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比資優更寬廣的成長路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給八歲的你:生日與多讀一年的意義
爸爸媽媽一直不曾正式告訴你曾被給予Gifted這名詞,是因為我們深深體會到:
太早或太多的掌聲,會讓你忘記真實成功背後的辛勤努力。
此外,任何人都不能、也沒資格類別你、歸納你,尤其在你還小的時候。只有你才能告訴這世界:「我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些都是將來長大後,自己去證明給別人看的事情,現在又何必急著畫地自限呢?
小熊,今天是你八歲的生日。提著乖乖桶上學的你,臉上的表情竟是落寞。
我知道,你也知道,這次生日與之前的七次,有多大的不同!離開了成長六年(幾乎是你的一生)的地方、離開了你的好朋友們、離開了喜歡的學校、熟悉的老師,回到爸媽的故鄉來求學,雖然你也慢慢適應了,但是心中總有些疑惑與壓抑。
最近你問我兩個問題,媽媽一直在想如何回答你。
你說:「真不公平,為什麼崔特都唸三年級了,我卻要重唸二年級?」
你也說:「為什麼我沒有生日派對了?我好想請朋友來玩……」
關於第二個問題,媽媽比較容易(但又不好意思)回答你,記得去年你七歲生日,我們有約定過,這次是最後一次辦生日派對了。
你的生日,總是有許多好友來祝福,媽媽也都親手做一個蛋糕給你。其實比起許多孩子,你已經擁有許多美好的生日回憶了。今年,我們從美國搬回台灣,宿舍的廚房很小,媽媽不能買烤箱,所以親手烤蛋糕給你這慣例,很抱歉,這次做不到了。
媽媽剛重回職場,除了家事、公事,還有班上班親會的事務要忙,你在社區裡認識的小朋友不多,台灣與美國民情也不同,所以也不敢貿然請人家來家裡開派對。
雖然我知道你提著乖乖桶去學校的感覺,與美國開派對的感覺差很多,但是你也漸漸長大,該體會生日真正的意義,不只是禮物、不只是美麗的綵帶和氣球、不只是朋友狂歡,而是如何好好善用爸媽給你的生命,活出精采的人生!
朋友和禮物都有消失的時候,爸媽也有離開你的一天,要如何在人世間自處?活出真我與意義?你還小,還有很多時間去好好體會,希望你能開始反思這問題。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知道你心中困惑了很久。
本來如果我們留在美國,今秋你就是三年級的學生,還被選上萊城的資優生計畫,可以提前去學四年級的數學與科學了!結果現在的你反而還降了一級,又當一次二年級學生。
你心裡感到不平、有挫折感,是很自然的事情,媽媽能夠體會。但也請反過來,想想這重來的一年,你可以多得什麼東西。
多讀一年的書,並不會喪失什麼學習的利基。事實上,因為你現在是二年級,上半天的時間多,所以才能參加五個課外活動:圍棋、直排輪、科學營、弦樂團及打擊樂。這些活動是你自己選的,也深深樂在其中。如果你現在在台灣或美國唸小三,就不會有這麼多時間去探索這麼多有趣的事了!
此外,你自己也說過:「我的中文好爛……」這段日子你是很努力了,中文與英文,多麼的不同!如果貿然把你丟入三年級的國語世界,你不會感到更多的挫折嗎?
學習之路很長,人終其一生都要學習,所以媽媽希望你能踏實得走,穩健扎根,不用急著跟別人賽跑,更不用想跳級學東西。現在的資優,可能是將來的壓力與平庸。
爸爸媽媽一直不曾正式告訴你曾被給予Gifted這名詞,是因為我們深深體會到:
太早或太多的掌聲,會讓你忘記真實成功背後的辛勤努力。此外,任何人都不能、也沒資格類別你、歸納你,尤其在你還小的時候。只有你才能告訴這世界:「我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些都是將來長大後,自己去證明給別人看的事情,現在又何必急著畫地自限呢?
人生有無數的可能,好好享受你能夠快樂的童年時光。希望將來哪天人家問起你回憶最深的童年往事時,你的回答不是:「我曾經是個Gifted student!」
而是:「我回台灣唸小學後,一學期參加五個社團!而且,每一個都好玩極了!」
生日快樂,小熊!謝謝你陪爸爸媽媽走過七年美好的歲月。你帶給我們的歡樂,無與倫比。
母親:沒有嗜好,沒有名字?
回台灣一年多來,發現台灣媽媽們還是習慣「以小孩為主」、「過度付出」,長期能量超支的結果不是覺得被虧欠,就是當家庭或孩子有問題,就把責任全部扛下,容易引發幽怨或自虐情結。
這一篇在心裡想了很久,母親節的五月,寫出來獻給每一位母親。
先說一個楔子:上週小熊的學校,很貼心的為參與校務的志工爸媽們,舉辦了一個聯誼旅遊,地點在宜蘭縣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旅遊時間其實是上上週,但是正好就在孩子們期中段考的前兩天,報名異常冷清;後來學校只好延期到下一週,詢問很多媽媽不能參加的理由,竟然是:要幫孩子準備考試,自己出去玩總覺得不妥。
終於成行的那一天,天上飄著毛毛細雨。我在遊覽車上,第一次穿過雪山隧道,感覺就像川端康成在《雪國》裡的開頭一樣,只不過漫長的黑暗後,映入眼簾的,不是雪的國度,而是一片片亮眼奪目的碧綠稻田。那種綠是會讓你眼睛刺痛的跳耀,那種綠一望無際,伴著遠方淡淡的山色,感覺到令人屏息的美麗。此時真羨慕宜蘭人,可以住在天然綠色地毯鋪成、有山有水的城市。
宜蘭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我們舉家赴美前還未建好,但是常常在格子上看過,現在是學校戶外教學、週末親子共遊的好地方。由於當天不是週末,又遇到下雨,人並不多。許多媽媽們已經來了好多次,開始幫我介紹去看哪些展覽、逛哪些特色商店。
我們還去做了電影《海角七號》裡的DIY琉璃串珠,吃了原住民的風味餐,值得一提的是:佐餐的不是果汁,而是剛釀好的甜美小米酒。眾母親吃吃喝喝,到最後酒力很差的熊媽連信用卡卡號都快供出來了。
做琉璃串珠時,可以選擇項鍊、手機吊飾、手鐲等,而且都可以串上英文姓名。我發覺同行的每一位媽媽,都沒有串出自己的英文名字,而是細心的幫女兒、兒子,或是老公,串出一串串帶著愛與期待的「勇氣之珠」、「平安之珠」、「官運之珠」,這讓我很感動。母親,總是為了兒女,為了家庭,默默付出,那種光輝與溫暖,在每一個認真串珠的母親臉上,表露無遺。
我突然也想到:這些媽媽的名字,到底叫什麼?除了比較熟的兩位,在學校我們認媽媽的方式,很多都是以孩子為主:阿寶媽媽、小羊媽媽、小芳媽媽……媽媽們似乎都沒有了自己的名字,不冠夫姓,而是冠孩子的名字。
有一次辦活動,我問孩子:「阿寶,你媽媽叫什麼名字啊?」
孩子天真的回答:「咦?我也不知道耶……媽媽就是媽媽呀!」
連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母親,是個沒有自己名字的人。
在遊覽車裡,每一個志工媽媽輪流站起來介紹自己,有人起鬨,要大家除了說說自己的孩子是誰,也要說說自己興趣與嗜好。
想不到有好幾位媽媽都靦腆的說:「興趣與嗜好?……自從有了孩子,我就沒有時間去想自己的事了……我沒有任何興趣與嗜好啦!」
聽了有點心疼。因為我也曾經是這樣:每天以孩子為太陽,繞著他們為中心點,當一個忙碌的、沒有興趣嗜好的公轉衛星。那些為了孩子考試而不敢出遊的母親,也是同樣理由吧?不過,孩子的考試不該由他們自己負責嗎?
看了一項調查,與以上的觀察相呼應:
《親子天下》雜誌在二○一○年母親節進行了「媽媽的真心話」的網路調查,媽媽們認為最貼近自己心情與處境的形容,排名首位的是「很忙碌,已經好久沒有經營自己的興趣與嗜好」。
調查結果中顯示:絕大多數的現代媽媽仍承受著時間與精神的壓力。回台灣一年多來,發現台灣媽媽們還是習慣「以小孩為主」、「過度付出」,長期能量超支的結果不是覺得被虧欠,就是當家庭或孩子有問題,就把責任全部扛下,容易引發幽怨或自虐情結。媽媽其實需要常常審視自己是否過度付出?因為過度付出而期待家人有相對回饋,對自己或另一半都是不公平的壓力。
三年前,我開始努力去當一個有自我、有自己名字的媽媽。(雖然在網路還是自稱熊媽,那是指我的身材……哈!)因為有一天,小熊在美國學校的輔導室,發了一張通知給每位家長,標題是:養出快樂孩子的十要訣。前兩條就寫著:
1.如果你已婚,要與配偶有更多互動關係,甚至要多於與孩子的互動。孩子最嚴重的不安全感,來自感覺到:自己父母的婚姻其實不穩固,不長久。
2.如果你現在單身,不要嫁給你的孩子。當一個有趣的人,有正常的社交活動;你的福祉就是你孩子的幸福。
以上兩點,與天下的媽媽們分享。要培育快樂的孩子,要先當個快樂的母親!身為母親,有權利,也應該有自己的名字與嗜好,因為人不該完全為別人而活,也要為自己努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