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小孩買手機】
 
小孩,早上去上學,下午放學回家,如果是父母接送,約好地點,根本不需要手機。萬一在學校有事要聯絡呢?用學校的公用電話就好,也讓孩子養成習慣:離開父母的視線後,自己要為自己負責,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找父母報告。所以呢?我實在想不出來,小學生為什麼需要手機。
 
你以為孩子有了手機,可以掌握他的行蹤,你就可以比較安心嗎?我說,父母如果想要安自己的心,必須從自我修練做起。孩子安不安全,與跟你報告他的行蹤,一點關係也沒。因為他如果是安全的,不管你知不知道,他還是安全的;如果不安全呢?通常也都要等出事了,你才會知道。父母無法靠手機事先預防。
 
你不放心你的孩子嗎?你隨時都要掌握孩子的行蹤才能安心的話,力氣應該是花錯了方向。多花時間跟孩子聊天溝通,才是父母可以安心的最大來源。
 
【小孩需要網路嗎】
 
大約小學六年級開始,姊姊身邊的同學,開始使用電腦上的各種溝通工具:Skype、Blog、Facebook、Twritter……。孩子原本沒這個習慣,但是當大家都在使用時,孩子很難靠自己的力氣阻擋這股潮流。起先我不在意,因為孩子也沒著迷,但是父母不可以等「孩子已經著迷、沒有就跟你要死要活」的時候,才有所動作。那時候,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困擾。
 
一開始,姊姊問我可不可以有自己的臉書,要我幫忙她設立。我直截了當地問她,「你為什麼要?」同學有我也要,是說服不了媽媽的。
 
「媽媽,你自己不是也有部落格嗎?」我的部落格,是我的工作。「今天媽媽不是因為工作,我是不會花時間在這上頭的。」你知道維護一個部落格,需要花多少時間嗎?這還不包括你三不五時去參觀別人的。
 
「媽媽幾乎不花時間在網上閒逛。」因為我不是閒閒沒事做,我的大好人生,怎麼可以花在「網上閒逛」呢。如果我真有閒暇,拿本書來看,也比在網上閒逛,更能得到心靈的滿足和快樂。
 
以下是姊姊自己發現的事實:「媽媽,我們平常在網路上,有很多朋友。但是,不管你在網上有多少個朋友,到了學校,你真正見面會說話的,不到五個。其他的,即使你知道他就是網上的某某,但擦身而過,甚至連招呼都不會打。」 【我的孩子就是愛3C,怎麼辦】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黃金時期。尤其高中三年,可能決定你的人生往哪個方向走。這個階段浪費的時間,將來花十倍的努力可能都補不回來。不讓你花時間在網上,不代表我不讓你花時間做白日夢。多做一些白日夢,多出門去跟人實際的接觸,多看書,多看山看水,都可以累積未來找出自己興趣的能量。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上網,父母除了要給予時間的限制外,還要多花心思跟孩子說話、聊天。處於E世代的孩子,真有辦法逃離虛擬的世界嗎?你,絕對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你要相信自己。
 
【偷偷打開呢】
 
對於孩子,我只做兩件事:信任你,不然,就是理直氣壯地管理你。
 
有些父母會被「信任」這兩個字迷惑。好像「信任孩子」是每個好爸媽必備的特質。最後卻被這兩字「綁死」,心裡明明想管理孩子還不成熟的生活習慣,卻綁手綁腳了起來。「這樣做,孩子會不會恨我?」「這樣做,孩子會不會不喜歡我?」
 
好友明明心裡不想給孩子一小時的上網閒逛時間,我跟好友說,你千萬不要怕,心裡有疑問,就大膽地去跟孩子討論,直到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明明心裡不想給孩子一小時的上網時間,當初就不應該給,不可以因為怕孩子抗議「為什麼別的同學都可以」而妥協。
 
【功課多還要更多】
 
孩子每天下午四點鐘到家。吃吃點心,聊聊天,休息一下,大約五點了。做完功課剛好吃晚飯。晚飯後,可以看書、玩玩具、跟家人出去散步,或是什麼也不做地休息也好。最後洗澡刷牙,九點半之前上床。這樣的安排,已經非常緊湊了。如果增加孩子做功課的時間,勢必會剝奪孩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童年不是只有學習。看書、玩樂、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比做功課還重要。至少,是跟做功課一樣重要。
 
另外。孩子在學校一整天,這麼多課程和學習,很費力氣的。學校不是遊樂園,即使是體育課、音樂課,都有學習進度。一堂課接著一堂課,中間的休息又少。如果孩子每堂課都很專心,下課後還要繼續寫一大堆功課,這樣的生活方向,對嗎?
 
小學階段,在學校好好學習,回家就是休息和玩耍的時間了,根本不需要太多功課。但是父母對功課的胃口,似乎毫無止境。多還要更多。 健全的人格、好的生活習慣,和對閱讀的興趣,才是孩子小學階段的重點。這些都要靠充足的時間和空閒來培養。如果你發現孩子多寫測驗卷,功課就愈好;父母花的力氣愈多,孩子的成績就愈高。其實,不用高興得太早──這樣的成績,多是假象。因為靠父母使力而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成就」,將來很難在孩子出了學校、進入社會後,直接轉化為他的工作能力。五育並重,不是口號。
 
【溜狗時,弟弟說⋯⋯】
 
「你現在遛狗好像覺得很有趣,到時候要你每天遛,你還會覺得有趣嗎?」媽媽問。
 
「大該會有趣一星期吧。」弟弟說得雲淡風輕,媽媽卻聽得嚇壞了。
 
我直直地瞪著他大叫:「一星期。」
 
「一星期後,就覺得很無趣?」我重複。
 
「對啊。」他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好像是說,我如果不是這樣子想,我才有毛病呢。沒等媽媽繼續囉唆,他又說:
 
「那是當然的啊。每天都要做一樣的事,當然不會有趣。但是我喜歡狗,就一定要做。」這沒什麼大不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我用佩服的眼光看著他。沒錯,我也不喜歡餵奶、換尿布、半夜聽孩子鬼哭神號;我也不喜歡孩子每天回家就只知道吃飯、睡覺、跟我要錢……但是,我喜歡孩子,這些都是一定要做的,沒什麼大不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過一個,少一個】
 
小五的姪子放假來家裡小住,看著他還稚嫩的臉龐,我突然好想提醒他的父母──
 
孩子願意死心塌地跟你一起過的暑假,只有六個。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就是這六個。
你不信?好,最多八個給你啦。
就算你的孩子比較晚熟好了,也不可能再多了。
過一個,就是少一個。
如果你還有機會,怎麼可以不知道把握呢?
 
早點下班,陪孩子去運動,散散步都好。暑假,就是要帶小孩多活動的季節。這個暑假,我竟然排了工作,我後悔死了。
 
你說,「不會啊,我的孩子到高中,還是跟著我一起出門旅行。」
 
哎,我說的是死心塌地啊。孩子長到三十歲還是可能願意陪你過暑假,但是,那離我說的死心塌地,很遠很遠啊。
 
什麼叫死心塌地?請豎起你的耳朵,仔細聽,聽孩子喊你的聲音。那種天底下「我最愛你」的聲音,也是會消失的。你注意到了這件事嗎?
										小孩,早上去上學,下午放學回家,如果是父母接送,約好地點,根本不需要手機。萬一在學校有事要聯絡呢?用學校的公用電話就好,也讓孩子養成習慣:離開父母的視線後,自己要為自己負責,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找父母報告。所以呢?我實在想不出來,小學生為什麼需要手機。
你以為孩子有了手機,可以掌握他的行蹤,你就可以比較安心嗎?我說,父母如果想要安自己的心,必須從自我修練做起。孩子安不安全,與跟你報告他的行蹤,一點關係也沒。因為他如果是安全的,不管你知不知道,他還是安全的;如果不安全呢?通常也都要等出事了,你才會知道。父母無法靠手機事先預防。
你不放心你的孩子嗎?你隨時都要掌握孩子的行蹤才能安心的話,力氣應該是花錯了方向。多花時間跟孩子聊天溝通,才是父母可以安心的最大來源。
【小孩需要網路嗎】
大約小學六年級開始,姊姊身邊的同學,開始使用電腦上的各種溝通工具:Skype、Blog、Facebook、Twritter……。孩子原本沒這個習慣,但是當大家都在使用時,孩子很難靠自己的力氣阻擋這股潮流。起先我不在意,因為孩子也沒著迷,但是父母不可以等「孩子已經著迷、沒有就跟你要死要活」的時候,才有所動作。那時候,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困擾。
一開始,姊姊問我可不可以有自己的臉書,要我幫忙她設立。我直截了當地問她,「你為什麼要?」同學有我也要,是說服不了媽媽的。
「媽媽,你自己不是也有部落格嗎?」我的部落格,是我的工作。「今天媽媽不是因為工作,我是不會花時間在這上頭的。」你知道維護一個部落格,需要花多少時間嗎?這還不包括你三不五時去參觀別人的。
「媽媽幾乎不花時間在網上閒逛。」因為我不是閒閒沒事做,我的大好人生,怎麼可以花在「網上閒逛」呢。如果我真有閒暇,拿本書來看,也比在網上閒逛,更能得到心靈的滿足和快樂。
以下是姊姊自己發現的事實:「媽媽,我們平常在網路上,有很多朋友。但是,不管你在網上有多少個朋友,到了學校,你真正見面會說話的,不到五個。其他的,即使你知道他就是網上的某某,但擦身而過,甚至連招呼都不會打。」 【我的孩子就是愛3C,怎麼辦】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黃金時期。尤其高中三年,可能決定你的人生往哪個方向走。這個階段浪費的時間,將來花十倍的努力可能都補不回來。不讓你花時間在網上,不代表我不讓你花時間做白日夢。多做一些白日夢,多出門去跟人實際的接觸,多看書,多看山看水,都可以累積未來找出自己興趣的能量。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上網,父母除了要給予時間的限制外,還要多花心思跟孩子說話、聊天。處於E世代的孩子,真有辦法逃離虛擬的世界嗎?你,絕對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你要相信自己。
【偷偷打開呢】
對於孩子,我只做兩件事:信任你,不然,就是理直氣壯地管理你。
有些父母會被「信任」這兩個字迷惑。好像「信任孩子」是每個好爸媽必備的特質。最後卻被這兩字「綁死」,心裡明明想管理孩子還不成熟的生活習慣,卻綁手綁腳了起來。「這樣做,孩子會不會恨我?」「這樣做,孩子會不會不喜歡我?」
好友明明心裡不想給孩子一小時的上網閒逛時間,我跟好友說,你千萬不要怕,心裡有疑問,就大膽地去跟孩子討論,直到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明明心裡不想給孩子一小時的上網時間,當初就不應該給,不可以因為怕孩子抗議「為什麼別的同學都可以」而妥協。
【功課多還要更多】
孩子每天下午四點鐘到家。吃吃點心,聊聊天,休息一下,大約五點了。做完功課剛好吃晚飯。晚飯後,可以看書、玩玩具、跟家人出去散步,或是什麼也不做地休息也好。最後洗澡刷牙,九點半之前上床。這樣的安排,已經非常緊湊了。如果增加孩子做功課的時間,勢必會剝奪孩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童年不是只有學習。看書、玩樂、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比做功課還重要。至少,是跟做功課一樣重要。
另外。孩子在學校一整天,這麼多課程和學習,很費力氣的。學校不是遊樂園,即使是體育課、音樂課,都有學習進度。一堂課接著一堂課,中間的休息又少。如果孩子每堂課都很專心,下課後還要繼續寫一大堆功課,這樣的生活方向,對嗎?
小學階段,在學校好好學習,回家就是休息和玩耍的時間了,根本不需要太多功課。但是父母對功課的胃口,似乎毫無止境。多還要更多。 健全的人格、好的生活習慣,和對閱讀的興趣,才是孩子小學階段的重點。這些都要靠充足的時間和空閒來培養。如果你發現孩子多寫測驗卷,功課就愈好;父母花的力氣愈多,孩子的成績就愈高。其實,不用高興得太早──這樣的成績,多是假象。因為靠父母使力而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成就」,將來很難在孩子出了學校、進入社會後,直接轉化為他的工作能力。五育並重,不是口號。
【溜狗時,弟弟說⋯⋯】
「你現在遛狗好像覺得很有趣,到時候要你每天遛,你還會覺得有趣嗎?」媽媽問。
「大該會有趣一星期吧。」弟弟說得雲淡風輕,媽媽卻聽得嚇壞了。
我直直地瞪著他大叫:「一星期。」
「一星期後,就覺得很無趣?」我重複。
「對啊。」他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好像是說,我如果不是這樣子想,我才有毛病呢。沒等媽媽繼續囉唆,他又說:
「那是當然的啊。每天都要做一樣的事,當然不會有趣。但是我喜歡狗,就一定要做。」這沒什麼大不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我用佩服的眼光看著他。沒錯,我也不喜歡餵奶、換尿布、半夜聽孩子鬼哭神號;我也不喜歡孩子每天回家就只知道吃飯、睡覺、跟我要錢……但是,我喜歡孩子,這些都是一定要做的,沒什麼大不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過一個,少一個】
小五的姪子放假來家裡小住,看著他還稚嫩的臉龐,我突然好想提醒他的父母──
孩子願意死心塌地跟你一起過的暑假,只有六個。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就是這六個。
你不信?好,最多八個給你啦。
就算你的孩子比較晚熟好了,也不可能再多了。
過一個,就是少一個。
如果你還有機會,怎麼可以不知道把握呢?
早點下班,陪孩子去運動,散散步都好。暑假,就是要帶小孩多活動的季節。這個暑假,我竟然排了工作,我後悔死了。
你說,「不會啊,我的孩子到高中,還是跟著我一起出門旅行。」
哎,我說的是死心塌地啊。孩子長到三十歲還是可能願意陪你過暑假,但是,那離我說的死心塌地,很遠很遠啊。
什麼叫死心塌地?請豎起你的耳朵,仔細聽,聽孩子喊你的聲音。那種天底下「我最愛你」的聲音,也是會消失的。你注意到了這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