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體型雕塑訓練有什麼效果?好處在哪裡?
在開始體型雕塑訓練前,要先了解它的基礎。了解體型雕塑訓練的效果和好處,是開始進行「有效訓練」的第一步。
什麼是體型雕塑訓練?
「體型雕塑訓練」的定義及目的
體型雕塑訓練,就是俗稱的「重量訓練」,它的定義是「透過對肌肉進行負重訓鍊,使肌肉變得粗壯,讓身材曲線變明顯的訓練方法」。
體型雕塑訓練用來增加肌肉壓力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一般常用的槓鈴和啞鈴外,也包括運用自身體重、彈力繩、健身器材等方法。如今,體型雕塑訓練已經和慢跑、競走等有氧運動,以及柔軟操一樣,被廣泛運用,可說是現代人最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
肌肉沒有性別與年齡的差別
體型雕塑訓練能獲得的主要效果,包括前面提過的「使肌肉變粗壯」和「提升肌力」。這兩種效果的關係很緊密,會互相影響。
因為要雕塑體型是以讓肌肉變粗壯為前提,所以原則上這兩種效果並不會單獨出現。換句話說,肌力和肌肉的粗壯程度(斷面面積)是成正比的。
基本上,肌肉除了肌纖維有快肌、慢肌的區別外,並沒有男女或年齡的差別。男女老幼的肌肉分子構造都一樣。肌肉的力量大小,取決於肌纖維的粗細。基本上並不會有「肌肉很壯,但肌力很小」或「手臂很細,但臂力很強」的情況。年長者和女性的肌力會比較弱,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肌肉比較瘦。
肌力原則上以肌肉大小來決定
肌肉的強度及速度等運動能力,原則上,都是以「肌肉大小」來決定。
因此,就算進行體型雕塑訓練的動機和目的是提升肌力,讓肌肉結實,並擁有美好曲線,在實際訓練時,還是要以讓肌肉變粗壯為目標。體型雕塑訓練能獲得的兩種效果──「肌肉肥大」和「提升肌力」,基本上它們是會一起發生的。
體型雕塑訓練能得到什麼好處?
體型雕塑訓練的效果
體型雕塑訓練以它最主要的效果──「肌肉肥大」和「提升肌力」為基礎,改善體態。還會帶給人體許多好處。除了能提升運動的力量和速度、使身體變健康以外,因為體型雕塑訓練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運動方式,所以和其他運動相比,它可以讓人在很短時間內獲得很大的成效,節省許多運動時間。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1
提升運動的速度與強度
當肌力因肌肉肥大而提升,運動時肌肉的輸出能力也會跟著上升,並連帶提升競技能力。肌肉是人體活動的引擎,因為肌力原則上以「肌肉大小」來決定,所以就生理上,很難想大幅提升肌肉的輸出能力,卻又要維持很瘦的肌肉。雖然也會有一些例外,但頂多也只能做到微幅提升,不可能做到急遽暴增。想要飛躍式地提升肌力和競賽表現,就必須讓肌肉變得粗壯。
另外,肌肉粗壯會提升肌力,也會增加運動速度。一般人大多以為,人的肌肉如果太大塊,將會減緩身體的速度,但其實這是錯的。肌力一旦提升,原本很重的負重就會感覺變輕,在相同負重下,動作就有可能變得比原本迅速。強壯的肌肉,才是真正提升速度的基礎。
此外,提升肌力需要增加的肌肉量,以體重比例來看,並不需要增加很多。只要能做到不增加脂肪,平均地增加全身肌肉,身體的速度基本上就不會變慢。這一點,從那些頂級短跑選手的精壯身材,就可以證明。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2
養成不易發胖的體質
藉由體型雕塑訓練鍛練肌肉,會使體脂肪降低,成為不易發胖的體質。換句話說,體型雕塑訓練不但有讓肌肉變粗壯的效果,也是一種有效的減肥方法。
一般人平常即使沒有特別運動,也會自然消耗掉一些熱量。這些消耗掉的熱量,被稱為「基礎代謝率」,一般成年男性大約是略多於一千五百大卡,成年女性則是少於一千兩百大卡。平常運動量很平均的人,基礎代謝率大約只會占總消耗熱量的六○%,所以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其實多消耗了很多熱量。
基礎代謝率,可以透過體型雕塑訓練增加。
根據研究,進行三個月的全身體型雕塑訓練後,基礎代謝率大約會增加一百大卡。而一百大卡就相當於走路四十分鐘的運動量。因此,體型雕塑訓練不只會在訓練時消耗熱量,增加的基礎代謝率也會讓人每天多消耗許多熱量,所以在減少體脂肪方面,體型雕塑訓練的效果可說是相當好。
這項研究中增加的一百大卡基礎代謝率,除了肌肉量增加(約兩公斤)部分之外,也包括體脂率下降,導致每單位體重的基礎代謝率增加。換句話說,體型雕塑訓練造成「肌肉量增加」和「代謝率增加」,這兩種效果加成,將會增加基礎代謝率。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3
讓身體恢復年輕,增強免疫力
體型雕塑訓練也有助於矯正姿勢、改善腰痛和肩頸痠痛等症狀。並且,它還能改善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在健康方面具有相當多好處。
此外,持續進行體型雕塑訓練,也能讓身體恢復年輕與活力。體型雕塑訓練有助於促進生長激素及睪固酮等多種荷爾蒙的分泌。這些荷爾蒙能讓身體恢復年輕,具有增加肌肉量、幫助脂肪分解、促進細胞生長、增強免疫力、提升精力與活力等用途。體型雕塑訓練或許可以說是「天然的返老還童藥」。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4
得到凹凸有致的好身材
體型雕塑訓練也是得到凹凸有致身材的一條捷徑。撇開健美選手那種極端壯碩的身材,要擁有曼妙的身材曲線,不可或缺的就是適量均衡的肌肉。無論男女,想要把西裝和襯衫穿得好看,體型雕塑訓練可說是一種必備的訓練。
要是減肥只減去身上的體脂肪,不增加肌肉,身材外觀也不會變得好看。雖然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改善體態」等於「減重」,但是如果身體只是瘦,是不可能凹凸有致的。
有氧運動雖然有助於減重,但在增加肌肉上,幾乎不會有效果。要有好身材,就是要有肌肉,而最直接也最有效增加肌肉的方法,就是體型雕塑訓練。
事實上,許多好萊塢明星和西方運動選手有好的身材,除了因為他們的頭比東方人小,手腳比東方人長之外,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有做體型雕塑訓練來增加肌肉。藉由體型雕塑訓練雕塑身材,可說是最棒的一種時尚。
肌肉強壯的基本原理
肌肉為了適應壓力而變強壯
人的身體,具有承受壓力並加以適應的能力。人的骨頭會因為反覆衝擊而變硬,心肺能力也會因為持續長跑而提升。
同樣地,肌肉也會因為反覆施加龐大壓力(負重),為了適應這種壓力而變得強壯。當人的肌肉變粗壯,因為肌力會與肌肉的斷面面積成等比例提升,所以也會變得能承受「龐大的壓力」。
這就是「肌肉強壯」的基本原理。
體型雕塑訓練是向肌肉送出肥大信號的操作
體型雕塑訓練是給予肌肉壓力,讓肌肉感到有肥大必要性,刺激肌肉肥大的操作。實際在做肌肉訓練時,必須融合幾種要素,才能引發肌肉肥大。
引發肌肉肥大的壓力種類
1.發揮肌張力
當肌肉發揮巨大的張力(肌力),就會形成一種壓力,對肌肉發出肥大的信號。相反地,肌肉要是處於沒有壓力的環境,就會慢慢變細。這也就是為什麼,生活在無重力空間的太空人,肌肉會越來越細。龐大負重會造成肌肉肥大,主要原因是出自於快肌纖維的運作。肌纖維可以分為以爆發力為主的「快肌」和以耐久力為主的「慢肌」,其中快肌比慢肌容易肥大,所以怎麼去刺激快肌,就會變成促進肌肉肥大的重點。
因為人體的構造,出力會從慢肌開始運作,所以想要刺激到快肌,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負重。
2.肌纖維損傷
當有龐大負重造成肌肉收縮,肌肉便會產生細微損傷。這種損傷也是促進肌肉肥大的一種信號。因為這種損傷會使身體產生免疫反應,進而促使構成肌纖維的神經元細胞增生。另外,肌肉損傷也會引起肌肉痠痛。大家要是在做完運動後覺得肌肉會痠痛,就請想成是「肌肉受到損傷,正在促進肌肉肥大」吧。
肌纖維的細微損傷和肌肉痠痛,都是因為肌肉在出力的狀態下,被延展成為伸長的狀態,這種狀態也稱為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譬如體型雕塑訓練當中,放下啞鈴的動作就是離心收縮。一般人做體型雕塑訓練,都會以為重點在於「舉起啞鈴」的動作,但其實就造成肌肉損傷、促進肌肉肥大這一點來看,「放下啞鈴」才是真正有用的動作。而實際上,根據分別只做上下運動當中單向動作的實驗,放下啞鈴的動作,確實比較具有肌肉肥大的效果。
3.無氧代謝物的累積
肌肉在收縮的同時,也會產生出一些無氧性能量供給的代謝物,像是乳酸、氫離子及一氧化氮等,並且會囤積在身體中。這些代謝物,將幫助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及睪固酮等刺激肌肉肥大的荷爾蒙。很多人應該有過這種經驗,在做完體型雕塑訓練後,訓練到的肌肉會持續膨脹一段時間。這種膨起的現象,就是因為代謝物在裡頭堆積。有時肌肉甚至會有灼熱的疼痛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有一種特別強調嚴苛代謝環境的訓練方式,就是用較輕的負重,但不利用反作用力,以緩慢和高次數來鍛鍊肌肉。雖然這種訓練方式產生的肌肉張力和肌肉損傷比較小,但是在累積代謝物造成肌肉膨脹的效果卻比較強。此外,其他像是以短休息間隔進行訓練、慢慢減輕重量(負重)的多重磅數法(multi-poundage system)、緩慢訓練法(Slow Training)及加壓訓練法等,也都具備以嚴苛代謝環境來促進肌肉肥大的要素。
4.低氧環境
讓肌肉處在低氧狀態下進行訓練,也是刺激肌肉肥大的一項訊號。現在流行的緩慢訓練法和加壓訓練法,之所以能用很小負重來達到肌肉肥大的效果,都和它們能讓肌肉處於低氧狀態有關。
當肌肉處於低氧狀態,即使是低強度負重,也會讓肌肉優先使用到快肌纖維。因為當肌肉缺氧時,主要用氧氣代謝能量的慢肌纖維就不容易運作,而原本低強度負重應該不會作用到的快肌纖維,就會變得非運作不可。
而且,肌肉缺氧也會增加無氧性的能量供給,無氧代謝物的堆積將會變得比平常還多。低氧狀態下的體型雕塑訓練,就是在這些影響的交互作用下,比一般狀態還容易促進肌肉肥大。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成最大效果?
基礎的體型雕塑訓練最有效
近年來,在電視和報章雜誌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健身道具,以輕鬆就會有成效作為宣傳。這都是利用一般人,覺得雕塑體型「很累」、「很辛苦」的印象。
雖然這些健身器材不能說沒有效果,但若想要用很少勞力和很短時間,有效地達成效果,沒有一種訓練方式會比基礎的體型雕塑訓練有效。
了解課程規畫方式和正確動作
體型雕塑訓練就算再有效率,也不是只要做就會有效果。要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須了解訓練課程的規畫方式和正確動作。要是不了解這些基礎,不只效果會減半,甚至很可能會受傷。
另外,在體型雕塑訓練中,有許多一般書上不會寫、能讓肌肉訓練更有效的技巧和祕訣。這些技巧和祕訣,雖然只要長年累積訓練經驗,就有可能領悟,但是為了有效率地達到訓練效果,最好從一開始就掌握這些訣竅,再來進行訓練。
體型雕塑訓練和有氧運動的最大差別
有氧運動的減肥真相
一般說到減肥,都會想到慢跑或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的減肥效果,是靠著運動來直接消耗熱量。但是可惜的是,相對於付出的勞力,消耗掉的熱量,實在是少的可憐。慢跑三十分鐘消耗的熱量大約是兩百大卡,所以要用這樣做出肉眼就能看到的成效,就必須有相當大的運動量。
掌握體型雕塑訓練和有氧運動的不同特色
而且,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有氧運動具有像體型雕塑訓練一樣,增加基礎代謝率的效果。因此,有氧運動的減肥效果,實際上並不會很高。
不過,在健康方面,有氧運動具有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和血液性質、預防生活習慣病等好處。因此,只要掌握它和體型雕塑訓練不同的特點,就可以將它們均衡地分配到訓練選單中。
專欄 超回復原理和過度訓練
將肌肉強壯模式化的「超回復原理」
體型雕塑訓練中,有一套將訓練過程模式化的「超回復原理」。
在體型雕塑訓練後,肌肉的機能水準會先暫時下降,然後才會慢慢地回復,並且在一段時間之後,回復到比原來水平還要略高的水準(超回復)。因此,要是能反覆在這個時間點進行下一次的訓練,肌肉就會慢慢地成長。
另外與此相反,也有「過度訓練」(over-training)的概念。要是在肌肉回復尚未結束以前進行下一次訓練,就會使肌肉的機能水準慢慢下降。一般體型雕塑訓練教學會說「每次訓練之間最好間隔一到兩天」,就是因為每次超回復大致都需要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的時間。
不過,這些想法都只是單純的概念,並非真正經過實際驗證。畢竟人體並沒有那麼單純。
肌肉不必損傷,也能肥大
若從超回復的原理來看,肌肉肥大的必要條件,將會是肌肉的機能降低(肌肉損傷)與超回復。雖然近年有一股風潮正在討論「肌肉肥大是否一定要有肌肉損傷」,但是一定要有肌肉損傷的想法,基本上是錯誤的。
就如同本章前面描述過的,肌肉損傷純粹只是促進肌肉肥大的原因之一,並非是必要條件。能引起肌肉肥大的主要因素,還包含代謝物的累積和荷爾蒙分泌等,即使沒有肌肉損傷,還是有可能可以促成肌肉肥大。
比方說,雖然游泳和騎自行車幾乎不會發生離心收縮,也就是說不會發生肌肉損傷,但是這些運動項目的頂尖選手也都擁有很健壯的身體。因此可以證明,肌肉損傷並非肌肉肥大的必要條件。
在開始體型雕塑訓練前,要先了解它的基礎。了解體型雕塑訓練的效果和好處,是開始進行「有效訓練」的第一步。
什麼是體型雕塑訓練?
「體型雕塑訓練」的定義及目的
體型雕塑訓練,就是俗稱的「重量訓練」,它的定義是「透過對肌肉進行負重訓鍊,使肌肉變得粗壯,讓身材曲線變明顯的訓練方法」。
體型雕塑訓練用來增加肌肉壓力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一般常用的槓鈴和啞鈴外,也包括運用自身體重、彈力繩、健身器材等方法。如今,體型雕塑訓練已經和慢跑、競走等有氧運動,以及柔軟操一樣,被廣泛運用,可說是現代人最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
肌肉沒有性別與年齡的差別
體型雕塑訓練能獲得的主要效果,包括前面提過的「使肌肉變粗壯」和「提升肌力」。這兩種效果的關係很緊密,會互相影響。
因為要雕塑體型是以讓肌肉變粗壯為前提,所以原則上這兩種效果並不會單獨出現。換句話說,肌力和肌肉的粗壯程度(斷面面積)是成正比的。
基本上,肌肉除了肌纖維有快肌、慢肌的區別外,並沒有男女或年齡的差別。男女老幼的肌肉分子構造都一樣。肌肉的力量大小,取決於肌纖維的粗細。基本上並不會有「肌肉很壯,但肌力很小」或「手臂很細,但臂力很強」的情況。年長者和女性的肌力會比較弱,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肌肉比較瘦。
肌力原則上以肌肉大小來決定
肌肉的強度及速度等運動能力,原則上,都是以「肌肉大小」來決定。
因此,就算進行體型雕塑訓練的動機和目的是提升肌力,讓肌肉結實,並擁有美好曲線,在實際訓練時,還是要以讓肌肉變粗壯為目標。體型雕塑訓練能獲得的兩種效果──「肌肉肥大」和「提升肌力」,基本上它們是會一起發生的。
體型雕塑訓練能得到什麼好處?
體型雕塑訓練的效果
體型雕塑訓練以它最主要的效果──「肌肉肥大」和「提升肌力」為基礎,改善體態。還會帶給人體許多好處。除了能提升運動的力量和速度、使身體變健康以外,因為體型雕塑訓練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運動方式,所以和其他運動相比,它可以讓人在很短時間內獲得很大的成效,節省許多運動時間。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1
提升運動的速度與強度
當肌力因肌肉肥大而提升,運動時肌肉的輸出能力也會跟著上升,並連帶提升競技能力。肌肉是人體活動的引擎,因為肌力原則上以「肌肉大小」來決定,所以就生理上,很難想大幅提升肌肉的輸出能力,卻又要維持很瘦的肌肉。雖然也會有一些例外,但頂多也只能做到微幅提升,不可能做到急遽暴增。想要飛躍式地提升肌力和競賽表現,就必須讓肌肉變得粗壯。
另外,肌肉粗壯會提升肌力,也會增加運動速度。一般人大多以為,人的肌肉如果太大塊,將會減緩身體的速度,但其實這是錯的。肌力一旦提升,原本很重的負重就會感覺變輕,在相同負重下,動作就有可能變得比原本迅速。強壯的肌肉,才是真正提升速度的基礎。
此外,提升肌力需要增加的肌肉量,以體重比例來看,並不需要增加很多。只要能做到不增加脂肪,平均地增加全身肌肉,身體的速度基本上就不會變慢。這一點,從那些頂級短跑選手的精壯身材,就可以證明。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2
養成不易發胖的體質
藉由體型雕塑訓練鍛練肌肉,會使體脂肪降低,成為不易發胖的體質。換句話說,體型雕塑訓練不但有讓肌肉變粗壯的效果,也是一種有效的減肥方法。
一般人平常即使沒有特別運動,也會自然消耗掉一些熱量。這些消耗掉的熱量,被稱為「基礎代謝率」,一般成年男性大約是略多於一千五百大卡,成年女性則是少於一千兩百大卡。平常運動量很平均的人,基礎代謝率大約只會占總消耗熱量的六○%,所以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其實多消耗了很多熱量。
基礎代謝率,可以透過體型雕塑訓練增加。
根據研究,進行三個月的全身體型雕塑訓練後,基礎代謝率大約會增加一百大卡。而一百大卡就相當於走路四十分鐘的運動量。因此,體型雕塑訓練不只會在訓練時消耗熱量,增加的基礎代謝率也會讓人每天多消耗許多熱量,所以在減少體脂肪方面,體型雕塑訓練的效果可說是相當好。
這項研究中增加的一百大卡基礎代謝率,除了肌肉量增加(約兩公斤)部分之外,也包括體脂率下降,導致每單位體重的基礎代謝率增加。換句話說,體型雕塑訓練造成「肌肉量增加」和「代謝率增加」,這兩種效果加成,將會增加基礎代謝率。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3
讓身體恢復年輕,增強免疫力
體型雕塑訓練也有助於矯正姿勢、改善腰痛和肩頸痠痛等症狀。並且,它還能改善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在健康方面具有相當多好處。
此外,持續進行體型雕塑訓練,也能讓身體恢復年輕與活力。體型雕塑訓練有助於促進生長激素及睪固酮等多種荷爾蒙的分泌。這些荷爾蒙能讓身體恢復年輕,具有增加肌肉量、幫助脂肪分解、促進細胞生長、增強免疫力、提升精力與活力等用途。體型雕塑訓練或許可以說是「天然的返老還童藥」。
體型雕塑訓練的好處4
得到凹凸有致的好身材
體型雕塑訓練也是得到凹凸有致身材的一條捷徑。撇開健美選手那種極端壯碩的身材,要擁有曼妙的身材曲線,不可或缺的就是適量均衡的肌肉。無論男女,想要把西裝和襯衫穿得好看,體型雕塑訓練可說是一種必備的訓練。
要是減肥只減去身上的體脂肪,不增加肌肉,身材外觀也不會變得好看。雖然一般人可能會認為「改善體態」等於「減重」,但是如果身體只是瘦,是不可能凹凸有致的。
有氧運動雖然有助於減重,但在增加肌肉上,幾乎不會有效果。要有好身材,就是要有肌肉,而最直接也最有效增加肌肉的方法,就是體型雕塑訓練。
事實上,許多好萊塢明星和西方運動選手有好的身材,除了因為他們的頭比東方人小,手腳比東方人長之外,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有做體型雕塑訓練來增加肌肉。藉由體型雕塑訓練雕塑身材,可說是最棒的一種時尚。
肌肉強壯的基本原理
肌肉為了適應壓力而變強壯
人的身體,具有承受壓力並加以適應的能力。人的骨頭會因為反覆衝擊而變硬,心肺能力也會因為持續長跑而提升。
同樣地,肌肉也會因為反覆施加龐大壓力(負重),為了適應這種壓力而變得強壯。當人的肌肉變粗壯,因為肌力會與肌肉的斷面面積成等比例提升,所以也會變得能承受「龐大的壓力」。
這就是「肌肉強壯」的基本原理。
體型雕塑訓練是向肌肉送出肥大信號的操作
體型雕塑訓練是給予肌肉壓力,讓肌肉感到有肥大必要性,刺激肌肉肥大的操作。實際在做肌肉訓練時,必須融合幾種要素,才能引發肌肉肥大。
引發肌肉肥大的壓力種類
1.發揮肌張力
當肌肉發揮巨大的張力(肌力),就會形成一種壓力,對肌肉發出肥大的信號。相反地,肌肉要是處於沒有壓力的環境,就會慢慢變細。這也就是為什麼,生活在無重力空間的太空人,肌肉會越來越細。龐大負重會造成肌肉肥大,主要原因是出自於快肌纖維的運作。肌纖維可以分為以爆發力為主的「快肌」和以耐久力為主的「慢肌」,其中快肌比慢肌容易肥大,所以怎麼去刺激快肌,就會變成促進肌肉肥大的重點。
因為人體的構造,出力會從慢肌開始運作,所以想要刺激到快肌,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負重。
2.肌纖維損傷
當有龐大負重造成肌肉收縮,肌肉便會產生細微損傷。這種損傷也是促進肌肉肥大的一種信號。因為這種損傷會使身體產生免疫反應,進而促使構成肌纖維的神經元細胞增生。另外,肌肉損傷也會引起肌肉痠痛。大家要是在做完運動後覺得肌肉會痠痛,就請想成是「肌肉受到損傷,正在促進肌肉肥大」吧。
肌纖維的細微損傷和肌肉痠痛,都是因為肌肉在出力的狀態下,被延展成為伸長的狀態,這種狀態也稱為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譬如體型雕塑訓練當中,放下啞鈴的動作就是離心收縮。一般人做體型雕塑訓練,都會以為重點在於「舉起啞鈴」的動作,但其實就造成肌肉損傷、促進肌肉肥大這一點來看,「放下啞鈴」才是真正有用的動作。而實際上,根據分別只做上下運動當中單向動作的實驗,放下啞鈴的動作,確實比較具有肌肉肥大的效果。
3.無氧代謝物的累積
肌肉在收縮的同時,也會產生出一些無氧性能量供給的代謝物,像是乳酸、氫離子及一氧化氮等,並且會囤積在身體中。這些代謝物,將幫助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及睪固酮等刺激肌肉肥大的荷爾蒙。很多人應該有過這種經驗,在做完體型雕塑訓練後,訓練到的肌肉會持續膨脹一段時間。這種膨起的現象,就是因為代謝物在裡頭堆積。有時肌肉甚至會有灼熱的疼痛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有一種特別強調嚴苛代謝環境的訓練方式,就是用較輕的負重,但不利用反作用力,以緩慢和高次數來鍛鍊肌肉。雖然這種訓練方式產生的肌肉張力和肌肉損傷比較小,但是在累積代謝物造成肌肉膨脹的效果卻比較強。此外,其他像是以短休息間隔進行訓練、慢慢減輕重量(負重)的多重磅數法(multi-poundage system)、緩慢訓練法(Slow Training)及加壓訓練法等,也都具備以嚴苛代謝環境來促進肌肉肥大的要素。
4.低氧環境
讓肌肉處在低氧狀態下進行訓練,也是刺激肌肉肥大的一項訊號。現在流行的緩慢訓練法和加壓訓練法,之所以能用很小負重來達到肌肉肥大的效果,都和它們能讓肌肉處於低氧狀態有關。
當肌肉處於低氧狀態,即使是低強度負重,也會讓肌肉優先使用到快肌纖維。因為當肌肉缺氧時,主要用氧氣代謝能量的慢肌纖維就不容易運作,而原本低強度負重應該不會作用到的快肌纖維,就會變得非運作不可。
而且,肌肉缺氧也會增加無氧性的能量供給,無氧代謝物的堆積將會變得比平常還多。低氧狀態下的體型雕塑訓練,就是在這些影響的交互作用下,比一般狀態還容易促進肌肉肥大。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成最大效果?
基礎的體型雕塑訓練最有效
近年來,在電視和報章雜誌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健身道具,以輕鬆就會有成效作為宣傳。這都是利用一般人,覺得雕塑體型「很累」、「很辛苦」的印象。
雖然這些健身器材不能說沒有效果,但若想要用很少勞力和很短時間,有效地達成效果,沒有一種訓練方式會比基礎的體型雕塑訓練有效。
了解課程規畫方式和正確動作
體型雕塑訓練就算再有效率,也不是只要做就會有效果。要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效果,就必須了解訓練課程的規畫方式和正確動作。要是不了解這些基礎,不只效果會減半,甚至很可能會受傷。
另外,在體型雕塑訓練中,有許多一般書上不會寫、能讓肌肉訓練更有效的技巧和祕訣。這些技巧和祕訣,雖然只要長年累積訓練經驗,就有可能領悟,但是為了有效率地達到訓練效果,最好從一開始就掌握這些訣竅,再來進行訓練。
體型雕塑訓練和有氧運動的最大差別
有氧運動的減肥真相
一般說到減肥,都會想到慢跑或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的減肥效果,是靠著運動來直接消耗熱量。但是可惜的是,相對於付出的勞力,消耗掉的熱量,實在是少的可憐。慢跑三十分鐘消耗的熱量大約是兩百大卡,所以要用這樣做出肉眼就能看到的成效,就必須有相當大的運動量。
掌握體型雕塑訓練和有氧運動的不同特色
而且,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有氧運動具有像體型雕塑訓練一樣,增加基礎代謝率的效果。因此,有氧運動的減肥效果,實際上並不會很高。
不過,在健康方面,有氧運動具有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和血液性質、預防生活習慣病等好處。因此,只要掌握它和體型雕塑訓練不同的特點,就可以將它們均衡地分配到訓練選單中。
專欄 超回復原理和過度訓練
將肌肉強壯模式化的「超回復原理」
體型雕塑訓練中,有一套將訓練過程模式化的「超回復原理」。
在體型雕塑訓練後,肌肉的機能水準會先暫時下降,然後才會慢慢地回復,並且在一段時間之後,回復到比原來水平還要略高的水準(超回復)。因此,要是能反覆在這個時間點進行下一次的訓練,肌肉就會慢慢地成長。
另外與此相反,也有「過度訓練」(over-training)的概念。要是在肌肉回復尚未結束以前進行下一次訓練,就會使肌肉的機能水準慢慢下降。一般體型雕塑訓練教學會說「每次訓練之間最好間隔一到兩天」,就是因為每次超回復大致都需要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的時間。
不過,這些想法都只是單純的概念,並非真正經過實際驗證。畢竟人體並沒有那麼單純。
肌肉不必損傷,也能肥大
若從超回復的原理來看,肌肉肥大的必要條件,將會是肌肉的機能降低(肌肉損傷)與超回復。雖然近年有一股風潮正在討論「肌肉肥大是否一定要有肌肉損傷」,但是一定要有肌肉損傷的想法,基本上是錯誤的。
就如同本章前面描述過的,肌肉損傷純粹只是促進肌肉肥大的原因之一,並非是必要條件。能引起肌肉肥大的主要因素,還包含代謝物的累積和荷爾蒙分泌等,即使沒有肌肉損傷,還是有可能可以促成肌肉肥大。
比方說,雖然游泳和騎自行車幾乎不會發生離心收縮,也就是說不會發生肌肉損傷,但是這些運動項目的頂尖選手也都擁有很健壯的身體。因此可以證明,肌肉損傷並非肌肉肥大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