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79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傾聽也是愛

在臺灣生活得久了,漸漸也有自己熟識的三兩好友,但這延伸出來的友情,卻皆因女孩們。我分別跟我兩個女孩的同學媽媽成為了無所不談的朋友,我們偶爾會通電話,節日的時候彼此問候,亦會相約在假日時去河濱公園野餐。

有一回,我跟美珍的媽媽相約一起去公園運動,不可避免的,我們的話題最終又落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她跟我抱怨:「你知道嗎,美珍每天放學回來都是跟我不斷重複講學校發生的一切。」

我向來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跟女孩們相處,所以眼神裡帶著讚許地點頭說道:「哇,那很棒耶!這是促進感情非常好的方式。」

「可是我覺得她好吵,每天回來話怎麼那麼多……」美珍媽媽轉而看向我:「我好羨慕你跟你女兒,你們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好,你到底都用了什麼方法?」

我跟女孩們的相處,沒有捷徑,所有的感情皆是我們一點一滴從無至有的慢慢經營,而我給予女孩們的,除了陪伴,最多的就是傾聽。

「啊,可是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美珍媽媽停了停又說:「是不是聽她說,就會慢慢有改善了?」

「傾聽,不止是聽,還有很多的竅門。」說完這句話的我,也跟美珍媽媽分享了我跟女孩們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就算是跟女孩們相處有道的我,在傾聽這件事情,也不是每次都做到盡善盡美。

女孩每每回到家,都樂此不疲地跟我不斷分享所有的事情,有一次,比姐姐早回來的小女兒回家又跟我講了最近重複發生的事情:「媽媽,我跟你講喔,今天我在溜滑梯的時候,小新又推了我一次!我真的覺得我很不幸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第三次了!」

「下次你要小心一點,不然跌倒會很痛的。」

我承認我應付得非常草率,但至少我回應了她的問題,是不是?

小女兒無奈地聳聳肩:「媽媽,小新前幾天推我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的,我這次真的很小心了。」

「會不會是他覺得你在跟他玩,所以才會特別推你呢?」

小女兒突然很嚴肅地看向我,她搖著頭糾正我的說法:「老師說過,玩溜滑梯的時候不可以跑,可是他每次都會跑得特別快,而且我已經跟他說『不可以!』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既然你看到他跑得很快,就要小心避開他,這樣才不會被他撞到,是不是?」

女孩陷入沉思,我自以為聰明地幫她再度擺平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晚餐時間,就讀小學的大女兒此時也回來了,姐妹倆除了餐前洗手之外,還會幫忙擺好碗筷,趁著這點空檔,小女兒將跟我講的事情原封不動地再次轉述給了姐姐,我不動聲色地佯裝忙碌,其實也暗自觀察,看看大女兒會有怎樣的反應。

聽完妹妹講述的姐姐表情很吃驚,她拉過妹妹的手詢問:「他又推你喔,你這個小可憐,你摔倒了嗎?有沒有受傷啊?」

我原本若無其事的心態被女孩對妹妹的這番安慰給打動了,小女兒在放學後跟我訴說的這一段,她要的並不是身為家長的我的管教,亦不是要我們給予建議,她們除了單純的需要跟我們分享,如果真的有所求,也只是希望我們給予同理心的關注,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在女孩跟我傾訴的當下,卻忽略了。

那天晚上,姐妹倆相談甚歡,不太喜歡畫畫的妹妹居然主動拜託姐姐做她的小老師,願意跟她一起完成一幅畫作,姐姐教得具有耐心,而妹妹也頗有定力地將一幅畫作完成,而在這一晚,姐妹之間的情感昇華,不僅是因為那一幅畫作而產生彼此尊重與互助,更多的是,妹妹更加仰賴及信任姐姐,她熱愛的姐姐,在無時不刻陪同她去面對生活裡的任何關卡。

而我對自己未能及時的傾聽所存在的失意與內疚,在姐妹情深之前變得蕩然無存了,因為大女兒將我尚未滿分的同理心補充得恰到好處,且女孩給予妹妹的同舟共濟的相助,是我一直以為想要培養的,但我知道,那種共同進退的情感培養不來,這種情感天生俱來,卻又與日常生活的灌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正因為如此矛盾,所以才更顯得難得珍貴。

此後,我與女孩們所建立的傾聽,除了藉以耳朵去聽,更要聽懂女孩們所想要表達的情緒,除了聽,更要去懂。聽懂,擁有同理心站在她們的角度,可以快速地抓准她們想要跟你透露的「關鍵字」,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次,我去學校接大女兒放學,一路上她都悶悶不樂,我問她:「你看起來特別累,還好嗎?」

她撅著嘴搖搖頭,但是不願意直面我的問題,回到家的女孩坐在沙發裡,還是不願意說話,我雖未勉強她,卻告訴她:「媽媽隨時都在,只要你想要找人聊聊,你隨時都可以找我。」直到睡覺前一刻,在我讀完睡前故事時,女孩才吞吞吐吐地跟我講述了今天發生過的事情——女孩在上自習課的時候,趁著老師不在,跟著全班同學擅自離開教室,一群同學結伴到每個教室去「探看」他們的上課實況,這群同學無一倖免地被當班老師罰「蹲馬步」。

「寶貝,媽媽很開心你主動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媽媽現在只選擇『聽』,但是我不會在這件事情上去表達任何的意見,你明天想好了,再把你的想法也以同樣的方式,告訴給我,好不好?」

女孩點了點頭。

隔天,女孩告訴我,她給老師寫了道歉信,稱自己應該要尊重老師,更應該尊重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們,她覺得自己的行為錯了。

我把這些事情告訴美珍媽媽的時候,她很驚訝地看著我:「你明明有更好的方式可以糾正她。」

「可是她跟我分享事情的經過,並不是讓我說服她的,身處當下的我,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聽她怎麼說』以及『聽她後續怎麼做。』」

有多少家長,是以「藉著溝通之名,實則行說服之實」的呢?在跟女孩們的相處之中,我日漸行走得宜,是因為我知道,「傾聽」的最終目的,不是說教,更加不是批評。

陪伴女孩們成長,我們總想給她們滿滿的愛,我們期予這些愛足以讓她們去應對生活中的每一份挫折,而陪伴中必不可缺的一劑,非傾聽莫屬,透過傾聽,我們足以看到孩子另一個內心世界,而透過傾聽,我們才能毫無障礙地行走於孩子們內心的花園,看見孩子們內心的缺失,亦或是見證她們因你給予的愛,而讓內心變得豐盈飽滿。

我是她們的秘密樹洞

女孩們的記憶力驚人,幾天前的事情我可能已經忘記,但她們卻仍舊記得幾個月前的事情,順著記憶之繩可以清楚地找著線索理出情節,姐妹倆還會互相補充彼此的記憶,我們常玩的遊戲之一叫作「翻記憶」,就是講起過去的一件事情,彼此分享再補充,往事浮於心頭,我們感歎時光流逝,卻也見證彼此的成長,這是非常美妙的親子時光,讓我跟女孩們之間多了很多的樂趣。

有一次,我陪姐妹倆玩遊戲,我們列舉生命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是什麼事情讓你感動或難過?我跟女孩們分享兒時母親對我的關愛照顧,以及語文老師對我的讚美讓我從此與文字結緣的感動事件,小女兒說出曾受到同學的幫助讓她感覺很貼心,從此她也願意伸手幫助別人,大女兒此時抬頭問我:「是不是難過的事情也可以說?」

「當然,我很願意聽。」

「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麼講。」

從女孩們出生至今,我跟女孩們之間無所不談,此時的她們心底裝有秘密?到底是什麼困惑讓她不知道怎麼講?她的擔憂與顧慮是什麼?

微博有個ID名叫「說給樹洞聽」,很多陌生人皆將自己的秘密交託給那個樹洞,人人皆有傾聽的能力,但在傾聽的同時還要替她保密,讓交託自己秘密的人心裡有份安全感,想到此,我小聲對女孩說:「姐姐,你就把媽媽當作是一個秘密樹洞,你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訴我,我呢?負責幫你保管這些秘密,絕對不會讓第三個人知道,好不好?」

「真的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我點點頭:「等你想說的時候,隨時都可以來找媽媽,媽媽非常樂意聽你說你的小秘密,不管多晚,我都會等你喔。」

「好。」

女孩答應我之後,我並沒有著急地將她拉進房間限時她必須跟我分享秘密,也沒有盡快地結束我們正在進行的遊戲,我希望她有足夠的時間去整理心底令她感到難過的事情。

週末的午後,妹妹在睡午覺,姐姐突然站在我面前,小心地問:「媽媽請問你現在在忙嗎?」

「一點也不忙,有什麼事情你說。」我放下手邊的工作,帶著女孩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從現在起,媽媽的時間都是你的。」

「真的不會讓其他人知道嗎?」

「媽媽每一次都遵守跟你的約定,對不對?」

女孩的眼神裡添了篤定的信任,她將藏在心裡的難過事坦白告訴了我。

因為是秘密,請容許我曾與女孩的約定,不能將該事件透露,但當我在記錄她們成長的此時此刻,我的淚水依舊不自覺地湧出。

女孩的敘述確有其事,長輩在某些事情的表達方式也欠缺理性,做出女孩所敘述的行為有非常大的可能,長輩一時的「無心之過」成了女孩恐懼的惡魘,女孩形容那件事情——「我覺得自己被『他』放棄了,他完全不想看到我。」回想女孩曾飽受的心靈壓抑,而我卻未能在第一時間為她解惑。

我抱住女孩:「對不起,媽媽不知道這件事情。」「我不敢告訴你,是因為不希望『他』為難你,我不想看到你被『他』責怪,我不想看到媽媽為我的事情難過。」

女孩個性敏感,情感豐沛,在事件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始終與她並肩的媽媽——我。我雖覺察長輩的教育方式有缺角,但從未想過去將那個缺角補齊,這是我的錯。

因為答應女孩,這件事情是我們專屬的秘密,我不能夠重提該事件,避免女孩與我信任之線的打結,更避免讓原本單一的事件惡化;但是從那天起,我開始留意女孩與長輩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在我有充分的理由和事件時,我找機會心平氣向長輩說出自己的心情以及我的教育觀念,以一種和平的方式將該事件解決。

我跟女孩再次聊天,依舊坐在沙發上,我們坐得很近,我說:「寶貝,媽媽感謝你在事情發生之後想到的是媽媽,為了不讓我那麼難過,你把那件事情藏在心裡那麼久!但是你不用擔心了,媽媽已經處理好那件事情,之後『他』不會再為難你。」

女孩後忐忑地問我:「媽媽,你有說出那件事情是我說的嗎?」

「沒有,媽媽每一次都遵守跟你的約定,對不對?」

「對!」

「姐姐,媽媽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跟你約定,好不好?」

看著女孩點頭,我繼續說:「「媽媽知道,姐姐的記性一直都非常好,所以很多事情都會一直記得,你就像生活字典,媽媽想不起的事情隨時可以問你,因為你總能幫我理清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如果這件事情讓你傷心難過,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那件事情丟掉。」

「丟掉?」

「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應該被一直記得的。」

「不應該嗎?」

「讓你覺得難過,傷心的事情,我們應該把它丟掉,不然快樂和開心的事情怎麼裝得進來?」

「怎麼辦,我每件事情都記得好清楚,不知道哪些事情該丟掉,哪些事情該留下來!」

「媽媽願意做你的『秘密樹洞』,我們一起分享所有的事情。」

「媽媽知道哪些事情是快樂的?哪些是難過的事情嗎?」

「如果你願意告訴我,我們就能看到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事情我們記下來,但那些會讓你難過,讓你哭,讓你覺得失望的事情,我們找到原因後,就把它丟掉好不好?」

「丟去哪裡呢?」

「丟在樹洞的垃圾桶裡,媽媽會定期把那些垃圾清理掉,好不好?」

「好!我分不清的事情,全都交給媽媽,媽媽是我的『秘密樹洞』!」後來「秘密樹洞」的事情被妹妹知道了,她也急著說:「我也要,我也要所有的事情都講給媽媽聽,讓媽媽幫我把快樂和難過的事情分類,我也要把不快樂的事情丟進垃圾桶。」

某一天,我問女孩幾天前發生了什麼事情,她聳聳肩說自己已經忘記,我相信現在的女孩,自己已經全然可以判斷心裡該盛放的是難過之事,還是填滿快樂回憶,因為我這個「秘密樹洞」,每一天都在裝著新的快樂故事,她們每一天都會貼在我的耳朵,聲音輕柔卻帶著熱哄哄的暖意,她們的手輕輕地掩在我的耳邊:「媽媽,我跟你說喔……」

讓她們知道語言的力量

某天女兒們放學回來在吃水果點心,妹妹的水杯突然翻倒,手忙腳亂的我讓姐姐幫我拿抹布,此時的女孩說:「吼唷,妹妹你真的很會添亂哎,怎麼那麼笨吶!」

我深知,孩子說出怎樣的話,跟父母的言行身教很重要,但此時女孩說話的口吻跟我完全不符,我詢問她:「你怎麼突然這麼說妹妹?」

「上次我們在公園玩,有個媽媽也是這樣說她的小孩啊!」

女孩的模仿力有多驚人?一個毫不相識的人,她都可以成功複製對方的話語且見縫插針地靈活運用,可是我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從擁有生命的那一刻起,愉悅和輕鬆的氛圍對人類的情緒和性格都影響至深,舒緩的音樂對胎教有幫助,嬰孩喜歡看到週遭人的笑臉,她們來到這個世界,睜開眼睛打量這個世界的同時,身邊人的情緒和說話的語氣也有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可是,你怎麼會學習她說話的方式呢?」我問女孩。

「覺得很好玩呀。」女孩的回答天真無邪。

年幼的女孩知道語言可以變得好玩有趣,卻不知道語言具有負面和正面不同的意義,我很想跟女孩們分享「語言的力量」,但是又不想把這種歸於說教,於是我跟女孩們玩一個遊戲——誰在說好話。

遊戲的規則很簡單,一句話有多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像是「我口渴。」可以變成——「我快要渴死了,倒杯水來行不行!」或是「我現在口很渴,我需要你的幫忙,請問你願意幫我倒一杯水嗎?」

我看著女孩們問:「如果是你們,你們最想聽到哪一種話呢?」

「第二個!」女孩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好話。

「如果今天我不小心踩到你,你會怎麼說呢?」

「很痛啊!」小女兒的回答很直接。

我建議道:「如果換作另一種說話的方式呢?」

大女兒則說:「會不會是我走得太慢了?」「還有呢?你們會不會換另一種說法?」我繼續問。

小女兒此時也意識到好話的重要性,她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見女孩們的回答漸入佳境,我繼續問:「如果是你們請別人幫忙,你會說『喂,幫我拿一下不會嗎?』還是?」我故意將好話的機會留給她們,讓她們自己尋找善意的力量。

妹妹開始說:「姐姐,我太矮了,拿不到那本書,你可以幫我拿嗎?」

姐姐則說:「媽媽,我需要你的幫忙,可以幫我拿那本書嗎?」

我笑著說:「你們看,當你們說好話的時候,我會覺得你們超棒的,不管我們當時在忙什麼,心情有多糟糕,聽到這樣的話,心情應該都會變得愉快了吧!」

女孩們紛紛點頭。

我想起曾經在某間學校看到的實驗,將裝在同樣容器中的米飯以讚美及嫌惡兩種不同的語言溝通,它們會發生巨大的質變,當時覺得此實驗擁有不可思議難以解釋的魔力,但是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也來試一試的念頭,看著女孩們的臉龐,我在那一刻,很想跟女孩們試試「白飯實驗」。

我們在相同的容器裡裝入同一鍋煮的米飯,並將它們置放在同一個環境中,第一碗,我們每天都會跟它說好話;第二碗,則是跟它說壞話。

我陪著女孩們一起輕輕地說著好話與壞話,此時家長的陪伴是非常必要的,好話固然就是讚美,但壞話一定要盡可能地避開粗俗的用句,一周後,我們驗收實驗成果,兩碗米飯果真產生巨大的變化,第一碗,因為說好話的關係,它長了一層淺白色絮狀的「霧」,味道中散發出發酵的酸味;而我們一直對它說壞話的那一碗飯,不僅長滿了黑色的霉,臭味也非常明顯。

「為什麼會這樣!」

女孩們的驚訝跟當時初看到實驗成果的我很相似,這是至今科學無解的題,卻也讓我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學習語言,但如何將學習到的語言以善意表達,用說好話的方式表達,彼此鼓勵、讚美,讓她們見識到說好話的神奇力量。

「我們要多說好話,多感激生活裡遭遇的一切,減少抱怨,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更快樂。」我跟女孩們說。

孩子們在成長,我們想要交託給孩子的知識和觀念太多了,但在這些之前,不如先讓她們學習如何讚美,不要輕易否定別人和自己的成果,在遇到壓力挫折甚至是批評都能將其轉換成正面力量,鼓勵她們多做好事,說好話,將「真善美」的好品德在孩子的身上持續延伸,此時我也讓女孩們知道,即使我們有時候不小心說錯了話做錯事,道歉的話也要及時說出口,甚至可以利用手裡的筆,將感謝或歉意及時表達,讓她們都擁有一顆柔軟的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