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名為廣瀨爽彩的兒童去世,希望你們能對她的死亡進行調查。她似乎被捲入了學校的霸凌事件……懇請你們關注這個事件,找出真相,盼能幫死去的爽彩討回公道。」
這則在二○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由支援者寄給「文春Online」特集小組官方推特帳號的私訊,是一切的開端。私訊內容提到十四歲國中女生死亡,背景因素涉及霸凌,然而在收到這則訊息的當下,媒體上沒有任何關於這名女生從失蹤到發現遺體的報導,一開始我們也無法掌握事件的詳細情報。藉由這則來自支援者的訊息,採訪小組和被害人的母親及親屬取得聯繫,在四月一日飛往北海道旭川市。此時我們還完全不知道爽彩曾經遭受的霸凌傷害之殘酷超乎想像,也沒有預期到,接下來會是一場長達六十天之久的採訪。
東京的櫻花已經開始凋謝,但四月的旭川依然很寒冷,別說是賞櫻,街上還有積雪,出門必須穿著外套。透過採訪,我們見到爽彩的母親以及親屬,她們無法接受爽彩的死亡,對於不承認爽彩遭受霸凌的學校、旭川市教育委員會抱持著強烈的不信任感。當時爽彩母親的表情並非「憤怒」,而是對一切感到精疲力竭,彷彿還無法釐清爽彩的死亡原由,生命的光彩就要逐漸熄滅。
採訪相當謹慎,大約花費兩個禮拜的時間,逐步和友人、支援者、學校相關人士、鄰里街坊等接觸,累積了許多證言和物證。過程中,採訪小組逐漸了解到參與這次殘酷霸凌事件的加害人皆未成年;而加害學生的犯行也和過去的霸凌大有不同,他們透過社群媒體散布猥褻照片,甚至觸及性犯罪。
為了確認事實,採訪小組對加害學生進行採訪,考慮採訪對象未成年,因此過程格外審慎。我們透過少年少女的家長約訪,在家長的陪同下,或以家長而非當事人為對象,訪問他們對於爽彩遭遇霸凌的認知、現在對爽彩去世這件事有什麼感覺。出現在採訪小組面前的,無論外表還是聲音都是隨處可見的少年少女,而那些讓人感到有些不對勁的加害學生或家長,他們的回答都是「做出霸凌行為的不是我」,企圖推卸責任。即使去世的是近在身邊,且應該也頗有交情的女孩,加害者臉上卻浮現嘲弄笑容。對此,採訪小組實在難掩驚訝之情。
採訪小組在大致完成對相關人士的採訪,再接下來發布報導前,仍有一個尚未做出抉擇的問題。
那就是是否要採取實名報導,刊登出爽彩的真實姓名和相片。
實名報導可能會讓爽彩及其家屬們受到二次傷害,但若是不具體描述姓名,事件輪廓便顯得模糊,讀者恐怕難以了解她所遭受的霸凌全貌。我們就是否應實名報導和爽彩的家屬多次討論,卻未得出結論。
最終,爽彩的母親幾經苦思後,表達了強烈的意願:「就算多一個人也好,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爽彩在這十四年裡努力活過的證據。爽彩並非輕易地選擇了死亡。藉由表露本名和照片,期盼讓更多人知道爽彩用盡全力對抗霸凌的事實。」採訪小組也認為應該盡可能地忠於事實,傳達爽彩同學實際遭受卑劣霸凌的狀況,因此決定刊出本名和相片。
四月十五日,第一篇報導上線後,眾多讀者為事件的慘狀感到心痛,即將消散的光彩也因為社會輿論的帶動而發出光芒。接下來,旭川市教育委員會將設立第三方委員會,重新對霸凌事件展開調查。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有YouTuber等在網路上「爆料」和事件無關者的虛假消息、真實姓名,造成「誹謗中傷」,在事件外造成新的傷害。
「爽彩就算死掉也不會有人傷心, 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會把爽彩忘得一乾二淨。」
爽彩在生前曾向母親透露這樣的心聲。但採訪小組知道有這麼多人因為爽彩的死亡而難過,她的遭遇因報導浮現在大家的腦海之中。
本書以二十二篇曾發布於「文春Online」的〈旭川十四歲少女霸凌凍死事件〉報導為基礎進行加筆修正和再次編輯,加上爽彩母親寫下和女兒過往一同度過十四年的時光手記而編成。
在此向悲痛中仍願意協助取材的爽彩母親、親屬以及支援者們,再次致上誠摯感謝。
也從心底祈願,廣瀨爽彩在天之靈能獲得安息。
「文春Online」特集小組
										「名為廣瀨爽彩的兒童去世,希望你們能對她的死亡進行調查。她似乎被捲入了學校的霸凌事件……懇請你們關注這個事件,找出真相,盼能幫死去的爽彩討回公道。」
這則在二○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由支援者寄給「文春Online」特集小組官方推特帳號的私訊,是一切的開端。私訊內容提到十四歲國中女生死亡,背景因素涉及霸凌,然而在收到這則訊息的當下,媒體上沒有任何關於這名女生從失蹤到發現遺體的報導,一開始我們也無法掌握事件的詳細情報。藉由這則來自支援者的訊息,採訪小組和被害人的母親及親屬取得聯繫,在四月一日飛往北海道旭川市。此時我們還完全不知道爽彩曾經遭受的霸凌傷害之殘酷超乎想像,也沒有預期到,接下來會是一場長達六十天之久的採訪。
東京的櫻花已經開始凋謝,但四月的旭川依然很寒冷,別說是賞櫻,街上還有積雪,出門必須穿著外套。透過採訪,我們見到爽彩的母親以及親屬,她們無法接受爽彩的死亡,對於不承認爽彩遭受霸凌的學校、旭川市教育委員會抱持著強烈的不信任感。當時爽彩母親的表情並非「憤怒」,而是對一切感到精疲力竭,彷彿還無法釐清爽彩的死亡原由,生命的光彩就要逐漸熄滅。
採訪相當謹慎,大約花費兩個禮拜的時間,逐步和友人、支援者、學校相關人士、鄰里街坊等接觸,累積了許多證言和物證。過程中,採訪小組逐漸了解到參與這次殘酷霸凌事件的加害人皆未成年;而加害學生的犯行也和過去的霸凌大有不同,他們透過社群媒體散布猥褻照片,甚至觸及性犯罪。
為了確認事實,採訪小組對加害學生進行採訪,考慮採訪對象未成年,因此過程格外審慎。我們透過少年少女的家長約訪,在家長的陪同下,或以家長而非當事人為對象,訪問他們對於爽彩遭遇霸凌的認知、現在對爽彩去世這件事有什麼感覺。出現在採訪小組面前的,無論外表還是聲音都是隨處可見的少年少女,而那些讓人感到有些不對勁的加害學生或家長,他們的回答都是「做出霸凌行為的不是我」,企圖推卸責任。即使去世的是近在身邊,且應該也頗有交情的女孩,加害者臉上卻浮現嘲弄笑容。對此,採訪小組實在難掩驚訝之情。
採訪小組在大致完成對相關人士的採訪,再接下來發布報導前,仍有一個尚未做出抉擇的問題。
那就是是否要採取實名報導,刊登出爽彩的真實姓名和相片。
實名報導可能會讓爽彩及其家屬們受到二次傷害,但若是不具體描述姓名,事件輪廓便顯得模糊,讀者恐怕難以了解她所遭受的霸凌全貌。我們就是否應實名報導和爽彩的家屬多次討論,卻未得出結論。
最終,爽彩的母親幾經苦思後,表達了強烈的意願:「就算多一個人也好,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爽彩在這十四年裡努力活過的證據。爽彩並非輕易地選擇了死亡。藉由表露本名和照片,期盼讓更多人知道爽彩用盡全力對抗霸凌的事實。」採訪小組也認為應該盡可能地忠於事實,傳達爽彩同學實際遭受卑劣霸凌的狀況,因此決定刊出本名和相片。
四月十五日,第一篇報導上線後,眾多讀者為事件的慘狀感到心痛,即將消散的光彩也因為社會輿論的帶動而發出光芒。接下來,旭川市教育委員會將設立第三方委員會,重新對霸凌事件展開調查。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有YouTuber等在網路上「爆料」和事件無關者的虛假消息、真實姓名,造成「誹謗中傷」,在事件外造成新的傷害。
「爽彩就算死掉也不會有人傷心, 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會把爽彩忘得一乾二淨。」
爽彩在生前曾向母親透露這樣的心聲。但採訪小組知道有這麼多人因為爽彩的死亡而難過,她的遭遇因報導浮現在大家的腦海之中。
本書以二十二篇曾發布於「文春Online」的〈旭川十四歲少女霸凌凍死事件〉報導為基礎進行加筆修正和再次編輯,加上爽彩母親寫下和女兒過往一同度過十四年的時光手記而編成。
在此向悲痛中仍願意協助取材的爽彩母親、親屬以及支援者們,再次致上誠摯感謝。
也從心底祈願,廣瀨爽彩在天之靈能獲得安息。
「文春Online」特集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