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學習歷程四大類
學測以前的高中時段,其學習歷程檔案有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四大類。其中的「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由學校專人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由學生自行上傳。換句話說,你在學測以前只需要負責「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
四大類學習歷程檔案分別說明如下:
1.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是學校老師手邊的學籍資料,包括學生(你)的姓名、就讀班級與科別、班級幹部以及社團幹部等。
由校方指派特定人員每學期定時上傳。
2.修課紀錄:
學生就讀高中期間修習的所有課程,包括必修與選修等所有科目名稱與學期成績。
由校方指派特定人員每學期定時上傳。
3.課程學習成果:
主要是你在高中課堂的自主學習、各科報告、實作作品、筆記甚至學習單等,每一個檔案都需經過任課老師認證,始能上傳平臺。申請入學二階時,從中勾選作為大學端審查的資料。
由學生自行定期上傳,每學期至多3件、高中三年至多18件。
★「課程學習成果」:高中三年各個科目都是你的「學習歷程」,藉由修課過程釐清自己的興趣,逐漸聚焦到適合你的大學校系。這個項目有任課老師把關與指導,高三上繳甄試資料時,容易快速挑出合乎理想校系的選項。務必從高一就養成上傳學習成果的好習慣。
4.多元表現:
「多元表現」就是上述第2項與第3項以外的紀錄,包括你在高中課堂彈性學習時間的學習成果、校內與校外團體活動、擔任幹部的經歷、競賽成果與獎狀、各種能力檢定、志工服務甚至服務學習等。大凡非課內產出的證明都歸屬於「多元表現」。多元表現有助於你探索自己的興趣、展現個人特質並彰顯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將來升學時的大學端審查的重點。
由學生自行定期上傳,每學年至多10件,三年至多30件。無需高中老師認證。
綜上,身為高中生的你必須負責上傳自己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
若將「課程學習成果」歸類為「課內學科學習」﹔「多元表現」則可初步歸類「課外活動加自主學習」。考生透過「多元表現」多面向嘗試,藉此探索個人特質與興趣,同時呈現自主學習能力。
1-4 「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都是部定檔案名稱。當考生通過六個目標校系一階篩選,必須參照各校系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撰寫相關資料。「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兩份。撰寫時間常落在學測以後、二階甄試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