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做一個最懂孩子的媽媽

9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幫助孩子控制和疏導情緒

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情緒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極大,想要讓孩子日後有好的發展,就要培養孩子做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的情緒,並且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若男是個脾氣暴躁的女孩子。有一次騎著單車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和另外一個騎單車的同學發生衝撞,性格衝動的若男當即就跟對方吵起來。回家之後,若男仍然怒火高漲,跟誰說話都是氣鼓鼓的,不是甩門,就是摔書。

爸爸原本體諒她的心情,以為她發洩一下就過去了,誰知道若男越是過分,吃飯的時候沒說幾句話,連碗都摔了。若男的爸爸頓時就發火了,指著若男罵道:「碗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摔的!在外面受了氣,回來給爸媽臉色看,簡直太過分了!」

若男這才收斂了一些,放下筷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誰也不理。第二天仍舊餘怒未消,在學校看見同學也是臉色不好,彷彿誰都欠了她錢一樣。

在生活中,孩子在遇到不如意之事的時候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會以比較直接的方式發洩暴躁的情緒。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這種情緒,往往不能理解和寬容,時常會用恐嚇和暴力來阻止孩子的情緒發洩。

就像若男一樣,壞脾氣的孩子有很多,情緒發洩的次數也可能比較頻繁。耐性比較差的父母可能難以忍受,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親子之間在感情上的衝突。

其結果往往是父母的後發情緒佔上風,導致孩子的情緒既無法發洩,也得不到緩解。父母的這種行為不利於孩子自制能力的培養,還容易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逐漸堆積,造成心理上的抑鬱。

這時就需要父母教孩子學會自制。自制力可以讓孩子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鎮定自若,自主調節情緒、調整行為,讓孩子堅持自己的原則,懂得比發脾氣更重要的事是什麼。現在的孩子面臨困境的機會不多,但在成長過程中仍然會遇到一些不公平、衝突、陷阱。在孩子遭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往往會在內心產生種種不滿和激動的情緒。這時候,就需要透過一些管道發洩出來。當孩子覺得在自己家人面前發洩是最安全的時候,就會無法控制住脾氣。若是家長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反而企圖透過「鎮壓」來控制孩子的情緒,如此下來不但不利於孩子自制能力的培養,反而會讓孩子的自制力越來越差。所以,當孩子因為憤怒和委屈而宣洩自己情緒的時候,不要以「堵塞」的方式去控制孩子的發洩管道,而是要讓孩子在發洩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發火時,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傷害別人或者毀壞東西,把孩子帶出那種「一觸即發」的環境,並試著分散他的注意力。

如果這樣做,孩子還是沉浸在壞情緒裡,建議暫時不要理睬孩子,讓孩子明白你不會被他的怒氣所控制。父母也可以教孩子一些消除壓力和怒氣的辦法。比如:到操場去打籃球,和小寵物玩一會兒,或者拍一張孩子生氣時的照片給他看,轉移他的注意力。

心理學家建議,父母要充滿幽默感,放棄那種想要全面控制孩子情緒的打算,當然,也可以制訂一些規則,比如:不許大喊大叫、不許摔東西等。若違反條規,則做出相應的懲罰。比如,取消去兒童樂園的計畫、減少零用錢等。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進行下去,因為這對孩子今後的性格發展非常有好處。

孩子的「不聽話」有時是一種自我保護

「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天,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讀書。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每回都是年級第一,還有個有錢又本分的異性朋友。研究生和公務員都考上了,會做飯、會做家事、會八種外語……」很多孩子一路就是這樣被父母「比」著長大的:上學時比的是成績,畢業時比的是證書,工作後比是職業和收入,退休後比的則是孩子。森森和萱萱與我住在同一棟大樓。他們年齡相仿,在同一個學校上同年級。可能是成長背景太過相似,大人們總是喜歡將森森和萱萱放在一起互相比較。只是萱萱從小就特別出色,不但成績很好,而且嘴巴甜、懂禮貌,很多人都很喜歡她。與之相比,森森就顯得有些不起眼了,他的學業成績不是很理想,性格內向,見到人總是不理不睬,即便問她什麼話,她也經常是保持沉默。後來,大人們都不怎麼問她問題了。森森媽媽有些著急,一起長大的孩子,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在教育森森的時候,森森的媽媽張口閉口就會跟她說:「妳看人家萱萱,又考了全班第一名;妳看人家萱萱對人多有禮貌;妳看人家萱萱……」每到這個時候,森森就會很不耐煩地說:「妳要是喜歡她,就讓她做妳的女兒好了!」

慢慢地,森森開始到處找萱萱的毛病。有時候,她發現了萱萱作業上出現的一些小錯誤,就會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得意洋洋地告訴媽媽:「萱萱今天做作業出錯了,那道題很簡單,我一道題都沒錯!」「萱萱今天沒有帶學生證,老師責備了她!」……

森森的媽媽很詫異:「萱萱不是女兒的朋友嗎?怎麼現在像是跟萱萱有仇似的?」有時候,森森的媽媽想讓女兒和萱萱在一起玩,多學學萱萱身上的優點,森森就會嘴一嘟,臉一扭。森森的媽媽只能無奈嘆氣,隱隱覺得這種情形是自己造成的,卻又不知道如何解決。

站在家長的角度上來說,森森確實很氣人:妳越想讓她跟好孩子學習,她越跟妳作對;妳越想讓她跟好學生交朋友,她越討厭人家;妳越說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她越挑人家的毛病給妳看。非但沒有一點要跟人家學習的意思,還沒有絲毫競爭的意識。

然而,我們是否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一下,或許,孩子這種「不聽話」僅僅是他的自我保護。沒有一個人願意被別人否定,也沒有一個人願意貶低自己,孩子當然也是這樣。或許偶爾的批評還可以勉強接受,但是經常性的貶斥肯定是無法忍受的。試著想想,若你自己總是被人否認,不也是等於承認自己是沒有絲毫價值的嗎?經常遭到批評的孩子,就只好為自己的價值辯護。為價值辯護的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向別人證明他是有價值的。他們往往會使用的,就是「他處勝利法」,也是森森所採取的「貶低別人,抬升自己」的方法。

從表面上看,孩子這是在跟父母作對,其實這只是一種無奈之下的被動控訴。他們是在竭盡全力地保護自己僅有的一點點自尊,這難道是不應該的嗎?若你說孩子:「你怎麼那麼沒出息!」他直接承認:「是啊,我就是沒出息!」這才是最可怕的。

當然,不願意承認自己身上的缺點,也有可能是孩子的虛榮心所導致的。但是對孩子來說,自尊心和虛榮心常常是分不開的,父母不要太輕易地否定孩子。孩子排斥所謂的榜樣,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孩子清楚,每次一提到這個榜樣,他都會被批評。這個榜樣給他帶來的不是學習的動力,而是被批評的代表。

這樣一來,孩子怎麼會不討厭榜樣,不討厭被比較呢?所以說,家長不要總是想著給孩子樹立榜樣。聰明的辦法是為孩子創造一種情境,讓孩子可以自發地向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比如,森森的媽媽就可以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帶森森到萱萱家做客。大人在交流話題的時候,孩子們就自然玩在一起了。這個情況下,如果萱萱有什麼優點,森森很容易就會看得到,即便嘴上不說,也多少會對自己有些影響。不要一味地跟孩子說要跟別人學習這個,學習那個,也注意不要在「榜樣」面前說孩子的不是。將自己孩子的缺點跟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提並論,這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若父母能夠抱著很大的熱情和無限的耐心,去欣賞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付出努力和熱情,孩子就會在這種鼓勵之下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當孩子跟你說出自己所獲得的成績時,不管是多微小的成績,他也會渴望獲得你的讚揚和認同。一旦孩子感覺到被父母欣賞和接納,內心所得到的滿足感絕對不亞於大人獲得巨大榮譽之後的情感體驗。反之,若你總是給孩子不屑一顧的冷漠反應,甚至將他的成功與更優秀的人相比來貶低孩子,孩子的內心則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