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蹲下來與孩子交談

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民主的教育,與孩子平等相處,特別是交流的時候,最好你能蹲下來與孩子的目光平視,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相處,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

小張訪澳歸來,那裏的許多人和事仍歷歷在目,如一些家長蹲著同小孩子談話,和孩子在一個水準高度上面對面地談話,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是在他住的朋友家。一個週末,他們請了一對青年夫婦和孩子來吃晚飯,當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吃飽了,下地要去玩時,孩子的母親也立即離開餐桌,蹲下來面對著孩子說:「你是不是能坐到離餐桌遠一點的地毯上去畫畫?」孩子高興地坐到那邊獨自玩去了。當時,他對這位家長蹲下來對小孩子說話的舉動雖然訝異,但又以為這只是這位媽媽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問。

又一個週末,學校的一位秘書尼蒂請他到她家作客,他又一次見到這動人的情景。尼蒂有一雙可愛的兒女,當他們準備乘車一同去超級市場時,四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尼蒂在車門口蹲下來,兩隻手握住兒子的雙手,臉對臉,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羅艾姆,誰先坐進汽車並不重要的,對嗎?」羅艾姆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鑽進了汽車並挨著姐姐坐了下來。第二天上午,我們和孩子們去公園玩。當羅艾姆同姐姐跑跑跳跳,要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裏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尼蒂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是沒關係的,對嗎?」這時,小張也學著在一旁蹲下來,面對著羅艾姆說:「是的,你是個大男孩了,對嗎?」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很自豪地玩去了。這時,小張禁不住同尼蒂談起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她說:「與孩子說話當然要蹲下來呀!他們年齡小,還沒有長高,只能大人蹲下來,才能平視著說話。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可是,在我們國內,卻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裏,大聲呵斥孩子,「過來!別摸!」、「去!去!去!別煩我」,等等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言語調。從說話態度來看,我國父母比美國父母威風得多,可在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卻並不可敬,使得雙方的溝通效果反而很不好。

其實,是否蹲下來與孩子說話,只是一種方式問題,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這會影響到家長能否以正確態度對待與教育孩子的一系列問題。

你是否也會蹲下身來與你的孩子交談,有沒有發覺孩子不願意對你敞開心扉?如果發現你的孩子總是不願與你交流,你就該反省一下自己了:

看了文中尼蒂的事例,你對這兩位母親的做法有何感想?你贊同她們這樣做嗎?

每次孩子有事要問你,或是你欲與之談話時,你是居高臨下、嚴肅地說話,還是俯下身平等地看著孩子說?

你認為家長有必要樹立並維持家長的威嚴嗎?

很多家長之所以與孩子交流的效果不好,就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交談時,往往以長者自居,對孩子缺乏應有的尊重。大多數父母總喜歡把孩子當作小「豆包」,沒有在情感上給他們公平的待遇。殊不知,孩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思維與尊嚴,他們渴望與大人平起平坐,渴望大人把他們當作平等的個體來看待。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平等,在此基礎上才會努力地去理解孩子的想法。這種平等的關係會使孩子願意同父母交流,並能聽得進父母的說教,這是做好子女教育的首要條件。為了做到這些,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盡可能地多一些人性化,從子女容易接受的事和有關的問題出發,給他提建議,讓他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和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且只有那些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與愛的孩子,才會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愛別人。所以,家長請不要忽視孩子的「平等觀」,愛他就要讓他知道你很尊重他。應放下長輩的架子,蹲下身來與孩子交談,而不要總給孩子「高高在上」的壓迫感。
我們習慣了站在成人的立場、成人的思維方式為孩子分析問題,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做,這會使他們怯於親身去體驗。如果我們堅持認為自己的知識淵博,總是滔滔不絕地向孩子灌輸,不厭其煩地糾正孩子的錯誤,我們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積累知識的機會。而且這種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態度,會極大地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自信。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所要表達的愛,是要對方接受的,千萬不可因「愛」而生「礙」。

其次我們用希望瞭解、希望傾聽的態度與孩子們談話,就是向孩子表示我們尊重他們的能力,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儘管父母對孩子所做的許多事情認為不盡如人意,但是,也不能因此顯現出不屑一顧的樣子,更不應該挑剔指責過多。作為父母,你應這樣和孩子溝通:「我想聽聽你對這件事是怎樣理解的?」「讓我弄清楚是不是理解你所說的。」如果我們肯丟掉成年人的認識框架,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世界,並給予引導,我們就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學到知識。千萬不要以父母的權威壓抑孩子。

父母要做到平等地對待孩子,就要拋棄那種居高臨下與孩子談話的姿態,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與孩子的目光平視。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平等交流,無論是蹣跚學步的孩子,還是已經上學的孩子,都有這種渴求。平等,不僅在大人之間,大人與孩子之間也需要平等。

紀伯倫說:「孩子來自你的身體,但是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不能塑造他們的思想……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弓上發出的生命箭矢。」

★〔育子心得]
一、不管孩子的想法多麼幼稚,絕不能嘲笑他。
二、給孩子一個民主的家庭環境,允許孩子「參政議政」。
三、對孩子的想法要認真聆聽並及時給出反饋意見。

★[名人語錄]
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一個純真無瑕的世界。

二、讓孩子懂得感恩

不知感恩是沒有教育的表現,在一個文明社會裏,誰都不願意跟這種孤傲而沒有教養的人打交道。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對自己不孝,那是家事,尚可遷就容忍,但漠視他人的關愛就是不知感恩,這不僅丟孩子自己的臉,也讓父母在他人面前無地自容。
豐豐的爸爸,從豐豐上幼稚園開始,就讓孩子學記日記,專門記生活中那些點滴的美好事情。

例如,豐豐的日記中總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記錄:「我的爸爸有一雙勤勞的手,他每天都起早帶晚地辛苦工作著。」

「今天,媽媽為我織漂亮的新毛衣,她的手都累酸了,媽媽多疼我啊。」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奶奶家,奶奶給我做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並誇我很懂事。」

這些簡單的話語無不展現出孩子對家人的感激之情。

現在豐豐已經上國三了,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裏很體貼父母,總是搶著幫父母做家務。在好多孩子都很自私的今天,豐豐遇事時能為別人著想,凡認識他的人無不誇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豐豐父親的家庭教育無疑是成功的。孩子已經從最初感激父母開始,學會了感激老師、感激同學、感激生活。回想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除了因種種客觀因素,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些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去努力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好事物,以致在黑暗中越陷越深。

許多孩子不僅視父母對他們的關愛為理所當然,而且對他人給予的幫助也滿不在乎。

新店一位家長說:「我十一歲的兒子從小到大,親朋好友不知給了他多少無私的關愛,可孩子很少對別人說句感謝的話,更不用說主動為別人做點什麼以示謝意。我看到孩子對別人的恩惠熟視無睹,心裏覺得很不是滋味,總覺得他在親友面前挺丟人現眼的。」

不知感恩是沒有教育的表現,在一個文明社會裏,誰都不願意跟這種孤傲而沒有教養的人打交道。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對自己不孝,那是家事,尚可遷就容忍,但漠視他人的關愛就是不知感恩,這不僅丟孩子自己的臉,也讓父母在他人面前無地自容。

上面兩個事例相信也會讓身為父母的你有所思考,回想一下: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否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

你有沒有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含義?

在家中,你是否自己孝敬父母以成為孩子的榜樣呢?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缺乏感恩意識的孩子,無論他的能力多麼出色,都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者,因為社會難以接受和認可不知道感恩的人。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為一個強者,必須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感恩每一個人。
在培養孩子感恩意識時,家長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換位思考,讓他們認識到感恩也是一種幸福。某家長說,一次,朋友給他的兒子買了一頂帽子。兒子一試,感覺帽子太小,一臉的不高興,沒有半點主動表示感謝的意思,弄得朋友一臉尷尬。等朋友走後,他就問兒子:「如果你買了一個禮物送給別人,結果人家看到你送的東西一臉的不高興,你心裏會怎樣想?如果對方高高興興地接受,並大大方方地謝謝你,你是不是會很愉快呀?」兒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對,當天就打電話給送禮物的阿姨表示感謝,並為自己的失禮道歉。

感恩之心的培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著手。

下面且讓我們看看哪幾種方法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一、感恩孝為先

「感恩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在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感恩應該從自己的親人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孝敬父母的美德漸而擴充至社會大眾,乃至一切無窮無盡的眾生。如果反過來,完全不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不過問父母的生活,不關心他們的健康,則又矯枉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化和絕對化。

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孝心就是一種感恩的心,沒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還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讓他們知道怎樣做才算是有孝心。真正有孝心的孩子,懂禮貌,責己嚴,為父母分憂解難。為了明理,做父母的可以多給孩子講些古今故事,讓孩子通過抽象思維去理解。

二、做人不能忘恩

你可以給孩子講講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隻小鹿,牠為了逃避獵人的追趕,躲進了附近一個葡萄園。當獵人剛剛從牠旁邊走過,牠就開始大吃起葡萄葉子來。獵人發現葡萄園的葉子在微微顫動,他們猜想:「這葉子下面會不會有隻野獸呢?」於是獵人就開了一槍,結果可想而知,鹿被打中了。鹿在臨死的時候說:「我活該倒楣!因為我吃掉的,恰恰是那些救過我命的葡萄葉子。」然後告訴孩子做人不能忘恩負義的道理。另外,可鼓勵孩子學會說出自己最感謝的人和事,家長在一旁表示欣賞和讚揚。
三、讓孩子體會愛

聖雄甘地說:「被愛心箭射過的人,才能領會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的。父親對我所採用的方式,正是用愛的箭射入我的心坎,使我體會到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我下決心一定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光明磊落地活下去。」教孩子體會愛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學會感恩的過程。當你餵孩子菜食時,不妨說:「好香,給媽媽嚐嚐好嗎?」通常孩子會舉起小勺遞過來,你會對他表示贊許。如果孩子冷,你不妨問問他:「爸爸是不是也冷?」在給孩子添加衣服時,問問他:「爸爸衣服在哪裡?」「媽媽穿哪件?」這麼做既可以教他日常知識,又啟發了他的愛心。

★[育子心得]
一、在家庭生活的交談中,不要說或減少說彼此指責的話,更不可彼此冷漠以待。
二、當孩子受傷或受委屈時,父母不可推卸責任,應適時給予教育,指出孩子的錯誤以及應學習的道理。
三、孩子偶有貼心的動作或甜蜜的話語時,父母要響應孩子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喜悅,萬不可毫不在意。
四、父母要身體力行,用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給孩子做榜樣。

★[名人語錄]
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才會更好地去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