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家務事變公務事
家庭不睦怎麼辦

夏雪的外婆開學不久告訴我,孩子的爸爸不是好東西,都是媽媽照顧家庭和小孩,如果孩子爸爸來學校要看孩子或是帶孩子走,千萬不要答應他。

我翻翻孩子的資料,父母仍存有婚姻關係,但沒住在一起。以前雙親還來過學校大吵大鬧,在教室上演「搶孩拉鋸戰」……

招式
1.依法
「誰可以探視小孩?」、「誰可以帶走小孩?」回答這些問題前,老師必須先掌握監護權、保護令這些法令層次的關鍵。
可能孩子的監護權已經歸屬某方,也可能雙方都還擁有監護權。
可能某方已申請了保護令,另一方不得打擾。
可能某方已獲得社會局安置,另一方也不得主張。
老師可以透過學生資料、親師面談等方式,準確掌握這些訊息。

2.依理
有法依法,但法令的灰色地帶,有賴教師智慧的處理。例如:有些家長已經情感破裂或分居,但尚未有上述監護權、保護的處置,而家庭的紛爭是非,也不是學校該仲裁的。
當家長雙方爭奪或互推子女時,老師可以做的,就是對家長訴之以理,要求以子女為重。譬如父母雙方都擁有監護權,但已情感不睦,如果其中一方(假設為爸爸)到校為孩子請假,要帶走孩子,學校「依法」不能拒絕,但「依理」可坦白告訴爸爸,老師必須也通知媽媽,雙方同意才可以。

3.依情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當家庭氛圍不對時,影響最大的是孩子。老師可以告訴小孩:「這不是你的錯,這是爸爸媽媽要完成的功課,讓我們一起來祝福他們。」
家庭的臂膀無法擁抱小孩,老師這裡還有溫暖安全的港灣。

特別忌諱
1.李太太,妳先生既然都不管你們了,乾脆離一離算了。
2.夏雪,妳要好好努力,長大以後才不會像妳爸一樣。賴來賴去好不好?
善用通訊軟體

科技時代真的來了。
班親會有家長提議,我們班可以成立一個「Line 群組」,以後聯絡事情就方便多了。
我的表情微笑,我的大腦猶豫,我的內心掙扎。
從此以後,我會不會被Line給賴上,除了聯絡簿、電話以外,還要招架沒完沒了的叮叮咚咚?

招式
4.好處可真多
有了即時通訊軟體,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親師聯絡的確會更快速、更方便。如果老師沒有特殊考量,建議可加入班級群組;甚至直接由老師主動成立群組,更能建立教師的領頭地位。

成立班級通訊群組,至少有以下功能:
(1)緊急事情聯繫:例如颱風放假、腸病毒停課、臨時更改事項等。
(2)班級榮譽公布:學生得獎、代表學校參賽、被其他老師誇讚等。
(3)需求事項招募:表演需要道具、活動需要人手等。
(4)家長疑惑解答:忘了抄聯絡簿、明天要帶什麼等。

5.缺點也不少
雖然多數人使用Line已經很上手了,但因此而闖的禍、造成的困擾也時有所聞,例如:
(1)一時手滑,不小心就出去了。(如果家長正在抱怨事情,你卻送了張哈哈哈的貼圖……)
(2)一時眼花,發錯群組。(如果恰好是不想給家長看到的訊息,那麼……)
(3)一時恍神,沒看到訊息。(已讀不一定真讀到,此起彼落的對話,把真正要傳的訊息淹沒了……)
(4)一時氣憤,在群組公審。(家長在群組中說誰罵了誰,誰又說了誰,知道和不知道真相的,開始發表高見……)

6.趨吉又避凶
對於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若能運用其好處,又能避開其缺點,豈不是太棒了嗎?以下就是趨吉避凶三步:
(1)成立群組,約法三章:第一,成員僅限班級家長,不對外開放;第二,政治、宗教、商業止步,這裡只談教育;第三,若有紛爭改用私訊,群組不做調查審判。
(2)重要事項,確認再三:如果要確保每個成員都收到,最好要求回應;若需更新前面的訊息,要標示清楚。Line有附加檔案、新增文章、新增圖片等功能,可以幫助你更完整的表達。
(3)頭腦專注,才能發出:儘量不要在手忙腳亂的時候傳訊息、每一個字都看清楚了再發送……,謹慎也是一種禮貌。(我個人的經驗是,使用電腦打字傳Line,比用手機傳Line要來得專注、快速、正確。)

特別忌諱
3.有家長沒加入群組,不管他了。
4.未經查證,發送錯誤的訊息(如網路謠言)。
5.「張媽媽,你已經五天沒簽聯絡簿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