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蒙特梭利兒童教育手冊

79特價23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總述
  近年來,孩子們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很多國家,特別是英國的一些資料顯示,嬰兒的死亡率在不斷下降。
  伴隨著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孩子們的體能也有所提升,他們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朝氣。這是因為科學的發展和普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善。
  媽媽們逐漸學會了遵循現代衛生學的方法來撫養和照顧她們的孩子。很多新的社會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湧現,它們的宗旨就是為這些成長中的孩子提供幫助和保護。
  如此一來,一群新新人類即將誕生,他們發育得更好,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抵禦潛在疾病的能力也更強。
  科學是怎樣產生這些影響的呢?
  科學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非常簡單的法則,我們能利用這些法則盡可能保證孩子們的基本生活條件,並且這些富有引導性的法則也能為孩子們的身體規律地成長提供指引。例如:科學告訴我們,要盡量為孩子們提供母乳餵養;不要把嬰兒裹得太緊,要勤幫孩子們洗澡;保證孩子們有充分的戶外活動,讓他們多運動;盡量讓孩子們穿簡單的短衣服,在安靜的環境裡,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睡眠。
  科學法則還提倡要根據孩子們的生理需求來合理地安排其食物攝取量,滿足孩子們生理上的需求。
  即使如此,科學仍然沒有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媽媽們還是按部就班地照顧他們的孩子,孩子們也像以往一樣吃喝生活。
  問題的關鍵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人們的行為習慣如果一直是無序且盲目的,就可能會導致疾病和死亡,而有序且合理的行為習慣則會為生命注入能量。
  然而,科學發展所獲得的極大進步也會讓我們錯以為我們已經滿足了孩子們所需的一切。
  我們還需要仔細地思量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難道僅僅是一個在我們眼前的、在我們的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越來越強壯的小小的軀體嗎?難道他們的命運會滿足於只擁有這樣一個美麗的皮囊嗎?
  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們與那些為我們提供鮮美的肉類和為我們負重勞動的牲畜還有什麼分別?
  顯然,人類的命運不只如此,所以,家長照顧孩子們的範疇需要比只保障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更廣泛。
  僅為孩子們洗澡、推著孩子們去公園的母親並沒有完成人類母親的使命。就如母雞也可以把小雞們聚攏在一起玩耍,貓媽媽舔舐小貓為牠洗澡一樣,這些動物對寶寶的細心照顧,與人類母親只關照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分別。
  所以,如果人類母親把對孩子們的照料局限在這樣的範疇,那麼這將是對她內心崇高意願的一種抑制和扼殺,因為她是一位人類母親。
  孩子們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的長大,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成長。母親們渴望陪伴孩子們一起經歷這段神祕的精神成長之旅,看著他們逐漸成長為一個充滿智慧的、成熟的人。
  科學不會停止發展的腳步,但目前為止,科學僅僅只是走出了發展道路上的第一步,僅停留在滿足人的身體健康的這一階段,它必須持續地向前發展。
  正面地看,科學其實拯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並且提高了孩子們的生活品質。將來,科學的任務是要關注孩子們的精神成長,因為這才是人類的本質。科學將繼續以同樣積極的態度引導人類的心智、人格和那些深埋在人類精神胚胎中的潛在創造力的發展。
  正如要想滿足孩子生理上的成長需求,他們的身體就必須從外界汲取食物和氧氣一樣。為了滿足孩子們精神成長上的需求,孩子們的精神也需要跟隨自身的成長規律,從環境中汲取必需的養分。
  不可否認的是,成長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骨骼變得堅硬、大腦每一個精細結構的完善、牙齒的形成、整個身體的長高長大,這些都是生理器官的成長發展,是生殖器官的真實「工作」,也是每個人在器官發育期必然要經歷的轉變。
  這裡所說的「工作」與人類那些所謂的「外部工作」,即社會生產中的人類的產出工作有所不同。產出工作可以在學校裡被教授,可以透過在社會中利用才智去創造財富和改造環境來獲得。
  在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生理發育時期,器官也能完成一些外部工作,有時甚至可以完成一些高難度、超過個人能力範圍的工作,但是這會讓器官負擔過重,甚至威脅人的生命安全。
  人可以盡可能地迴避外部工作,比如僱用勞動力,但是人不能迴避內在的工作。每個人都必須完成自己內在的成長,這個成長伴隨人的一生,從生到死,人必須親力親為,不可逃避。而這種不可逃避的、艱辛的工作就是「兒童的工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