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多就好】
為什麼開始跑步?原來我只游泳,後來寫稿時間太長,猛打電腦的專心和姿勢,會讓頭腦和身體不自覺的處在緊繃狀態。所以早上的游泳是讓身體甦醒,那麼工作後需要放鬆呢?我開始跑步。
一開始,我以為跑得愈多愈好,從跑一千公尺到一口氣跑六千。然後跑馬拉松的朋友提醒:跑步想進步,不能光看距離,心跳必須維持在一百四十以內。他聽到我的飆到一百七十,還能跑這麼遠沒怎樣,很驚訝。他的驚訝不是你好厲害,而是你找死。
什麼叫進步?同樣的三千公尺,先要跑完卻不讓心跳超過一百四十。所以速度不能太快,只要太快,心跳會超標。「距離不變,心跳不變,但跑的速度愈來愈快。」才是健康的進步標準。
為什麼心跳不能超標?朋友沒說。
有人的工作目標是薪水愈來愈多、職位愈來愈高,但他們沒發現自己陪家人的時間愈來愈少。所以人生的目標如果換成——陪家人的時間不變,但薪水愈來愈多,是不是更好?如果犧牲陪家人的時間,薪水和職位增加的速度會更快,這種進步,真是你要的?
我跑的是健身房的跑步機。一開始不知道要設定什麼速度,隨手定了每小時8公里。但這樣的速度心跳會衝到一百六十。我知道心跳要維持在一百四十,卻一直不肯降低跑步的速度。因為心跳還跟當天的身體狀態有關,我會告訴自己今天心跳太快,是昨天沒睡好。有時候真的調低了,卻只是調到7.8。然後告訴自己,心跳快一點也沒什麼關係。這是自欺欺人。
誰都知道把時間花在自己最愛的人身上,最值得。但有多少人願意犧牲「少賺一點錢」呢?不肯犧牲「少賺一點錢」的人都是錢不夠用的人?我不肯把速度調低,跟有人不肯少賺一點,是不是同樣的心態。我覺得跑得快才叫厲害,就像有人覺得賺得多才叫成功。
昨天我走進書店,暢銷榜上有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隨手一翻,嚇了一跳,原來跑步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對身體很好,這誰都知道。但你知道四十歲的人,跑步時心跳超過一百四十的話,就變成無氧運動了。什麼?運動還有「無氧」的,真是新鮮事。
晚飯我把這件事說給姊姊弟弟聽,他們倆每天都跑步。「為什麼心跳超過標準,是無氧運動?真想上網查查。」
姊姊說:「查什麼,這麼簡單的事。心跳太快,代表血液通過你心臟的速度也太快,這樣血液經過肺臟能帶走的氧氣量會不夠。」哇!好有知識的孩子。
我心甘情願的把速度調到6。不是多就好。
後記:
「姊姊,你可不可以不要花太多時間跟朋友,多用功一點。」「用功可以。但我沒準備犧牲跟朋友在一起的機會。」不是愈用功愈好,這是姊姊的人生觀。原來她早知道,不是多就好。
【為什麼有夢要去追】
一開始幫姊姊挖耳朵時,沒想到這件事可以持續這麼久。當時她不到半歲,有天發現她的耳蝸子奇髒無比,好像累積了三百年的油垢似的。現在偶爾她又要求挖耳朵時,我們倆會笑著想像那一幕──「到時候你在養老院,如果聽到有人在外面喊『我要挖耳朵』,你要趕快跳下床去拿棉花棒喔。」
挖耳朵和捏腳,通常是一起的。睡覺前,先挖耳朵,再捏腳。姊姊還是兩樣都喜歡,但弟弟超過十二歲,就不找媽媽捏腳了。即使荷爾蒙亂噴的時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擺臭臉給媽媽看的階段,他也會找到一個短暫的空檔,突然變回小時候的模樣說:「麻,我要挖耳朵。」
小時候,要不要挖,要看媽媽高興。如果我太忙或太累,就沒有。現在孩子已經進入「可有可無」模式,我就完全沒有「跩」的空間了──無論他什麼時候喊要挖耳朵,我都會心甘情願配合。哼,不是心甘情願,那根本稱得上是畢恭畢敬。
當初也萬萬沒想到,這個費時不到三分鐘的動作,竟然是維持我和青少年孩子感情的橋樑。不,它只是獨木橋,薄弱得可以,但還是能讓我們通過。
*
在不知道持續了多少天的臭臉之後,昨天下午,他又不期然的說,「我要挖耳朵。」他往他的床上一躺,我挨在旁邊,挖好之後,他繼續躺著,我繼續坐著,我們開始聊天。
他說:「媽媽,我們的英文課要上台報告。」
我說:「哇,又要上台報告。」
他說:「不會啊。我很喜歡上台報告。」
我說:「這次是什麼題目?」
他說:「題目自己訂。」
我說:「隨便什麼題目都可以?」
他說:「對。我選的是,為什麼學校制度是不好的。」
什麼?不喜歡上學,就說學校制度不好,找死啊!
我說:「報告什麼?」
他說:「要舉出至少三個理由,來支持我的論點。」
嗯,有意思──我也認為生孩子養孩子是最賠本的生意,你可否也幫我舉出三個理由來支持我的論點呢。
我說:「嗯,有意思。什麼時候要報告?準備好了嗎?」
他說:「明天。但我現在想改題目。」
我大喊:「明天就要報告,現在要改題目?」找死啊。
他說:「原來的題目我喜歡,老師也說不錯。但寫完第二個理由後,突然覺得這個題目對我沒吸引力了。媽媽你知道嗎,報告要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要找一個你自己也很感興趣的題目。」
哇,真是太佩服了。多數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我說:「現在換題目可以嗎?老師會說好嗎?」
他說:「老師應該不喜歡,但也應該沒關係。」
嗯,這不叫「不守規定」,這叫「經過衡量之下的變通」。如果你是老師,最後發現報告是精采的,還會介意學生臨時換題目嗎?我了解孩子心裡想的──如果換題目,但報告是精采的,結果老師還是要扣分,那我認了。寧願報告精采,分數其次。
他說:「媽媽,你幫我想想看,還有什麼題目可說?」
我說:「你不是想轉讀美術班嗎?大部分父母都很怕聽到孩子要去讀藝術什麼的,你用你的理由說服大家啊。」
他說:「嗯,不錯。」
最後他上台說的題目是:只要有夢想,一定要去追,即使你用盡了全部的力氣,最後失敗了,還是要這樣做。他特地強調:一定要用全部的力氣,不能有所保留,這樣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不會懊惱。
你想知道他的理由嗎?你有自己的理由嗎?
【別錯罵】
兩點半躺下,三點不到我就爬起來,因為接孩子放學的時間到了。昨天晚上沒睡好,花了一點力氣才爬下床。姊姊生病,媽媽今天只需要接弟弟。看看時間有點趕,我還是拿了顆茶葉蛋──弟弟放學都會肚子餓,上車吃點東西,他會很高興的。還有點睡意,我開車上路,到了校門口,晚了五分鐘,發現平常接孩子的車也不這麼多了。
眼看門口學生愈來愈少,他通常都很準時。等遠遠看到弟弟時,他身上沒書包,小跑步朝車子跑來。他打開車門,氣喘吁吁的說:「我今天自己回家。」
我說:「好。」又急急把袋子遞給他,「肚子餓不餓,爸爸從台灣帶來好吃的茶葉蛋。」
網路時代,造就了無數的小商機。說小嘛,光是賣茶葉蛋,從下訂單到送貨,要兩個星期的等待期,一包十個,買超過三十三包免運費。誰一次吃三百三十個茶葉蛋。
弟弟揮揮手說:「不用。」
我說:「為什麼沒早點打電話跟媽媽說不用接?」
他的表情沒大變化,但我看出了歉意。「我忘了。」
「好。下次要記得。Have a good time。」祝福他玩得開心。
*
今天一早送他下車前,我特地提醒,「你下午要不要媽媽接,不要要打電話喔。」一句忘了,我要白跑一趟,我的愛心不算,光是來回車程要五十分鐘。但我的臉上嘴上一點慍色也沒。
這樣寵孩子,一點臉色也不給,會不會寵壞了?
我媽媽,就是這樣對我的。從小到大,沒有任何印象看過媽媽的臉色。她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
我先生,就是這樣對我的。從認識到結婚,跟他在一起的時間,應該已經超過我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沒有任何印象看過先生的臉色。他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嗯,不,可能只是次數少到我記不起來什麼事。
他們有沒有把我寵壞?今天弟弟換成我,我換成我先生,他的反應可能比我還溫和——「好。你自己小心。晚上早點回家。」當然,我不會像青少年這麼「吝於展現感情」,我會一開車門馬上連說五聲對不起,即使看見他沒關係的臉色,還是繼續抱著他又親又喊再說五次對不起。
晚上,利用弟弟刷牙時間,我又說一次,「下次要提早跟媽媽說不用接。」我花了多少力氣去接你,你白白浪費了我多少時間⋯⋯這種話別說。姊弟倆都知道媽媽的時間寶貴,但卻願意把時間花去「愛」他們。
弟弟問:「提多早?」
「我兩點五十分出門,你兩點半前就要說了。」
弟弟說:「可是我那時候在上課,三點才課。」
「哦,對。」
你看,如果今天我當場罵他一頓,不是罵錯了嗎?
一百個罵錯孩子的父母,九十九個不會發現自己罵錯了。原因是,當父母在罵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用相同的強度反駁父母。就算孩子敢,父母通常只會更生氣。最後能知道是自己錯的父母,少之又少,不是嗎?
【別逞能】
剛搬家,東西慢慢歸位後,我發現弟弟房間裡的箱子,聞風不動。
我說,東西該歸位了。他說好。三天過去了,聞風不動。我說,星期六有時間就快點整理,他說好。週末過去了,聞風不動。我說,你也太誇張了你什麼時候要整理。他說好。我準備動怒了,他很平靜的問:「為什麼一定要整理?」
我不怒了。這個問題很有趣耶,我坐下來問他:「為什麼可以不要整理?」他說:「為什麼要,這是我的房間,不整理有影響到別人嗎?」
我先搖搖頭,再抓抓頭,想了很久,說:「嗯。沒有。但是如果媽媽也不整理客廳,可以嗎?」
他說:「客廳不一樣。」
我說:「如果有一天你當爸爸了,你會整理客廳嗎?」
他說:「會。」
我說:「你的東西都在箱子裡,不覺得不方便?」
他說:「不會。」
我說:「你不會覺得亂亂的很難過?」
他說:「不會。我反而覺得很舒服。我不喜歡太整齊。」
我無異議走出他的房間。我被說服了。
晚上,我跟有點潔癖的先生提到這件事。
換他要發火了。
我把道理對他說了一遍,他不接受。
我說:「那你自己去跟他說。」
他很霸氣的說:「我會去罵他。」
呵呵呵呵呵。
你只會在我面前罵小孩。
你什麼時候「真的」去罵過小孩了。
做不來的事,就別逞能了。
當做沒看到就好,會比較幸福。
為什麼開始跑步?原來我只游泳,後來寫稿時間太長,猛打電腦的專心和姿勢,會讓頭腦和身體不自覺的處在緊繃狀態。所以早上的游泳是讓身體甦醒,那麼工作後需要放鬆呢?我開始跑步。
一開始,我以為跑得愈多愈好,從跑一千公尺到一口氣跑六千。然後跑馬拉松的朋友提醒:跑步想進步,不能光看距離,心跳必須維持在一百四十以內。他聽到我的飆到一百七十,還能跑這麼遠沒怎樣,很驚訝。他的驚訝不是你好厲害,而是你找死。
什麼叫進步?同樣的三千公尺,先要跑完卻不讓心跳超過一百四十。所以速度不能太快,只要太快,心跳會超標。「距離不變,心跳不變,但跑的速度愈來愈快。」才是健康的進步標準。
為什麼心跳不能超標?朋友沒說。
有人的工作目標是薪水愈來愈多、職位愈來愈高,但他們沒發現自己陪家人的時間愈來愈少。所以人生的目標如果換成——陪家人的時間不變,但薪水愈來愈多,是不是更好?如果犧牲陪家人的時間,薪水和職位增加的速度會更快,這種進步,真是你要的?
我跑的是健身房的跑步機。一開始不知道要設定什麼速度,隨手定了每小時8公里。但這樣的速度心跳會衝到一百六十。我知道心跳要維持在一百四十,卻一直不肯降低跑步的速度。因為心跳還跟當天的身體狀態有關,我會告訴自己今天心跳太快,是昨天沒睡好。有時候真的調低了,卻只是調到7.8。然後告訴自己,心跳快一點也沒什麼關係。這是自欺欺人。
誰都知道把時間花在自己最愛的人身上,最值得。但有多少人願意犧牲「少賺一點錢」呢?不肯犧牲「少賺一點錢」的人都是錢不夠用的人?我不肯把速度調低,跟有人不肯少賺一點,是不是同樣的心態。我覺得跑得快才叫厲害,就像有人覺得賺得多才叫成功。
昨天我走進書店,暢銷榜上有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隨手一翻,嚇了一跳,原來跑步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對身體很好,這誰都知道。但你知道四十歲的人,跑步時心跳超過一百四十的話,就變成無氧運動了。什麼?運動還有「無氧」的,真是新鮮事。
晚飯我把這件事說給姊姊弟弟聽,他們倆每天都跑步。「為什麼心跳超過標準,是無氧運動?真想上網查查。」
姊姊說:「查什麼,這麼簡單的事。心跳太快,代表血液通過你心臟的速度也太快,這樣血液經過肺臟能帶走的氧氣量會不夠。」哇!好有知識的孩子。
我心甘情願的把速度調到6。不是多就好。
後記:
「姊姊,你可不可以不要花太多時間跟朋友,多用功一點。」「用功可以。但我沒準備犧牲跟朋友在一起的機會。」不是愈用功愈好,這是姊姊的人生觀。原來她早知道,不是多就好。
【為什麼有夢要去追】
一開始幫姊姊挖耳朵時,沒想到這件事可以持續這麼久。當時她不到半歲,有天發現她的耳蝸子奇髒無比,好像累積了三百年的油垢似的。現在偶爾她又要求挖耳朵時,我們倆會笑著想像那一幕──「到時候你在養老院,如果聽到有人在外面喊『我要挖耳朵』,你要趕快跳下床去拿棉花棒喔。」
挖耳朵和捏腳,通常是一起的。睡覺前,先挖耳朵,再捏腳。姊姊還是兩樣都喜歡,但弟弟超過十二歲,就不找媽媽捏腳了。即使荷爾蒙亂噴的時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擺臭臉給媽媽看的階段,他也會找到一個短暫的空檔,突然變回小時候的模樣說:「麻,我要挖耳朵。」
小時候,要不要挖,要看媽媽高興。如果我太忙或太累,就沒有。現在孩子已經進入「可有可無」模式,我就完全沒有「跩」的空間了──無論他什麼時候喊要挖耳朵,我都會心甘情願配合。哼,不是心甘情願,那根本稱得上是畢恭畢敬。
當初也萬萬沒想到,這個費時不到三分鐘的動作,竟然是維持我和青少年孩子感情的橋樑。不,它只是獨木橋,薄弱得可以,但還是能讓我們通過。
*
在不知道持續了多少天的臭臉之後,昨天下午,他又不期然的說,「我要挖耳朵。」他往他的床上一躺,我挨在旁邊,挖好之後,他繼續躺著,我繼續坐著,我們開始聊天。
他說:「媽媽,我們的英文課要上台報告。」
我說:「哇,又要上台報告。」
他說:「不會啊。我很喜歡上台報告。」
我說:「這次是什麼題目?」
他說:「題目自己訂。」
我說:「隨便什麼題目都可以?」
他說:「對。我選的是,為什麼學校制度是不好的。」
什麼?不喜歡上學,就說學校制度不好,找死啊!
我說:「報告什麼?」
他說:「要舉出至少三個理由,來支持我的論點。」
嗯,有意思──我也認為生孩子養孩子是最賠本的生意,你可否也幫我舉出三個理由來支持我的論點呢。
我說:「嗯,有意思。什麼時候要報告?準備好了嗎?」
他說:「明天。但我現在想改題目。」
我大喊:「明天就要報告,現在要改題目?」找死啊。
他說:「原來的題目我喜歡,老師也說不錯。但寫完第二個理由後,突然覺得這個題目對我沒吸引力了。媽媽你知道嗎,報告要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要找一個你自己也很感興趣的題目。」
哇,真是太佩服了。多數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我說:「現在換題目可以嗎?老師會說好嗎?」
他說:「老師應該不喜歡,但也應該沒關係。」
嗯,這不叫「不守規定」,這叫「經過衡量之下的變通」。如果你是老師,最後發現報告是精采的,還會介意學生臨時換題目嗎?我了解孩子心裡想的──如果換題目,但報告是精采的,結果老師還是要扣分,那我認了。寧願報告精采,分數其次。
他說:「媽媽,你幫我想想看,還有什麼題目可說?」
我說:「你不是想轉讀美術班嗎?大部分父母都很怕聽到孩子要去讀藝術什麼的,你用你的理由說服大家啊。」
他說:「嗯,不錯。」
最後他上台說的題目是:只要有夢想,一定要去追,即使你用盡了全部的力氣,最後失敗了,還是要這樣做。他特地強調:一定要用全部的力氣,不能有所保留,這樣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不會懊惱。
你想知道他的理由嗎?你有自己的理由嗎?
【別錯罵】
兩點半躺下,三點不到我就爬起來,因為接孩子放學的時間到了。昨天晚上沒睡好,花了一點力氣才爬下床。姊姊生病,媽媽今天只需要接弟弟。看看時間有點趕,我還是拿了顆茶葉蛋──弟弟放學都會肚子餓,上車吃點東西,他會很高興的。還有點睡意,我開車上路,到了校門口,晚了五分鐘,發現平常接孩子的車也不這麼多了。
眼看門口學生愈來愈少,他通常都很準時。等遠遠看到弟弟時,他身上沒書包,小跑步朝車子跑來。他打開車門,氣喘吁吁的說:「我今天自己回家。」
我說:「好。」又急急把袋子遞給他,「肚子餓不餓,爸爸從台灣帶來好吃的茶葉蛋。」
網路時代,造就了無數的小商機。說小嘛,光是賣茶葉蛋,從下訂單到送貨,要兩個星期的等待期,一包十個,買超過三十三包免運費。誰一次吃三百三十個茶葉蛋。
弟弟揮揮手說:「不用。」
我說:「為什麼沒早點打電話跟媽媽說不用接?」
他的表情沒大變化,但我看出了歉意。「我忘了。」
「好。下次要記得。Have a good time。」祝福他玩得開心。
*
今天一早送他下車前,我特地提醒,「你下午要不要媽媽接,不要要打電話喔。」一句忘了,我要白跑一趟,我的愛心不算,光是來回車程要五十分鐘。但我的臉上嘴上一點慍色也沒。
這樣寵孩子,一點臉色也不給,會不會寵壞了?
我媽媽,就是這樣對我的。從小到大,沒有任何印象看過媽媽的臉色。她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
我先生,就是這樣對我的。從認識到結婚,跟他在一起的時間,應該已經超過我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沒有任何印象看過先生的臉色。他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嗯,不,可能只是次數少到我記不起來什麼事。
他們有沒有把我寵壞?今天弟弟換成我,我換成我先生,他的反應可能比我還溫和——「好。你自己小心。晚上早點回家。」當然,我不會像青少年這麼「吝於展現感情」,我會一開車門馬上連說五聲對不起,即使看見他沒關係的臉色,還是繼續抱著他又親又喊再說五次對不起。
晚上,利用弟弟刷牙時間,我又說一次,「下次要提早跟媽媽說不用接。」我花了多少力氣去接你,你白白浪費了我多少時間⋯⋯這種話別說。姊弟倆都知道媽媽的時間寶貴,但卻願意把時間花去「愛」他們。
弟弟問:「提多早?」
「我兩點五十分出門,你兩點半前就要說了。」
弟弟說:「可是我那時候在上課,三點才課。」
「哦,對。」
你看,如果今天我當場罵他一頓,不是罵錯了嗎?
一百個罵錯孩子的父母,九十九個不會發現自己罵錯了。原因是,當父母在罵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用相同的強度反駁父母。就算孩子敢,父母通常只會更生氣。最後能知道是自己錯的父母,少之又少,不是嗎?
【別逞能】
剛搬家,東西慢慢歸位後,我發現弟弟房間裡的箱子,聞風不動。
我說,東西該歸位了。他說好。三天過去了,聞風不動。我說,星期六有時間就快點整理,他說好。週末過去了,聞風不動。我說,你也太誇張了你什麼時候要整理。他說好。我準備動怒了,他很平靜的問:「為什麼一定要整理?」
我不怒了。這個問題很有趣耶,我坐下來問他:「為什麼可以不要整理?」他說:「為什麼要,這是我的房間,不整理有影響到別人嗎?」
我先搖搖頭,再抓抓頭,想了很久,說:「嗯。沒有。但是如果媽媽也不整理客廳,可以嗎?」
他說:「客廳不一樣。」
我說:「如果有一天你當爸爸了,你會整理客廳嗎?」
他說:「會。」
我說:「你的東西都在箱子裡,不覺得不方便?」
他說:「不會。」
我說:「你不會覺得亂亂的很難過?」
他說:「不會。我反而覺得很舒服。我不喜歡太整齊。」
我無異議走出他的房間。我被說服了。
晚上,我跟有點潔癖的先生提到這件事。
換他要發火了。
我把道理對他說了一遍,他不接受。
我說:「那你自己去跟他說。」
他很霸氣的說:「我會去罵他。」
呵呵呵呵呵。
你只會在我面前罵小孩。
你什麼時候「真的」去罵過小孩了。
做不來的事,就別逞能了。
當做沒看到就好,會比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