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溫美玉素養趴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作者序】當「素養」成為教學新標竿,溫老師早已帶我們一次次奪標!/ 王智琪 (本書共同作者)

我就是一個乖孩子,跟著老師讀完教科書,成績不算頂尖,但也沒有落後太多。還記得自己最迷惘的時刻,就是國中畢業面臨升學的「選擇」時;到底該選擇高中還是高職?讀高中的話,要讀文組還是理組?大學要唸什麼科系?畢業後要找什麼樣的工作……該走哪條路才好?這問題令我大為頭痛。

「學校教的,我基本上都能應付。那,未來的職涯選擇,我應該也能順利面對吧?」大學畢業時,我天真的如此想著。不料,出社會第一年就迎來人生最大的衝擊。雖然我長年一直都能扮演好「學生」這個角色,但一旦到學校裡工作了,驟然要管理數十名學生、撰寫教學計畫、籌辦一場又一場活動,轉換身分帶來的不適應,讓我相當慌亂,工作效能也變得不佳。當時,我對這份工作感到迷惘,但也只有按下焦慮,持續的觀察、記錄溫老師一次次的教學。

@那些令人欣羨的「職場實習課」
.五年級園遊會,他們不靠家長的力量自己創業擺攤,孩子面臨到生意不好、成本高於營收的結果……
.舉辦夏令營時,學生開始煩惱招不到學生、找不到場地、費用怎麼收才能賺到錢的問題……
.舉辦「訪談會」時,孩子嘗試寫活動企劃書,得規劃人力分配、時間流程,還要接洽受訪者、撰寫邀請卡等,他們見識到一次活動要圓滿成功,背後需要多少的準備,也訓練了寫主持稿、上場主持的能力……

觀察久了,我赫然發現:「原來,只有『理解』教科書知識、能完美填寫『紙筆測驗』,還不足以應付外在世界!」溫老師帶的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就能體驗到這些「跳脫學生角色」的任務,我既驚艷又羨慕。雖然,他們在過程中會失敗、品嘗到現實的複雜與困難;但他們也藉此發掘出自己的特質與興趣,理解做生意的眉眉角角,也學會了從自己的性格特質出發,寫一份履歷並且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有哪些……這些都是現有教科書沒有包含的內容,卻能讓孩子在長大後,不必像我一樣墜入人生的「迷失期」。其實,小學階段就是最安全的「人生試煉場」,若在出社會之後才學會這些道理與技能,老闆可沒時間像老師一樣耐心教你如何改善自己呀!

就在我唏噓的同時,「核心素養」的口號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台灣的教育圈。
**「核心素養」,怎麼化口號為行動?
在10年九月上路的「108課綱」,直接影響到那些今年秋天進入小一、國一、高一就讀的孩子。這份新課綱最強調「核心素養」,它的目標就是:教出能「把知識用出來」的終身學習者。我簡單解釋其中兩則很重要的概念。

1把知識用出來
過去的教育側重於「知識」,也就是記憶、理解教科書內容。到了九年一貫則加入「能力」的概念;也就是當面對既有知識時,我們有能力去蒐集、運用、分析這些知識材料。如今的課綱所強調的「素養」,除了「知識」與「能力」,還看重「態度」這個面向;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出能將知識結合生活情境、對知識抱持著好奇、樂於自主學習的孩子。

2終身學習者
這點可說是承襲第1點而來。我們的教學目標再也不是塞給孩子多又廣的知識,而是讓他們保有好奇心,並且能夠擁有多元的學習方法。例如,學會做筆記來摘錄重點、自製表格以協助思考,懂得如何編製影片等等。這些與時並進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未來在面對龐大的知識量或遇到工作困境時,可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

咦──讓孩子提早活用知識、適應未來生活,溫老師設計的這些「職場實習課」,是不是很符合素養的願景呢?

溫老師即將在今年六月退休,乍看之下,她的教學生涯與108課綱很不巧的擦身而過。但,若你觀察她多年來的教學設計,就會發現;她的教學內容竟然在素養這名詞還沒盛行之前,就與其精神不謀而合!

本書收入的案例,包含了溫老師近幾年帶的三到六年級的孩子,也包括了十年前連續兩屆的高年級學生。當全國的中小學教師還在適應九年一貫的「能力」概念,溫老師卻「未卜先知」的率先在正規課程裡外融入「素養」教學。她是如何辦到的呢?
**5招,跟上教學的前瞻趨勢
不管是結合時代脈動、科技與未來的教學趨勢,或像以往按照教科書穩扎穩打的學習模式,我認為,能維持兩者之間的平衡就能同時兼顧知識本體,也就發揮了素養教學的精神。以下,我就從本書的教學案例裡,統整出溫老師的5種教學特色:

1讓教學就像「虛擬實境VR」!
近年來在遊戲界很夯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我們只要戴上眼鏡就能看見逼真的場景。這種臨場感使人更容易融入遊戲角色,進而達成新奇或充滿刺激的任務。我認為,教學也應該來點「虛擬實境」,給孩子一些機會去扮演學生之外的角色,感受一下他們尚未經歷的人生體驗。比如,試著當「老闆」擺攤作生意、學著如何策畫營隊辦場「夏令營」、試著當名「富翁」來場錢滾錢(理財策略)的金錢遊戲、主辦一場「名人訪談」的活動……通常,這些任務被認定只有大人才能做,但一旦我們把教學融入這些「虛擬實境」、讓孩子去體驗,你將驚喜他們的表現超出預期!

2讓教學就像「混音mix」!
原本朗朗上口的歌曲或旋律,音軌若加入適當的高頻與低頻,可以讓它變得更好聽、旋律更豐富。教學也是如此!若我們在某個科目的框架之外,試著跨科教學,或是延伸其它與孩子未來生活切身相關的議題,讓學習除了教科書本身的內容,還有更廣、更深的內涵。比方,讓社會科的教學也能沾到數學的邊,因為,統計表可以在班上的園遊會派上用場!國文課除了談字詞理解或深究課文之外,還能扯到創業和職場競爭力。這種mix的教學手法,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也提高孩子對學習的參與度!

3教學也要跟上「4G高速時代」
現在科技已經到了隨時隨地都能用手機「高速上網」的時代。人手一機,就能輕易連上網路,世界脈動皆能唾手可得。面對這樣的現實,教授孩子「大量的知識」已不再是教學的目標;如何自學、吸收、轉化龐大的知識,或是如何運用科技讓自己的思考更便利,才是這時代所需要的智慧或技能。
在這本書,我們可發現溫老師要求孩子試著對新聞、影片或文字報導撰寫摘要筆記,讓他們鍛鍊出轉化這些圖文資訊的能力。甚至,你會發現她甚至還教孩子善用雲端科技與智慧型手機的語音功能,即時的創作長篇小說!

4教學該擴充「遠端通訊」功能
網際網路、通訊軟體、便捷的交通,讓遠距往來不若過去需要長時間的舟車勞頓,各國之間也能緊密的發生關聯或互相影響。因為這樣的時代變化,我們更應該引導孩子打開眼界,探索周遭世界發生了什麼事,並對此進行深思、甚至付出實際行動。認識國際貧窮議題,並思考解決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與同理心。解海洋垃圾議題,試著自己設計一台「海洋吸塵器」,在動手做的過程滿足孩子的創造慾望,也促使他們樂意關懷這些環保議題!

5別忘了高速時代的「慢」功夫
新奇的科技讓人目不暇給,但我們可不能因為這樣,就忘了要去思索「我是誰?我是個怎樣的人?」的議題。科技再發達,未來人生各階段的挑戰,仍是要靠自己熬過去啊!
溫老師在教學上講究「快」與「效率」,也要學生靜下心來「反思」、「咀嚼」。例如,她曾要求學生執行以下任務:
.了解自己、面對即將到來的事── 認識並探索「青春期」、「自己特質適合的出路」。
.偵測自己的行為──靜下心來,有耐性的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評比各種活動分配比率,讓寒暑假過得更有意義。

在108課綱即將啟動之前,看看站在教育時尚尖端的溫老師如何運用前面5招,淋漓盡致的發揮「素養」精神。如果看不過癮,這本書的「前傳」《溫美玉社會趴》也有許多精彩案例,歡迎一起加入這場緊緊扣合真實世界的「素養趴」,帶著孩子一起領略活用知識的美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