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這本書旨在提升成年人的大腦基礎體力,賦予你「完成一直以來想做的事」的能力。
同時,也要把「金榜題名」送給以考取證照為目標的成年人。

「最近很流行成年人再學習呢。我今年也要考過證照!」
「重新開始學那一直被我丟著不管的英文吧!」
不少人都會以新年、新學期或生日等時間點為契機,訂下目標或人生方向。

但是,過了半年、一年之後,又有多少人真的更靠近目標,或順利達成了呢?

起初高昂的鬥志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熄火,買來的參考書一直丟在旁邊沒翻過,為了學習下載的APP也好久沒開啟過,花大錢買的線上課程還剩下一大堆,再不上就要過期了。

「不應該這樣的啊!」
「我是真的、真的很想努力啊!」
「我明明很認真讀書,為什麼還是考不過?」
應該有不少人都曾在學習路上半途而廢,或是覺得自己明明讀了書,考試結果卻不如預期。

實際上,愈來愈多的大人到了40、50歲後,執行力就變得更差。明明有想做的事,卻遲遲不付諸行動。
有些人覺得,以前的自己好像身心緊緊相連,心動了就會馬上行動,但最近卻覺得身體跟不上意志。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呢?

很多人會把執行力變差的原因歸咎於體力或心力不足,但其實真正負責下達行動指令的,是大腦。

我在上一本書《30歲之後,才是你大腦的全盛期》裡提過,大腦在中年時會迎來全盛期。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而且,只要在中年時好好運用大腦,即使到了70、80歲,大腦依然能持續成長。
所以,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成年人的終身學習是合理的。

前一本書出版後,我收到了一些讀者回函,也有一些讀者在我的SNS上留言,提到「讀完這本書後重拾了人生的希望,覺得原來自己還做得到」、「改變讀書方式後,終於順利通過超難的國家考試」等等感想,我看了以後也非常開心。

不過,也有一些讀者如同我前面所說,雖然在看完上一本書後決定開始行動,卻因執行力不足而半途而廢,或覺得效果不如預期。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執行力下降,其實就是左腦思考系腦區的功能變弱了。

光是思考還不夠,要讓大腦成為這本書所說的「更強大腦」,還必須刺激左腦的思考系,找回那個能付諸行動的自己。

然而,跨出行動的第一步會讓大腦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如果缺乏足夠的大腦基礎體力,執行力就會跟不上。

反過來說,只要讓大腦維持在良好狀態,就能成為一個說做就做的人,而且就算到了中老年,依然可以提升記憶力、理解力、思考力、創造力與專注力。
當然,還能擁有一顆高效率的大人腦,讀多少就能吸收多少。

在當今時代,我們的大腦也必須學會與生成式AI、ChatGPT等工具好好相處。
面對這些隨著時代不斷湧現的新事物,我們當然要保持好奇心,並接納、理解與活用,但也不能因為有了便利的科技就偷懶,還是要讓大腦持續運作。
拒絕接受新事物當然是個人自由,但若要說哪種人生更有趣,我仍然認為海納百川的態度更有助於大腦的成長。

能夠堅持完成自己決定要做的事。
能夠不斷吸收學習內容,並加以應用。
能夠對新技術產生興趣,並具備理解的能力。
這樣的大腦,誰不想擁有呢?
然而,理想的大腦並非一蹴可及,
任何人都必須透過不斷練習,才能打造出來。

開始行動之前,一定要先讓大腦做好暖身運動。
同時,也要先培養足夠的大腦基礎體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