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則3:欣賞他人的出色表現,真誠鼓掌
把握機會鼓舞其他人。假如班上有同學在競賽中獲勝,或是有傑出的表現,我們會向他道賀。掌聲必須持續超過三秒鐘,拍手時兩個手掌要碰在一起,發出足夠的聲音。(我知道說得這麼詳細會讓人覺得我瘋了,但這很重要。)
想想看足球或籃球比賽。當某人達陣或投進致勝球時,會發生什麼事?觀眾會瘋狂地為他歡呼。我想,我們在任何需要團隊合作達成目標的環境,都應該建立這種支持的環境和伙伴情誼,無論是工作場所或家庭,當然學校也不例外。人們只要努力收到回報或讚賞,就會表現得更好。
我從經驗中學習到,當你處在人生的低點,拉自己一把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鼓舞其他人。我告訴學生們,假如隨時都鼓舞身邊的人,那麼他們也會願意拉你一把。假如你只想著用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那麼其他人會把你一起拉下去。
我向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時機適合為其他同學鼓掌。有時候是在對方受到讚美、考了高分,或是寫了出色的文章。此外,就算分數不高,只要有所進步,我們就該掌聲鼓勵。接著,我們會進行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動,並練習拍手──是的,練習拍手。不能有所謂半吊子的拍手,每個學生都必須用足以表達尊重和欣賞的方式鼓掌。在教導學生如何拍手前,大概會有一半的學生拍手,四分之一的只是隨便碰一碰雙手,剩下的則不知道神遊到哪裡去了。經過仔細指導後,他們才都進入狀況。
有時候,學生會因為其實不值得掌聲的評語或分數而開始鼓掌。規則是:假如有幾個學生拍手,我們都要跟著拍手。很顯然,帶頭拍手的人是看到了他們認為值得讚賞的事。比起只有少數人微弱的掌聲,全部的人為了沒那麼值得的事拍手還是更好一些。身為面對三十七個學生的老師,幾乎不可能給予每個學生他們應得的關注和讚美。但假如整間教室的學生都不斷找機會為彼此歡呼,一切就容易多了。學生們當然喜歡來自老師的認可,但同儕的讚美卻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拜訪我教室的老師總是會注意到,我把學生的成績張貼在教室裡。這似乎不太正統,因為老師們受到的訓練通常是,為了不傷害學生,必須把成績保密。我發覺如果環境正確,和全班分享成績其實能帶來很正向的經驗。首先,我不會貼出全部的成績──那樣並不可行。我選擇的是每個學生只要努力都能表現優秀的作業成績,因為我不希望讓任何遭遇困難的學生感到羞愧。第二,我會選用能追蹤一段時間成績變化的作業。舉例來說,學生每個晚上都有閱讀作業。隔天早上,我會根據這份作業出多選題,大聲朗讀讓學生考試。我不用五分鐘就能批改完畢,當天就把考卷還給學生。發考卷時,我會把分數寫在表格上,這張表格會在整段評分期間都貼著。當我列出成績時,會做出十足的效果。我會點學生的名字,暫停幾秒種,大聲喊出成績──假如是一百分,我會特別中氣十足。全班都會歡呼,而滿分學生的臉上則露出狂喜的表情。九十分也會得到掌聲,有時候八十分或七十分也有,因為可能反映了學生的進步。學生們都喜歡這樣,甚至期待一整天。
守則16:每天都確實完成作業
每個學生每天都必須繳交每一科的作業,沒有例外。
身為成年人,我們已經很習慣面對截止期限和準時的壓力。我們必須在特定的日期之前繳納帳單、繳交作業,或是迅速確實地完成任務。當我和學生們談論他們的作業和我的要求時,我的立場是作業是學生工作的一部份。我希望他們年輕時就學會準時和專業。
執行的方式之一,是要求每個學生每天都確實完成每一份作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對吧?好吧,其實不然。假如管理得宜,我們可以讓教室裡的每個學生都完成所有的作業並準時繳交,但得花一番心力。以下是我的三個步驟。
首先是留校察看。假如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就會收到留校察看通知單,必須在隔天多留一個小時,完成額外的作業。這很有效,但光是靠懲罰很難有什麼成果。如果只有懲罰,通常不會有好結果。
第二,我會布置作業紀錄表。我會在教室外掛一面大板子,記錄全班的學生連續幾天都完成作業。這個板子內容很簡單:
這個班級的每個學生都完成作業,連續第___天。
每一天,在檢查每個學生都完成作業後,我就會改變數字。學生們很喜歡這個部分,這是很正向的動力來源。在達成連續第十天前,學生們什麼獎勵也不會得到,但從第十天開始,如果全班繼續維持完成每份作業的記錄,我就會連夜煮一些好吃的東西,隔天午餐時分給大家。舉例來說,第十一天我可能會烤餅乾,第十二天可能是布朗尼。你或許會說:「老天啊,這個瘋子每天晚上都幫小孩煮東西!」但我是這麼看的:我讓班上每一個小孩都努力完成每一份作業。(順道一提,我出很多作業。)我只需要把麵團丟進碗裡,烤好,切成正方形,再帶去學校就好。如果能從全班得到這麼好的結果,我不認為自己的付出太多。截至目前為止,最高的記錄是六十二天。我那一年簡直就像狂熱的甜點師傅。那是我在哈林區的第一年,孩子們完成作業的比例從百分之三十提升到百分之百,學期末的考試成績也創下新高。我知道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勤奮、努力且持續地完成回家作業。
第三,我會利用同儕壓力。你大概也能想像,假如有一位學生忘記寫作業,讓統計數字歸零,其他同學肯定不會很開心。事實上,我從來不需要懲罰中斷統計的學生。光是讓統計數字歸零這件事本身的壓力就已經相當足夠了。事實上,我允許其他孩子們施加的壓力,會根據個別學生而異。
就用杰倫當例子吧。當他忘記寫作業時,他似乎不太在意,這就是他素來的態度。他凡事都漫不經心,似乎不在意破壞了全班的努力。於是,我讓全班對他施加很大的壓力。我看到同學們瞅著他,在午餐時間也不斷提醒他有那些作業……而我什麼都沒說。我知道他能承受這些壓力,而壓力最終也幫助他重回正軌。
再看看艾莉森的例子。其他同學的評論只會讓她惱火,實際上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她的態度是,她不打算只因為其他人的提醒而寫功課。因此,假如她沒有完成作業,我告訴其他人不要煩她,因為我知道他們一旦開始叮嚀她,他就絕對不可能寫作業。假如不理她,她就比較可能完成作業。
接著是羅賓娜,全班最頂尖認真的學生。她很在乎其他同學的看法,寧願吞下鐵釘也不想讓我失望。她是最甜美、最努力的學生……她也是破壞六十二天記錄的學生。當我到她的桌前檢查她的作業時,她的臉上都是淚水。她犯了錯,這是每個人都可能犯的錯。羅賓娜得負責幫她的手足準備好上學的用品,而在急匆匆出門時,她把學習單忘在床邊的桌子上。我立刻就知道她沒有帶作業,於是走到教室前方,說:「同學們,我們得談談。我們都知道羅賓娜是班上最認真、最努力的同學之一,她全力幫助班上創下六十二天的記錄,即便記錄今天就會戛然而止,我想我們大家還是應該給自己和羅賓娜一些掌聲,因為我可以告訴你們,全美國今年大概沒有其他班級可以連續六十二天都完成所有作業,這值得我們自豪了。」當然,我不會懲罰羅賓娜,因為毫無必要。該如何處理這些情況,都會因學生特性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