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1  呵護孩子「心在當下」的品質
 
你是否曾有以下經驗?
.下班回家吃晚飯時,想著白天工作時明明是主管沒弄清楚,不明究裡把客戶不滿的責任丟給自己,懊惱沒有第一時間為自己說話,就這樣激動委屈地一邊回想一邊吃晚飯,不知道自己吃進什麼,也食之無味。
.電水瓶沒水了,在裝水時,想著還有很多工作進度還沒有完成,水不小心倒太滿,溢得滿地都是。
 
忙碌又高訊息量的生活,實在有太多事會令自己分心,讓我們很難專注於當下。心不在焉,腦中常被許多念頭占據:對過往的懊悔、未知的未來計畫、已發生的衝突、待完成清單……等等,常常一天結束,不太清楚今天實際發生哪些事,而是跟隨自己腦袋中的「故事」胡亂奔走,行屍走肉般地趕往下一站。
很多孩子也以為自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寫功課、聽音樂、滑手機回訊息與朋友聊天……通通可以同時做到。
其實,一心多用只是快速切換處理的事情。研究顯示,當你分心做各種活動時,工作品質會大大下降。念書時一心多用的學生,理解的內容會減少,較難想起學習內容,也較難將學過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
相信你也注意到「孩子嘴中吃著東西,手中卻不斷忙著做其他事」的情景比比皆是,這樣心很忙、心不在焉的現象,養成習慣後,對於當下自己身體的需要、變化,以及情緒的樣貌、周遭人事物的狀況,等等很難有清晰的覺察。
人在心不在,除了很容易發生失誤,更重要的是常常會無法享受當下正在發生和做的事,失去品味當下生活的幸福感。
 
▍ 允許孩子從容地體驗與探索
 
若希望呵護孩子心在當下的品質,能夠有覺知的進行正在做的事,大人要有意識提醒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刻,別一直急急忙忙、粗魯地「改變」孩子正在做的事。
與孩子同在,允許孩子就在當下這一刻,安全、自在、從容地體驗和探索「我」這個有機體與環境之間正在發生的各種可能。你的心不落後也沒超前,重覆仔細的跟隨此時此刻,會強壯自己和孩子清楚明白體驗當下過程的神經迴路。
不只是叫孩子做,自己也要身體力行,練習心在當下。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心的雷達」。
 
遊戲1:心的雷達(適合年齡:所有年齡皆適宜)
 
在生活中時刻問問自己、問問孩子:
現在心在哪兒?心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嗎?分心了嗎?還是介於兩者之間。
不管答案是什麼,沒有對錯,就是知悉就好。
因為知悉自己的狀態,自然會有股覺察會升起,幫助自己。
 
▍ 輕鬆培育「專注力」
 
四年級的楚楚被安排坐在窗邊的位置,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在黑板寫下一個有趣的題目,要大家比賽誰先解出,楚楚拿出紙筆抄下題目演算著,算著算著他聽到窗外的鳥叫聲。
楚楚將頭轉向窗外,看見旁邊幾棵隨風搖曳的樹,樹的背後襯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接下來他繼續循著聲音來源,找到了鳥媽媽正停在右前方的樹梢上,餵著鳥巢中啾啾叫的幼鳥,他甚至還看到了幼鳥嘴中咬著的蟲子在蠕動。
楚楚看了一會,隨後注意到自己停止運算的手,然後又開始回到還未解完的有趣數學題。當他注意到現在幾乎完成解題了,就舉起手向老師說:「我解出來了!」
在這個故事中,你認為楚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事物上?什麼引起了他的注意,把他的心從解題中拉走?他的注意力有什麼變化?他又是如何重新聚焦注意力?(因為注意到停止運算的手)他為什麼要重新聚焦?(因為想要解有趣的題)
 
「注意力」真是很奧妙和有趣的東西。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在注意不同的事情。比如:早上起床、鬧鐘響起、聽新聞、吃早餐、工作的事情、家人、孩子、一天裡的影像和聲音……就像你注意到現在正在看這本書、或者正聽到窗外的車聲、正注意到肚子餓的感覺等等。
每時每刻,有大量的環境資訊(景物、聲音、人)、身心現象和感受、手頭的任務、頭腦的想法……等等正在轟炸你,注意力能幫助你選擇在特定時刻需要注意的目標。而這份專注的能力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基礎。
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會環視四周,繼而聚焦在值得注意的事物上。
當你注意(留意)事情時,就好像把手電筒照向某個物體,你會把注意力引導和保持在一個目標上。比方說楚楚的注意力在看老師寫在黑板的題目;在看著鳥媽媽的餵食秀;在解著數學題。
就像能放大縮小的手電筒般,我們還可以選擇把注意力拉近縮小,例如楚楚注意到小鳥嘴中的蟲;或是選擇擴大注意力,例如楚楚看到窗外的樹、天空、雲、鳥等等。
總之,每當「注意力」發現了有趣的事物,它就會在那逗留一會兒,探索當中的體驗。就像你聆聽別人的對話內容,你觀看窗外的人,或是回想一段痛苦或美好的回憶,幻想著午餐該吃什麼。
讀書的時候,我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書頁的字詞上;畫畫的時候,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紙上的畫筆或握住筆的手。在舞蹈課學習新舞步時,我們可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腳來模仿他,或者用更廣泛的注意力,留意身體運動以及聆聽音樂。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好像控制不了注意力,尤其在遇到突發或更有趣的事情時,比方說:聽到鳥叫聲,你的注意力就這樣被其他聲音或影像吸引。有時候,注意力還會漫無目的四處遊走,或者分心在各處,在一處停頓片刻,又到別的地方,甚至只感到睏倦或腦袋一片空白。
 
還記得故事中的楚楚嗎?當他注意到「當下停止運算的手」,注意到「他想要解有趣的題」,於是注意力就回到寫數學題。
是的,透過留意到當下狀態及留意到自己的意願,就可以有覺察的選擇如何聚焦你的注意力。
留意自己的注意力在哪裡,並將注意力集中到想要關注的事情時,會活化能夠控制注意力的腦區。如同舉重可使身體的肌肉變得更強壯,鍛鍊注意力可使控制注意力(調節執行功能) 的神經網絡變得越來越強大,會變得更善於集中注意力。
我們時常告訴孩子你要注意!集中注意!注意力不要渙散!但是從來很少解釋注意力是什麼?注意力的特性為何?注意力是如何開放與聚焦?又是如何調節?也從來很少教導孩子該怎麼帶回注意力或 如 何 加以鍛鍊。
接下來的親子活動,可以了解注意力的特質,和自己正在注意的事物有連繫(覺察),知道專注當中的經歷,透過遊戲將注意力帶到當下,幫助孩子鍛鍊注意力。
當注意力的肌肉強壯了之後,能幫助孩子應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做計畫時、學習新技能時、或是調節情緒時。
 
遊戲2:玩轉注意力(適合年齡:請依孩子的年齡做語調和語詞的調整)
 
準備道具:有大小焦聚功能的手電筒。
遊戲方法:
和孩子說:我們都有一種能力叫做「注意力」。它就像這個手電筒,可以探索周遭,我們就是手電筒的主人,可以指揮注意力。
「注意力」很奇妙很容易被正在發生的和有趣的事物帶走哩!(爸爸媽媽用當下的環境說明)
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會四處看看(手電筒掃射,問孩子現在你注意到空間有什麼?)
然後聚焦在想注意的東西上,當你選擇了注意到的東西時,就好像將手電筒照在這個東西,就把注意力引導到這,並保持在一個目標上。
試著把手電筒照向一件在空間上容易被孩子忽略的東西,鼓勵孩子也和孩子一起仔細地觀察該物件:它的線條、顏色和形狀等等。
 
接下來和孩子一起探索注意力的各式面向:
可以選擇把注意力拉近(把手電筒的照射範圍收窄,只讓光線照在物件的其中一部分),或選擇擴大注意力(擴大手電筒的照射範圍)。
甚至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集中注意力(把光線照射在手掌, 然後再聚焦在其中一隻手指上看看紋路等等。)
 
但是,我們有時候會控制不了注意力,比如說遇到突發或有趣的事情:
此時父母可以製造一些突發聲響如:故事書掉下來、玩具的聲音等等。讓孩子的注意力被其他聲音或影像拉走。
跟孩子說明,我們的注意力會像這樣四處遊走(讓手電筒的光線漫無目的地遊走:在一處停頓片刻,又再照往別的物件去)。
再跟孩子說:在另一些時候,我們甚至有這樣的感覺(關掉手電筒),我們只感到愛睏或腦袋一片空白。有過這樣的感覺嗎?還記得在什麼時候嗎?(可以一起聊聊彼此的生活經驗)
最後回到現在,問問孩子注意自己現在的注意力在哪兒?是大範圍?還是小範圍?是在聽爸媽說話?還是注意到其他?
 
也可依情況讓孩子帶著手電筒,探索內外在環境,玩轉注意力!
當孩子更了解「注意力」,就可以有意識地、有覺知地使用自己獨一無二的手電筒。
當然在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運用各式遊戲培育孩子的注意力:
「拍拍手」(我拍幾下,你跟著拍幾下),之後可讓孩子當發出指令的人。
「頭兒肩膀膝腳趾」邊唱邊觸碰唱到的身體部位。
坐車時玩「數字接龍」、「故事接龍」。
和孩子一起玩樸克牌「撿紅點」、「心臟病」等等。
 
在遊戲中,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以及轉換注意力,記住規則並且展現控制力(衝動控制、調節情緒等 ),才能玩得好。
在這個輕鬆的遊戲中,孩子就是在訓練自己留意、集中、轉移注意力(處理需要注意和調整資訊)的大腦肌肉。
現今許多孩子玩著3C產品,雖然也會幫助孩子有些反應技能,但是卻會錯過開發其他關鍵的人際交流、生活能力,以及關懷人文環境等等能力。因此父母可鼓勵孩子除了3C產品,多元參與各式遊戲是很重要的。
也許有些父母會反應:「平常上班已經很累了,哪還有時間陪小孩玩遊戲呢?」
就算只是親子一起跑步、在公園散散步、騎腳踏車、玩飛盤等等也可以,除了親子一起透過輕鬆的遊戲紓壓之外,也能讓孩子在遊戲時放大平常四倍的注意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