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數人總是賺越多,花越多
從小到大,父母和老師總是說要努力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大學畢業後,只要進入一間好公司,擁有穩定且待遇高的薪水,持續認真工作就能升遷、升官,薪水也會持續增加,未來一輩子的生活就會很安定、很有保障。
當我們終於從大學畢業,領到人生中第一份薪水時,內心會很喜悅、很有成就感,原來自己有能力賺錢了。自己賺來的錢可以自由支配,再也不用受父母規定、限制,自己作主的感覺真棒!以前想買但沒錢買的商品、最新流行的產品、朋友有的東西,一樣也不能錯過。在「小孩才做選擇,大人當然全都要」這句網路流行語的洗腦下,每當面臨想擁有的東西時,便在心裡對自己說:我已經是大人了,我要盡情享受人生,想要的東西就全部買下來!
電視節目、網路影片、街道上、百貨公司裡充滿五花八門的廣告,隨時隨地都有各種欲望刺激著你,而你照單全收、不停地花錢消費,卻在某一天突然發現,銀行帳戶裡的金額怎麼越來越少?信用卡費、電話費……各式各樣的帳單蜂擁而至,月初收到的薪水隨著支出一點一滴減少,到了月底,餘額幾乎歸零,才驚覺自己陷進「入不敷出」的狀態。
因為擔心錢不夠用,在沒有錢的壓力之下,只好拚命工作、加班。等到下個月領薪水,戶頭一時間又有很多錢了,結果,在欲望的誘惑下,忍不住買了更多東西,把之前的擔憂丟到一旁。本來以為花更多時間工作、賺更多薪水,就會變得更有錢,實際的狀況卻是「賺越多,花越多」,生活甚至會一不小心落入「工作→賺錢→花錢→工作→賺錢→花錢……」的無限循環(見圖表1-1)。所以,你可能時常聽到大人感嘆,每天忙得團團轉,卻不知道自己在窮忙什麼,日復一日過著同樣的生活。
多數人剛開始投入職場時都滿懷熱情,期望努力打拚後,有朝一日能升官發財,退休時能領到一筆豐厚的退休金,安享晚年。然而,隨著時間年復一年地過去,有些人會慢慢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是在為自己工作、為自己賺錢,而是在為別人工作、為別人賺錢。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雖然上班領到了薪水,但大部分獲益都是給了公司和老闆;雖然買到了東西,但其實是將錢付給商店;雖然買了房子和車子,但貸款和利息其實是在幫銀行賺錢;薪水雖然會隨著年資增加,但同時,要繳給政府的稅金也增加了,有更多錢從自己的戶頭轉移到政府的公庫(見圖表1-2)。有些人把賺到的錢都付給別人,卻沒有留任何錢給自己,不管工作多久,口袋仍空空如也。
日子一久,這些人滿腔的熱情便慢慢消失了,因為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多麼努力,想要變有錢人的夢想似乎永遠遙遙無期,自己就像一隻在滾輪上奔跑的倉鼠,跑得再快、再久,依舊停留在原地。
那這隻倉鼠為什麼不停下來休息一下呢?因為一旦休息、請假,就會沒有薪水,沒有薪水就無法支應生活的開銷。演變到最後,他們為了錢而不得不工作,所以,有些人每天看起來無精打采、有氣無力,工作只是為了養家活口。回想年輕時追求夢想、一展長才的願景,如今都已成為過眼雲煙,令人不勝唏噓。
10. 優先付錢給自己
你可能常常聽到不少人感嘆,把工作所賺的錢全部拿去養家活口、支應日常開銷,哪還有剩下什麼錢,就算有剩餘,也是所剩無幾。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原因,需要你不斷地把錢從皮包裡掏出來。所以,許多人會活在缺錢的恐懼當中,在被錢追著跑的情況下,只好驅策自己去追著錢跑,把自己活得彷彿是倉鼠跑滾輪,疲憊不堪地過日子。
「賺錢→花錢→把錢花光→再賺錢→再花錢→再把錢花光……」,你有沒有發現這是一個無限循環模式,除非有「剩下」錢,否則很難有「多餘的」錢可以存起來。只要入不敷出的狀況沒有改善,就只能迫於無奈,永無止境地在滾輪上奔跑。
難道沒有辦法破解這個困境嗎?其實有方法,古代的巴比倫富翁指出,如果想要致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優先支付給自己(Pay yourself first.)。也就是在每個月一領到薪水時,不要急著把錢往外推、付錢給別人,在這之前,首先必須把十分之一的薪水支付給自己,也就是先把這筆錢儲蓄起來,剩下來的錢再拿去付給別人,也就是支應日常所需的生活開銷。
你要根據個人需求與家庭實際狀況等因素,為薪水編列預算,例如:安排醫療保險、教育基金、房貸車貸基金、家庭計畫基金等,如此一來,就能讓收入和支出之間取得平衡。
為了養成這樣的儲蓄習慣,並讓這個目標可以「無痛」進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銀行開設一個你專屬的投資戶頭,而且要設定:薪水一入帳,就把十分之一的薪水金額,自動轉入這個投資帳戶。透過為自己創造一個自動存錢的系統,在存錢時就不會那麼痛苦,如此一來,賺錢和儲蓄這兩件事便能同時進行了。
可能會有人抱怨,薪水的十分之十都不夠用了,只留十分之九哪夠生活?其實人的適應力很強,當你發現帳戶裡的金額有多少、也就是你可以支配的錢有多少時,自然就會想辦法調整支出,這邊省一點、那邊少花一點,然後你會發現其實這樣生活也過得去,慢慢地就形成了新的消費習慣與生活型態。
至於日薪打工族、接案族,這些不是領固定月薪的人也一樣,在每次領到酬勞的時候,就把十分之一的錢拿出來,放到一個專屬信封裡,等累積到一定金額時,再存入銀行的投資帳戶裡。例如:領到800元,就拿出80元放進信封裡,剩下的720元就可以拿來做為生活費。花720元和花800元,其實沒有太大差異對不對?如果領到10,000元,就拿出1,000元放到信封裡,剩下的9,000元拿來做為生活費,花9,000元和花10,000元,其實也不會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
以前,想要把每個月花剩的錢存下來,卻總是失敗的月光族,必須認清「先花錢、再存錢」的模式是行不通的,不改變的話,只能繼續在存不到錢的無限輪迴中打轉。易經說:「窮極則變化,變化則通達,能通達,則能恆久。」因此,你要把薪水的分配方式更改為「先存錢、再花錢」,建立優先支付給自己的習慣,你的人生才會有改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