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0~3歲育兒寶典

9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分娩‧生產

即將生產

身心放輕鬆準備待產吧

維持平常的生活作息保持輕鬆

已經在媽媽的肚子裡待了大約40週的寶寶,終於接近出生的日子了。許多新手父母的心情,可能「忐忑不安」大過於「興奮期待」。不過,在待產的這段日子還是要盡量放鬆心情,同時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隨著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應該可以感覺身體出現的一些變化。譬如說,因為胎兒的位置會慢慢往下移,所以胃部的壓迫感會逐漸消失。因此,到目前為止可能食慾不太好的孕婦,食慾也開始變好。

不過,這種情況也因人而異。可能有些孕婦原本食慾就很好,並沒有感覺胃部有受到壓迫感。

提早做好住院準備

有些人在這個階段會感到安心不少,心想:「等到寶寶出生後會更忙」,所以不如趁著個時期跟朋友出去逛街買東西。

不過,如果開始有「胎兒往下移動」的感覺時,最好盡量避免單獨出遠門。尤其是在感冒流行的期間,外出時一定要記得戴口罩,為自己和胎兒做好防護。

進入預產期(從37週開始)之後,隨時都有可能會出現陣痛。因此,最好提前做好住院的準備事宜。

把要帶去醫院的東西先一一列出來,整理好收進包包,並放在家人都知道的地方。這樣一來,如果在外出時突然出現陣痛,可以請先生或其他家人直接把這些物品帶到醫院去。

爸爸也要隨時待命!
在爸爸的幫助下,讓生產過程更安心!

從家裡到醫院的路程確認了嗎?

從家裡到醫院的路程,在不同路況下會花多少時間、有沒有地方停車等,可以陪太太去產檢時,事先確認。

每天聯絡一次

「因為是頭一胎,即使已經出現陣痛,但孩子還沒有那麼快生出來……」的狀況很常見,且難以預測。所以先生最好讓太太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太太會比較安心。尤其是如果要很晚回家,一定要先告知太太,免得她擔心。

相機、錄影機、聯絡電話

要拍下寶寶出生的記錄來通知親朋好友,想必生產當天爸爸也會很忙。最好事先確認相機、錄影機的電池有沒有電,以及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

學習拉梅茲呼吸法,陪產時可以派上用場

有沒有在媽媽先修班學過緩和陣痛的呼吸法呢?因為是頭一次生產,產婦很容易慌張。如果先生陪產、引導太太呼吸,產婦會比較安心。終於要生產了!和小寶寶初次見面

落紅、陣痛、破水

出現「落紅」,幾天內就可能生產

所謂「落紅」,是指混雜少量血的分泌物,為混合著包覆胎兒的胎膜和子宮頸管的黏膜。有各種顏色,有的呈現粉紅色或帶褐色。出血量因人而異,有些人的量和月經差不多,有些人的量少,大概是會弄髒內褲的程度,但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出現「落紅」,是準備生產的預兆。這時要有心理準備,可能在4、5天內就會出現陣痛。這時候還不必感到驚慌,飲食均衡、睡眠充足,好好地培養體力。

做完定期產檢後也可能會有出血的情形,這種情形一般在1~2天內就會停止。有時候因為產檢刺激,也會開始出現陣痛。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找婦產科醫生諮詢。

每隔10分鐘就陣痛要盡快就醫

好像快生產的子宮收縮,大致上會慢慢發生。「像是生理痛」、「感覺肚子變得很僵硬」、「腰變得很沉重、有異物感」等,若出現這些徵兆,是即將會變成陣痛的「痛」。

不久就會開始經歷從未有過的痛楚,甚至痛到無法走路,這時候要趕緊打電話給先生或家人,先把必要的行李拿到門口。

準備時鐘或手錶用來測量陣痛的間隔時間。因為真正的陣痛是每小時6次,間隔10分鐘。雖然不必太過焦急,但也不能輕忽,萬一孩子太快出生就糟了。

先打電話聯絡醫院,告知目前狀況,聽從醫院的指示。計程車可能無法隨叫隨到,所以最好提前叫。

生產是媽媽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

子宮的胎膜破裂而導致羊水流出來,就是「破水」。通常開始陣痛、子宮口張開、胎兒快要出生前就會「破水」,大多數人到了醫院才會發生,但也可能更早之前發生。

一旦出現破水,胎兒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如果在去醫院前就破水,請立刻送醫。這時候千萬不要覺得身體弄髒了,很不舒服想要洗澡。破水和漏尿有時候會搞混,如果無法自主停止,而且不是尿騷味,而是帶點酸甜的味道,那就是破水。

新生兒時期

不要太在意數字,輕鬆養育小寶寶吧

育兒是沒有制式規定的

寶寶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發現

終於要和寶寶開始生活了。不知道每天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相信對於初次的育兒生活,任何人都會感到戰戰兢兢。

希望和寶寶每天的生活充滿樂趣,有各種不同的新發現,時而歡笑、時而擔心、時而感動。育兒書的標準只能當作參考

因為每位小寶寶都是獨特的存在,所以無法按圖索驥。如果完全按照育兒書的方式去養,認為「我家的孩子不是這樣」的話,只會徒增煩惱而已。

一天該換幾次尿布,母乳每天該餵幾次、該餵多少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千萬不能完全依賴書上的數字。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觀察寶寶的情況。建議把睡眠、哺乳、排便、換尿布的時間或次數、顏色或情緒好壞、便便的狀態等一一記錄下來。再根據這些記錄,自己仔細觀察,就能逐漸了解自己的寶寶。帶寶寶去健檢或看小兒科時,這些記錄就能派上用場。

穩定的父母才能讓寶寶展現笑容

育兒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看到寶寶臉上展露笑容。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只要爸爸或媽媽對他說話或微笑,也會回以微笑。

至於要如何讓寶寶展露笑容,其實最重要的是爸爸或媽媽要用溫和的情緒去對待寶寶。父母的精神穩定,孩子的精神也會因此受益。

話雖如此,育兒絕不是輕鬆的事,需要花費很大功夫。能省的時候就要省,該花心思的地方就要花心思。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用輕鬆的心情去體會育兒樂趣吧!

如果不放心,可以向醫生或護理師諮詢

翻開兒童健康手冊,裡面提到寶寶5、6個月大就會翻身,8、9個月大就會爬,也介紹寶寶成長的一些標準。因此,一旦家長發現寶寶的相關數據沒有達到標準時,或許就會擔心。

但是,寶寶的成長速度是因人而異的。舉例來說,有些寶寶在8、9個月大時,好不容易才會翻身,但幾乎還不會爬,可是1歲之前就已經會走路了。這種案例並不少見。

如果家長真的很擔心,可以趁寶寶1個月大或3~4個月大要健檢時,順便向醫生或護理師諮詢,相信大部分都在正常範圍內。如果真的有問題,就要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

育兒的問題也可以向衛生所的保健中心諮詢,只要感到不安,千萬不要客氣,一定要向專業人士諮詢。

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的寶寶跟書上寫的或鄰居的小孩做比較,請用寬大的心來守護孩子成長。

哺乳

哺乳的基本方式是讓寶寶吸母乳

給喜歡喝母乳的寶寶

餵母乳的好處

母乳中含有許多提供嬰兒成長時必要的營養素,以及許多可以預防感染的免疫物質。餵母乳不但可以幫助產後媽媽的子宮早日復原,也不用花錢買奶粉或相關用品,經濟又實惠。對寶寶和媽媽來說,還可以自然地促進親子之間的親膚關係。

乳房按摩

如果剛開始母乳分泌的情況不佳,千萬不要立刻放棄改餵配方奶,這樣太可惜了。可以藉著按摩乳房或乳頭,來改善母乳的分泌情況,讓泌乳變得更順暢。

此外,還可以藉著悠閒地泡澡和充分的睡眠讓身體放鬆。通常剛洗完澡時身體會變得比較溫暖,血液循環也會變得比較好。一旦乳腺周圍的血液循環變好,母乳就會比較容易分泌。

試著讓寶寶吸吮乳頭

剛生產完,只要媽媽和寶寶的身體情況都很穩定,可以盡早哺餵母乳。不同產房作法也會有差異,有些醫院是在媽媽生產後,就會讓小嬰兒躺在床上吸吮母乳。

嬰兒出生後的30~60分鐘處於感受期(雖然很安靜地在睡覺,但意識卻非常清楚),除了會出現嬰兒正在注視著媽媽或聽媽媽的聲音等反應,同時也會看到寶寶主動地想吸吮母乳的動作。

其實在這個時候,只要讓小嬰兒的嘴碰觸到媽媽的乳頭,他就會出現含在口中吸吮的動作。從這些動作中就可以得知,嬰兒和母親之間有很深的感情連結。

此外,據說及早哺餵母乳,還可以預防產後乳房的問題。

哺乳期間的媽媽要注意這些事

注意日常飲食

因為母乳是從媽媽的血液製造出來的,所以媽媽在飲食上要多注意,最好讓血液保持乾淨,建議多攝取海藻類或根莖類蔬菜。

要特別注意的是,油炸類食物或蛋糕等高脂肪食物或甜食,如果攝取過多可能會引發乳腺炎,請小心食用量。

酒精或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透過母乳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此外,藥物也會殘留在母乳裡面。因此,就如同懷孕時,媽媽在用藥方面也要非常小心。

要有充足的睡眠

形成母乳的荷爾蒙──泌乳激素,大多是在睡眠的時候才會分泌。雖然媽媽在哺乳期間很難有足夠的睡眠,但是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著想,最好能在家人的全力支援下,讓媽媽能夠擁有充分的睡眠。

爸爸可幫忙做家事或帶孩子,盡量讓媽媽有時間可放鬆心情,好好睡覺。

如果母乳分泌量不足,可以搭配配方奶

就算已經餵完母乳,但時間還沒超過1小時,寶寶卻又哭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母乳不足的關係。就算寶寶拚命地吸吮也吸不到母乳,所以寶寶才會哭鬧。遇到這種情況,不必侷限於只餵母乳,可以採用「混合營養」的方式,就是先餵完母乳,如果不夠的話,再餵寶寶喝配方奶。但不要先讓寶寶喝配方奶,因為寶寶喝配方奶比較不費力,若習慣了,寶寶可能就會排斥吸吮母乳。

有時候,媽媽在晚上感到精疲力盡,母乳也比較難以分泌。因此,最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在睡眠時間都要好好地休息。也可以改成只在睡前不餵母乳,改讓寶寶喝足夠的配方奶。

千萬不要逞強,無論如何都要以讓寶寶和媽媽過著沒有壓力的生活,為第一優先考量。

「初乳」可以保護小嬰兒免於受到感染

在生產後1週內分泌出來的母乳,稱為「初乳」。跟母乳相比,初乳的顏色偏黃,且呈黏稠狀。

初乳中除了含有一些抗體,可以對抗入侵身體的異物,還有可以預防感染的免疫球蛋白A。這些物質可以守護小嬰兒的腸道,預防各種感染,同時還具有防堵細菌從消化道侵入的功效。初乳中還含有豐富的乳鐵蛋白,可以防止細菌繁殖。

因此,對於剛出生不久、完全沒有任何防護網的小嬰兒來說,初乳可以說是幫助他們預防外敵的最好幫手。

洗澡

寶寶最愛洗澡

注意洗澡水的溫度和安全

讓寶寶有最舒服的洗澡時間

只要幫寶寶洗澡,大部分的寶寶都會覺得很舒服,因為寶寶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容易流汗。因此,要讓寶寶有個很舒服的洗澡時間。

對新手父母來說,可能會擔心「不小心讓寶寶掉進澡盆怎麼辦?」其實不必擔心。只要多洗幾次就能穩穩地用手支撐住寶寶的頭或頸部,會越洗越順手。
幫寶寶洗澡的目的

洗澡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洗掉汗水或皮脂,讓皮膚變乾淨。因為出生不久的小嬰兒的皮膚大多比較油膩,可能會長小疙瘩或太乾燥,必須要輕輕地搓洗。

尤其是在寶寶不太活動的時期,洗澡時間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一種運動。為了讓寶寶能夠多喝母乳和睡覺,要趁寶寶很有精神的時候,每天幫他洗澡。
用溫水幫寶寶洗澡

由於嬰兒的身體很小,如果洗澡水的溫度太高,會讓他的體溫馬上升高。因此,洗澡水的水溫只要比嬰兒本身的體溫稍微高一點即可,約38~40℃。

如果洗澡水太熱,寶寶身體的溫度會比原來的體溫還要高,一旦超過生理上體溫,可能對寶寶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大人可以先把手放進洗澡水裡試水溫,用自己的皮膚掌握最舒適的溫度。如果真的不放心,第一次洗時也可以先用溫度計來測量水溫。

如果要把寶寶從嬰兒澡盆換到浴室洗澡,必須要注意室溫的變化。如果在冬天,最好先放洗澡水,等浴室的溫度上升後,再抱寶寶進去洗。

第一次幫寶寶洗澡,建議使用嬰兒澡盆

小嬰兒剛從醫院抱回來的時候,可以暫時先用嬰兒澡盆幫他洗澡,這樣對頭一次幫寶寶洗澡的新手父母來說也會比較放心。

原本使用嬰兒專用澡盆的用意,是要避免寶寶遭到感染。此外,潮溼的浴室對寶寶來說,可以說是相當危險的場所。

新手父母抱著身體光溜溜的小嬰兒洗澡,很容易因為一時的手滑或腳滑,讓小嬰兒有摔傷的危險。

因此,無論是從衛生或安全方面來考量,剛出生1個月大的小嬰兒,最好還是使用嬰兒澡盆來幫他洗澡,同時也可以讓寶寶慢慢適應洗澡。

為了避免父母在幫寶寶洗澡時傷到腰部,建議可以把嬰兒的澡盆固定擺在桌上或洗碗槽內。

發育、發展

身心發育、發展的特徵

會說的語彙增加,心理成長,調皮的時代來臨!

1歲~1歲6個月
開始學會說話,指尖也開始變得很靈活

1歲後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之後身高的成長較體重的增加來得顯著,將漸漸變成結實的幼兒體型。而此時也是每個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身體成長依自己的步調發展的時期。1~3歲的發展因人而異,因此常常有家長因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相比而感到憂慮,但只需要讓孩子依自己的步調發育即可。

過完1歲生日的寶寶,手和指頭的機能越來越發達,變得能夠自己用手抓杯子喝飲料了。同時也能看得越來越遠,漸漸認識月亮或者在天空翱翔的小鳥。

1歲5個月左右大多數孩子已會走路,本來就會走的孩子步伐也越來越穩。

身體每天都變得越來越靈活。偶爾會調皮搗蛋從椅子攀上桌子,另外也會堆積木、或從盒子中把玩具拿出來又放進去等,玩耍的方式多了許多花樣。

能將積木等按照形狀分別接合,做到所謂「形狀認知」,透過遊戲學會認識圓形和三角形等形狀。

而這個時候模仿的慾望也逐漸旺盛,看到襪子和帽子也會主動想穿戴。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