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2扇門
讓故事時間變成更親密的交流

「說故事」往往只能照本宣科,不能任意改變故事的內容,故事情節的舖陳令孩子感到失望或錯愕的時候,何不考慮自己來編故事呢?即使你不是大作家或大編劇家,但是照樣可以成為孩子專屬的故事大王。現在就一起來編個故事給他聽吧!

‧打開親子交流的寶盒

有的父母會問:「我買了很多童話故事書,而且都是經典名著,還每天撥出時間說故事給孩子聽,為什麼還要我再絞盡腦汁編故事呢?」

媽媽能堅持說故事書給孩子聽,費心挑選了經典名作,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除了說故事給孩子聽外,如果能有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故事情節,那又是另一件美好的事。

單純說故事固然是很好的親子閱讀狀態,卻存在一些小小的缺點。

首先,說故事容易流於只是「念字」、「讀句子」的空洞形式,而編故事則是著重在與孩子的「親子交流」。當你在說故事時,你的眼睛、嘴巴和思考,基本上是跟著書中既定的情節走的,書裡的故事怎麼描述,你就怎麼讀,即使加強了抑揚頓挫的語氣,還是很容易變得照本宣科。雖然有時不得不停下來為孩子解釋裡面的情節或人物,但基本上還是會忠於原著,不會任意更動故事的情節和結局。

有些父母怕孩子打岔,還會事先約法三章:「我說故事時你不要插嘴」、「等我全部說完你再問問題」,如此一來,說故事好像變成了大人的獨角戲。但如果等到故事說完才讓孩子提出問題,多半的孩子早就忘了剛才要問什麼了!

還有些父母把說故事當成不得不做的「工作」,純粹只是「應觀眾要求」。一旦說故事的人失去了對故事本身的熱情時,孩子其實很容易從語氣中感受到你的不耐煩,所以聽完故事時也不會覺得開心。此時你也會感到特別無辜:「我不是已經說故事了嗎?為什麼你還不開心呢?」

年幼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完整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會透過一些行為,讓父母了解他們要的不只是「說」故事而已。比方他會要你說更多的故事,不遵守約定說好的結束時間,甚至鬧脾氣不願睡覺!孩子想聽更多,父母卻只想趕快結束,最後大人和小孩都可能不愉快。然而如果是自己編故事就算說到一半被孩子打斷,也可以趁機發展新的情節,在過程中和孩子保持互動。萬一真的不知道怎麼接下去,還可以請孩子提醒和幫助你。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孩子是在「打斷」你說故事,而是在「參與」你所編造的故事。

「說故事」了解的是別人的想法,但是自己「編故事」,卻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專屬非賣品!

從來沒有哪一套育兒書籍,能夠滿足所有父母的需要,也沒有哪一種教材,適用於所有的孩子。當然,更不會有哪一個故事,能完全契合每個孩子的心智需求。父母是最理解孩子的人,從孩子出生起,父母便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共同生活,這其中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向任何人說清楚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誰是最瞭解孩子的人?當然就是父母,父母最明白孩子的興趣喜好,也最能看出他們的與眾不同。

每一個故事都是根據作者的閱歷、知識背景,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所構思出來的創作,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很好的生活範例,或是內化成自己想法的一部分。可是它終究是別人的想法,只有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狀況和興趣的人,你可以重新構思故事的架構,並且編造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即使借用其他故事的架構也不要緊,對孩子的日常觀察、孩子隱藏的個性、情緒和生活細節,都是絕佳內容的「第一手素材」。只有父母為孩子量身打造的故事,不管是故事背景、情節內容、教育寓意,甚至說故事時的神情動作等,這些都是一般故事書無法比擬的,孩子也能從中更加感到親切和溫馨。(節錄)

第4扇門
來點神祕又奇怪的開頭吧!

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有趣的故事開頭,能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期待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不露痕跡又簡單的開頭技巧

故事的開頭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了孩子是否會跟著你的思路一起走下去。成功的故事開頭能瞬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充滿期待地聆聽你接下來要講的故事。

我們先把「從前從前,有一個……」、「在森林裡,住著一隻……」這種「老套」的故事開頭拋到一邊去,試著用更有創意的方式來起頭,讓孩子對你要講的故事,永遠保持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讓孩子感興趣的故事開頭有很多種,例如:猜謎、提問、模仿擬聲、兒歌、懸疑等方法。現在,假設你準備要講一個《大公雞吃豆子》的故事,要怎麼讓故事的開始更有趣呢?

【方法一】利用「猜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說出:「你猜一猜」的時候,喜歡挑戰的孩子,一定會眼睛為之一亮,我們就利用孩子喜歡「猜謎」的心理,慢慢將故事的主角帶領出來。你可以先和孩子玩猜謎的遊戲,問他:「頭戴大紅帽,身穿羽毛衣,晚上牠不叫,早上催人起。你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如果他一時猜不出來,你可以用學公雞叫、學公雞走路的樣子來提示他。當他猜出這是「公雞」後,你就可以開始進入故事主題了:「有一隻漂亮的公雞,牠特別愛吃,可是就是不愛吃玉米」

【方法二】利用「提問」,讓孩子帶著期待的心情聽故事

使用「提問」的方式做為故事開頭,會讓你的故事一開始就與孩子建立了互動關係,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了說故事的遊戲,這比純粹的「你說他聽」有趣多了。和「猜謎」的開頭一樣,一開始時你故意裝出疑惑的樣子,問他:「咦?一大早最愛大聲叫,叫小朋友起床的是什麼動物啊?「此時孩子會動腦筋思考,想一想說:「我知道,是大公雞!」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我們就表演公雞的聲音或是動作給他看,當他回答出來後,就繼續問他:「那你知道大公雞愛吃什麼東西呢?」接著就可以從一問一答中,引導孩子帶出故事的重點。等到他進入情境後,你就可以正式開始說故事了:「小雞愛吃玉米,小狗最愛啃骨頭,小貓最愛吃魚了。但是,卻有一隻大公雞很討厭吃玉米」

【方法三】利用「兒歌」,唱出琅琅上口的開場白

如果你經常唱兒歌給孩子聽,不妨把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兒歌和故事結合,熟悉的情節會讓孩子感到親切而吸引人。如果改編的正好是他最喜歡的兒歌,他一定更有興趣!其實我們常常唱的許多兒歌,本身就是一個小故事,我們只要動點腦筋,就能隨意改編成完整的故事。所以在教孩子唱兒歌的時候,順便編個相關的故事給他聽,不僅讓他理解,還增加他的想像力,真是一舉兩得啊!例如,你可以把「兩隻老虎」這首兒歌,改編成《有情有義的小老虎》:「有一隻沒有眼睛的老虎,牠覺得牠是世界上最可憐的老虎;而另外一邊有一隻沒有耳朵的老虎,牠也覺得牠是世界上最可憐的老虎。有一天,當牠們哀聲嘆氣時,遇到了彼此……

【方法四】模仿「擬聲」,為故事增添童趣

「擬聲」是最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形式之一,例如動物的「喵喵喵」、「嘎嘎嘎」、「汪汪汪」等叫聲,當妳一開始模仿時,孩子馬上就知道妳說什麼了,許多孩子還會跟著妳一起模仿,說不定還會發生很多好笑的趣事。

除了模仿動物的叫聲,還有許多擬聲可以在說故事時發揮,例如「砰!砰!砰!」的敲門聲,「叩!叩!叩!」的腳步聲,以及「嘩!嘩!嘩!」的流水聲等。

我們回到之前公雞的故事為例。在故事一開始時,妳可以先學學公雞的叫聲來引起他的注意:「咕!咕!咕!」很有可能妳還沒學完,孩子就已經搶先說:「是大公雞!」這時候,妳就可以接著說:「咕!咕!咕!我是一隻大公雞,我最近沒胃口,特別討厭吃玉米。寶貝,妳喜歡吃玉米嗎?」

【方法五】利用「探索」形式,引發孩子積極的動機

直接取「某段故事情節」作為開頭,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怎麼說呢?指出一個「結果」或「段落」,反而啟發了孩子自己的想像與好奇,他會跟著你的故事去想像各種情節,在腦中展開探索奇奇怪怪的「為什麼」?孩子自然地隨著爸爸媽媽進入編故事中,從被動的「聽」,轉為主動的「想」。

例如,我們延續「公雞」的故事,你可以用這樣的情節開始:「一隻大公雞從農場逃跑啦!牠是農場裡唯一一隻討厭吃玉米的雞。現在讓我們來當偵探,調查一下牠是怎麼逃走的,躲到哪裡去了」

【方法六】利用「懸疑」,激發孩子的思考力

「懸疑」與「探索」的形式有些類似,差別在於我們在不給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先描述一個生動的現象,讓孩子去思考,接下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例如:「一群人不知道在圍觀什麼?」、「一隻小花狗慌慌張張地跑過來」「我們還可以趁機製造一些緊張氣氛,讓孩子迫不及待地想快點知道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回到「公雞」的故事,你可以這麼說:「『嗚∼嗚∼嗚∼』咦?是誰躲在草堆後面哭得那麼傷心呀?原來是一隻大公雞。平常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一定是遇到什麼特別難過的事,才會哭得這麼傷心吧!到底是什麼事呢?」當你說到這裡的時候,孩子會馬上集中精神思考,到底是什麼事讓大公雞傷心的哭泣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