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習慣篇: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第一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睡眠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然而隨著電子產品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並且入睡時間也越來越晚。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經常感到煩惱,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整夜安穩的睡個覺。而當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了自主意識,知道自己想玩什麼時,家長就更頭痛了──因為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影響身體發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是能量無限的,他們關起門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夜裡是幾點睡的,所以家長甚至只能透過沒收電子設備或關掉電源(關閉Wifi)來控制孩子的睡眠時間。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生理時鐘,成了眾多家長心中的重要課題。
那麼,兒童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睡眠習慣的問題呢?這些問題的背後有哪些心理原因?下面我們從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各個年齡階段來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嬰兒期的睡眠習慣及心理分析
嬰兒期是個體在一生發展中經歷比較特殊的時期。嬰兒的大腦一直處在生長發育中,因此,嬰兒的睡眠模式受大腦發育的影響很大。新生兒,即從出生到28天以內的嬰兒,睡眠時間可能達到每天20個小時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嬰兒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出現睡眠不安穩的情況,如哭鬧、要人抱,甚至要搖晃著才能入睡。
父母或直接照料者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嬰兒的睡眠時間,如祖輩在哄嬰兒入睡時逗笑嬰兒,或是擔心嬰兒在床上睡不好,而堅持要抱著睡。有些嬰兒非常警覺,本來抱著時已經睡著了,但是一放到床上,又立刻醒了,並開始哇哇大哭。家長只好再次抱起來輕輕搖晃,直到嬰兒真正入睡。這個過程可能會重複好幾遍,直到嬰兒疲憊不堪,沉沉睡去。
有些嬰兒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他們白天睡得很沉,家長甚至經常擔心會不會餓著他們了。睡得香甜的嬰兒,簡直像天使一樣美好,很多媽媽在這時充滿了幸福感和滿足感。然而,一到凌晨1點或2點,嬰兒就像體內有個鬧鐘一樣,總是會準時醒來,必須有家長起來陪著哄,否則就哭鬧不止,也很難再次入睡。等到了早晨七、八點,天使又再次降臨,嬰兒又心滿意足地睡了。
幼兒期的睡眠習慣及心理分析
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時,一般會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作息。因為午飯時間比較早,基本上午飯後就開始進入午睡時間。幼兒由於剛進入新環境,一方面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另一方面又對環境缺乏安全感。因此,幼兒在幼兒園的午睡問題通常會表現為認床、入睡困難,或是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尿床。
在幼兒園裡,午睡的表現通常是學校考核評估學生是否能正常適應學校生活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幼兒不能按時入睡,或入睡後驚醒、說夢話、尿床等,會被認為是適應不良。而午睡充足的幼兒,通常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班級活動中,會擁有好心情、好脾氣和好身體。
進入幼兒園之後,幼兒的獨立玩耍時間、與家人的相處時間都會大大減少。因此,有些幼兒從幼兒園回到家之後,便會補償式地在戶外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後又要求家長讀繪本、講故事或是自己玩玩具,不斷推遲上床睡覺的時間。第二天,沒睡好的幼兒又需要按時起床去上學,因此睡眠時間大打折扣,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不足。
還有一些家長在幼兒期就為幼兒開始報各種早教班、才藝班,導致幼兒還要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奔波。到家後,幼兒已經身體疲憊、情緒崩潰了,有時甚至連晚飯都還來不及吃就睡著了。有的家長會堅持讓幼兒吃完晚飯再睡,不論幼兒是不是已經困得不行了。而吃完飯的幼兒已經過了睏意期,又繼續玩耍,最終導致晚睡。不論是餓著肚子睡覺,還是吃飽了肚子玩到很晚才睡覺,都不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哪怕只是每天晚睡了半小時,長期累積下來對睡眠的剝奪,必然還是會影響幼兒的認知發展,尤其是會對記憶力造成損害。
第一節 熬夜: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同
睡眠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然而隨著電子產品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並且入睡時間也越來越晚。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家長經常感到煩惱,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整夜安穩的睡個覺。而當孩子漸漸長大了,有了自主意識,知道自己想玩什麼時,家長就更頭痛了──因為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擔心孩子睡眠不足,影響身體發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是能量無限的,他們關起門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夜裡是幾點睡的,所以家長甚至只能透過沒收電子設備或關掉電源(關閉Wifi)來控制孩子的睡眠時間。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生理時鐘,成了眾多家長心中的重要課題。
那麼,兒童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睡眠習慣的問題呢?這些問題的背後有哪些心理原因?下面我們從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各個年齡階段來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嬰兒期的睡眠習慣及心理分析
嬰兒期是個體在一生發展中經歷比較特殊的時期。嬰兒的大腦一直處在生長發育中,因此,嬰兒的睡眠模式受大腦發育的影響很大。新生兒,即從出生到28天以內的嬰兒,睡眠時間可能達到每天20個小時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嬰兒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出現睡眠不安穩的情況,如哭鬧、要人抱,甚至要搖晃著才能入睡。
父母或直接照料者的養育方式會影響嬰兒的睡眠時間,如祖輩在哄嬰兒入睡時逗笑嬰兒,或是擔心嬰兒在床上睡不好,而堅持要抱著睡。有些嬰兒非常警覺,本來抱著時已經睡著了,但是一放到床上,又立刻醒了,並開始哇哇大哭。家長只好再次抱起來輕輕搖晃,直到嬰兒真正入睡。這個過程可能會重複好幾遍,直到嬰兒疲憊不堪,沉沉睡去。
有些嬰兒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他們白天睡得很沉,家長甚至經常擔心會不會餓著他們了。睡得香甜的嬰兒,簡直像天使一樣美好,很多媽媽在這時充滿了幸福感和滿足感。然而,一到凌晨1點或2點,嬰兒就像體內有個鬧鐘一樣,總是會準時醒來,必須有家長起來陪著哄,否則就哭鬧不止,也很難再次入睡。等到了早晨七、八點,天使又再次降臨,嬰兒又心滿意足地睡了。
幼兒期的睡眠習慣及心理分析
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時,一般會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作息。因為午飯時間比較早,基本上午飯後就開始進入午睡時間。幼兒由於剛進入新環境,一方面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另一方面又對環境缺乏安全感。因此,幼兒在幼兒園的午睡問題通常會表現為認床、入睡困難,或是因過度緊張而導致尿床。
在幼兒園裡,午睡的表現通常是學校考核評估學生是否能正常適應學校生活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幼兒不能按時入睡,或入睡後驚醒、說夢話、尿床等,會被認為是適應不良。而午睡充足的幼兒,通常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班級活動中,會擁有好心情、好脾氣和好身體。
進入幼兒園之後,幼兒的獨立玩耍時間、與家人的相處時間都會大大減少。因此,有些幼兒從幼兒園回到家之後,便會補償式地在戶外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後又要求家長讀繪本、講故事或是自己玩玩具,不斷推遲上床睡覺的時間。第二天,沒睡好的幼兒又需要按時起床去上學,因此睡眠時間大打折扣,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不足。
還有一些家長在幼兒期就為幼兒開始報各種早教班、才藝班,導致幼兒還要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奔波。到家後,幼兒已經身體疲憊、情緒崩潰了,有時甚至連晚飯都還來不及吃就睡著了。有的家長會堅持讓幼兒吃完晚飯再睡,不論幼兒是不是已經困得不行了。而吃完飯的幼兒已經過了睏意期,又繼續玩耍,最終導致晚睡。不論是餓著肚子睡覺,還是吃飽了肚子玩到很晚才睡覺,都不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哪怕只是每天晚睡了半小時,長期累積下來對睡眠的剝奪,必然還是會影響幼兒的認知發展,尤其是會對記憶力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