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陪孩子好好說話

79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說話權、選擇權與承擔責任的練習(學習當自己人生的主人嗎?)

跟孩子說話是訓練孩子思考與整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不要流於單純的要求孩子做什麼事。
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他說出去的話是有意義與責任的,
這樣他才能在說話前先思考,說話後負責。

當孩子開始學習說話,其實就同時在表達自己心中所想、所見,我們跟他對話,是要讓他學著靠近自己內在真實的想法和感受,讓我們看見他看見的,聽見他聽見的,了解他想表達的,用說話表達出來讓我們更接近與更了解他。

比方說孩子會跟我們說:我不要吃、我不要洗澡、我不要睡覺等等等,而這些話並不只是孩子隨便說說的,這表示他想練習「當自己的主人」。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帶著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不就是讓孩子學習當自己人生的主人嗎?

當孩子拋出想當自己人生的主人時,我們當然要順著孩子的心意讓他練習管理自己。但這裡順著孩子的心意並不是要讓大家聽孩子怎麼說就怎麼做,因為如果都是這樣,那大腦還不成熟的孩子可能會陷入混亂。

還在學說話的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意見,而跟那時父母的安排不一樣時,我們可以給孩子有限度的選擇。
比方說:

吃飯時間到了叫孩子吃飯,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可能還在玩興上就跟你說:「我不要吃飯!」

孩子這個「我不要吃飯!」並不是他不餓他不想吃飯,而是比起吃飯他現在還想玩玩具,那怎麼辦呢?

你可以跟孩子說:「你在玩玩具啊?你還想玩玩具啊?那你想再玩兩分鐘?還是再玩五分鐘呢?」

把選擇的權利拋給孩子,讓孩子練習當自己的主人。

以前兩個兒子小時候,我們幾乎天天會去公園玩。大家都知道要孩子離開公園回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叫孩子回家,孩子最常說的就是我還想玩,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只會想到玩,不會想到大人回家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

孩子總是想玩這是很正常的,本來就應該讓孩子玩。但是!我們可能要趕著回家煮飯了,但馬上要孩子回家,有些孩子可能會哭天搶地的好幾分鐘,這時候只要給孩子選擇,那你想再兩分鐘?還是再玩五分鐘呢等?當孩子選擇好了要跟孩子說我們已經約定好了,要遵守約定。

孩子選擇的時間到了叫上孩子後,順便跟孩子說我們跟公園說謝謝公園!公園掰掰!我們下次再來玩!

每次我們都是這樣跟公園謝謝後跟公園掰掰,總是順順利利的進行下一個活動。因為我會先「提醒孩子」我們要做下一件事情了,如果孩子還不願意,接著會給孩子一個結束這件事的「時間選擇」,當孩子做出選擇後,就像是親子之間完成約定,等到約定的時間到了,我會叫孩子,同時讓孩子跟進行的事件道謝和道別。

你可能會問我,難道每次都順利?沒有遇過孩子賴皮嗎?坦白說,順利的次數居多,偶爾孩子賴皮的時候,我會用比較嚴肅的態度讓他們再選擇一次時間,不會讓他們賴皮第二次,因為這樣會壓縮到後面事情進行的時間,這種狀況會一併告訴孩子。

現代生活很緊湊,爸媽都很希望孩子可以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的乖乖照做,但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變數,我們要考量這個變數的個性和特質,如果你的孩子是在選擇後會心甘情願地遵守約定,那你在時間安排上可以不用預留太多餘裕。但如果你的孩子在選擇後還習慣常常賴皮,你就需要給自己多一些時間面對孩子,需要一再選擇,一再練習直到他可以遵守約定承擔自己選擇的責任。

選擇與承擔責任對孩子來說,有時候是他很努力想爭取的權利與權力,有時候有些孩子也會不想選擇與承擔。但不管你家孩子的個性如何,以孩子長遠的成長和發展來看,在幼兒時期就開始透過對話來讓孩子練習是很重要的訓練。

孩子的說話能力是要靠每天的聽和說來練習更完整的表達,但因為大人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常常會以為我們說的孩子一定聽得懂或做得到,其實這往往只是我們大人單方面的一廂情願。每個孩子學習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異和不同,要真正的貼近和了解孩子,沒有什麼教養和陪伴的捷徑,就是耐心的對話、傾聽、核對、承擔和欣賞孩子可以好好地把話說完,千萬不要自以為了解孩子總是搶著幫他說話。

哥哥在幼兒園的時候生病一陣子後,他跟我說:「媽媽,我生病的時候想吃藥丸不想吃藥粉,可以嗎?」
我跟他說:「媽媽不是醫生,那我們問問看醫生可不可以吃藥丸?」
我帶他去看醫生,當醫生問診時,我會讓孩子自己跟醫生說他的症狀,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他要感受、關心與照顧自己的身體,而不是我們幫他跟醫生回答,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他要替自己發言,盡量不要當孩子的代言人,讓孩子有話自己說,說過的話自己負責。
醫生問診完,他跟醫生說:「我不要吃藥粉要吞藥丸!」
醫生問他:「你會吞藥丸嗎?」
他說:「會!」醫生就真的幫他開藥丸。

孩子明確表達自己的意願後也受到大人的尊重和支持,這會讓孩子知道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的心意和想法,是表達能力的正向加強,這樣孩子會很認真的感受與生活,也會願意更認識與思考自己的內在。

在這種日常生活中就讓孩子練習當自己身體的主人,只要他清楚表達他的意願,我就會尊重他。就像他們在幼兒園念書的時候就會搭配自己想要的穿著,在小學後可能運動量大都不怕冷,即便是冬天也只是穿著短袖和薄外套,雖然我怕冷但我尊重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我們好幾年沒有買孩子的長袖衣物,直到青春期身體改變,他們才開始要穿長袖衣服,我們也一起開開心心的去採買。

尊重孩子的感受與表達,孩子才能好好展現自己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說,或是孩子說了卻不被重視,這樣要如何訓練孩子的說話和表達能力呢?

面對一切都還在學習與探索的孩子,大人的尊重與引導是很重要的。

沒有人可以完全猜中別人沒說出口的心事,我們要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也要讓孩子知道說出去的話都帶著意義和效果。

每天花個幾分鐘陪孩子好好對話,陪孩子整理內在的思緒和想法,而我們也要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說話的責任。當孩子越來越會表達自己,教養其實就開始倒吃甘蔗。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