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英國媽媽這樣教孩子

9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英國媽媽的隔離教育法

我們的家是由英國爸爸和韓國媽媽組成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教育寶寶時英文和韓文都會都使用,孩子最快了解的卻是「No」這個字。孩子會快速認識「No」這個單字,是由於丈夫的影響,一開始只要孩子想爬上樓梯,或是碰觸危險的東西,丈夫就會立刻說:「No!」剛開始只有說一兩次「No」,但是從學走路開始次數就變多了,態度也變得更堅定。

後來,孩子學會懂得看爸爸的臉色,只要丈夫一說「No」,就會開始一邊哭鬧,一邊停止被禁止的那個動作。滿週歲時帶她回韓國,娘家的媽媽看到這副景象抱怨:「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應該讓她搗蛋,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的爸似乎太常制止了。每一句話都要用『No』結尾,這樣孩子會變得膽怯不敢玩。」但是丈夫卻有不同的看法:「孩子從十八個月大開始產生自我意識,變得會經常吵鬧;在那之前,必須要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的行為,否則無法分辨自己的行為是正確、還是不正確的。如果讓孩子了解『No』這句話,媽媽也可以安心地採取正確教養方式。」

習慣把「No」掛在嘴邊的不僅只有丈夫,這其實是英國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有很多小孩的地方, 最常聽到的話之一就是「No」、「Stop」 和「Stopping」。英國人將孩子的哭鬧情形稱為「情緒易怒」 (Temper Tantrum)。一般而言,孩子成長到兩歲之後,話會變多、力氣變大,而且變得固執,甚至會有咬人或打人的攻擊性行為,哭鬧的孩子讓媽媽的育兒之路變得更加艱辛。然而,在英國很少見到特別哭鬧的孩子,倘若子女在公共場所哭鬧耍脾氣,父母會堅定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說:「No!」英國媽媽會壓制孩子,嚴格控管孩子們無謂的哭鬧或是壞脾氣。

如果遇到固執愛耍脾氣的孩子,媽媽一說不行,就會哭得更大聲或是在地上打滾。越是如此,媽媽就越不能動搖。如果媽媽表現出很在意的樣子,就會在無形中助長孩子的氣勢。此時就要忽視孩子,直到他冷靜下來為止。英國父母遇到孩子們在公共場合鬧脾氣時,會用力抓住孩子的雙手,直到孩子冷靜下來。為了防止孩子無理取鬧,重要的是養成每天固定的吃飯時間、遊戲時間和睡眠時間等規律。關於這一點,英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常使用的就是「隔離教育法」(Time-Out)。當孩子破壞家規(House Rule)或是無理取鬧時就會大喊:「Time-Out!」讓哭鬧的孩子在獨立空間內整理情緒,給他一段自我反省的時間。此時英國父母會指著一樓客廳上二樓臥室的樓梯,對孩子說:「Go to the naughty step!」稱之為「思考的樓梯」。而韓國的「隔離教育法」則是「思考的椅子」,讓孩子們坐在椅子上冷靜冷靜。

將「隔離教育法」運用在孩子身上時,要明確說明孩子做錯了什麼。另外,「隔離時間」最好用孩子的年齡來計算,例如滿兩歲的孩子隔離兩分鐘、滿三歲的孩子就是三分鐘、滿四歲就是四分鐘……。如果隔離時間還沒結束就離開樓梯,一定要請孩子再次坐下,然後用嚴格而溫和的聲音說明隔離的理由。隔離結束後要接受子女認錯的道歉,媽媽也要感謝懂得自行反省的子女,並且不要忘記給予稱讚。

英國媽媽不會輕易對子女投降、舉白旗,無論孩子再怎麼無理取鬧、固執、耍脾氣,只要媽媽說:「No!」答案就永遠都是「No」,不會三心二意,讓孩子無所適從。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