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

79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做功課的快樂原則

很多父母不喜歡陪孩子做功課,視之為苦差事;有些父母則是興致勃勃地陪孩子做功課,卻因為過度糾正,或是孩子怎麼都教不會,於是忍不住動氣發火,甚至責罵孩子,弄得最後不歡而散。

古時候有所謂的「易子而教」,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的期待心理,因此父母常不能保持理性而心平氣和的態度。

如果每一次陪孩子做功課,都是氣急敗壞地結束,長期下來,不僅破壞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失去信心,對做功課和學習的動機,自然會愈來愈少。

一定要快樂的結束

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快樂原則。假使過程中不小心發脾氣,也一定要快樂的結束。千萬不要在盛怒之下離開,好像你放棄了孩子一樣,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學習,無可救藥的。

舉個例子,教孩子做數學,孩子同樣的問題一錯再錯,你忍不住罵了孩子一頓,孩子開始大哭。在這種情形時,應該自己先冷靜下來,找幾題孩子以前會做的題目讓他練習一下,全部都做對了,就誇他做得很好,高高興興的結束這一段做功課的時間。你可以隔天再教孩子一次,如果孩子還是教不會,此時就要檢討你教授的方法是不是需要修正,但每次仍然要堅持快樂原則。

我們常說,在孩子成長過程,父母要積極參與。但積極參與,並不只是每天跟在孩子後面,問他功課做完了沒?而是分享孩子學習的東西,和他們討論,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內容是有趣,有意義的。

有些父母雖然很注重孩子的功課,但對孩子學習的內容卻沒有興趣,或是因為其他因素,動不動就對孩子說:「我聽不懂,不要和我講這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和你分享他的學習。

很多媽媽陪孩子做功課,看孩子寫字不工整,就會一邊唸,一邊幫他擦掉。這情況最好避免。因為在擦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擦掉了孩子的信心。在二、三年級之前,孩子小肌肉的發育還不健全,握筆不穩,字也寫得歪七扭八。因為發展上的限制,如果過分要求,不僅沒有幫助,只徒增孩子的挫折感,讓孩子覺得「我就是沒辦法把字寫整齊」。一般來說,最好等到七、八歲之後,再要求工整,孩子比較有能力做到。

把字寫反,雖然不常見於七歲以下的孩子,但還是可能會發生。事實上,孩子長大了,這個現象自然會消失的。我們很少看到成年人把數字寫反的,所以不用擔心,不要把這個現象看得那麼嚴重,把你自己的焦慮加諸在孩子的身上,打擊孩子自信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