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挫折,是讓孩子勇敢的維他命

79特價2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挫折是孩子成長的必修學分
重點提示:根據研究顯示,孩子的行為絕大部分源自於父母的教養,由此可知,若是父母逃避挫折,孩子接收到所有的言行舉止。
在英國,很多父母會帶著寶寶一起上游泳課,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不怕挫折的個性。因為寶寶缺乏肌力與協調全身骨骼的技巧,所以必須在父母小心的監護與鼓勵下,在水裡做短距離的游泳。而根據英國的研究發現,從小讓孩子學習游泳,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與信任感,強化孩子的心肺功能,發展出良好的平衡感,對日後的社交生活也大有幫助。
由英國的游泳訓練可以觀察出,在經濟越來越富裕、孩子越來越少的時代裡,父母想要培養一個從容突破困境、面對失敗的孩子其實是很困難、很需要耗費心力的事情。
一般而言,家長不但期望孩子成績好,還希望他快樂成長,並且渴望他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優勢。然而,家長對孩子有太多的期望,不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倍增,相對來說,也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為了讓家長減輕教養的心理負擔,在這裡提供各位父母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
王先生有個鄰居是醫生,他在家裡的大院子種了很多樹。但他很少為樹苗澆水,可能是因為缺水,所以那些樹苗長得很慢。有一天,王先生決定去拜訪他的鄰居,希望知道鄰居為何不替樹苗澆水的原因。醫生帶著自豪的口氣,為王先生講解了他的種樹理論。他說:「如果老是替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於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而且輕易就能吸收來自地面的水。」雖然他不常澆水,樹苗確實會生長得慢一些,但是樹根就能往土壤的深處生長,去尋找水分和養分。因此,這些樹會發展出很深的根,也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王先生對於他的理論感到不以為意,後來,王先生搬到了國外生活,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的鄰居。
過了幾年之後,王先生從國外回來,去看看曾經住過的地方。當他走進社區時,發現一片從來沒看過的小樹林。那是個氣候冷冽的冬天,街上的樹木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對抗嚴冬。而當他走進醫生的院子時,他看到了醫生的樹林屹立不搖;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禦著強風。看到這麼奇妙的景象,王先生思緒萬千。
他想著自己在每晚睡覺之前,都會為他的孩子祈禱,多數情況下,王先生總是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但樹木紋風不動的景象讓他開始思考要如何改變他的祈禱內容,因為他知道,孩子們日後一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所以王先生決定在未來祈求他的孩子們能夠深「根」成長,他們就能從得來不易的地方獲得最好的養分。
故事的王先生,和大部分的家長一樣,總是祈求孩子能夠避免「挫折與打擊」,然而,醫生照顧大樹的方法,給予他不一樣的啟示:即使沒有優渥的環境,孩子同樣可以成長茁壯,甚至在惡劣的環境中,他依然可以屹立不搖。
親子加油站:雖然培養出一個勇於面挫折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還是有一些可以依循的方法!


測驗父母的挫折忍受力
重點提示:要培養出勇於面對挫折的孩子,第一個要件,家長也需要具備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如果沒有,那麼如何為孩子做榜樣呢?
每當身邊的朋友詢問筆者如何讓不專心的孩子變得專心,這時,我總會舉一個曾經在網路上看到的例子:
寂靜大師,在記錄自己與信徒的對話中,這樣寫著:
聽眾在最後提問時問道:請問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寂靜大師:您曾經複印過文件嗎?
聽眾:複印過。
寂靜大師:如果印件上面有錯字,您是改複印件還是改原件?
場內立刻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而後有人答道:改原件。
寂靜大師:應該原件和複印件同時改,才是最好。
相信各位父母看到前面的故事,都會露出微笑,因為父母是原件,家庭教養是複印機,孩子就是複印件,故事中的聽眾在家庭教育中,可能採取放任無為的管教方式,所以孩子在學習新事物方面無法專心、用心。事實上,對於家庭教養而言,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來源,雙方都要有所改變,才能達到教育的意義,畢竟,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我們經常可以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爸媽的影子,像是兒子在過兩足歲生日的時候,還只會用單字表達「媽媽、奶奶」、「球球、丟丟」,但是與他之間的溝通無虞,我也沒有放在心上。等到他進入小小班,語言發展迅速,兩個月之內,已經可以用完整的句子講話了!大家都覺得他進步神速。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討論的結果是:因為我講話的速度太快,兒子跟不上我的講話速度,所以選擇不講,其實他早就具備說話的能力,一直到進入幼稚園的團體生活之後,才發現原來說話可以這麼慢,他終於願意張開金口,把他腦子理的東西講出來。
模仿,是學習的重要管道之一,孩子如果沒有看到正確的示範,他很難表現出正確的行為,例如:如果一個家庭的爸爸媽媽吃飯總是配著電視,一餐飯吃吃停停,這個家的孩子,想必也很難安安穩穩的坐在餐桌上把餐點用完。若這個家的爸爸媽媽到哪都會跟人家打招呼,這個家的孩子一定也是個有禮貌、會打招呼的小可愛。
教養維他命
人類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怎麼克服挫折的方法,很多人即使當了父母,在面對挫折時還是會選擇逃避、略過,甚至是假裝看不見,不過,根據研究顯示,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絕大多數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因為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不會說出沒聽過的話,也不會做出沒看過的事,相反地,他的所作所為都是接收父母的語言以及行為所表現出來的結果。有鑑於此,想要培養出具有挫折忍受力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挫折忍受力夠不夠,以下將附上關於如何面對挫折感的小測驗,一起來測看看家長們在遇到挫折時,會勇敢面對、化悲憤為動力,還是會逃避現實、怨天尤人呢?


下面10個描述,如果你同意,請給自己3分;如果你的答案是不一定,請給自己2分;如果你不同意,請給自己1分。


測驗開始Start
1‧ 對我來說,失敗了沒有甚麼關係,找出原因,再加油就好了!
2‧我覺得嘗試解決困難的問題是有趣的
3‧如果事情做不好,我會更認真、努力
4‧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我會主動請教別人
5‧當事情做不好時,我會找出原因
6‧我會盡力解決各種的問題
7‧ 我會訂立目標來督促自己更努力
8‧如果別人糾正我的不對,我會很認真的思考他的指正
9‧我不會在意表現如何,我只在意我自己是不是有努力付出
10‧跟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我會想辦法跟別人溝通,不會退縮
測驗解析
25-30分 分數介於25-30分的家長,你是個挫折忍受力很強的人,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會害怕面對挑戰時,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作出應對,即使失敗了,也能以適當、樂觀的方式來處裡。重視付出的過程勝於獲得的結果,相信孩子在你的教育之下,一定能夠激勵孩子追求獨立,正面迎戰挫折的勇氣與信心。


15-24分 大部分的家長,分數大約是在15-24分左右,遇到關於自己感興趣或是信心十足的議題或事情時會勇於向前,但是在遇到困難、難以突破的事件時,卻會猶豫躊躇。這一類型的家長,可以多多利用自己的強項,用強項來建立自信心,在遭遇挫折、失去信心時,告訴自己:「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畢竟,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14分以下 分數在14分以下的家長,你對自己比較沒有信心,對於困難的事情,也比較沒有挑戰的動機,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成就感。不過這一類型的父母可能要注意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許會因為自己的缺乏自信,導致孩子以同樣的方式認定自己。所以,當孩子遭遇到挫折時,這類型的父母要跳脫出缺乏個性的自我,並且與孩子共同分擔他們失望與難過的心情,才能增強他們的信心。其實,挑戰困難並沒有這麼可怕,失敗也不會失去什麼,勇於面對困難,在家庭教養中,一起建立雙方的信心。


如果父母測出來的分數偏高,恭喜你,你的教養已經成功一半了;若是相反,你是個挫折忍受度偏低的人,那麼,在要求孩子之前,我們自己先做點功課吧!
我好喜歡她,可是她喜歡我嗎?
重點提示:父母要了解孩子與歧異性朋友的關係,並且分享經驗,讓孩子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並且保護自己。
挫折情境
小民是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他總是可以拿到全班前三名,在學校的社團裡,他認識了一個同年級的女生,那女孩淺淺的笑容,可人的氣質深深吸引著他,所以,他不斷地利用機會吸引她的注意力,只要能夠讓她看小民一眼,就算要在她面前做鬼臉,他都可以達成。
小民情竇初開,終於鼓起勇氣寫信給她,她竟然也回信了,然而,在他們通信一陣子之後,那女生突然再也不回信了,沒有任何說明,也沒有任何解釋,不管小民寫多少信給她,問了多少問題,總是有去無回,一點回音也沒有。最後,小民終於鼓起思、飯不想,不只成績一落千丈,而且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教養補給站
「情感」是目前早熟的孩子們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他們的情緒起伏很大,時常會影響心情與功課,終日恍惚,不能專心學習。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們,對於異性不只是好奇而已,他們還具有強大的行動力,勇於表達自己,也容易因此荒廢學業。
如果家長懂得因勢利導,讓他們藉著情竇初開的力量,互相勉勵,一起奮發向上,反而會比不斷壓制、禁止戀情,得到更完善的成效。由此可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必須站在他們的情緒與心性的立場考量,才能真正改變他們。
*接納孩子的感情
青春期的孩子,情竇初開,根本還不太理解感情的意義,經常以為現在遇到的就是真命天子/女。只要他/她看起來不開心,就感覺天要塌下來,世界要毀滅了,身為過來人的我們,當然都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孩子正處於當下的情緒,根本無法把父母的話聽進去。
當爸媽發現孩子陷入情網時,應該保持鎮定,或者在孩子還沒陷入情網之前,父母就要多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詢問或觀察孩子是否認識新朋友,與哪些人有什麼互動?
平時多了解孩子日常生活的瑣事,一旦孩子在感情上發生問題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更快進入狀況。因為不希望孩子在學齡時期,就出現男女之間的感情問題,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採取禁止談戀愛的方式管教。
然而,感情本來就不是人為操控的事情,也不是父母表示禁止就能夠避免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很奇妙,說來就來,或許也可能很快就結束。所以,與其讓孩子偷偷摸摸地在家長背後跟異性交往,不如讓孩子喜歡與我們分享他的感情觀。
當孩子跟父母分享生活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藉機告訴他正確的交往觀念,因為孩子們都很年輕,所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認識其他異性,不需要把焦點完全放在同個異性身上,也不需要太早認定她/他就是自己的唯一。
如果孩子真的找到一個希望認真交往的對象,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經常邀請對方到家裡來玩,除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了解對方,家長也可以多認識他,當孩子與對方的感情產生變化,也可以立刻掌握狀況。父母當然不需要直接介入處理,但是必須要從旁觀察與理解狀況,適時地給予孩子支援與支持,並且建議孩子看淡這份超齡的感情,把對方當成一個比較好的朋友,假如孩子在未來因為對方受傷,他的心情也能夠較快復原。
家長應該謹守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表現出一副不動聲色的模樣,但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握機會,好好地引導孩子學習與異性的相處之道。父母當然也要採取不批評的態度,若是發現孩子交往的對象品性不是很好,對孩子說話時,就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急著批評或責難,並且避免出現負面的評論。
筆者建議父母最好能讓孩子「主動」發現其交往對象的問題,最後自己慧劍斬情絲。事實上,孩子對其所交往的對象,一定也很清楚其外界評價,假如因為父母批評他、責難他,孩子可能會為了面子或自尊,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由此可知,父母最好不要任意批評孩子交往的對象,否則可能會造成他將錯就錯。
有鑑於此,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年紀小,談論愛情觀還太早,筆者身邊,有一對朋友,他們兩個是小學同學,一路走到結婚生子,另外還有一對是國中同學,也是互相扶持到現在,還生了可愛的一雙兒女,這些都是真實的例子,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其實良好的精神伴侶,是極佳的支持力量,當他們在面臨人生的重大事件時,可以相互支持與鼓勵。在親子的和諧互動下,因為父母的接納與協助,所以,當孩子發生事情的時候,就會與家長討論與商量,也才能幫上孩子的忙。
正向教養
小柏與小燕是小學同學,從小開始,小柏就很喜歡小燕。不過,小柏不是個長相突出或表現優異的男孩,但小燕卻是個成績很好,多才多藝的女孩。小時候,小柏一直認為自己配不上小燕,因此,小柏非常努力,希望能讓小燕對他感到刮目相看。於是,從國中開始,小柏開始減少與小燕的聯絡次數,但是,小柏一直以小燕為自己的努力的目標,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小燕並駕齊驅,成為成績優秀、多才多藝的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轉眼之間,小柏和小燕已經到了考大學的年紀,這一天,他們在聊天時,小柏知道小燕的目標學校與科系,而他也相信以小燕的能力,一定可以考上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從這個時候開始,小柏把自己的目標訂在與小燕同個學校,希望可以因為近距離的關係,和小燕有進一步的交往機會。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小柏和小燕考上了同一所大學,而小燕也因為小柏的努力而備受感動,願意試著與他交往看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