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寶貝共學爸媽組團俱樂部

79特價237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要怎麼自組PG

簡單5步驟

FB網路社群盛行,不想辛苦自組PG,只要搜尋幾個理念相同的團體,加入當社員就好。依照團長的團規,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一樣可以達到共學的效果!下面先幫大家統整自組PG要考量的重點,想好了就可以舉旗號召,你也可以有自己的PG喔!

1.團體的大小

開放型PG:

不設限形式,招攬各地有興趣的家長。團體大,舉辦或參加活動容易達到人數,活動內容也能更豐富。不過大團體不易每個人熟識,流動性也較高,難建立長久情感。

封閉型PG:

有各種條件限制,資訊也不公開,達到人數後不會再找PG成員。有些導覽活動有人數門檻時,湊人數會比較麻煩。不過從頭到尾都是同一批人,彼此的感情相對較深。

2.分群設定(下述兩者可同時設定)

年齡考量:

以適合自己小孩的玩伴或學伴為主。通常年紀會設定在加減1歲的範圍,年齡相近,較能溝通,互動也較順暢。孩子的發展迅速,年齡差距太大,未來在活動的設計上會較困難。

常會看到兩種現象,小學3年級的姐姐覺得幼稚園的妹妹太幼稚,妹妹在後面當跟屁蟲,但是姐姐不想跟她互動。另一個是哥哥在溜滑梯上不走樓梯直接往下跳,弟弟在旁邊看著看著就想學,卻忘了自己的腳不夠長,也還沒學會跳躍;不然就是哥哥橫衝直撞亂跑,忽略在旁的小朋友,不小心一撞其他小孩就受傷了。

基於上面幾個原因,年齡的考量真的很重要,家長每次出門才不會提心吊膽,孩子也不會索然無趣。

活動區域:

孩子年紀小狀況較多時,適合在住家附近活動,否則出個門要帶奶粉、溫熱水、尿布、各類衣物、推車等,光是整理物品就累了。並且也要考慮距離太遠會讓孩子過累,增加吵鬧的機率,大人也會因奔波而耗盡體力。

記得愷愷還背在身上時候,帶著煒煒東奔西跑,有時候路程太遠,煒煒在推車上睡,愷愷在懷中睡,好不容易到家我想休息了,他們卻睡飽醒來,又得打氣精神。每次都祈禱他們能睡久一點,至少讓我有喝杯茶喘口氣的時間啊!

另一個好處是,團員都在住家附近,公園或學校操場就可以當作聚會場所。當年在夏天的午後,我們拿著野餐墊在北醫的操場席地而坐,大人在夕陽下開心閒聊,小孩在草地上翻滾、在PU跑道上追逐,玩累了,過個馬路就回家了,又輕鬆又方便。而且因為近,隨時約都OK,出席意願也較高。3.活動形式

遊戲PG:戶外踏青、親子餐廳、遊樂園、親子館

以一起出遊為主。

現在的親子活動越來越多,出遊的場所景點非常多元,戶外踏青的話,「花博公園」、「435藝文特區」、「中正紀念堂」、「秋紅谷廣場」﹑「勤美誠品綠園道」、「半屏山自然公園」等都是各地著名的闔家共遊好去處。想增加文藝氣息或知識,不妨參考「台北市立美術館」、「長榮海事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等處。

日益受重視的親子活動掀起「親子餐廳」熱潮,雖然餐廳的食物價格大多偏高,但很適合PG聚會。這裡可以消耗小寶貝的體力,媽咪又可以閒聊用餐,「悠哉」進食也許在孩子小的時候還不易達成,但至少在放鬆的氛圍下,稍稍舒緩育兒壓力。

再來就是遊樂園了,台北最著名的就是「新兒童樂園」,還有一些私人的室內遊樂場所,也頗受歡迎,如:貝兒絲主題樂園、騎士堡、遊戲愛樂園、湯姆貝貝等。不過我覺得收費不便宜,與朋友也不易互動,所以不是我活動場所的首選。

最後要特別介紹北市每一區都有親子館,每個館都有不同特色,我偏愛大安區跟文山區,有各種可愛服裝,和不同的互動遊戲。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搜尋自家附近的親子館,把它放入口袋名單,下雨時親子館是一個溜小孩的好地方喔!要記得預約,不然人數爆滿就白跑一趟了。

課程PG:學藝、手做、肢體訓練

課程PG是由家長或是聘請專業老師上課,場地費、材料費、師資等再由參與的人分攤。課程的設計依不同年紀的孩子規劃,和遊戲PG不同的是,能帶給小朋友知識性的內容,不過畢竟是學齡前的孩子,當然不會像學校上課一樣那麼制式。透過活潑的引導方式,讓專注力不高的小寶貝認真聽講,學習群體相處。

課程內容可以依照學藝分類,如外語、美術、音樂外,也可綜合不同類別,如音樂+律動的奧福音樂、繪本+科學實驗的幼兒科學、音樂+大肢體訓練的幼兒體能。目前坊間的課程多以綜合類為主,效果比單一課程更具吸引力。Mommy Talk

常聽到一句話:「不要輸在起跑點!」好友曾告訴我新加坡的競爭壓力很大,家長在小孩2歲就通通送進幼兒園進行課程訓練了,他家小孩這個年紀還在外面公園遊玩,常常「獲得」陌生婆婆媽媽的關心。但給年紀過小的孩子超齡的刺激與壓力,也許對一開始的求學過程有幫助,但是失去的是整個童年,孩子也降低自我學習與探索的能力,實在是本末倒置了。如全美語的學習,只是讓他們熟悉這樣的語言背景,而不是要小孩可以藉此說一口流利的外語。畢竟母語都尚未精通,怎能要求孩子將另一種語言學好呢?關注孩子的興趣,引導他接觸,才能父母花錢花得滿意,小孩上課上得開心。

學齡前自然是以玩樂為主,搭配課程只是讓他們可以藉此得到一點常識、知識,開心的遊戲、從玩中學習、把學習當樂趣,其他知識的吸收等等,其實可不用在意!不論哪種形式的課程PG,都建議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而非爸媽的期待。

4.聚會時間

定期聚會:

約定一週一次或多次固定時間聚會,養成聚會的習慣,凝聚彼此感情,PG才得以延續,不容易流團。

固定聚會對我的好處是,多了遛小孩與充電的地方,參加聚會我跟小孩都有各自的空間,雙方都能稍做喘息,衝突也能減少。每週碰面的與會者因為長時間的相處,變得熟悉,大人找到知心好友,小孩也找到固定玩伴。

不定期聚會:

沒有一定的聚會時間表,以活動為主體,因單一活動而聚會。好處是不會有時間壓力,不用每週照表操課;缺點是每次活動參與者不一定相同,難以建立更深的友誼。

跟陀螺一樣每天轉不停的我,有時也會懶惰。尤其冬天天冷,拎著小孩出門實在是考驗。儘管曾經動念更改PG模式,但最後還是選擇每週出席,因為出門也許疲累,但參加PG卻可以為我跟小孩換來滿滿的笑容呢!

5.如何找成員

網路:

這是目前流行也方便的方式,直接在FB相關共學社團留言詢問,然後用FB或加Line相互聯絡。不過網路的訊息多而且亂,尋找成員時一定要將相關需求寫清楚,才不會有一堆人留言,卻都不是想找的對象,反而白費功夫。

街坊、親友圈:

從周遭熟悉的人開始詢問,有共識後自然就能組成PG團。好處是事先就熟悉了,沒有磨合的門檻,但缺點是沒辦法結識其他朋友了。雖然這樣的方式也是一種尋找組員的方法,不過少子化加上各自忙碌的結果,除了例假日,很難將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更別說要尋求相似年紀或者居住地相近的PG成員了。要尋找成員,我覺得這個世代還是靠網路比較適合囉!

PG的轉變

網路發達,聯絡溝通變得更方便,就算遠在天邊,也可以從照片、發文去找到彼此的共同處,因此群聚效應更大,社群聯繫更深,PG團體也越來越多了。可說是PG的戰國時代呢!

如前所述,PG分為遊戲與課程兩類,但形式變化更多了。以遊戲PG來說,以往只是PG團一同出遊,到景點、親子館、遊樂園,但現在許多廠商搭著熱潮,開始辦一些活動,打響知名度或獲取營收,如便利商店及速食店的小店長、披薩店、甜甜圈手作、各大農場作物收割體驗等,現在家長不怕小孩沒事做,而該擔心活動太多時間衝突該怎麼辦!

課程PG以往多是家長設計主題、自己上課,現在多聘請專業的老師,可能在自家或在出租場地上課,所有的場地費及師資就由上課成員分攤。如請老師上全美語、Lasy、體能、美術、科學課、昆蟲課等。這樣做法的好處是,家長選擇適合的老師,跳過大型機構或補習班,平均下來的費用會比較便宜。唯一的缺點是,自組課的老師多以鐘點計算,對雙薪家庭而言,要幫小孩安排整天的作息就比較困難。學校與自組課搭配的方式,是身在職場的爸媽另一個選擇,當然家中有後援的話,商請阿公、阿嬤帶小孩去上課也不錯!

PG讓我們獲得什麼?

1.開朗的小孩

煒煒個性完全符合一般人對處女座的印象:敏感、內斂,甚至龜毛。未參加PG前,他的世界只有家人,每當到景點或遊樂場所,總會看到他黏在照顧者身邊,不敢與其他人互動,甚至觀察多於玩樂。在家鬼點子超多,會站在椅子上手足舞蹈唱歌、會拿著捲筒跟著音樂跳舞,但是只要面對陌生人,總是扭捏不自在。有了PG團,煒煒開始頻繁地與同齡小孩互動,似乎抓到了訣竅,也或許他發現跟他人互動有趣度超過想像的恐懼,變得開朗了。2.語言能力的提升

比煒煒小三個月的宇,剛加入PG時很難得聽到他開口說話,在他身上似乎缺少了開朗、活潑。後來得知,家中照顧者只有媽媽,外在的接觸太少,語言發展相對於同年齡慢很多,為此宇媽媽相當緊張,一直思考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看看是否需要語言治療或者其他輔助。不過尚未決定前,這孩子就改變了!

因為PG活動,結識了非常多的好朋友,小小孩聚在一起總會童言童語的亂聊,不管聊的內容是什麼,都有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加上對象不再只是父母,自然發展成同伴聽得懂的語言,一來一往也就讓原本很少開口的宇慢慢地加速語言發展,到達一定年紀變得對答如流了!

3.群體互動的技巧

三歲以前的小孩,交際能力尚未發展,在他的眼中,玩具的所有權在他,總是自顧自地玩耍,當有人希望一起玩的時候,他覺得東西會被搶走,或者被弄壞而不願意。有了群體生活,小朋友可以學習「一起玩」的樂趣,也慢慢發現「分享」所帶來的喜悅。(交換玩具是PG內非常棒的活動,可幫爸媽的荷包省很多錢喔!)

有一次大夥兒照常到北醫野餐,原本小朋友開心地玩耍,都相安無事,怎知煒煒跟愷愷,發現了北醫人工草皮上的黑石頭,他們覺得很有趣,想跟同伴一起互動,竟把小石頭灑在同行的小女生頭上,頑皮的行為馬上被我制止,趕緊讓他們道歉。群體互動另一個好處是,讓小朋友學會「分寸」兩個字,並在自己做錯時,有說「對不起」的勇氣。

那天一行人活動結束,相約一起吃飯,就在往餐廳的途中,煒煒突然跑來哭說其他小孩不跟他玩!觀察了一下小朋友的互動後,我安慰他說:「因為大家都有好朋友,也許是我們較少跟他們出來玩,所以他們對你比較不熟悉,你可以試著再跟他們說一次,你想跟他們一起玩,如果他們還是拒絕也沒關係啊!你還有好多好多的好朋友啊!」雖然他還是淚眼汪汪,但我帶他跟小朋友說明想加入他們一起遊戲之後,事情也就解決了。

學齡前的PG團體,小朋友彼此學習與互動,縮短未來入學的適應期,也因為媽媽都在旁邊,能夠即時解決、安撫各種衝突與情緒,也能更了解寶貝的需求和個性,提早因應。Mommy Talk

前幾天我準備跟婆婆解釋一些價值觀導致的教養差異時,煒煒搶先說:「媽媽這麼做,都是有原因的。」也許他沒辦法清楚的解釋原因,但是他能這麼說,當時的我開心到都快笑出來了!

4.多變化的生活內容

雖然網路很發達,育兒的招數一找就一堆,相關書籍更是多不可數,但每天面對小孩,能應付的常常窮盡。教養書常說,除了媽媽外,應該要留時間跟爸爸互動,才能學習到不一樣的內容。例如,我對於坐著安靜地念繪本就甘之如飴,很享受隨著故事情節,搭配不同聲調,小孩聽得目瞪口呆的畫面,但是要我跟他們拿著刀劍比劃,我就興趣缺缺,而爸爸正好可以充當被砍殺的角色!同樣的,PG團體內不同的成員,有著不同的學經歷背景,就算是同樣的教材,透過本身經驗傳遞給小朋友的內容,都會有所差異,因此透過每週輪流的安排,能讓小朋友吸收來自不同主講者的精華。

2014年08月20日我們相約到四四南村(現已更名為信義公民會館),除了讓小孩跑跳消耗體力外,主辦媽媽非常用心地準備繪本內容,讓小朋友瞭解螞蟻有幾隻腳、為何螞蟻會排隊(費洛蒙)、螞蟻與枒蟲……等,還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小朋友拿放大鏡觀察螞蟻,真的很有趣。回家後,我念了《螞蟻和西瓜》,書裡有螞蟻家的構圖,與白天觀察的連結,小朋友對於繪本就更有感覺。

5.照顧者的紓壓天地

南港園區未有捷運前,每次上班都要搭捷運再換公車,下班時遇到在捷運上哭泣的小孩,總不免抬頭看看父母,心裡嘀咕:「怎麼不管一下自己的小孩啊!」沒有小孩實在無法深刻體會,就算看了育兒書,對於小朋友的行為也難有同理心。直到自己有了小孩,發現原來教養比想像中的困難,面對新生兒,還可以打電話跟好友求救,但日子久了,各有各的生活,實在無法三不五時去叨擾,只能自己摸索、自己解決。

進行PG活動時,小孩由主講者照顧,其他媽咪就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天了,彼此熟悉後,PG的伙伴也能充當臨時的保母。像我寫書忙碌時,好友就說可以把小孩先放他家,他提供晚餐,時間到我再接回家就好,因為住家只隔一條馬路,對方兩個小孩都是煒煒跟愷愷的好友,也是平常PG聚會場所,我完全放心,這種有後援的感覺真的很棒,也感謝好友的情意相挺囉!!6.家長腳色的轉型與專才訓練

我們的小孩比世上許多孩子幸運,可以平安順利的成長,而大人也多那麼一點幸運,不必承受經濟或其他壓力,才能耐心、心平氣和地陪小孩。經歷那次「家暴」事件,內心浮現一個念頭,希望讓自己小孩上街表演,募得款項幫助那些受虐兒,然而當我跟第一線的志工聊完後,發現給錢能解決的問題有限,讓家長免於經濟的壓力、有一個可以訴苦的窗口和發洩的管道,才能夠避免將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身為全職主婦,在瑣碎繁雜的家務與育兒中能有個對外的連結,一方面是交流與紓壓的好地方,一方面也可以藉此轉換身分,當起「老師」的腳色。Lily老師跟維尼老師之前也是PG的媽媽,以往補習班及現有小學課輔的經驗,讓他們可以身兼家長及老師的雙重角色,這是離開職場的全職父母很棒的選擇,如果能夠協助這些家長成為老師,再以專業教導PG的小孩,這樣的正向循環,也許能夠讓社會上、家庭中的傷害少一點。

期許自己未來有能力往這條道路上前進,幫助更多想多角發展、有興趣的家長,孩子的發展不可限量,大人也是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