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不輸」的教養:認真但不焦慮的成長之路
從簡報職人到認真奶爸
在寫了許多「技術」系列的書籍後,這是我第一次寫跟孩子相處的體會,把這些年的心得,集結成一本教養筆記。本書以我跟孩子媽媽相同、卻又不一樣的視角,為對孩子未來不確定而感到焦慮的爸爸媽媽,提供一些我們走過的路、遇過的挑戰,以及在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也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安心、一點安定。
這個想法起源於幾年前,我開始經營「福哥來信」電子報,每週發一封信給免費訂閱的讀者們。一開始主題聚焦在教學與簡報,但是寫了沒多久,就遇到二○二一年五月的疫情大停課。那時除了快速支援老師們做好線上教學外,也開始分享我跟女兒待在家裡的互動,像是如何教孩子們用心智圖安排整天的行程,並且用計時器掌控每一段時間,讓當時國小三年級與一年級的兩個女兒,即使被疫情鎖在家裡,還是能相對規律的度過每一天。
因此有不少讀者很好奇,想知道平常我怎麼跟孩子相處?怎麼教她們方法技巧?怎麼陪伴她們成長?可能是我過去深植讀者心中的職人形象,相對於孩子眼中的認真奶爸,兩者樣子差異很大!大家反而更好奇,身為教學與簡報職人的我,是如何看待親子教養的?對教養的態度又是什麼?因此,在許多讀者的要求下,我開始一點一滴的分享,跟兩個寶貝女兒相處的情形。
陪伴孩子長成最好的自己
當然,這些事情對我並不陌生,因為在女兒眼裡,我就是她們的認真奶爸。從女兒出生時的用品採買、成長中的副食品製作,到孩子再大一點的幼兒園選擇、上了國小後的日常接送,還有在她們漸漸懂事後的態度培養、觀念傳授。我工作雖忙,但最重要的事就是「花時間陪伴兩個女兒成長」。
隨著女兒一天一天的長大,她們也開始注意到爸爸媽媽每天的樣子,並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們的影響。兩個女兒從我身上學習成長思維、專注高效、熱情堅持;也從媽媽身上學習溫柔貼心、好奇反思、理性智慧。孩子們看著看著,慢慢就有了她們自己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我跟老婆很少為孩子短期成績而覺得焦慮,而是放眼到更長期未來的成就,我們經常問自己:「什麼才是讓孩子未來更好的關鍵能力?」也許是自學、勇氣、專注、堅持、天賦探索、優勢發揮,或者是讓孩子感受到支持與愛。在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上,我們試著看向遠方,關注孩子三十歲的成就,而不是二十歲的成績。
我們試著將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與經驗,轉化成孩子可以吸收的養分。我們不在意女兒們乖不乖,更在意她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在意跟別人的比較,更在意她們是不是有展現自己最好的樣子;我們不在意孩子的外在成績,更在意孩子的內在本身。我們關心的是孩子好嗎?有學習嗎?有成長嗎?知道自己很棒嗎?懂得愛自己嗎?我們照顧著孩子,但也適時放手,讓她們有勇氣迎接挑戰。
雙視角的教養筆記
這一切都不簡單,教養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也經常遇到選擇上的困難,擔心做出不夠好的選擇,耽誤了孩子更好的發展。例如幼兒園時該早期教育嗎?還是專心玩就好?國小英文不會,應該加強介入,還是順其自然?該控制孩子使用三C?還是強化三C應用技能?這些大大小小的決定,也常讓我們在選擇時遲疑,心裡思考著:「這樣真的是對的嗎?對孩子是好的嗎?」還好最終成果大多是正面的,對孩子有幫助的。在書中我們也會跟大家分享這些歷程,以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當然,教養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很多事情的決策,都是我跟太太(也就是教授媽媽)琪姊共同決策。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的意見不見得相同,甚至有時還很「激烈」討論(你懂的……)。但這其實也很有價值,因為我們各自擁有非傳統的成長歷程,沒有絕佳的在校成績,但最終仍能在社會取得一些成就,並且自我實現成功。
有些事我們看法相同、做法不同;有些事則是看法不同,但目標相同。因此,我特別邀請老婆,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後,留下她「教授媽媽的觀點」,讓這些不同的想法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也是我第一次跟老婆共同寫作,一起出版。嗯,這還真是不容易啊!說不定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家會看到有幾篇文章,更像是拌嘴式的想法,但這不就是爸爸媽媽平常在教養時會遇到的狀況嗎?這也表示我們分享的教養筆記沒有掩飾,只有真心,希望給大家更多視角的教養觀點。
如果你期待看到虎爸虎媽式的教養,那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讓孩子考試更好,那可能也不是我們的重點。書中只有我跟教授媽媽成長至今的核心素養,並且把它轉化成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細節,教給我們的孩子們。也謝謝兩個女兒,因為她們,我們才有機會在教養中檢視自己的態度與想法;因為她們,才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至於為什麼是取名「不輸」而不是「贏」?這個概念是出自《孫子兵法》中的「立於不敗」才能「求勝」。不敗是我們自己可控的,而勝利與否還需外在配合。我們無法保證孩子未來會走向哪一條路,人生能擁有什麼成果,卻能給她們一路上用得著的能力,讓她們帶著這些能力,走向更棒的人生道路。
希望我們的教養筆記,能讓深愛孩子的你,看到一條不一樣的教養之路,並且讓自己安心、不焦慮。不管我們做得對不對,總是認真,就先不輸了!願我們對孩子的愛,能讓他們一輩子都受用。祝福你的孩子,也祝福你!
「不輸」的教養:認真但不焦慮的成長之路
從簡報職人到認真奶爸
在寫了許多「技術」系列的書籍後,這是我第一次寫跟孩子相處的體會,把這些年的心得,集結成一本教養筆記。本書以我跟孩子媽媽相同、卻又不一樣的視角,為對孩子未來不確定而感到焦慮的爸爸媽媽,提供一些我們走過的路、遇過的挑戰,以及在過程中的一些想法,也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安心、一點安定。
這個想法起源於幾年前,我開始經營「福哥來信」電子報,每週發一封信給免費訂閱的讀者們。一開始主題聚焦在教學與簡報,但是寫了沒多久,就遇到二○二一年五月的疫情大停課。那時除了快速支援老師們做好線上教學外,也開始分享我跟女兒待在家裡的互動,像是如何教孩子們用心智圖安排整天的行程,並且用計時器掌控每一段時間,讓當時國小三年級與一年級的兩個女兒,即使被疫情鎖在家裡,還是能相對規律的度過每一天。
因此有不少讀者很好奇,想知道平常我怎麼跟孩子相處?怎麼教她們方法技巧?怎麼陪伴她們成長?可能是我過去深植讀者心中的職人形象,相對於孩子眼中的認真奶爸,兩者樣子差異很大!大家反而更好奇,身為教學與簡報職人的我,是如何看待親子教養的?對教養的態度又是什麼?因此,在許多讀者的要求下,我開始一點一滴的分享,跟兩個寶貝女兒相處的情形。
陪伴孩子長成最好的自己
當然,這些事情對我並不陌生,因為在女兒眼裡,我就是她們的認真奶爸。從女兒出生時的用品採買、成長中的副食品製作,到孩子再大一點的幼兒園選擇、上了國小後的日常接送,還有在她們漸漸懂事後的態度培養、觀念傳授。我工作雖忙,但最重要的事就是「花時間陪伴兩個女兒成長」。
隨著女兒一天一天的長大,她們也開始注意到爸爸媽媽每天的樣子,並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們的影響。兩個女兒從我身上學習成長思維、專注高效、熱情堅持;也從媽媽身上學習溫柔貼心、好奇反思、理性智慧。孩子們看著看著,慢慢就有了她們自己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我跟老婆很少為孩子短期成績而覺得焦慮,而是放眼到更長期未來的成就,我們經常問自己:「什麼才是讓孩子未來更好的關鍵能力?」也許是自學、勇氣、專注、堅持、天賦探索、優勢發揮,或者是讓孩子感受到支持與愛。在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上,我們試著看向遠方,關注孩子三十歲的成就,而不是二十歲的成績。
我們試著將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與經驗,轉化成孩子可以吸收的養分。我們不在意女兒們乖不乖,更在意她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在意跟別人的比較,更在意她們是不是有展現自己最好的樣子;我們不在意孩子的外在成績,更在意孩子的內在本身。我們關心的是孩子好嗎?有學習嗎?有成長嗎?知道自己很棒嗎?懂得愛自己嗎?我們照顧著孩子,但也適時放手,讓她們有勇氣迎接挑戰。
雙視角的教養筆記
這一切都不簡單,教養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也經常遇到選擇上的困難,擔心做出不夠好的選擇,耽誤了孩子更好的發展。例如幼兒園時該早期教育嗎?還是專心玩就好?國小英文不會,應該加強介入,還是順其自然?該控制孩子使用三C?還是強化三C應用技能?這些大大小小的決定,也常讓我們在選擇時遲疑,心裡思考著:「這樣真的是對的嗎?對孩子是好的嗎?」還好最終成果大多是正面的,對孩子有幫助的。在書中我們也會跟大家分享這些歷程,以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當然,教養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很多事情的決策,都是我跟太太(也就是教授媽媽)琪姊共同決策。在討論過程中,我們的意見不見得相同,甚至有時還很「激烈」討論(你懂的……)。但這其實也很有價值,因為我們各自擁有非傳統的成長歷程,沒有絕佳的在校成績,但最終仍能在社會取得一些成就,並且自我實現成功。
有些事我們看法相同、做法不同;有些事則是看法不同,但目標相同。因此,我特別邀請老婆,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後,留下她「教授媽媽的觀點」,讓這些不同的想法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也是我第一次跟老婆共同寫作,一起出版。嗯,這還真是不容易啊!說不定在閱讀的過程中,大家會看到有幾篇文章,更像是拌嘴式的想法,但這不就是爸爸媽媽平常在教養時會遇到的狀況嗎?這也表示我們分享的教養筆記沒有掩飾,只有真心,希望給大家更多視角的教養觀點。
如果你期待看到虎爸虎媽式的教養,那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讓孩子考試更好,那可能也不是我們的重點。書中只有我跟教授媽媽成長至今的核心素養,並且把它轉化成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細節,教給我們的孩子們。也謝謝兩個女兒,因為她們,我們才有機會在教養中檢視自己的態度與想法;因為她們,才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至於為什麼是取名「不輸」而不是「贏」?這個概念是出自《孫子兵法》中的「立於不敗」才能「求勝」。不敗是我們自己可控的,而勝利與否還需外在配合。我們無法保證孩子未來會走向哪一條路,人生能擁有什麼成果,卻能給她們一路上用得著的能力,讓她們帶著這些能力,走向更棒的人生道路。
希望我們的教養筆記,能讓深愛孩子的你,看到一條不一樣的教養之路,並且讓自己安心、不焦慮。不管我們做得對不對,總是認真,就先不輸了!願我們對孩子的愛,能讓他們一輩子都受用。祝福你的孩子,也祝福你!