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點點斥責的口氣,教出榜首小孩

79特價2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1章 光靠讚美,教不出好孩子

因為一旦停止讚美,進步也會跟著「停下來」

「讚美」能讓孩子成長。尤其在小學六年級以前,「讚美」的效果特別好。

「真了不起。」「好棒喔。」「好厲害喔。」即使是短短幾個字,也能讓孩子產生被爸爸、媽媽、信任的師長認同和期待的心情,建立奮發向上的心態。使得孩子拚命努力念書或運動。

不過這裡有一個很大的陷阱。一旦讚美停止了,進步也會跟著「停下來」。

當過去那些誇獎自己的人不再讚美自己時,孩子的熱情就會冷卻,努力向上的心態也到此為止。有些孩子甚至沒聽到讚美就無精打采,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放棄了。結果,教出一個「不讚美就不會努力的孩子」。

「讚美」的效果很好,可是有副作用。因此,我們在讚美時,必須建立孩子自信,讓他們學會自我尊重。

當我在演講或講座提到這件事時,曾經有聽眾表示:「讚美會讓孩子沾沾自喜,還是用罵的比較好。」或是「用揍的比較快。」這都是極端的例子。

雖然讚美很重要,不過光靠讚美教不出好孩子。「責罵」可以加強讚美的效果。

為了讓孩子出社會後,能夠過著遵守秩序的正常生活,從小就讓他們學會「挨罵」,也是重要的環節。

我感到非常遺憾,最近的主流竟然是「千萬別罵小孩」。越來越多人不罵小孩或不敢罵小孩。盡其所能地聽從孩子要求與希望,並不是理想的情況。孩子要從挨罵中學習社會結構。然而,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學校教育中,責罵的機會卻逐漸減少了。

●責罵也要有技巧,該怎麼做?

我曾經在兵庫縣的某所公立國小,為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上英語課。

某天發生了一件事。我帶著當天上課要用的教材,走到六年級教室。其中有一項是氣球。當我將事前在教職員辦公室充好氣的各色氣球擺上講桌時,一個女孩突然拿起氣球,跟幾個孩子玩了起來。不久,氣球就「砰、砰、砰」地破了,我根本來不及阻止。

我第一次來這班教課。突如其來的意外,破壞了我的上課計畫,我覺得很頭痛。弄破氣球的孩子,跟三、四個朋友僵在原地,直盯著我傻笑。接下來她們掉頭就走。「等一下。妳們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好事嗎?」我把她們罵了一頓。妳們犯的第一個錯,是未經許可就亂動別人的東西,而且還弄壞了。這些氣球是上課要用的教材,現在課程無法按照計畫進行了。不只妳們沒辦法上課,別人也上不了課。也就是說,妳們影響到別人的權益。不但沒道歉,還想笑嘻嘻地離開。

她們露出尷尬的神色。她們的導師跑了過來,大概有人去通知他。導師一過來,劈頭就對她們說:「快點道歉!快點道歉!」她們露出沮喪的模樣說:「對不起,以後我不會再亂碰了。」乖乖地向我道了歉。

看到她們的態度,於是我提出一個方案:「妳們想不想洗刷剛才的罪名呢?今天這堂課,派妳們當小老師好不好?」

後來,她們的態度非常值得讚賞。她們走到講台前,認真地當起我的小助手,在我講課的過程中,提供各種協助。

這堂課的尾聲,我對全班同學說:「雖然一開始破壞了教材,不過她們已經理解這件事對全班造成的傷害。後來她們認真地協助我講課,我覺得她們做得很好。」

接下來,這堂課就在大家的拍手聲中畫下了句點。

幾天後,校長請我去見他。一開口,校長就說:「西角老師,聽說妳罵了學生。」據說那堂課之後,教職員室都在傳這件事。在教職員不敢罵學生的狀況下,一個星期只來上幾節課的英語老師,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了學生。

「她們的導師向我報告,說妳罵得很對。」校長笑著告訴我。

自從發生這件事之後,我發現其他老師在罵學生時,不再像以前那樣戰戰兢兢。如今,要在教育現場責罵孩子,已經變得很困難,而責罵也需要一些技巧。

罵人的人,要注意得盡快恢復原來的氣氛,挨罵的人則要乖乖行動,要努力掩飾,不要散發消沉的情緒,而讓其他人發現。如果一個勁地哭鬧不休,倔強不認錯,只會錯失成長過程中的學習機會。

在這個例子中,也許我只是運氣好,碰到完美收場的結局,也可能遇到家長來投訴。責罵時,我當然已經有所覺悟,如果是其他老師,也許還要處理後續事宜,當然不敢隨便開罵。不過,我對不敢罵小孩這件事,實在無法苟同。這種狀況讓我感到非常的遺憾。

愛的教育下,孩子挨罵時總是一臉驚訝

不管是誰,挨罵時難免會受到打擊。很久以前,孩子挨罵的時候,都是露出難過的表情。然而,最近越來越多孩子露出了驚訝的神情。他們並不是沒有挨過罵,我認為應該是平常罵他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的觀念與我不一樣。

媽媽的責罵方式,通常容易流於情緒化。但我會盡量保持冷靜,跟孩子講道理。罵人的觀念也不一樣。媽媽通常都是勃然大怒,否定地罵道:「為什麼你不能這麼做?」「你老是這副德行!」

我的責罵方式則是站在孩子角度來責罵:「像你這樣未來大有可為的人,為什麼要用這種態度?這太奇怪了。」「你應該可以改變自己。」「這樣並不適合你。」

我想應該是這些小孩,都不曾以這種形式被罵過,才會露出驚訝的表情。

我想分享,正確讚美與責罵孩子的技巧

我透過教育,不斷從錯誤中學習讚美與責罵的方式,結果也曾經讓我跟孩子的關係變差。不過,當我真心責罵後,也能破壞我與孩子之間的那道牆,建立彼此之間的信賴關係。

每個小孩的性情都不一樣,不管你擁有多少經驗,認識新的孩子時,都要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

雖然我以這樣的立場為前提,但是有一次,我發現孩子如果沒辦法消化那些給他們的讚美與責罵,就沒辦法成長。

其實,在無意中我總是會指導孩子下一步該怎麼做,讓他們理解讚美與責罵的意義,幫助他們成長。希望讀者們一定要學會這一招。

之前我已經出過三本書,每本書的書腰上都會寫著:「完全中學制公立明星學校,錄取率連續七年全區第一!」「八○%學生獲得全國頂尖成績!」我把它當成賣點,受到各界人士注目。

不過,並不是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取榜首或考上明星學校。倒不如說,只有少部分的媽媽這樣想。

這樣一來,高明的讚美與責罵方式,它想達成的目標又是什麼呢?高明的讚美與責罵,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嗎?不,這也不對……。

我想要推廣自己的經驗與教學方式,協助不知道怎麼教育小孩的媽媽。在絞盡腦汁後,我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如何挨罵」及「如何接受讚美」,等到他們出社會後,這件事就能成為他們成長的關鍵。

責罵招來反效果?關鍵在你是發洩還是關心

首先,我將大人的「責罵模式」分成兩種。一種是「先罵完再講道理」。剛開始先簡短又毫不留情地責罵,接下來再冷靜地跟孩子說明。

另一種是讓孩子保有自尊,告訴他「像你這樣的人,不該做那種事」。通常,責罵都不出這兩者的範疇,而實際上則會視孩子個性與狀況調整。這兩種責罵方式,我都曾經體驗過。

●先罵再講道理的責備方式

我父親是中小企業的老闆。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為人非常客氣,卻是個酗酒成性的人。當他早上打開一瓶酒暢飲一番後,性格就會改變,據說還會對家人動粗。

父親非常討厭祖父的行為,對酒恨之入骨。可是他最後卻變成一個滴酒不沾而照樣可以動粗的人。

罵到小孩說不出話來,也會動手打人,在現在都能稱為虐待了。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什麼時候會被罵?拳頭什麼時候會打過來?我總是窺視著父親的臉色,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然而,即使父親是這樣的人,他有時說的話還是能夠打動我的心,讓我感受到「現在父親打從心底關心我」。

這種時候,父親並不像平常那樣,情緒一來就辱罵我,而是用說教的口吻。我感受到他正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並從中感覺到,他打從心裡擔心我的未來。

孩子可以用全身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看到他有別於平常的態度,我理解到他正在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於是我想:「我應該要改正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保有自尊的責備方式

另一種是「保有自尊心」的責罵方式,這是跟我母親學的。

在建立人際關係方面,父親的技巧非常差。如果把身邊環境比喻為清淨的草原,父親就是那種開著堆高機,邊挖土邊往前衝的人。我甚至覺得他總是在踐踏別人的心意。不過我的母親正好相反,她是那種很擅長在荒野裡細心耕耘、播種、澆水,並等待開花結果的人。

面對不擅長溝通的父親,她總是能讓他理解自己的心情。當父親情緒激動時,她絕對不會開口回話。因為父親是個自尊心很強,討厭有人在外人面前對自己說三道四的人。一旦別人的話不中聽,他馬上會惱羞成怒,母親總是花時間等他冷靜,再跟他說自己的意見,一口氣打擊父親的痛處。用這招對付我父親,真的很有效。

母親不太常罵孩子,但是偶爾挨罵時,我們聽了真的會覺得很難過。由於這些經驗,我在責罵時也會看一下周遭環境。在某些狀況下,我會等到事後才說:「我要跟你說那個時候的事……。」不懂挨罵的智慧,出社會必會吃苦頭

前一節提到我的父親,當他發怒時,不管對方是不是小孩,他都要攻擊到底才會善罷甘休。他會大聲怒吼,珠連帶砲似地罵到你完全沒有反駁的機會。那副模樣真的是可怕極了。當時還是孩子的我,只能消沉地隨他罵個不停,連動也不敢動一下。

由於精神受到很大打擊,所以我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平復。沒看到我沮喪的樣子,父親不會停下來,所以挨了罵之後,我必須露出「很消沉」的樣子。

受到他的影響,我成了一個非常不擅長轉換心情的人。跟朋友吵架、被指責時,我會一直掛在心上。
長大之後,我才知道有些人挨了罵、吵了架,也不會放在心上,還能保持平常心,這件事讓我感到非常訝異。

儘管如此,我還是改不掉這種習慣。出社會剛開始工作時,我很認真地想:「這樣下去不行。」

那時候,我剛到一家知名的電機公司上班。平常很愛罵我的經理,居然欽點我當他的祕書。祕書是總管部門事務的女主管,當時的我根本沒有什麼資歷,被欽點時,我的不安與壓力遠勝於喜悅,還衝進茶水間偷哭,我想著:「我沒辦法跳過前輩,擔任管理職。」

前輩走過來安慰我:「我們會協助妳,不要擔心。」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太丟臉了。有時間在那邊沮喪,讓大家看到我的醜態、為我打氣,我應該更認真工作才對。每次想到這件事,我都覺得很丟臉。

我不希望孩子成為像我這樣的人,所以我希望他們可以快點轉換心情,當個「挨罵高手」。

第2章 既是家長又是老師,我的教育經驗談

想當100分的媽媽,孩子的壓力也是100分

在我養育孩子的時期,是個家事、教育小孩及工作都要做到一百分的人。成為「完美媽媽」,是我的目標。

雖然我常常對大家說:「要對孩子發牢騷。」不過我本身從不曾對先生或孩子發過牢騷。直到最近,我總算能在家人面前試著說些喪氣話、發發牢騷了。

讓家人看到我在演講之前,不知該怎麼辦才好的緊張模樣,或是在演講後聊聊一些失誤,讓家人笑一笑,放鬆緊繃的神經。現在,我已經明白不露出任何破綻的人,會使身邊的人過得很緊張。如果連最放鬆的家,都陷入緊張的氣氛中,家人之間應該都會很難熬。回顧過去,我凡事追求完美,真的拚過頭了。像是每天給孩子的便當,我都會兼顧營養與美觀,盛裝五到七樣菜。這是很累人的工作。現在回想起來,早知道當時就準備有趣的便當,就算只有三道菜也沒關係。

為什麼我會這麼努力呢?其實我自己也知道一些原因。

第一,我先生是個大男人主義者。我第一次出書時,他開給我的條件是「先把家裡的事照顧好」。所以當我的工作進展越順利,我越堅持家事要做得比以前好。

第二,是因為我的母親很傳統。我在凡事以父親為重的家庭中成長。也就是說,我母親是個以夫為尊的人。我從小看著這樣的母親長大,以夫為重的心態也深深根植在我的意識中。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會搶在先生之前洗澡;一起外出時,也很自然地走在先生後頭;收到別人送的點心時,即使孩子想吃,我還是會告訴他們:「等爸爸回來再說。」

雖然先生並沒有要求我做到這種地步,但我就是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於是他終於把我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了。

當先生想喝茶時,他不會自己動手泡,即使我把垃圾整理好,他也不會拿出去外面丟,什麼事都是我一個人在做,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我進入更年期,補習班學生也逐年增多後,身體終於受不了了。我在家裡昏倒,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後來,我不再勉強自己做到每一件事情。先生可能也覺得過意不去,現在他會泡茶給我喝,也會幫忙洗衣服。

我想當個完美的母親、妻子、媳婦,努力了將近二十年。我認為我的逞強,導致各種不正常的發展。可是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就連病倒時,我還難過地想著:「我這麼努力,怎麼會這樣?」

正因為如此,我才要勸告各位拚過頭的媽媽。放鬆心情,當個能向家人傾訴喪氣話的媽媽,這樣的媽媽才能讓家人放鬆,使家庭更和樂。

兒子教我一件事:溝通

我兒子已經參加過成人式(注:日本為二十歲年輕男女慶祝的儀式,於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舉行)。養育他的過程,我吃了很多苦頭。他並不是一個會做壞事的小孩。正如我在「前言」中提到的,他從國中到高中的五年間,完全不跟我說話。

我無法認同他的行為,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溝通,所以我試著找他說話。結果兒子用難聽的話反駁我。他沒有動粗,也沒有摔東西,可是他的態度實在是令人難堪,當時我甚至還考慮要離開家裡。在補習班我是「老師」,對他來說我是「母親」。可是我並沒有劃清老師和母親的界線,用老師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兒子當然對我反感。

好幾次他都說:「妳為什麼老是這樣說!」當時的我只顧著想:「我這樣做有錯嗎?」「身為母親,關心小孩也是正常的。」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兒子才肯跟我好好說上一句話。

我太傲慢了。在補習班為努力的孩子加油打氣,也關心他們的成果。不管是身為一個人,還是身為教育學者,我的器量都太小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與個性,我卻沒有度量接受這個事實。

兒子挺身而出,指摘我的傲慢。被戳中痛處後,我哭著說:「我受夠了!」儘管如此,我還是想盡辦法要超越困境,然而我發現靠我一個人並不夠。

「我這麼專業,應該有辦法讓兒子成長。」「畢竟是男孩子,我應該想辦法治治他。」我只是頑固地這樣告訴自己。可是兒子徹底反抗我,用盡一切辦法之後,我終於承認自己無能為力。

這時,我才向先生低頭道歉:「對不起,靠我一個人不夠。我需要父親的力量,請你幫幫我。」

先生和兒子聊過後,建立了一條管道,將過去我跟兒子之間的事情,全部經由先生轉達給兒子。後來,他總算穩定下來了。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本來就不差。也可以說,是我在孩子還小時,就讓他們學會要尊敬父親。

另一方面,身為母親的我開始工作後,工作占用的比例越來越高,兒子因而感到困惑與不安。我一直沒能發現兒子的異狀,反而用高壓要兒子乖乖聽話,他會反抗也是正常的事。

先把緊張的母子關係擱在一旁,透過父親與兒子的關係,轉達必要的事項與交流,我們之間的關係,總算變得輕鬆多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