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四章)

孩子開始說話時,我們就會變得更貪心。
想要把所有對孩子好的話通通告訴他們。
雖然這樣的心意也是愛,
卻會讓對話的「量」變得比「內容」重要。
好像非得把想說的話都說完,畫上句點,
才覺得痛快的樣子。
最後,只是說了自己想說的,而非真正為了孩子而說的。

不是只要聽了那些為他們好的話,孩子就能成長得很好,
那些對孩子好的話,也不是要全說完才叫做「會教養孩子」。

話不要只用嘴巴說。
靜靜地聆聽就是我們的表達。
睜大雙眼,點點頭,
聽到最後,哪怕不給任何建議,
光是這樣的態度就能幫助孩子解決很多問題了。

與孩子交流,陪他一起玩,真的很好。
這個時候父母只要坐在一旁靜靜地守著孩子,
孩子就能感到發自內心深處的溫暖充實。

話語也是如此。
不是為說而說,而是為了聽而說,
反而更能傳達更深更真實的心意。

Chapter 1-31
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的話會撞到喔

孩子在人很多的地方跑跑跳跳,這時候,大家會如何跟孩子說呢?會說:「你這樣,那個爺爺會罵你喔!爺爺,你罵他沒關係!」或者,「大家都在看你了,你再這樣大家都會討厭你!」孩子聽了很緊張,馬上坐好,小心翼翼地看向四周,但是旁邊根本沒人說什麼。孩子搖頭晃腦地想:「沒人罵我耶?」然後又開始跑跳了。
這個時候,請對孩子說:「你看,人很多吧?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的話會撞到喔,所以不能亂跑。」如果孩子還是一直跑,要立刻牽住孩子的手,將孩子帶離。

請讀出聲音來吧?

「你看,人很多吧?
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的話會撞到喔,
所以不能亂跑。」

在教育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時,我們常常會利用周邊的人物,像是「那邊那個奶奶在看你!你要被罵了。」或「你再哭的話,醫生叔叔會幫你打一根大大的針。」或「你這樣的話,你的朋友都會討厭你。」「老師討厭這種學生!」等等。
在某些特定的場所、情況中不被允許的行為,都是為了和他人和平共處所必須遵守的規則,這個規則和我們個人的心情、喜好與選擇無關,也與其他人的心情、喜好、選擇無關。不管有沒有其他人、不管其他人有沒有盯著看,或是其他人喜歡或討厭,該遵守的規範都不會改變。
因此,在教導孩子這些部分時,請告訴孩子:「這本來就是原則!因為我們和大家一起生活,所以有一些行為不能做。」這樣孩子才能學到「啊!原來不能這樣做啊!」讓孩子「自己」學習、「自己」思考並且「自己」決定,也就是說,學習與行為的主體是「孩子本身」。過程中,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主導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果你這樣的話,其他人會喜歡你嗎?」當我們這麼說時,行動的主導權反而落在他人手上,這反而是比較低階的道德思維 (註:就道德發展階段而言,他律之上是自律,故而培養孩子自律非常重要),況且,不該做的行為不論何時何地都不該做,與他人無關。
為了控制孩子的行為而利用周邊的人,短時間內或許會有效,但是卻很難明確地教導孩子們是非對錯的觀念。



Chapter 3-41
好了,出去散散步如何?

孩子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父母看著像僵屍一般坐在電視機前直盯著電視的孩子,忍不住爆發了。「不要再看了!」然後拿起遙控器直接把電視關掉。
對於喜歡看電視或是熱衷手機遊戲的孩子,這不是個好方法。因為孩子看得正入迷,父母這樣打斷他只會讓他覺得很煩或生氣而已。如果直接關掉電視的話,孩子的反抗心會更重。我們這樣做,的確可以暫時地讓孩子停下看電視、手機或是電玩的行動,但卻很難讓孩子好好地靜下來聽我們的教導並且改正錯誤的行為,而且也很難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去做接下來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因此,在關掉電視前,先對孩子這樣說:「好了,今天看太久囉。出去散散步如何?還是要玩捏麵人遊戲呢?」像這樣提供孩子幾個選項讓孩子來選擇比較好。至於選項的部分,可以彈性地選擇孩子們平常最喜歡的遊戲項目。如果是大孩子的話,最好在關掉電視機前二十分鐘提前告知他。

如果你想和孩子談談關於他無法控制的行為,最棒的時機不是在他投入那件事情的瞬間,而是在他隔天沒有做那件事情的時候。這樣孩子才有可能稍微多聽父母的話一點。

一起讀出聲音來吧?

「好了,今天看太久囉。
出去散步如何?
還是要玩捏麵人遊戲呢?」



Chapter 3-41
嗯,你很快就吃完了,真棒!


這一篇要與大家談談頂嘴。媽媽對孩子說:「最近你在幼稚園裡,老師讀童話書的時候你就跑走,飯也吃得很慢……」孩子突然打斷你的話,反駁:「沒有,我吃得很快!」這個時候請不要質疑孩子:「你什麼時候吃得很快?」或「你在胡說什麼,昨天明明也吃得很慢!」當孩子說:「不是這樣,我做得很好。」時,請認同他,輕輕帶過,說:「嗯,這樣啊,你很棒。」才是聰明的做法。這樣才不會養成孩子頂嘴的習慣,最好認可地對孩子說:「嗯,你很快就吃完了!真棒!」然後接續原本要講的話題為佳。

請讀出聲音來:

「嗯,你很快就吃完了!真棒!」

孩子在幼兒期特別喜歡頂嘴,這是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達到能掌握整體脈絡的緣故。很容易特別執著於父母說的某一個單字,導致原本的對話中斷,或不斷鑽牛角尖式地頂嘴。
這種時候希望大家不要指責孩子。因為指責孩子的話,父母的重心很容易轉移到孩子頂嘴的事情上,忘了原本要說的話;孩子可能會變得更敏感,甚至連父母說話的口氣都會有反應,反而形成頂嘴的惡性循環。
「你到底懂不懂我的心?」
某齣連續劇的主角幽怨地說。
寂寞與悲痛盈滿胸懷,
他哀戚欲絕地癱坐在地。

想要別人懂我們的心,
並不是期盼對方讓我們隨心所欲,
而是希望對方能接受我有自己的心意、自己的想法,
希望對方能認可我的心意與想法都屬於我自己。
哪怕它與我深愛的你不同,
希望你也能像尊重自己般尊重我,
因為當你認可我的時候,我才能夠自在。

「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
能懂我的心,就是「肯定」。

有人能懂我的話,心就會變得溫暖。
一次小小的肯定,就像在我心中點燃一根小小的蠟燭。
如果,那個「有人」是「父母」,
想必連現在的我們也都覺得很開心。
就連長大成人的我們尚且如此,
更何況孩子們呢?
Chapter 1-31
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的話會撞到喔

孩子在人很多的地方跑跑跳跳,這時候,大家會如何跟孩子說呢?會說:「你這樣,那個爺爺會罵你喔!爺爺,你罵他沒關係!」或者,「大家都在看你了,你再這樣大家都會討厭你!」孩子聽了很緊張,馬上坐好,小心翼翼地看向四周,但是旁邊根本沒人說什麼。孩子搖頭晃腦地想:「沒人罵我耶?」然後又開始跑跳了。
這個時候,請對孩子說:「你看,人很多吧?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的話會撞到喔,所以不能亂跑。」如果孩子還是一直跑,要立刻牽住孩子的手,將孩子帶離。

請讀出聲音來吧?

「你看,人很多吧?
在這種地方跑跑跳跳的話會撞到喔,
所以不能亂跑。」

在教育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時,我們常常會利用周邊的人物,像是「那邊那個奶奶在看你!你要被罵了。」或「你再哭的話,醫生叔叔會幫你打一根大大的針。」或「你這樣的話,你的朋友都會討厭你。」「老師討厭這種學生!」等等。
在某些特定的場所、情況中不被允許的行為,都是為了和他人和平共處所必須遵守的規則,這個規則和我們個人的心情、喜好與選擇無關,也與其他人的心情、喜好、選擇無關。不管有沒有其他人、不管其他人有沒有盯著看,或是其他人喜歡或討厭,該遵守的規範都不會改變。
因此,在教導孩子這些部分時,請告訴孩子:「這本來就是原則!因為我們和大家一起生活,所以有一些行為不能做。」這樣孩子才能學到「啊!原來不能這樣做啊!」讓孩子「自己」學習、「自己」思考並且「自己」決定,也就是說,學習與行為的主體是「孩子本身」。過程中,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主導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果你這樣的話,其他人會喜歡你嗎?」當我們這麼說時,行動的主導權反而落在他人手上,這反而是比較低階的道德思維 (註:就道德發展階段而言,他律之上是自律,故而培養孩子自律非常重要),況且,不該做的行為不論何時何地都不該做,與他人無關。
為了控制孩子的行為而利用周邊的人,短時間內或許會有效,但是卻很難明確地教導孩子們是非對錯的觀念。
Chapter 3-41
好了,出去散散步如何?

孩子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父母看著像僵屍一般坐在電視機前直盯著電視的孩子,忍不住爆發了。「不要再看了!」然後拿起遙控器直接把電視關掉。
對於喜歡看電視或是熱衷手機遊戲的孩子,這不是個好方法。因為孩子看得正入迷,父母這樣打斷他只會讓他覺得很煩或生氣而已。如果直接關掉電視的話,孩子的反抗心會更重。我們這樣做,的確可以暫時地讓孩子停下看電視、手機或是電玩的行動,但卻很難讓孩子好好地靜下來聽我們的教導並且改正錯誤的行為,而且也很難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去做接下來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因此,在關掉電視前,先對孩子這樣說:「好了,今天看太久囉。出去散散步如何?還是要玩捏麵人遊戲呢?」像這樣提供孩子幾個選項讓孩子來選擇比較好。至於選項的部分,可以彈性地選擇孩子們平常最喜歡的遊戲項目。如果是大孩子的話,最好在關掉電視機前二十分鐘提前告知他。

如果你想和孩子談談關於他無法控制的行為,最棒的時機不是在他投入那件事情的瞬間,而是在他隔天沒有做那件事情的時候。這樣孩子才有可能稍微多聽父母的話一點。

一起讀出聲音來吧?

「好了,今天看太久囉。
出去散步如何?
還是要玩捏麵人遊戲呢?」

Chapter 3-41
嗯,你很快就吃完了,真棒!


這一篇要與大家談談頂嘴。媽媽對孩子說:「最近你在幼稚園裡,老師讀童話書的時候你就跑走,飯也吃得很慢……」孩子突然打斷你的話,反駁:「沒有,我吃得很快!」這個時候請不要質疑孩子:「你什麼時候吃得很快?」或「你在胡說什麼,昨天明明也吃得很慢!」當孩子說:「不是這樣,我做得很好。」時,請認同他,輕輕帶過,說:「嗯,這樣啊,你很棒。」才是聰明的做法。這樣才不會養成孩子頂嘴的習慣,最好認可地對孩子說:「嗯,你很快就吃完了!真棒!」然後接續原本要講的話題為佳。

請讀出聲音來:

「嗯,你很快就吃完了!真棒!」

孩子在幼兒期特別喜歡頂嘴,這是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達到能掌握整體脈絡的緣故。很容易特別執著於父母說的某一個單字,導致原本的對話中斷,或不斷鑽牛角尖式地頂嘴。
這種時候希望大家不要指責孩子。因為指責孩子的話,父母的重心很容易轉移到孩子頂嘴的事情上,忘了原本要說的話;孩子可能會變得更敏感,甚至連父母說話的口氣都會有反應,反而形成頂嘴的惡性循環。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