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推薦序一】挾美學以令瘋狂
許 雲 翔(風野藝術協會理事長、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

國中時的我,因為同學進步神速,跟著同學到畫室參觀。從此,就與「風野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依稀記得參觀當天,老師就要我跟著同學一起隨意的畫畫看,下課前還提醒我隔天要記得來上課。我支支吾吾,不知道怎麼開口告訴老師「我家沒錢繳學費」。
沒想到,老師透過各種管道找到我父親,然後我順利到畫室上課了。很久之後才曉得,原來老師只酌收極為低廉的學費。直到高中念了「復興商工」,為了五花八門的作業與大大小小的校內外競賽,放學後,幾乎都是在畫室度過,例假日也不例外。畫室幾乎成了我第二個家。
這段期間,我開了人生中第一場個展,展覽主題為「色盲畫者」。我真的是色盲。那時引起參觀民眾好奇心,紛紛跑來詢問「色盲要怎麼畫圖」。其實,是因為畫室老師的耐心與用心,讓我逐漸接受了自己的缺陷,不再為此感到自卑,提起畫筆,自然而然就畫下去了。在畫室學的不只是怎麼畫畫,還學會了:認識自己、面對自己、接受自己。
高中畢業後,因為工作關係,我學了景觀雕塑的設計與製作,退伍後,回到校園學了視覺設計、廣播電視、電影等,這都是因為在「風野藝術」的教育方向下,我學會了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就這些專業,即便跳脫了本科系,依然能順利過關斬將。
在「風野藝術」學到的是十八般武藝,江老師給予的不只是術科的指導,還有人生方向的引導,這是我在各領域的藝術工作都能一通百通的最主要原因。這本書寫的是老師面對生活的態度,更是享受生活的方法。享受的前提並不是多完美多誘人的外在環境,而是最純淨最適合當下的心境。美的事物數都數不完,有心的人才能看得見,才懂得去體會。



【推薦序二】美學開了一扇魔法的門
俞 美 蓮(日式威廉髮藝集團造型藝術總監、教育技術師資總負責人)

進入美髮業的那一天起,我便立志成為髮型設計師,至今已超過三十四個年頭。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傻傻地做、認真地學,這股傻勁也讓我傻出了滿滿的大平臺,傻出了一片的機會。髮型教學也讓我走入藝術造型的世界,進而感受沉浸在藝術之中的幸福感。身為造型藝術總監的二十八年,年年帶領髮型設計師團隊到日本Tony、Guy學府與澳洲等國觀摩,學然後知不足。
來到風野藝術畫室,為的是提升自己美學的素養和紓解工作上的壓力。風野藝術是一個無壓力的學習空間,讓我走入一個藝術的魔法之門,成為一個可以揮灑自己腦子裡最夢幻、最浪漫的情感天地。每每來到畫室上課,我的心情雖然興奮卻顯得平靜,因而可以盡情享受繪畫時的美妙時光,江老師對美學的修持,從他與他的孩子、他的學生的相處互動中,就可以看見。我看到的是,藝術的美學原來就來自於生活的態度與觀念。
記得第一次走進畫室,映入眼簾的就是江老師的畫作,藍綠灰階的色調中,讓人感受到裡頭充滿了故事、充滿了生命、愛與自由,原來藝術離我並沒有那麼遠。在和三個開朗、活潑、聰明又善解人意的小老師(他的兩個女兒和兒子)後,便更加確定,我是真的選對地方了。
學畫的時候,欣賞他與孩子間的互動,開放中不失堅定的原則,就像江老師給我的作畫方向,他總是耳提面命地說「大方向要對,小細節可以慢慢經營」,他想傳遞給學生的很簡單,希望我們在畫畫時,不要一味追求「像」,而是要了解整個作品的結構、個性、內涵等。畫出自己的風格,比像不像,來得更重要。
這就像他對孩子的教育一般,三個孩子各自有自己的想法與個性,但愛家的中心思想皆然。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更加能感同身受。江老師真的是個非常值得學習的人,不僅是他對於藝術的專業與用心,還有對於生活美感的氛圍營造,都有助於美的教養練習。



【推薦序三】
繞路遇見最美的風景
吳 孟 玲(華得聯合法律事務所負責人、學生家長)

民國七十五年的我,每天都會經過巷子裡的風野畫室,裡面常擠滿了穿制服的學生在畫畫。但始終覺得這與我似乎沒有什麼關聯,尤其後來搬離永和。怎知道三十年之後,有那麼一天我會進入這個教室,與江老師有了連結。
我的大女兒從小對繪畫有興趣,也有不少人讚許她的才華。但因為大人覺得「興趣不能當飯吃」,就沒有往科班送,甚至一直刻意忽略女兒內心的聲音。她在讀國二時,勇敢說出想法「我不考高中,想要念美工科」,全家都持反對意見。我想當孩子的啦啦隊,但在又有傳統價值觀的包袱,對我而言,實在拉扯。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回到永和、經過風野畫室。當時,只是替女兒找資訊,就在門口遇見了一位白髮蒼蒼、留著鬍子的性格男人。相談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就是畫室創辦人江清淵老師。在數十分鐘的交談,他告訴我什麼是美學,什麼是美術教育,也告訴我學藝術的孩子創造力的無限可能。要我暫時放下原有價值觀,因為學藝術對孩子的未來職涯絕對加分。
因為江老師的一席話,我似乎在渺茫中看見希望的燈火。先是說服了自己,回家後還積極與先生溝通。於是,孩子如願朝進入第一志願復興美工邁進,也開始了在風野畫室的生活。原本,我以為畫室只是讓提供孩子學畫的場所,也以為畫室裡的老師只是在教導孩子繪畫的技巧而已。但透過孩子的分享發現,老師還會規範他們生活常規,關心他們的生活作息,在意他們說話的方式。我與老師溝通時,更知道江老師對孩子的觀察非常精準,對孩子的規劃更是全面性的。這位江老師不只是畫畫老師,更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在這裡不只是學技巧,而是學一種態度,對生活的態度,對美的態度。
有人讚賞我對孩子的開明,但我認為是孩子用生命撞開大人封閉的思想和觀點。與其為孩子下指導棋,強勢安排他的人生,不如允許孩子繞路,每條路都有獨特的風光和收獲,這將成為孩子人生精采的一頁。
技巧或許會與時更替,但對的態度可以幫助孩子走得久遠。感謝江老師給了孩子一生可以帶著走的才能與美學態度。透過這本書,我相信有更多的父母,能了解我所說的每一個感激。



【推薦序四】藝術的柔化讓叛逆找到光
成 定 瑜(鯨魚畫室負責人、典賞藝術中心負責人)

國三那年,我來到手足情畫室,與江老師首次見面。他跟我既定的藝術家形象有點不同,不是走長髮長鬍子的頹廢風,而是在嚴肅中帶點高傲的瀟灑氣質。永遠記得當時江老師用相當堅定的眼神看著我,對我說「同學,藝術是一條不歸路,你確定要走這一條路嗎?」這句話讓我顫抖了一下,馬上啟動大腦的緊急思考備戰模式。「對!我要走這條路!」我是這樣回答的。就這樣,開始我的藝術人生。
從小我就喜愛塗鴉,但僅僅為日常抒發,隨意手繪幾筆,來畫室上課之前,可以說是從未接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江老師與他的太太林老師就是我的啟蒙老師,也是將紮實素描功力傳授於我的師長。在習畫的日子裡,他們兩位老師總是給我最充分的指導、鼓勵與關心。在這裡,我不僅僅是學到很多的藝術的觀念與作畫的技巧,也慢慢地清楚自己未來的志向,並更確立自己的人生規劃。我想,這一切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寶藏。
我在人生最叛逆的時刻,走到了手足情畫室。江老師夫婦用耐心與用心感化了渾身是刺的我,並帶領我進入了藝術圈。最重要的是,他們透過鼓勵讓我重新建立了自我的信心。江老師對我們的期許,不只是在藝術的領域中發光發熱,也希望我們這些子弟兵,將來能自己開畫室,將藝術的種子傳承下去,這句話聽在我的耳裡,也放在我的心裡,更成為我未來的目標。
因為藝術,我遇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女人。他與我讀同一所大學,同樣是美術系的學生。我們相愛相戀,並與我一起攜手築夢。結成連理後,我們從名字裡各取一個字的諧音,成立了「鯨魚畫室」,開始投入美術教育工作。效仿江老師與林老師夫婦的教育精神,傳承藝術。
畫室歷經辛勤耕耘,經營日趨穩定,我重拾畫筆努力創作,也獲得業界許多肯定,繼續朝著藝術這條的不歸路邁進,我想,我走對了這條路。這本書的出版正如江老師始終的堅持,即使他現在被稱為大師,仍然認為藝術必須融入生活,在生活中看見美的存在,就活出藝術人生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