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三才劍:天.地.人

79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概述
沿革
三才劍,是中國傳統武術北派武術之中,極其著名的一個劍術套路。
因為它的優質內涵,早經跨門越派地傳習。到了清末民初,已經很難追溯三才劍的淵源與歸屬了。
雖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談論它的由來,以及它的名稱。可惜都缺乏足夠的證據,不構成有力的主張。
時至今日,難求詳解,究竟是何時、何地、何人創編出如此優異的劍術套路?只怕,在崇敬感佩之餘,也只能付諸遺憾了。

師承
本書所記述的三才劍,傳自山東即墨的韓慶堂老師。
韓老師自幼習武,兼擅教門長拳、梅花長拳以及各種長短兵器。
為了追求武藝,韓老師南下南京,考入剛剛成立的中央國術館深造。
而三才劍,正是館中開放的課程之一。就此不但學習了三才劍,而且十分地喜愛。
到了臺灣以後,韓慶堂老師終身授武,設帳課徒。除了在警官學校的教職之外,更在多所初高中及大專院校,創立國術社團,教授青年學子,提倡傳統武術。
在韓老師的課程中,共有劍術五套,學生可以選修;三才劍則列為必修,是習劍開蒙的第一個套路。
遇有比賽慶會的活動,不但常命學生表演三才劍,韓老師也常親自下場,現身說法,與學生合演三才對劍。
其後,韓老師的門下精英,有許多投入傳授武術的文化工作。而在他們的劍術課程中,也一律以三才劍作為啟蒙的課程。
再加上,中央國術館出身的武術老師,播遷來臺的人,北中南部皆有,也都珍愛、傳習這套三才劍術。
所以三才劍在寶島臺灣的流傳面,可謂廣大。一般人士對它的熟悉度,也在各種劍術中,堪稱傑特。

特色
一百年前,武術退出了戰場。現代社會的人練武,主要是為了健身。變殺人刀,為活人劍,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進展。
但是也正因為武術不再用來決生死了,在學習的心態上,就因從容,而成鬆弛,而欠認真,而不知講究了起來。
劍術,因為成就高而受普遍之推崇,然而也因為技術高妙,學起來就不容易,真正傳承了劍術的老師,很少……
到今日的社會,人們因襲過去的印象,仍然一貫地愛尚劍術,卻因為目標的不同,老師又難找,再加上小說戲劇的浪漫渲染,而將實用的戰技,走向了舞弄的路線。
甚至於,什麼是「舞」劍?一如劈刀、扎槍,乃是一種武技。
然而,什麼是劍「舞」?一如扇子舞、拂塵舞,乃是一種舞蹈。
就好比音樂,不是美術;籃球,不是女紅的門類之別,也已經觀念混淆,技術流失,纏夾不清了起來……
在如此環境之中,三才劍與眾不同。它具有三大特色,也可以說是優點,保存著傳統的劍術,造福著愛好真正劍術的習武之士。
第一,三才劍的風格,樸實無華,剛健大方。絕不混雜纖巧的戲弄,美化的舞姿。
第二,三才劍明確地分為上下兩個半趟。每半趟之中,又各分四段。它指引著學習者:分、段、專、精。先分別地把這「頭二三四,五六七尾」的八個段落,在套路不長、負擔不大的條件下,精益求精。
然後再分別連接之,成為上趟劍與下趟劍,招招連綿地,追求手會心熟。
再然後才將上下趟劍連貫,一氣呵成,完成三才劍個人單練的全套路。
第三,這時候,或由老師引導學生,或是兩位同學互相配合,就可以一人練上趟劍,另一人練下趟劍,一招一式地,招招對刺,式式互擊,將單練的套路,一變而成了三才對劍!
一般的劍術套路,在單練之後,也有些是要練對劍的。那就一定要另外再學一個成串兒的對劍新套路,或是零散地另學一組組三五下的散套。
似乎只有三才劍,單練之中含對練,只求精確,不必另學。經濟、現成,又解釋了單練套路的命意,又演習了對刺的劍技,招招式式的彈著點,指點出了真正劍擊的命意、舞劍的目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