計師資格考等代表性的大考。
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會去學習社會人士的基本禮儀、電腦、語言、業務技能或溝通技巧等,工作上派得上用場的技能。
那麼,這些學習的共通點在哪兒呢?
對了,那就是賦予你嶄新的知識與技術。
要通過醫師國家考試,你才具備行醫的資格,踏出當醫師的第一步。
有人會因為閱讀成功營業員所寫的商務用書,而學得不錯的業務技術。
總之,人們可以藉由學習,成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像線上遊戲中的角色獲得魔杖或神劍就能升級一般。
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術,這是一種學習。
從事這種學習時,人們最常採用的做法就是「讀書」,對吧?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及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書籍,有系統而簡單地取得大量的知識。
市面上所出版的書籍裡頭,往往不只有你想知道的知識或技術,而是涵蓋入門篇乃至應用篇,輔以詳盡的解說。這是這類書籍最大的好處。
那麼,第二種學習是什麼呢?
學習為的不就是獲得知識或技術,不然呢?
我想或許有讀者會有此疑問。
不過,一旦了解這第二種學習方法,你的未來將會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你不只能因而獲得新知、技術,還有戲劇性的改變將在前方等著你。
■為什麼無法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其實不瞞各位,我自己就是拜這種學習方法之賜,人生風景從此不同的活生生例子。
就讀大學的時候,我就暗自打算:「總有一天要自己出來闖蕩,創造一番事業。」
我從大學畢業之後便投入職場,但是我將這段時間定位為日後開創事業的準備期。我原本並不討厭進修。當初在他人的公司任職時,我會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進修,好為開創事業做準備。
那個時候,只要是跟獨立創業有關的書籍,我都讀得愛不釋手。
我從邏輯思考、圖解技術等工作上所需的基礎技能讀起,接著又接觸經營手法、市場概念、商務模式的建立方法等知識。經過持續幾年的進修後,我獲得了相當的知識,腦海中也明確勾勒出未來創業的藍圖。
但是,我距離自己的目標依舊十分遙遠。
喔,不。應該說,我根本還沒站在起跑點上。
怎麼說呢?
雖然我發憤想「獨立創業」,但彼時的我依然是一介上班族。我孜孜矻矻地進修、累積經營知識,甚至認真地寫下商業計畫,但是距離「理想中的自己」其實還極其遙遠。
怎麼會這樣?我明明已經充分習得所需的知識、獲得了相關的技能和祕訣了——我已經取得「升級」所需的魔杖啦!
但是,就算我心裡明白,還是無法採取行動,朝自身的目標邁進。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麼做。
「我明明有獨立創業的能力,到底耗在這裡做什麼呢?」我鬱悶苦惱,甚至心情低落到懷疑起自己:「難道我是個沒有執行力的人?」
「為什麼無法成為『理想中的我』?」
「該怎麼做才能達到『理想中的自己』呢?」
此事令我煩惱了好多年。
就在我苦思不得其解之際,我接觸到了從根本改變自我的學習方法。
那就是「耳讀」。
拜「耳讀」之賜,我的人生自此起了戲劇性的變化。
那麼,接著我就來談談「耳讀」。
你的心準備好了嗎?
■一張CD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因為無法創業而苦惱不已的期間,我因緣際會聽到某張CD,內容是某位成功人士敘述他親身的體驗與領悟的祕訣。
此人的書我早已讀得滾瓜爛熟,因此從資訊、知識的層面來說,他的演講對我來說應該已無新意才對。而且他演講的CD外包裝設計得很花俏,感覺上有點可疑。所以原本我對它並沒有什麼期待。
然而,你猜怎麼著?
聽了那張CD之後,那位成功人士的每一句話猶如警鐘一般,在我的心頭發出清響。他述說的口吻相當誠懇,比讀他的書更令人感到親切。因此我很自然地被他的話所吸引,並且開始思考他丟出的問題。此外,我感到他充滿熱忱的教誨,深深地浸潤了我的心。
聽完CD後,一種奇妙的氛圍籠罩了我。
「我能改變!」
「我能成功!」
不知道什麼緣故,我的心裡如此告訴自己。
就是在那個時刻,我內心開始起了重大的變化⋯⋯。
這個人的眾多著作我讀得滾瓜爛熟,所以CD中他會講什麼話,我早就已經知道啦。那麼,為什麼我聽CD的內容時,卻突然大大地受到激勵,認為自己能夠成功呢?
原因之一是:閱讀他人著作的時候,我會覺得它是個遙不可及的故事。但是親耳聽到成功人士的談話,我則感受到它是個「再實際不過的事情」。
「能夠寫書的人必定有過人之處,他的成就不是一般人達得到的吧。」坦白說,我原本是這麼想的。
所以,閱讀成功人士的著作時,我只覺得作者遙不可及,打從心底不覺得自己可能實踐他所說的話。「他是特別受老天眷顧,才能夠一帆風順。」我心底隱約這麼覺得。
但是,聽了CD中作者所說的話之後,我發現事情並非我想的那樣。
作者是個非常親切的人,幽默風趣,尤其不吝於大方公開自己失敗的經驗,相當地平易近人,而非遙不可及。(事實上我寫這本書,就是要證明這一點。)
後來每當我想要做什麼決定,他的談話所萌生的親切感往往會成為助力,適時地推我一把。
我將這套把我從苦海中解救出來的學習方法,叫做「耳讀學習法」。
簡稱「耳讀」——這名字夠響亮吧!
「耳讀」不同於以往一向以「閱讀」為主的學習方法,它的各種效果容我後面再詳述。
剛接觸「耳讀」的時候,我最初的感受是:「照這樣看來,似乎做得成。」從此以後,我便開始聽各種談話音頻,吸取他人的經驗。
「耳讀」在許多方面都能發揮效果。
舉凡語言學習、記憶、經營、業務等商務技能的培養等諸多領域,都能應用、活用這種學習方法。
但是,你知道「耳讀」對什麼最具效果嗎?
答案很簡單,就是「人生」。
換言之,光是聽一張CD,就可能改變你的人生。
■把成功人士的能量完全納為己有
那麼,我現在就來談談「耳讀」所需要用到的「談話CD」。
「談話CD」這個詞,各位平常應該鮮少聽到吧。提到CD,我相信很多人所聯想到的都是音樂CD。
但是「耳讀」當中所使用的,並非一般的音樂CD,而是「談話CD」。這類光碟有的是收錄企業經營者或成功人士敘述自身經驗的談話,有的則是收錄演講或名人對談的內容,還有一些是朗讀書籍,或者是供語言進修之用,內容包羅萬象。除此之外,我雖然統稱之為CD,但實際上它們還涵蓋老式的錄音帶、現今的MP3、Podcast等有聲音頻。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地方會提到CD或談話CD,這時都包含錄音帶或MP3、Podcast等所有音頻。
事實上,我都把買來的CD灌進iPod(現已停產)來聆聽。早在iPod出現之前,我就已經開始「耳讀」了,那個時候我都是隨身帶著錄音帶或CD在路上聽,有了iPod之後,我再也不用帶那麼多用具,「耳讀」也變得愈來愈方便了!
當初我開始「耳讀」後,最常聆聽的,就是成功人士的談話CD。
而且,同一張CD我會反覆聽上好幾次。
「為什麼?」
應該有人會覺得這麼做很奇怪吧?
有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從成功人士身上學到,像是從經驗獲得的卓越祕訣或獨特的思考方法等。如果只是要學習那些祕訣或思考方法,的確,只需聆聽談話CD二、三遍,就能大略吸收了。如果你聽CD是為了提升知識或者培養技能,或許沒有一再聆聽的必要。
但是「耳讀」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學習某些知識或技能,而是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換言之,你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行為、扭轉人生,才會採行「耳讀學習法」。
話是這麼說啦,但是為什麼「耳讀」會有這麼強大的效果呢?
我想各位對此一定感到很好奇。
接下來,我就來介紹「耳讀」的功效。
我們反覆聆聽成功人士的談話,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不是為了獲得知識或祕訣,而是吸取說話者的能量。
如果你不太明白我所說的「能量」是什麼意思,不妨把它想成「提高動機」、「提高衝勁」這類說法。
什麼?這豈不是精神訓話嗎?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是倘若你把它想得這麼簡單,最後吃虧的可是你自己喔。
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過去。
不論是進修、運動、工作,很多時候人們明知道怎麼做事情就會成功,或是取得斐然的成果,但卻怎麼都無法下定決心,跨出步伐——我自己的這類經驗,也是不計其數。在那種狀況下,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豐富的知識嗎?林林總總的祕訣?卓越的技巧?
非也非也。
知識或祕訣你早就具備了。因為你明知道「這麼做就會成功」。
此時你所需要的,是「我也做得到」的信念,或者是相信「這件事對我來說輕而易舉」。
(看似)橫亙在眼前的問題,如果你認為它其實並不困難,便會想要試著挑戰看看。
沒有人有信心跳過五公尺寬的河,但如果河寬只有五十公分,任誰都可以毫不遲疑地跳越過去。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在於:要跳之前,我們並不知道那條河是五公尺寬還是五十公分寬。因而在跳越之前,我們總會惶惶不安地猜想:
「如果河寬五公尺,那該怎麼辦?」
躊躇不前的時候,成功人士的聲音會告訴我們:「這件事輕而易舉。」這話會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
而這和讀書獲取知識,完全是兩碼子事。
打個比方就是:成功人士或企業家的聲音一傳入耳朵,聽者的體內便好像灌滿了他們的能量。
每天早上,聽著成功人士的談話CD後再處理公事,那麼原本你猶豫、做不了決定的事,便會轉為積極進行,也能有自信的去處理。
倘若能夠積極、有自信地採取行動,自然會獲得好的成果。
以我本身為例,我開始「耳讀」之後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便自己創業,並且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由於實踐「耳讀」,我得以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耳讀」是造就「理想自我」的學習法
要以文字表達「耳朵所聽到的聲音」之能量及其功效,是相當困難、頗具挑戰性的事。但是,本書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盡可能地告訴各位「耳讀」有什麼魅力與效果。
前面我多次提到,「耳讀」並不是修習知識或技術的進修方法。如果那才是你進修的目的,那麼理應有更適合的方法才對。
一言以蔽之,「耳讀」就是「造就理想自我的學習方法」。
一旦考試合格,一個人就彷彿換上一身新衣、看似變了個人,也拿到了前往新世界的通行證。
但是,你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這就是一般的學習與「耳讀」的最大不同。
過去,你不時在腦海中勾勒著「理想中的我」,現在,你的夢想真的已經成真了嗎?
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與生活,已經讓你得到滿意的結果了嗎?
大部分的人對於上述問題,都沒辦法胸有成竹地回答:「是的!」——多麼令人惋惜啊!
舉例來說:你是個業務員,負責銷售一台售價一百五十萬日圓的辦公室機器。但是這幾個月來,你一台機器都沒有賣出去,一回到辦公室,便得面對主管難看的臉色。
然而,你還是得硬著頭皮去拜訪下一位客戶,向他推銷機器。
那麼,你認為拜訪下一位客戶的時候,你拿得到他的訂單嗎?
恐怕拿不到吧。
已經連續幾個月賣不出半台機器的人,不太可能認為自己的運氣會突然峰迴路轉。
但是,「耳讀」卻具有從根本改變這種狀況的力量。
也就是說,它可以讓原本賣不動的業務員,搖身變成頂尖業務員。
我深信,「耳讀」會讓你的人生發生化學變化。
■有一種學習,不同於一般所說的學習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從小學學習讀書寫字、算數開始,進了國中要期中考,然後參加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有不少學習都是為了通過考試。即便出社會後,仍有很多人為了通過資格檢定或升等考而努力進修。
當然,學習的目的不光是要通過考試。進修外語、學習各種才藝,或是學習商務所不可缺乏的技能或祕訣,都可以算是「學習」。從這層意義來思考,「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既然人生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人們自然會想要「學得更有效率一點」。
這裡,我想要問讀者們一個問題。
大家經常把「學習」二字掛在嘴上。但是各位可知道,「學習」實際上分成兩種?
怎麼樣,你是不是一頭霧水?
那麼,我們一塊兒來回憶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吧。
幾乎所有人都有過為考試而讀書的經驗吧。或許你還曾經焚膏繼晷地準備司法考試、醫師國家考試、會計師資格考等代表性的大考。
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會去學習社會人士的基本禮儀、電腦、語言、業務技能或溝通技巧等,工作上派得上用場的技能。
那麼,這些學習的共通點在哪兒呢?
對了,那就是賦予你嶄新的知識與技術。
要通過醫師國家考試,你才具備行醫的資格,踏出當醫師的第一步。
有人會因為閱讀成功營業員所寫的商務用書,而學得不錯的業務技術。
總之,人們可以藉由學習,成功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像線上遊戲中的角色獲得魔杖或神劍就能升級一般。
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術,這是一種學習。
從事這種學習時,人們最常採用的做法就是「讀書」,對吧?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及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書籍,有系統而簡單地取得大量的知識。
市面上所出版的書籍裡頭,往往不只有你想知道的知識或技術,而是涵蓋入門篇乃至應用篇,輔以詳盡的解說。這是這類書籍最大的好處。
那麼,第二種學習是什麼呢?
學習為的不就是獲得知識或技術,不然呢?
我想或許有讀者會有此疑問。
不過,一旦了解這第二種學習方法,你的未來將會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你不只能因而獲得新知、技術,還有戲劇性的改變將在前方等著你。
■為什麼無法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其實不瞞各位,我自己就是拜這種學習方法之賜,人生風景從此不同的活生生例子。
就讀大學的時候,我就暗自打算:「總有一天要自己出來闖蕩,創造一番事業。」
我從大學畢業之後便投入職場,但是我將這段時間定位為日後開創事業的準備期。我原本並不討厭進修。當初在他人的公司任職時,我會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進修,好為開創事業做準備。
那個時候,只要是跟獨立創業有關的書籍,我都讀得愛不釋手。
我從邏輯思考、圖解技術等工作上所需的基礎技能讀起,接著又接觸經營手法、市場概念、商務模式的建立方法等知識。經過持續幾年的進修後,我獲得了相當的知識,腦海中也明確勾勒出未來創業的藍圖。
但是,我距離自己的目標依舊十分遙遠。
喔,不。應該說,我根本還沒站在起跑點上。
怎麼說呢?
雖然我發憤想「獨立創業」,但彼時的我依然是一介上班族。我孜孜矻矻地進修、累積經營知識,甚至認真地寫下商業計畫,但是距離「理想中的自己」其實還極其遙遠。
怎麼會這樣?我明明已經充分習得所需的知識、獲得了相關的技能和祕訣了——我已經取得「升級」所需的魔杖啦!
但是,就算我心裡明白,還是無法採取行動,朝自身的目標邁進。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麼做。
「我明明有獨立創業的能力,到底耗在這裡做什麼呢?」我鬱悶苦惱,甚至心情低落到懷疑起自己:「難道我是個沒有執行力的人?」
「為什麼無法成為『理想中的我』?」
「該怎麼做才能達到『理想中的自己』呢?」
此事令我煩惱了好多年。
就在我苦思不得其解之際,我接觸到了從根本改變自我的學習方法。
那就是「耳讀」。
拜「耳讀」之賜,我的人生自此起了戲劇性的變化。
那麼,接著我就來談談「耳讀」。
你的心準備好了嗎?
■一張CD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因為無法創業而苦惱不已的期間,我因緣際會聽到某張CD,內容是某位成功人士敘述他親身的體驗與領悟的祕訣。
此人的書我早已讀得滾瓜爛熟,因此從資訊、知識的層面來說,他的演講對我來說應該已無新意才對。而且他演講的CD外包裝設計得很花俏,感覺上有點可疑。所以原本我對它並沒有什麼期待。
然而,你猜怎麼著?
聽了那張CD之後,那位成功人士的每一句話猶如警鐘一般,在我的心頭發出清響。他述說的口吻相當誠懇,比讀他的書更令人感到親切。因此我很自然地被他的話所吸引,並且開始思考他丟出的問題。此外,我感到他充滿熱忱的教誨,深深地浸潤了我的心。
聽完CD後,一種奇妙的氛圍籠罩了我。
「我能改變!」
「我能成功!」
不知道什麼緣故,我的心裡如此告訴自己。
就是在那個時刻,我內心開始起了重大的變化⋯⋯。
這個人的眾多著作我讀得滾瓜爛熟,所以CD中他會講什麼話,我早就已經知道啦。那麼,為什麼我聽CD的內容時,卻突然大大地受到激勵,認為自己能夠成功呢?
原因之一是:閱讀他人著作的時候,我會覺得它是個遙不可及的故事。但是親耳聽到成功人士的談話,我則感受到它是個「再實際不過的事情」。
「能夠寫書的人必定有過人之處,他的成就不是一般人達得到的吧。」坦白說,我原本是這麼想的。
所以,閱讀成功人士的著作時,我只覺得作者遙不可及,打從心底不覺得自己可能實踐他所說的話。「他是特別受老天眷顧,才能夠一帆風順。」我心底隱約這麼覺得。
但是,聽了CD中作者所說的話之後,我發現事情並非我想的那樣。
作者是個非常親切的人,幽默風趣,尤其不吝於大方公開自己失敗的經驗,相當地平易近人,而非遙不可及。(事實上我寫這本書,就是要證明這一點。)
後來每當我想要做什麼決定,他的談話所萌生的親切感往往會成為助力,適時地推我一把。
我將這套把我從苦海中解救出來的學習方法,叫做「耳讀學習法」。
簡稱「耳讀」——這名字夠響亮吧!
「耳讀」不同於以往一向以「閱讀」為主的學習方法,它的各種效果容我後面再詳述。
剛接觸「耳讀」的時候,我最初的感受是:「照這樣看來,似乎做得成。」從此以後,我便開始聽各種談話音頻,吸取他人的經驗。
「耳讀」在許多方面都能發揮效果。
舉凡語言學習、記憶、經營、業務等商務技能的培養等諸多領域,都能應用、活用這種學習方法。
但是,你知道「耳讀」對什麼最具效果嗎?
答案很簡單,就是「人生」。
換言之,光是聽一張CD,就可能改變你的人生。
■把成功人士的能量完全納為己有
那麼,我現在就來談談「耳讀」所需要用到的「談話CD」。
「談話CD」這個詞,各位平常應該鮮少聽到吧。提到CD,我相信很多人所聯想到的都是音樂CD。
但是「耳讀」當中所使用的,並非一般的音樂CD,而是「談話CD」。這類光碟有的是收錄企業經營者或成功人士敘述自身經驗的談話,有的則是收錄演講或名人對談的內容,還有一些是朗讀書籍,或者是供語言進修之用,內容包羅萬象。除此之外,我雖然統稱之為CD,但實際上它們還涵蓋老式的錄音帶、現今的MP3、Podcast等有聲音頻。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地方會提到CD或談話CD,這時都包含錄音帶或MP3、Podcast等所有音頻。
事實上,我都把買來的CD灌進iPod(現已停產)來聆聽。早在iPod出現之前,我就已經開始「耳讀」了,那個時候我都是隨身帶著錄音帶或CD在路上聽,有了iPod之後,我再也不用帶那麼多用具,「耳讀」也變得愈來愈方便了!
當初我開始「耳讀」後,最常聆聽的,就是成功人士的談話CD。
而且,同一張CD我會反覆聽上好幾次。
「為什麼?」
應該有人會覺得這麼做很奇怪吧?
有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從成功人士身上學到,像是從經驗獲得的卓越祕訣或獨特的思考方法等。如果只是要學習那些祕訣或思考方法,的確,只需聆聽談話CD二、三遍,就能大略吸收了。如果你聽CD是為了提升知識或者培養技能,或許沒有一再聆聽的必要。
但是「耳讀」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學習某些知識或技能,而是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換言之,你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行為、扭轉人生,才會採行「耳讀學習法」。
話是這麼說啦,但是為什麼「耳讀」會有這麼強大的效果呢?
我想各位對此一定感到很好奇。
接下來,我就來介紹「耳讀」的功效。
我們反覆聆聽成功人士的談話,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不是為了獲得知識或祕訣,而是吸取說話者的能量。
如果你不太明白我所說的「能量」是什麼意思,不妨把它想成「提高動機」、「提高衝勁」這類說法。
什麼?這豈不是精神訓話嗎?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是倘若你把它想得這麼簡單,最後吃虧的可是你自己喔。
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過去。
不論是進修、運動、工作,很多時候人們明知道怎麼做事情就會成功,或是取得斐然的成果,但卻怎麼都無法下定決心,跨出步伐——我自己的這類經驗,也是不計其數。在那種狀況下,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豐富的知識嗎?林林總總的祕訣?卓越的技巧?
非也非也。
知識或祕訣你早就具備了。因為你明知道「這麼做就會成功」。
此時你所需要的,是「我也做得到」的信念,或者是相信「這件事對我來說輕而易舉」。
(看似)橫亙在眼前的問題,如果你認為它其實並不困難,便會想要試著挑戰看看。
沒有人有信心跳過五公尺寬的河,但如果河寬只有五十公分,任誰都可以毫不遲疑地跳越過去。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在於:要跳之前,我們並不知道那條河是五公尺寬還是五十公分寬。因而在跳越之前,我們總會惶惶不安地猜想:
「如果河寬五公尺,那該怎麼辦?」
躊躇不前的時候,成功人士的聲音會告訴我們:「這件事輕而易舉。」這話會賦予我們勇氣和力量。
而這和讀書獲取知識,完全是兩碼子事。
打個比方就是:成功人士或企業家的聲音一傳入耳朵,聽者的體內便好像灌滿了他們的能量。
每天早上,聽著成功人士的談話CD後再處理公事,那麼原本你猶豫、做不了決定的事,便會轉為積極進行,也能有自信的去處理。
倘若能夠積極、有自信地採取行動,自然會獲得好的成果。
以我本身為例,我開始「耳讀」之後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便自己創業,並且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由於實踐「耳讀」,我得以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耳讀」是造就「理想自我」的學習法
要以文字表達「耳朵所聽到的聲音」之能量及其功效,是相當困難、頗具挑戰性的事。但是,本書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盡可能地告訴各位「耳讀」有什麼魅力與效果。
前面我多次提到,「耳讀」並不是修習知識或技術的進修方法。如果那才是你進修的目的,那麼理應有更適合的方法才對。
一言以蔽之,「耳讀」就是「造就理想自我的學習方法」。
一旦考試合格,一個人就彷彿換上一身新衣、看似變了個人,也拿到了前往新世界的通行證。
但是,你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這就是一般的學習與「耳讀」的最大不同。
過去,你不時在腦海中勾勒著「理想中的我」,現在,你的夢想真的已經成真了嗎?
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與生活,已經讓你得到滿意的結果了嗎?
大部分的人對於上述問題,都沒辦法胸有成竹地回答:「是的!」——多麼令人惋惜啊!
舉例來說:你是個業務員,負責銷售一台售價一百五十萬日圓的辦公室機器。但是這幾個月來,你一台機器都沒有賣出去,一回到辦公室,便得面對主管難看的臉色。
然而,你還是得硬著頭皮去拜訪下一位客戶,向他推銷機器。
那麼,你認為拜訪下一位客戶的時候,你拿得到他的訂單嗎?
恐怕拿不到吧。
已經連續幾個月賣不出半台機器的人,不太可能認為自己的運氣會突然峰迴路轉。
但是,「耳讀」卻具有從根本改變這種狀況的力量。
也就是說,它可以讓原本賣不動的業務員,搖身變成頂尖業務員。
我深信,「耳讀」會讓你的人生發生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