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

9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基石一:依附行為與關係
與他人連結是人類根本且普遍的需求。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確實就注定要與人互動。科技可以支持或者是扼殺我們與他人建立可靠關係的能力,端賴如何使用科技而定。當它是以正確的方式使用時,科技可以協助年幼的孩子建立與維持重要的關係。身為父母親,當我們有意的使用科技時,就可以支持與協助我們孩子的人際關係。舉例來說,由於視訊聊天科技的進步,可以協助孩子與遠方的家人溝通,也拜數位相機之賜,我們可以創造一些重要事件或里程碑的珍貴記憶。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與孩子一起或是在孩子身邊時,我們過度、毫無選擇性、或出於無意的使用科技產品的話,可能會干擾孩子所建立的人際關係。在這個虛擬世界裡,面對面的接觸可能被取代,而在某方面來說,新的科技也會讓我們喪失人性,因此,我們保護及珍惜與他人的關係就變得非常重要。

科技如何協助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依附及關係

我們跟孩子之間「有來有往」的互動方式,對於建構最佳的腦部結構是不可缺少的。用一般話來說,就像是打乒乓球那樣,牽涉到我們與孩子對話式的互動。這種與嬰兒或年幼孩子「有來有往」的互動,看似自然而簡單,實質上卻可以協助他們發展語言及情緒技巧。好消息是:科技產品可以用來催化這些互動。

視訊聊天科技

許多現代家庭都有一些家人住在海外或是其他州,而有些父母親是通勤族。Skype 跟其他的視訊聊天平台,像是 FaceTime,已經成為父母與家庭成員互相連絡的常用工具。這些令人驚豔的科技,可以讓我們建立及維持彼此之間的關係,光靠電話聯絡可能不那麼容易維持關係。一個二〇一〇年發表在《嬰兒與兒童發展》(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期刊上的研究,肯定了視訊聊天平台能協助年幼孩子形成與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同時也可以發展他們的語言技巧。

為了讓視訊聊天科技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我們可以使用以下的這些方式:

1. 在一天當中選擇一個適當時間:要留意並避開孩子疲倦或是飢餓的時段。視訊聊天的平台需要孩子安靜、專心地坐好,如果在一天結束、他們的注意力降低的時候就不太可行。此外也要確定他們已經吃飽了,或者是手上有一些點心,那麼他們就不會分心。
2. 盡可能使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或者是筆電等行動裝置:這樣就很容易在家中四處移動。
3. 準備一些小道具:讓孩子手上有一些玩具、書或是他們自己所創作的美勞作品,可以在講電話時分享。如此可以讓對話內容有相關主題且有意義,也給年幼的孩子一些具體的東西可以討論。同時,要鼓勵通話的人也準備一些小道具。唸書給孫兒聽是建立真誠關係的一種很棒的方式。
4. 設計一些話題:在開始打電話之前,腦力激盪一些孩子可以聊的話題,像是最近去過那些令人興奮的地方?有沒有學到一些新的東西?萬一孩子沒有想法,或是對話卡住時,這些都可以派上用場。
5. 使用一些手勢:鼓勵對話的另一方使用很多的手勢,這可以在整個通話過程中,維持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避免他們認為對方只是一個會講話的頭而已!這樣能讓對話更自然。
6. 使用熟悉的歡迎儀式:有沒有一種好玩的打招呼方式或是唱一首歌,可以在每一通電話開始時使用?這對嬰兒或學步兒來說特別重要。他們是經由重複或例行性的行為而成長,而且可以很快地學會將聲音或歌聲跟人連結在一起,這也可以協助他們認識事物,因為孩子基本上是仰賴碰觸與味道來決定熟悉度的,但是在視訊聊天的時候,他們需要仰賴的是視覺與聲音。
7. 鼓勵身體活動:小孩子,特別是嬰兒與學步兒,如果要求他們坐在螢幕前一段時間,可能很容易就會覺得疲倦,因此對時間的期待要實際一點。試著一起跳跳舞中斷一下對話,如果孩子累了,就鼓勵他們起來動一動。
8. 一個結束的儀式:知道如何結束通話是很重要的,就像我們實際對話的時候也一樣。這也是與家人建立關係的美好且往往特殊的方式。我記得我的祖母在要結束跟我的兒子的 Skype 對話時,她會說:「我愛你小男生,做媽媽的好寶貝喔!」接著她會給他一個大大的、虛擬的吻,每一次他們都會有這樣一個儀式,而我的兒子真的很喜歡這個特殊的小儀式,也會在我祖母忘記時,要求她做這個儀式。


基石二:語言
科技如果使用恰當的話,可以支援孩子的語言發展,而它也不會剝奪孩子「面對面」互動的機會。現在家庭生活忙亂的步調,也意味著我們未必一直有機會與孩子一起使用科技產品。身為母親,我完全了解有時候我們仰賴螢幕來娛樂孩子,或讓孩子有事做,目的是為了去打個電話、完成一些工作或者準備一餐飯,這是可以允許的,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情況而覺得有罪惡感。

共同觀賞的小撇步

可以的話,盡量跟孩子一起使用科技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非常小的孩子(兩歲以下),他們很難將平面螢幕與實際生活中的立體物品產生連結,需要我們的協助(研究者稱之為「影像的缺陷」)。

舉例來說,孩子也許會在電視上看到一匹馬,但是可能無法立刻認出書中或是真實生活中的馬。只要與他們說話,就可以協助他們理解,同時也能鞏固與強化他們腦中負責語言的神經路徑。

對於較年長的孩子來說,我們與孩子共同觀賞依然很重要,因為我們是在建立關係,也傳遞強烈的訊息給孩子知道我們重視他們上網所做的事情。當我們創造與鼓勵一個開放的科技環境時,我們也在強調科技不是祕密或禁忌,而且我們的上網行為是很重要的。
這裡有一些想法可以讓共同觀賞變得更容易、也更容易達成,這些建議是所有年齡都適用的:

1. 將科技產品放在家裡的中央、大家都可以接近的地方:像是客廳或者是廚房。用這種方式,你可以在參與的同時,也立下所有重要的界線。
2. 不要嘗試單獨去做:也請手足、同儕跟祖父母一起來協助,那麼孩子在使用科技的時候,就有對象可以說話。
3. 問問題:詢問他們正在做什麼? 他們正在看什麼?特別是當你可以坐下來跟他們一起使用的時候,同時也要表現出對他們螢幕上的活動感到有興趣。
4. 繼續講話:在使用科技產品之前、使用中或之後,都要繼續說話。這可以防止數位僵屍效應,但是不要認為他們每次使用螢幕的時候,你都要這麼做!在他們使用科技產品之前,很快地問一下他們計畫做什麼,或者他們期待這一集或是這個應用程式會是什麼內容(這叫做「認知準備 cognitive priming」,讓腦部可以調整好要注意的是什麼)。當他們使用科技產品的時候,偶爾看看他們在做什麼。記得,我們不想要干涉他們正在做的事,而是試著詢問他們這些影片中的人物打算如何處理問題,或者他們計畫要怎麼進行遊戲。在他們用完科技產品之後,鼓勵他們說說剛才做了或看了什麼。這可以協助他們(跟我們自己)決定他們了解到(或不了解)什麼。而我們可以在這樣的經驗中,更進一步地拓展更多可以教育他們的時刻。
5. 準備好:準備一份電視節目、電動遊戲或者是應用程式的清單,這些是當你不能跟他一起觀賞的時候,你會樂意讓孩子使用的。正確地寫下電視節目的名稱、列出一些網站如YouTube 的播放清單、預錄電視節目或者是收集一些 DVD。
6. 輕鬆一下:我們與孩子的互動並不需要都和學習目標或節目內容有關聯,我們可以在看非教育性的節目時跟孩子互動,而且對孩子仍然有助益。舉例來說,討論電視劇裡的人物是怎樣處理社交情境的,這可以是討論一些重要議題的很棒平台。記得:有時候玩樂一下也是可以的!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