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容試閱
第1章 杜甫,其實是唐朝的戰地特派員: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男孩在吃拉麵的時候……隔壁的黃斑貓在打哈欠
隔壁的黃斑貓在打哈欠時……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
隔壁的小米在按遙控器的時候……遠在山上的一個國家的男孩倒了下去
《我吃拉麵的時候……長谷川義史》

奪走年輕人的青春,可是天理不容的行為哦!
《咒術迴戰.五條悟》
----------------------------------------------------------------------------------------------------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卻下襄陽向洛陽。
西元七六三年.唐代宗廣德元年/記者杜甫/梓州

Outside Jianmenguan, I suddenly heard that the army had retaken Jizhou and the North.
When I heard that news, I couldn't stop my tears.
Looking at my wife and kids, their worries seemed to disappear.
In a rush, I rolled up my books with overwhelming joy.
In daylight, I'll sing out loud and drink alcohol freely.
It's perfect to go back home with spring as my companion.
I'll set off right away, passing through 巴峽 and 巫峽.
Then through 襄陽, heading towards the old capital, 洛陽.
------------------------------------------------------------------------------------------------------
詩在烽火線上──唐朝最寫實的戰地記者
「一八五四年二月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威廉‧霍華德‧拉塞爾隨英軍遠征馬爾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名職業戰地記者。」這段文字是真的嗎?大多數人也許認同,但如果就戰地記者的定義來說:「戰地記者指在戰地採訪、報導新聞的記者。」那我認為,距今將近一千三百年前的杜甫,其詩作被稱為「詩史」,傾其一生以詩作反映時事,從四十三歲開始到五十一歲,親身參與了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以詩的格律記錄下他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戰爭時空,這樣的文字紀錄者,如果不能被稱為戰地記者,誰更有資格被稱為戰地記者呢?
杜甫是標準的水瓶座,出生於二月十二日。水瓶座的心胸寬大、愛好和平,主張人人平等、無分貴賤貧富,不但尊重個人自由,也樂於助人、熱愛生命,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者,所以;當他發現茅草屋頂被臭小孩抱走之後,許下的願望就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宏願;所以,身歷安史之亂的文人也許有成千上萬,但把戰火之中人民的歡喜悲傷收進心房的,只有杜甫的雙眼。
戰爭,是唯一不分古今的殺戮。唐時的安祿山與當今的普丁有何不同?普丁全名為弗拉迪米爾.弗拉迪米羅維奇.普丁,自二○二一年開始擔任俄羅斯總統,直到二○二四年任期仍未結束,同時,普丁也是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烏俄戰爭的發動人,他授權俄軍在烏克蘭進行「特別行動」,「旨在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克蘭」,兵分三路進攻烏克蘭,開啟了長達兩年多的戰事。在杜甫的書寫中,〈春望〉是這樣說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大好河山變為斷垣殘壁,從車水馬龍變為硝煙四起。墨子說,之所以會有戰爭,皆起於人與人之間不相愛。
讓我們擷取一段陳黎讓人嘆息的〈戰爭交響曲〉來認識戰爭: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兵

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乒乓乒乓乒乒乓乓
乓 乓 乒 乓乒 乒 乒 乓 乒乒 乒乒 乓乓
乒 乓 乒 乓 乓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丘

在〈戰爭交響曲〉中,分別由三組字領銜主演了這部悲劇:「兵」、「『乒』、『乓』」與「丘」。原本雙腳健全、一排排整整齊齊、雄壯威武的士兵,經過戰火轟隆隆的乒乓聲響,只剩下左腳或右腿,甚至隊伍中出現怵目驚心的空位,軍容不再完整;直到戰爭尾聲,終見一堆又一堆的黃土成丘,埋著一具具的國殤。
戰爭的殘酷就如同〈木蘭詩〉中所說:「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在戰場上死去的不只是階級低下的兵卒,也可能是戰功彪炳的將軍,馬革裹屍的主角是屍體,不分階級,當然也不分勝方或負方──戰爭,是唯一沒有贏家的競賽,在戰場上的血流成河,不會只有其中一方的血液,影響到的層面,也不只在戰場上的英勇兵將們,被摧毀的人生,更包含了所有無辜陪葬的老百姓。

報導寫成穿越千年的詩──杜甫特派的唐代現場
為什麼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為生平第一快詩?杜子美的人生,從歌舞昇平的盛唐,跌落至烽火連天的中唐,整個唐朝陷入水深火熱的斷垣殘壁,每一場戰爭都如此相似,死傷無數,一戰的死亡人數為三千五百萬人,二戰的死亡人數為八千四百萬人,奧運唯二停辦的兩次都是因為戰爭。戰爭停擺的不只是奧運,更停擺了數千萬人的人生,在戰火中,沒有人能繼續保有潔淨的衛生與用水,沒有人能繼續保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更沒有人能肯定自己在戰爭後仍然是一個能自主呼吸,持續有心跳的,活生生的人,SDGs中的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淨水及衛生等發展指標,在戰火中被燒得一乾二淨,這也是為什麼杜甫在「劍外忽傳收薊北」的當下,毫不保留地表現了「初聞涕淚滿衣裳」的驚喜。
在他的〈月夜〉一詩裡,映照了百姓的不解與辛酸:「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天寶十五年的六月,這一年是西元七五六年,對於西方文化影響甚鉅的羅馬,在這一年被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獻給了教宗,賦予教宗對羅馬和周邊地區的世俗管轄權,創建了教宗國,史稱「丕平獻土」。這給予了羅馬新的政治角色,羅馬作為教宗國的首都,一直持續到一八七○年教宗國被義大利王國吞併;而在中國,除了安祿山攻陷長安,楊貴妃在這年香消玉殞,杜甫也被安史叛軍所俘,困居長安的他,將自己對妻小的懷念,移情於妻小,尤其著墨於年幼的兒女,甚至還不懂母親的思念與淚水所為何來,彷彿對世界充滿困惑:「為什麼要離開我們原本的家?為什麼娘親在落淚?為什麼爹爹不在我們身旁呢?」他的〈兵車行〉道盡戰爭帶來生離死別的場景:「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詩句雖然加上詩歌渲染的戲劇張力,但事實的景況也八九不離十。戰爭對於人權的戕害、環境的損傷與生命的剝奪,都是無法復原的疤痕。
因此,如同愛國詩人陸游與愛國詞人辛棄疾一樣,杜甫畢生的夢想必定是「收復失土」,當畢生最大的願望成真,怎麼可能不喜極而泣或言行若狂?「白日放歌須縱酒」只是剛好而已好嗎!杜甫用他的人生見證了唐代的興衰,用他的文字記錄了戰爭的殘酷,他試圖以詩大聲疾呼,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為國捐軀的英雄,如果可以選擇,誰不希望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在家收看Netflix的影集?誰又會希望自己成為止戰之殤?
如果你是杜甫,你希望自己是個戰地記者嗎?如果你用詩寫歷史,你更想寫下什麼樣的歷史呢?

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SDG 1 終結貧窮、SDG 2 消除飢餓、SDG 3 健康與福祉、SDG 4 優質教育、SDG 6 淨水及衛生
十九項重大議題:人權、環境、生命、多元文化、閱讀素養、國際教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